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冲突吗?

不知道你说的冲突指的是啥。个人觉得素质教育更有助于孩子发展!

素质教育是为了多方位培养孩子兴趣,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专长,并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通俗的说,就是让孩子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是,本人从事了几年小学教师之后,发现现在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达到这种目的,很多学校还是在打着素质教育的名号在执行应试教育!

因为第一,教师职称!教师职称还是跟班里孩子成绩挂钩的,虽说不许给孩子排名,但是老师那里是有排名的,学校也是根据班级排名给老师评奖,成绩奖在职称评定里分值很高,所以,为了职称,教师还是会应试教育,题海战术!

第二,学校提供给学生的音体美等特长课程还是少,许多学校还是不重视音体美课程的,部分学校老师短缺,音体美都是语数英老师兼任,为了提高语数英成绩,音体美课程直接改上语数英,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家长思想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认为只有差生才走艺术类,好学生都是正儿八经的本科,所以,家长认为孩子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指标就是文化课是否优秀,所以补习班遍地开花!这也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又回到了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


一线教师看目前国内教育模式(小文请关注)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874899636530840700%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首先要定位什么叫素质教育?专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云。会学习,会考试这是不是素质的一部分?


应试能力也是一方面素质,二者是统一的


素质教育,强调能力,强调全面提高素质,素质教育中的人才观,是一种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观,强调何种基本平稳发展。优势教育强调知识和质量,是有考试成绩决定的,应试教育,只重升学的需要和升学的质量培养,他忽视了或预示了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其他素质培养,导致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学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两个教育的价值观根本不成立。


应试教育认为只有埋头苦读才能有机会在试卷上写出正确答案,而素质教育恰恰就是不让你埋头苦读。


两者之间在原则上没有什么冲突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如何划分出两者最适合进入的年龄段?没有给出科学合理的,符合生长发育规律的,侧重点进行引导,保护。在我们需要进行素质教育的时期去狠抓学习,在我们真正具备学习能力的时候去大把浪费青春。每一个人从幼儿到成年。都会完成一个自身素养,品质。道德,人格,个性的塑造,养成的过程。以及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强化,训练。一旦错过再难弥补。纠正。也没有客观的赋予以上各种素质应有的价值观念。试问我们今天教学给出的模式有没有切实的把这些东西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虑。排序。孰重孰轻?给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全面排列组合?符合客观的生长发育规律吗?只偏重于某一块领域的深度挖掘。被急功近利绑架,形成急于表现的形式主义思想,为功绩与私利做嫁衣。做学问的人不再醉心于科研与教学,分散精力都去学世故。人情了。


主要冲突,考核标准。

应试教育是以标准的清晰的,书面测试形式做评估。

素质教育是相对模糊的,无固定形式的多样化形式考核。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提倡素质教育也以应试教育的考核形式作为标准,这样的话,两者没什么区别了,例如鼓励学音乐,变成各种考级,奥赛测试说明你的逻辑思维。


美国是创新学习,中国是学习创新。


社会大环境,各种丑陋不堪的行为,现象,事件,言行,作风,每时每刻都在教育着每一个人,素质是什么样不言而喻。人的素质提高不是说教,喊口号就能提高,要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全方位的管理以及全民监督实现。


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与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并不矛盾,更不冲突。这是因为,我们对现行知识的知识结构,知识分类与知识效用探研实践不足。例如,文化基础知识可以考试。那么,生活技能知识,社会素养知识;创新发展知识,团队合作知识与理化学术知识,前瞻战略知识等的多种素质技能知识能否纳入科考范围呢?这当然可以,更无须迟疑。只是我们没有一套完整的科考教程吧了!这就如同当前热门考试一样,你能说,驾照不可考试吗?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都把什么作为了中小学教学的必然点,必须点与必备点来统考问题?而不是我们只能把文化基础知识″纳入现行科普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无法考试了!


核心矛盾就是人的自然成长和社会对人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间接矛盾是从事教育的人,但知识角度落实教育。


啥是素质教育。你能说清道明吗?


我是这么认为的,大环境不可能因为我们个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存在即合理应试教育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不管现在我们是否喜欢应试教育它都会存在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随波逐流呢?不甘心吧!

