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以前教孩子是老师的事,现在教孩子怎么变成是家长的事了”这句话?

首先,坚决同意上面说的话。我作为一个四岁的,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妈妈,真的快被幼儿园的手工折磨疯了。因为本人,实在是手不巧,做什么都不像啊。就如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都要做灯笼,第一年,做了一个超级丑的;第二年,聪明了,从网上买材料,组装的。

其次,从小学来说,我们这里的小学,几乎都是大班制,一个班七八十个孩子,老师实在管不过来。每天的家庭作业,是让家长检查的;孩子拉下的课程,是让家长补的。如果说课外读物需要家长监督,但是课堂内容,都需要家长给孩子重新温习。我邻居的孩子,就是这样,坐在最后一排,听不清老师讲的,每天晚上回家,都是家长再给上一次课。

再次,从初中高中来说,老师更是讲得快啊。很多一般成绩的孩子,家长没有能力辅导的,基本都给辅导班了。

当然,这是我们这个地区的情况,也许其他地方不是这样的。


谢谢您的邀请。

首先,说明一下,我对这句话没有看法。

但是,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原因。自然界中,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维持物体的平衡,社会中,也存在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维持着社会的平衡。

家长把过度的责任交给社会或学校时,社会或学校就会将这种力反弹给家长。以前的家长好当是一种平衡的结果,现在的家长不好当也是一种平衡的结果。

当社会和学校把过多的责任施加在家长身上时,家长也会思考,求证,并采取措施,通过博弈达到平衡。

如果您觉得教育方面有一些您不能认同的现象,您需要做的就是提出您的可行性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抱怨,前者是积极的能动的,后者是消极且耗费自己能量的。

这个世界越来越只是关于自己的世界,没有人可以拯救另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起责任来。所以,如果您觉得需要有改变,那您就率先成为改变的人。就是这么简单!


谢谢邀请,首先想说一句,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教育界充满了压力,不知不觉的这些压力慢慢地又传递到社会未来的希望--孩子们的身上,相信就算老师没有要求,也仍旧有好多家长从一开始就拉着孩子飞速前进,不输在起跑线上。

至于说现在很多爸妈吐槽说现在很多老师都不负责任,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孩子还小,在校时间又有限,老师想多教孩子学一点东西开发大脑呢,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是到家做呢,孩子的自律性又不是很好,所以就出现了让家长帮忙指导。

第二,以前的家庭多是有兄弟姐妹,领导小孩也比较多,孩子们之间可以自如交流,而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让父母帮助指导,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现在网络的发达,导致吸引孩子的外界事物越来越多,孩子一旦沉迷,影响肯定不好,所以在家的时间还是需要家长督促。

第四,相信很多父母也听说过很多学生在学校的负面形为,造成有些老师不敢管的问题,让父母在家的时候帮忙管教孩子也有利于父母多掌握孩子的情况,父母和老师一起齐心协力教好孩子才是重点。

当然,这样子是让父母感觉有点被动的,父母可以积极想办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教孩子变成一种积极有趣的事。

欢迎关注:我与小情敌,带你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老师肯定是教的,但是老师毕竟不是也不能长时间跟学生呆一起,同时老师一次性要面对四五十个学生。交给孩子的毕竟是有限的。

同时让家长教孩子也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跟家长的亲子关系!毕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影响的!


你只要不对孩子的教育有那么高的要求,那么你也可以对老师的要求视而不见。

现在的教育对孩子的要求有多高,你了解过吗?我们以前接受的教育有那么高的要求吗?个别要求高的家长,一样是自己花钱花精力带孩子另外去学。而且,我们那会儿爸妈说得最多的话是:“听老师的话,不听话我就收拾你!”。现在呢?一般都说“你们老师怎么搞的?我改天要去找你们校长!”这两种情况下教导出来的孩子,哪种会比较听老师的教导呢?

现在为了让学校有名气,校领导们一定会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语数外、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机器人...一样也不能少。我们那会就把语数学好。现在呢?科科都得好,因为学校一会儿就要搞一个活动,一会儿又要搞一个活动,每个活动都要求出成绩。不论对孩子还是老师来说,都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对付。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分散就需要花课外的时间来填。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任务,只有家长和老师步调一致,同心同德齐心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是谁说‘以前教孩子是老师的事,现在教孩子怎么变成是家长的事了‘把家长与老师分开来或对立起来都是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的,亲爱的家长们,为了你的孩子的前途,请主动与老师交朋友,不要与老师搞对立,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要承担主要任务,在当下老师很难改变学生的思想品德,小时候读书时学校提倡又红又专,这个好传统可惜没有继承,现在学校只看分数,在思想品德方面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有作为。


