课改背景下,语文老师如何去做方能适应时代发展?

思维思维啊,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就是批叛思维,未来之世界变化太大了,简直大不可思议了,简直是瞬息万变,将来为人之师是大师,按現今人讲,全是怪人啊,难道您仍没感觉到怪吗?


以不变应万变,最好的办法是大量阅读,深厚积淀


课程无论如何改,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无非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改来改去也无非是在编排上换一下顺序,增删一些例文,考试时阅读、习作与基础分值上有些变动。就算将来高考试卷中课外阅读量增加,难度提高,我们教语文的只要掌握了语文的魂:听说读写能力,也不用刻意去琢磨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因为语文老师一直都是这样去教的。至少我是这样做的。

对于其他学科的改革对所任学科老师的影响不方便轻易插话,对于语文方面的一次次课改、教改,我想谈谈我的体会与反思。

最初参加工作时,不清楚哪级专家提出了来回趟教学法。来,从课文开头引导学生学到尾,回,再引导学生从后往前总结回顾。教学思路是从新学到复习巩固,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学习再到总结概括。其想法当然不错,让学生既学到文本知识,又能学会提练概括,掌握要义。但是我要说的是教条主义严重限制了教师的发展,限制了教育的发展。怎这样说呢?来回趟教学法一时兴起,教室、办公室、教研室都把此法奉为法宝,听课评课标准要看是否是来回趟模式,评优质课要看是否符合来回趟新教法,教学路子是否完整,缺项扣分。可是,我们的课堂不是一个模板,不是表演,我们不是要看老师哪个过程全不全,而是要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了吗,不是吗?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不是看评课专家喜不喜欢,而要看学生收没收获不是吗?

风靡一时的来回趟教学模式除了教研、听评课活动外,老师为了教会学生该学的东西,平时还是该怎样教就怎样教,来回趟的路子几乎每课都走不完。因为这种思路有好处却不是放之四海皆有用,对于有些课文来讲它不适用,有些老师也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不能强作标准来切切切!

后来又有各路大神仙不断提出这样改那样改。其中有一次我印象最深刻,叫“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肯定是我们各科各位老师都要追求的,一点毛病没有。可是经是好经,经过层层理解,到了一线教师这里就成了套路了。无论课文长短、精略,你一节课要讲完,还要教好,要有读的训练,要有写字环节,要有小练笔,要给学生留足自学与思考的时间。讲不完是你过程不完整,不写生字不叫语文课,不写小练笔不出彩,不多读叫读的训练少……听评专家每次总能罗列一堆一堆的不足让你虚心接受,从没有人说你教会学生去独立思考了,你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了,你教学学生温故而知新了……

每一次教改,都让人听起来欣慰,做起来费劲。至于课改,我想说,需要老师去做的准备无非是要多读书,多学习。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一日不学就显落后,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学习。再者,语文老师要时刻去思考,语文是教什么的,让学生学什么的,围绕这个中心,不断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切实得以提升。你想听说读写能力了得了,还怕他出什么样的阅读与习作呢?

一句话,语文老师时刻要关注课改、教改,更要不断阅读与写作,思索、学习并改变着,改变并坚守着。愿一切改革能顺情适变,别盲目切切切!


语文老师如何去做方能适应时代发展,这是一个伪命题。本人执教二十余年,历经多次课考,每次课考前面都加了个“新”字,每次课改运动中,我又是买专家的书,又是听学者的讲学,最后落实到课堂依然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东西:听说读写;落实到考试上还是语修逻文。

“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是我对历次新课考的总体印象。素质教育震天响,高考应试扎扎实实。千教万教教出高分,千改万改改得人累!

当然,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无论在哪种背景下,都要有忧患意识,都要博览群书,提升内涵。开口能谈谈古论今,提笔能写写锦绣文章,腹有诗收气自华,管他怎么改!

语文学科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那样有明确教育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与考试常常背离,这是最让语文老师难以索解的地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取舍这常常看出一位语文教师的学养和眼光。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却完全不同,教学的效果也千差万别,很难统一,这就要求教师有娴熟的驾驶教材的水平。

教师这些水平的获得不是新课改给的,也不是教学参考书给的,这些都要教师日积月累,精思细虑,含英咀华,刮垢磨光,爬罗剔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还得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寻找到考与教的契合点,教与学的联系点。

总之改革无论如何进行,教师深厚的学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应试技巧,说到底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考试的能力,在高考之中语文成为加分项而不是短腿科目。

无论怎么改,只要能帮助学生笑傲高考就是成功的;任何改革,坐而论道,考出低分交白卷那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耍流氓。不知我说的对不对,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老师应该重新定位,由过去的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改变为参与者,推动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智慧课堂,衍生精彩

一、走进文本,激活文本,赋予文本生命的活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变成生命的涌动。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认识来唤醒已有的记忆,理解、体验文本内容,发现蕴含在文本中的道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如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学对话等来激活文本,赋予文本生命的活力。作为教师如何更好地对文本进行“转换”、“拓展”、“整合”,既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驾驭和超越能力,又可以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纵横驰骋。

二、巧妙设计,新颖构思,呈现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精心构思,以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语文教学设计更应重视语文的自身特质,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设计的新颖与否,巧妙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成败。

三、机智幽默,沉着冷静,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能力是提高教师素养的关键。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并不总是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有时会产生间歇疲倦。教师就要见机说些富有娱乐性的笑话,使学生情绪松驰,思维活跃,以便在高度兴奋状态下学习。

四、听说读写,样样在行,苦练扎实的基本功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教师的手势语气和体态语言都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使学生体会读文的乐趣。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能以情激情,引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多范读,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1.大量阅读,多多写作,让学生喜欢语文,自己必须热爱语文;

2.多多研究思维规律,将语文提升到语言思维、语言逻辑层面来延展;

3.热爱生活,思考生活,不囿于课堂,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

4.不跟风,不从俗,对所有新的口号和潮流保留一份清醒的思考。


原始地址:/paihang/3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