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国家为什么鼓励素质教育,重点监管学科教育?

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规范化学科教育管理,做学科教育的机构可以考虑转型素质教育,做少儿机器人编程就不错,可以考虑瓦力工厂。


如今的教育越来越朝功利化的方向发展,比如通过教育实现阶层分层,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鸡娃的行列,这不仅使得教育竞争内卷化,也极大地加重了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显然,这不是国家愿意看到的,国家需要的是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培养小镇做题家,培养考试机器。所以,国家重点监管学科教育,不断出台各种限制政策也就是必然了。

国家为什么鼓励素质教育?其实对于素质教育国内外都没有定论,在国内争议也非常大。首先,素质教育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并没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定义,很多的媒体把艺术、体育之类学校不重视的科目当做素质教育内容,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数学的逻辑思维不是素质教育?难道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素质教育?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是更重要的核心素养。

所以,我在教育金字塔理论中,很清晰地把教育分为家庭教育顶层设计、核心素养、知识和技能三大块,其中核心素养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育金字塔理论

很显然,在这个教育金字塔中,核心素养会决定知识、技能的学习效能,而教育顶层设计则决定了孩子的培养方向,以及孩子的学习成长内生动力。

在这个教育金字塔中,知识技能这块主要是由学校承担的,而核心素养和教育顶层设计都需要家庭教育来主导,而这也是目前家长孩子最欠缺的。事实上,国外的顶尖名校,如伊顿公学等,无一不是在核心素养这块做得非常出色的,至于传授知识技能,各个学校的差异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甚至中国有些教学方面比国外做得更好。

目前素质教育是多数孩子和家庭欠缺的,国家重点倡导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毕竟学校传授知识这块有学校的老师基本可以满足,没必要把更多的资源耗在这上面。未来,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辅导机构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


感谢提问:

教育减负应该:增加公共教陪资源&伯乐供给总量、降低服务单价。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逐年增长,市场上可供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物资越来越丰富。然而,与此同时结不起婚、养不起娃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至暗时刻:2020年,总人口约14亿,新生儿童1200万人,出生率约8.57‰;1950年,总人口约5.5亿,新生儿童1419万人,出生率约25.8‰;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刻】,总人口约6.5亿,新生儿童949万人,出生率14.6‰。

实行鼓励型人口生育政策、管控住房供给、教育培训实行“双减负”......为了匡正家庭人口生育能力,2021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为此操碎了心。那么,教育培训实行“双减负”究竟能不能缓解家庭生育焦虑呢?

、人类社会教育工作一直都在做“加法”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每种自然生命都通过基因序列实现物种生理特质时代延续。但是,稍高等级动物生命群体的某些生存本领却只能通过后天练习获得,比如雄鹰的飞翔技能、食草动物逃避天敌的技能果、食肉动物的捕猎技能等等。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补给结构......因此,为了将人类业已成熟的社会生存技能世代传承下去,在千万年的进化实践历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完整且独特的生存技能传承方式——教育

教育,人类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世代传承的核心抓手,是每个人出生之后习得基本生存技能的根本保障,是纾困现代家庭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教育是工作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复杂的综合行为艺术,它如同绘画,家长和老师一遍又一遍对着孩子上色,期待孩子能够呈现出自己设想中的画卷。但是,孩子是具备完全行为意志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舍弃或添加上许多色泽;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史上最难绘制的画卷,因为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只能凭借已有经验引导辅助孩子学习成长、只能借助人类社会已知社会文明引导辅助孩子适应未知世界的生活;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容易绘制的画卷,因为只要环境适应,孩子们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着色、孩子总能借助已有智慧经验对生活中遇见的问题“见招拆招”。

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源于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积淀式增长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最基本的存续特质,人类原始祖先只知捕猎、采摘和防御敌害,之后人类逐步掌握了借助自然物质加工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辅助工具的技艺、懂得了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自我饮食结构、创造出了相对标准统一的信息交换工具【语言】......时至今日,语言学、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命科学、艺术、体育等等都以被端上供孩子们“学以备用”的餐桌。