家园合作亲子教育现在已经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陈鹤翔的习惯养成教育。它也需要校外的延续型教育。家长只是完成家庭那一部分。再有孩子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老师不可能让每个孩子百分百达到教育活动目的。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些补充活动。因为孩子小手工类需要手把手的辅导。孩子那么多。园内时间不可能完成。这就需要回家完成。


这个问题非常同意。在学校开家长会,家长们也都是这样的说法。

现在一到下午,校讯通短信发过来,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如果是小孩子可以完成的倒没什么问题,家常协助或者监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很多都是孩子并不能完成的。

比如同事孩子班级要亲子活动,老师要求小朋友给家里设计一个家庭展示牌,必须全部手工完成,每个家庭是一个小对。小朋友不会设计。没办法,同事为了完成任务,先电脑搜简笔画,然后文具店买卡纸等,画好后再去复印店压上一膜,买一块kt板,画好的画贴上去,再沿画的外轮廓切割整齐。好复杂有没有。

还有手工课等等。

大点的孩子,老师作业校讯通发过来,作业家长检查好签字。有的家长可能对孩子的作业就不懂,指导不了。作业没完成好,老师也会打电话来,说家长要多对孩子用心,指导不了就给孩子报辅导班。

虽然国家义务教育,但是家长任务越来越多,报班的费用也越来越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我个人觉得“以前教孩子是老师的事,现在教孩子变成是家长的事了”有利有弊吧。对于一位上班的妈妈来说,幼儿园孩子的作业,可能会给家长带来些许烦恼。忙碌一天,回到家可能需要做饭收拾等等一堆事务,最后可能需要睡觉时想起来还有孩子的作业未完成,会让家长一丝烦躁。

我觉得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或是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常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家长不会做的可以立即学习,某些方面我觉得家长的学习和理解远远大于孩子的。“给孩子做作业”其实也是陪伴孩子,一方面成长自己,一方面为孩子做好榜样。一天的工作忙碌无法陪伴孩子,就用这做作业的时间陪伴孩子,亲子互动,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我想,这么想着可能会比只看老师的“不作为”心里上会舒服的多吧。毕竟,身为家长,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当今社会的孩子不听话,都是从小惯的。农村有句俗语,叫孩子惯娘怀。从小不管理,大了就管不了了。老师更不敢管,孩子就象小树一样,从小修理,才能长大成才。


-过去的老师比家长对学生各样事都要求的严格。学生的作业问题,纪律作风问题等一切事项,老师都全部管着。现在,老师只管备课,布置作业批改。其它杂事一概不页责任。敢管的老师很少,只不过也是轻描谈写的说了罢了。学生放学回到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学生的一切责任人了。这就是家长只恨孩子是鈇不成钢。望子成龙心迫切。谁家的爷,奶爸妈愿自己的儿女不成才呢?“


关于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教育也就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国家对教育不断改革,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可能比二十年前有所增加。第三,国家一方面强调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呢?比如家庭作业应该由谁批改,我上学的时候是老师批改,现在很多变成了家长的任务,合不合理?这就给了一些老师把责任推给家长的借口,在老师面前,学生和家长是弱势群体,因为教育本身存在一个管理学问题,就是权利和责任不对等,如果教育不成功,承担最大后果的是学生和家长,但是教育学生的权利很大一部分却掌握在老师手里,权利很大责任很想小的老师和责任很多大权利并不太多的家长学生之间是不可能平等的,所以家长一般没有胆量拒绝老师的要求,即便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明确教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取消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表面工作,因为只要内容明确了,一清二清,谁也不会觉得不公平。


这个话,听起来是家长的语气呢,从以往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换个问题说,孩子是老师的孩子么,为什么孩子的成长不该是家长的事情呢?

当然,我也听身边的朋友说过,现在孩子从上了幼儿园开始,家长就没有停的机会了,手工、主题课、学校活动、英语作业。中国的教育是逼着一个家庭中要有一个全职的节奏。我想,正因为此,家长们才会怨声载道,发现根本无力满足学校和老师的各种要求。

而追溯十年到二十年前,也包括我们这代80后人,在我们儿时,每个家庭都为生计奔波,尚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能放弃工作专职回家陪伴孩子的毕竟是少数,于是,育儿的大任更多在老人和老师们的身上。我们确实也是凭自己努力长大成才的一代人。

我想,这两种模式,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现在,只是育儿的责任在回归,而校方和家庭又并未真正找到最佳的分工和合作点,就会出现,先进的城市好的学校,与普通学校迥异,而不同的家庭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理解和担责情况也大相径庭。

而真实的情况,家庭教育是最启蒙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走向大社会的必要保障。三方的共同作用力,才能为新一代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石。