应试教育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但是素质教育也是我们追求的。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从小抓起来。早教、幼儿园、特长教育、甚至现在的特长已经列到了初中升学的条件中,这也说明了,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素质教育也是相关部门所关心的。两者是可以共存的不是吗,我们可以在孩子0-3岁、3-6岁的两个阶段开始对孩子的教育。光谱贝贝接受了0-3岁的20种课程,光谱幼儿园又接收3-6岁的孩子教育。这个不是个例,现在的很多做幼儿教育的都开始这样的做了,也就是大家都知道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也是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强烈希求才造就了如今的幼教市场成为一个巨大的蛋糕。

大量的人涌入这个市场,也就是明明白白说明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也是需要素质教育的。两者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互融。没有说过应试就不能有素质,素质了就么办法接受应试。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就像我们的一日三餐。在那个物质稀缺的时代,我们每天能吃饱就是最大的满足!那时候一个成年人一餐要吃两大碗米饭,青菜烧肉是以年度计算的奢侈品。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都在追求美食品质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教育。底线上的人,追求应试教育,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小康以上的人,追求素质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知道了柴米油盐,还熟谙琴棋书画。

所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你只要各取所需即可,教育者做到因材施教即可。


谢邀。

问答分的考核任务,得写啊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其实这俩是有一个共同前提吧,都是教育,是不是?

那么,咱们得先知道什么是教育,为什么要有教育,教育对人类的价值,是不是?

然后才能去选择,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对吧?或者哪种教育,对吧?

什么是教育呢?

人类社会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为什么要把教育普及率作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性的评价标准?

解释一下也就是,一个国家,是不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其实经济基础是最基本的,而最重要衡量标准中,是这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率。

所以,什么是教育呢?普及教育做什么呢?为什么对人类社会和国家这么重要?

裴斯泰洛齐先生,19世纪著名的瑞士教育家。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理论。

他坚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情感教育,爱的教育。他强调教育者首先必须具有一颗慈爱之心,以慈爱赢得学生们的爱和信赖。因此,教师要精心照顾好儿童,注意儿童的需要,对儿童的进步和成长报以慈爱的微笑。教师要用亲切的话语、情感、面部表情及眼神打动儿童。当爱和信赖在儿童心中扎下根以后,教师要尽力激励它、增强它,使之不断升华。

裴斯泰洛齐也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但这种权威性不是来自对儿童的惩罚、告诫、命令和指示,不是来自凌驾于儿童之上的特权,而是来自教师对儿童强烈的爱和责任感。

裴斯泰洛齐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画个重点,这位瑞士的裴老先生(假装姓裴)在说的是,教育是让一个婴儿怎么被教育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中的人。

跑题了吗?

并没有。

裴斯泰洛齐先生说的看起来是素质教育吧?

可素,素质教育对于教师来说,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对于国家来说,对于平等来说,都有点懵。

什么是素质?素质怎么能系统化实现呢?

每个孩子怎么才能区别化的发掘他们的特点特质?引导他们成人?

总要有一个系统来进行考核教师,促进教育的理性化,是不是?

总要有一个体系化的课程标准,是不是?

要给全中国的孩子,每个人定制一个课程?这点,有理性的人都知道,做不到。

只能从客观事实出发。

这时候就出现了应试。

它是考核评价办法。

如果,今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差异化太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教育系统的理性化标准出现了问题。

应试变成了应试本身,脱离了它服务的目标,素质教育,合格成人教育。

这是教育的异化。也是系统设计出现了问题。

当然,教育系统目前在调整,在加素质教育的内容。努力扳正。

可是,家长们又不理解了。觉得,应试就是考试,搞那么多花头,干什么?耽误我孩子考试成绩!

家长们呐,高考只是人生关口之一,还是最简单的那个。

孩子们他们进了大学,进了社会怎么办?要把孩子一无所知的没有准备的推向社会吗?

大学,没办法矫正孩子厌学,没办法燃起孩子对生活的兴趣热情。大学从来就没有这个功能。

中外都一样。美国大学也不是给孩子治厌学症用的。美国大学的学习压力,更可怕。

所以,教育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在社会中独自工作、生存,独自和他人建立合作、亲密关系,是不是?

不从基础教育开始正视的问题,最后,都会绊倒孩子。

教育不是目的,教育就是人生过程。

有多少家庭,在幼儿期,就隔断了幼儿和外界的交流联系的?不让孩子出门?不让孩子和同龄孩子玩耍?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发生争执,家长没有给孩子自己处理的机会自己出马的?

孩子,学的会与人相处么?他们,害羞吧?不外向吧?不敢说话吧?