教孩子练习捕猎+采摘+防御敌害+耕种+畜牧+识字+管理人际关系+练习音律+......人类赋予后代基本生存能力的教育活动一直都在做“加法”,内容在加多、时间在加长,私塾、书院、学校、校外培训等等也渐次成为辅助孩子们学习成才的公共社会资源。因为,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越丰富,孩子们追求多样化成长的选择性越大、家庭生育对“易子而教”的依赖程度越高。

二、人口基数越大,差异化个体样本越多

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口基数越大、成长进步的差异化样本越多,比如有人天生思维敏捷、有人天生记忆能力超群、有人天生协调运动能力更好、有人天生躯体柔软、有人天生热爱实践探索、有人天生......因此,人类社会进化时间越长展现出来的顶尖人才越多、领域越宽广。当然,后续对孩子们成长引导的教育辅助内容也就更加丰富。

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复杂的化合实验,教育工作加入的是包括语言学、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命科学、艺术、体育等在内的抽象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却不见任何特定实体物质产出。因为,这些内容只能融入到孩子们的大脑思维之中、成为影响个人行为习惯中的一滴甘露。

三、人才源于知识与智慧的叠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每个人类婴儿都必须在被教导的状态下、经历漫长的“刻意练习”才能掌握到足够多独立适应人类社会生存的技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过目不忘、一学就会的人只是凤毛麟角,更多人必须经历长时间反复练习才能更熟练的掌握基本社会生活技能,比如跳绳的技巧就手脚协同四个字,而想要熟练掌握它则非半月以上刻苦练习不行;打羽毛球的要领只有把球打给对方,但要熟练掌握它却需要一月以上的持续练习;关于如何演奏钢琴的知识,估计一天时间足够任何老师讲完,但要真正成为钢琴演奏行家却不得不耗费上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考验个人成长忍耐性的事情,因为学习不像吃糖果那样能够即刻获得甘甜、不能向游玩那样即刻获得快乐、不能像吃饭那样即刻消除饥饿......学习干的是预备的活儿,只有储备到一定量级之后才能展现其功效,只有将多中智慧养料叠加起来才能收获身心发育健全的孩子,只有将多种知识融汇贯通才能产出新价值。

砂石+水泥+钢筋+门窗=人类住房、驱动器+钢铁盒子+沙发座椅+四轮=汽车、知诗书+懂音律+晓礼仪+识科学+能创新=人才......截止目前,人类社会尚未有通过缩减教育投入培育出更多优质人才的先例。所以,未来完善小区级综合托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加入托育内容、把所有课外孩子纳入托育服务范围、深度落实因才施教才能真正为人口生育减负&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和谐繁荣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物以稀为贵,意思是事物因稀少且有益,从而显得珍贵。为什么今天养育子女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呢?因为:

1、优质学位资源稀缺。21世纪00后年均新出生人口1500万以上,2019年全国高中毕业生首超1000万人;全国双一流高校共计130多所,年招收本科新生人数约60万、占全国1071万高考考生的6%;国内公认的顶尖学府清华&北大每年新生招录人数均不超过5000名。在更高学历=更高职业薪酬=更大的钱袋子=更好的米袋子=住上更大的房子=收获更完美的另一半儿=能供给给孩子更好的成长辅助资源=能够更好为双亲尽孝=更容易实现家庭幸福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下,有哪个普通家庭敢主动放松对自家孩子的教育资本投入呢?

2、尽心尽职的“伯乐”稀缺。2021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出生于2007年,2014年开始接受专业跳水训练;钢琴演奏家郎朗生于1982年,3岁时正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师从赵屏国老师......全国千万级的孩子,该由谁去发掘他们的成长天赋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增加教陪资源&伯乐供给总量、降低服务单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减负。


素质教育没有准确的定义,更多的是理念与方向。强调学科教育开足开齐,是对过度智育的纠正!


原始地址:/wenda/1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