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要学《论语》,读哪个版本的最合适?

循序渐进,少而精,贪多嚼不烂。整个小学阶段能学《论语》中精选的30则语录就够了。


小,可以培养成小绵羊。


小学生不应该学《论语》。


小学生读读论语,学而篇,为政篇,述而篇,子罕篇。先背诵,再讲解。建立伦理道德为主,并掌握初步文言文语感。

哪个版本都可以。


建议注音绘本版本


小学生什么版本都不合适,初中以后学些有意义的选句做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部份,其后再增加国学内容都可以。但对儒学.礼教全盤照搬恐非明智之举,想用旧时思想规范当今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行为,必然会排斥新的东西……!


小学五年级上册,就应该有必背《论语》吧。

《论语》是国学经典之著,可以说是国学的源头和精华。

【荐】:小学生新课标经典文库:《论语》(彩图版)是把道理用故事或图画的形式呈现给孩子,易懂,好记,有趣。

小学生学《伦语》,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作为对国学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不一定要完整的背诵《论语》全句,可择其精华背诵,熟知其义即可。

为了传承国学,提高孩子学国学兴趣,不一定一开始就让孩子一字不漏的整篇去读难读,难懂,难理解的晦涩文字,可以学一些《论语》中广为流传的经典言论,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

这样传者易于传授,听者易于领会。

【举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哪个版本不重要,能背诵即可。

※※※

①为什么版本不重要?

因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一句出自《孟子•尽心下》,后来还看到有个版本是“尽信,则不如无”。版本虽不同,但对我们理解却没什么两样。

“寝不尸,居不客”,有版本是“寝不尸,居不容”,反正讲得都是在家里随意、不用那么板板正正,也没什么区别。

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千百年争论至今,又有谁敢说哪个版本解说最准确?

我认为哪个对,就信哪个。随着阅历增加,认为不对了,就再信那个更对的。成长,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

②错误版本也不重要吗?

是的,错误了也不重要。

先问一句,“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谁的年龄最大?当然是刘备啦。

对不起,那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从史书记载推算,关羽年龄最大。而且只说三人恩若兄弟,也并无结拜之说。

过五关斩六将,不存在的,刀斩蔡阳,那是刘备干的,不是关云长。

火烧博望坡,也是刘备干的,不是诸葛亮。

怒鞭督邮,还是刘备,不是张飞。

那《三国演义》不骗人吗?对,就骗了,我们还很喜欢。只要不是恶意歪曲,错误也不防喜闻乐见,当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反而更加惊喜,甚至激发我们一辨真伪的深入学习之心,不是吗?

※※※

③什么顺序读也不重要

或许重要,但决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顺序。

从上论首篇《学而第一》开始读,未必效果好。

我推荐先读下论首篇:《先进第十一》,那里会先讲孔子的各位著名弟子,有评论有故事,趣味性强,对于什么弟子有什么性格也会有个大概认识。

里面的“闻斯行诸”还会讲到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底什么鬼,然后再看孔子回答别人的话时,就会心一笑了。

※※※

④那到底什么重要?

什么能帮自己更快地上手行动,什么就最重要。

比如对我来说,懒得查阅各种生僻字通假字的读音,就找来《论语》的朗读音频,一听就知道怎么读了。

还不废眼睛,上下班路上都能闭着眼睛听几篇。时间长了,居然还能脱口而出几句,不挺好吗?

✪强烈推荐“虹云版”的朗读音频。

※※※

⑤只要行动了,错误也是修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听了大摇其头:不不不,思考两次,就已足够啦。

为什么?

因为我不怕出错呀。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普通人有了过错,总是会百般掩饰。那修行之人是怎样做的呢?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小学生要学《论语》,我觉得杨逢彬先生译注的简体字版《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比较合适(《论语》和孔子以及历代《论语》研究史的问题就不谈了,这里单说说这本《论语新注新译》的特点)。

理由如下:

一、注解人学养好。杨逢彬先生是国学大师杨树达的嫡孙,文史名家杨伯峻的堂侄。有学者评价他们“一家三代治论语”。此外,杨先生曾师从北京大学教授郭锡良治学,而郭教授则是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的弟子。可以说,杨逢彬先生继承了家学,但又不局限于家学。

二、方法科学,吸收最新成果。本书是作者呕心沥血十一载,继承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释读古书疑难词句的方法(大致相当于杨树达先生之“审句例”、王力先生所说要注重语言的社会性的方法)来解决《论语》中某些词句“多种解读,仁智互见,聚讼纷纭”问题的结晶。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释先秦汉语疑难词句。

三、不断修订。本书2015年的时候出过繁体横排版,在学术界影响不小。此次又加以修订,郭锡良先生称赞“在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无疑又跨进了一大步”。

四、简化字。适合小朋友。


原始地址:/wenda/2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