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教育,就是生活,不要把它割裂出来。

不是在学校,在早教中心的,才叫教育。

言传身教。

所以,到了学校教育阶段,也一样。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

素质教育是目标,应试教育是功能系统方法。

在人生里,没有人能抢跑。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嫁于自己的孩子。

孩子们他们还有很长的人生试错机会。

家长们可以想想自己身边的同事,同事成功的是偶然吗?失败的是活该吗?都不是,都是原因必然的。都是一步一步走的。

幼儿期很多家庭教育不合格,到了小学就得补。家长和孩子都很可怜。知识要补,教育习惯要补。

这世上,最困难的职业就是父母,可惜的是,父母却没有岗前培训。

多看看教育书籍。

当父母并没有想当然。

(来自4岁宝妈的友情提示)


我们国家的社会大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采用应试教育去维持基本的社会公平,不要说什么高考不公平,就目前来说,高考仍然是底层社会打破阶级壁垒的唯一途径,尽管这个途径越来越难打破,但同时,应试的模式化只重视学生分数的弊端同样存在,所以有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尽管我们号召素质教育,但无可避免的,我国的社会大环境决定了,我们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必须保持这种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同行的场面,至于如何协调,这就要靠国家和教育学家们思考了


十年前我应邀到市教育局教科室出全市初三年级上期的期末考试题,当时国家正倡导“素质教育”,我们同去出题的老师也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有一位老师说“什么素质教育?只要有考试就不可能是素质教育!”十年过去了,我对那位老师远见卓识真的很佩服!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论多年从没停止,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我的看法是:只要升学的机制没有变、选拔人才的方式没有变、对学校及老师的评价体系没有变,那么“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无论变换什么“花样”,穿什么“马甲”,仍然是“表面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质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首先,从我们国家当前的国情看仍然是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短缺且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高考这种选拔从才的方式,仍然不失为一种相对还算公平的制度。那么“考试”这种方式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实际情况就是,考得好、分数高,你读的高校层次就高一些,反之你就读的高校就差一些,而这又直接决定很多人未来的“命运。”很显然人们普遍存在的“趋利”心理,自然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在考试中胜出!

从现在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评价机制来看,怎样叫做“人民满意的教育”?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说到底主要还是看你那个地区、你某所学校考取了多少大学生,以升学率论“英雄”。就拿九年义务教育来说,应该说只要完成了义务教育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考试或者考查合格就行,但上面仍然要统计小学毕业和中考成绩,给老师排位,并以此来衡量老师教学成绩,且作为老师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围绕“应试”为中心教学能行吗?何况高考?

从社会的大环境看,当下什么都是“逢进必考”,比如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大学毕业各单位的招考等等。考得好的明显工作环境和待遇不一样。这给我们的家长一个直接的导向,只有子女考出好成绩,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所以无论过去国家怎样叫嚣“素质教育”,我们的家长并不“买帐”,甚至认为那是“忽悠”。一个学校如果高考升学率不高,或者连续几年考不起多少大学生,家长是不认可的,这样的学校连生存都成问题。况且,我们国家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一时半会不可能改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子女的素质全面发展?

从欧美发达国家看,尽管国情和我们不同,但“考试”这种形式并没有绝迹,“应试”仍然是考察一个人知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看,没有单独的“素质教育”存在。“素质”和“应试”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应试”之中有“素质”,“素质”通过“应试”体现出来!一直以来人们对素质没有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实际上对知识的掌握也是“素质”应有的内涵。比如中学的思想品德课吧,我认为这门课显然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的,但是我们最后还是要通过考试来检验。

当然应试教育下,如果不加以管控,竞争会愈演愈烈,其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学生课业负担会加重,身心健康会受影响,教师疲于应付考试,也会感觉“苦不堪言”!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培养的所谓人才,差不多都得了“小儿麻痹症”,那就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了!只是我认为社会评价体系问题和分配机制问题不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病就不可能得到遏制!


考试,只是教学环节的一种,上升到应试教育,是人为的推动到极致的表现,也就是小人犯上的举动。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高级层次,素质教育搞好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一定搞好了,应试根本不在话下。

目前,只搞应试教育,丢弃了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立关系,其实是没有搞懂教育本质导致的恶果。


应试教学以考来引领。整天围绕考运转,师生两眼总是盯紧分数。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素质教育,以导来引领。课堂教育不光是课本怎么讲就怎么教,还要扩展知识,教会学生掌握方法,以便能自习学习。在学校日常教育中,要身教重于言教,用行动去感化学生,潜移默化地去薰淘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帮助别人,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试教育出高分低能人才,素质教育出全面发展人才。


原始地址:/dongtai/3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