我不同意这句话。

以前教孩子是老师的事,那是因为以前父母的科学育儿理念没有那么普及,很多人觉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学校,自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忙事业去了。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的早教班、种类繁多的绘本,所以看起来老师全包了,家长不用给孩子读绘本,也不用教孩子说英语,幼儿园也不可能留什么作业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

现在教孩子变成家长的事情,并非老师什么都不管,而是家长参与得多了,显得老师管得就少了,但事实上却未必。过去家长不参与,其实是受条件限制,可参与的少,或者不知道怎么参与。而现在家长参与得多,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学习该如何投身到育儿工作中,家长的参与度、配合度提高了,老师自然是高兴的,也给他们提供了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更多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条件。

只不过如果对家长的要求太多,或者留的作业实际上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甚至让家长都觉得非常难做,那就需要老师好好考虑作业的适宜性了。


其实老师一直都是很用心的,我们要相信老师。

只是以前一个老师管30个学生,现在一个老师管50-60个学生,每个学生身上能花费的精力多了还是少了,算算就知道。

另一方面,以前的家长都不懂育儿的事情,所以大家你糊我糊一起糊,也就这么过来了。现在不一样了,好家长和差家长之间的差距非常大,直接导致孩子的区别也很大,老师花多少时间都补不回来的。

所以,与其埋怨老师,不如快点醒醒。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


我觉得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和老师各有分工,之所以现在老师会有一些家长和孩子之间合作完成的东西作为作业,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在平时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不够,老师才会用作业来促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这正是老师负责的体现。

以前家长除了家长会以外基本什么也不管,而现在家长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这正是社会进步教育进步的体现。

的确,现在存在一些情况,有些老师不负责任,存在补课班收费,上课不好好教的情况,但不能说是普遍现象。不负责任的老师什么年代都有,相应的,负责的老师也是什么年代都有。

不过,教育子女,父母的确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现在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哪里有时间照管孩子?很多娃娃都是婆婆爷爷在带,根本不可能出现小便说的那种情况,不可否认,大城市有的学校,有的老师有这样的要求,根据你娃娃的能力和水平,他完成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大不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就对了,如果你脑子里存在争强好胜之心,那是没办法的事,任何一件事情,看开就对了。再比如你批改娃娃的家庭作业,可以应付嘛,也可以不管,大不了批评娃娃几句。有很多家长总喜欢将现在娃娃的学习情况与以前比,以前上的几门课?语文数学一周上几节?难度如何?家长要求如何?一个班成绩好的有多少?


不解释,曾经的老师是信仰,现在的老师只是工作!能推给家长的绝对不自己干!什么检查作业,辅导功课,美其名曰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说白了就是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老师要求加入的所谓家长群也不过就是个一言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不允许家长对布置的课外作业提出质疑,不然你就是不尊师重道,就是家长素质差!最有威胁的一句话就是你这孩子我管不了!用我当教师的朋友的原话:都是混口饭吃,费那么大劲我图什么?话糙理不糙!反正是有编制的,工资是固定的!想升级评职称也不是靠对学生负责就可以的!所以,物质化的社会,取消编制放开所谓划片入学,让学校自负盈亏,让家长自己选择学校和老师,出现竞争才能有进步!


我是幼儿园老师,我在开家长会时说过一句话,“您的孩子只是我的几十分之一,却是您的全部。您的孩子只是我的工作对象,却是您未来的希望。如果您自己对孩子不上心,又怎么要求老师尽职尽责?”不是家长做了,老师就不用做,而是身为家长要尽到做家长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不要等出了问题再把所有责备推给老师,想一想自己除了提供吃穿住,又真正为孩子付出过什么?


以前只要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孩子就能保证有良好的成绩,就能读好的高中,读不错的大学,甚至读大学还能包分配,现在呢?

时代变了,社会变了,环境变了,如果家长还没有变,意识不变、行动不变,那么你的孩子只能“主动的输在”起跑线了。

1.考试依然很重要,但这只是标配,是基础的基础。

2.孩子的十八般武艺傍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这些内容在学校的应试体系中是学不到的。

3.家长更多的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才能发掘出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孩子有什么爱好,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家长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自己的孩子。

4.所有的父母都在为孩子拼,拼时间、拼实力、拼资源整合,不要总把过去如何摆在嘴边,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

看身边,一些理智的父母早就已经行动,他们没有抱怨,而是在尽力做好自己,陪伴自己的孩子,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努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努力发掘自己孩子个性特长,努力给孩子找最好的老师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这些孩子不一定未来就一定会获得我们所认为的成功,但是我们都知道当家长能够更多的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他们的童年、青春期就是幸福的、快乐的,而当孩子有更多的技能在身时,未来他们就会多各种可能性。

即使不说的那么势利,我们的孩子也能有个有趣的灵魂,这不是更有意思吗?


原始地址:/shijie/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