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收笔的意义是什么?

书法中收笔的意义是什么?

书法中每一个笔画都包含三个动作,起笔、行笔、收笔,形成一个笔画。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起笔:起笔又有藏锋和露锋之分。藏锋起笔也就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笔锋逆着笔画的方向落下、轻顿,接着行笔。露锋起笔是笔锋顺着笔画的方向落下,轻顿,然后行笔。

二行笔:这是起笔后紧接着的一个动作。古人云:书以疾涩二字最精,初学先从迟涩,疾则可,忙则不可,忙者不能疾而强疾也,涩乃逐步顿挫。行笔最忌一滑而过,显得轻飘无力。

三收笔: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笔画尽处不能将笔直接抬起,而是回锋收笔,这样一个笔画才完整。

总之,起笔、行笔、收笔是学习书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研究。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书法用笔,千载不易的笔法是“藏头护尾”。这生于太极的“一”划,自然有其实际生活处事做事的意义。“藏头”,是做事意先不张扬,待实事而求是慎为的态度,又是人精神在藏头的逆运而施之自身的精神态度。这个态度本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精神与天道合一。如此则笔意笔划已是自身的精神态度,气质的呈现。中断运笔,古人又有言叫:“中和委纵”,此刻笔划在人持“贞”下而笔锋在中,籀篆墨迹。后段结束叫“护尾”,这个意味是意在突出味道:中国人做事在实际中,特别表现在需要众人协助自己完成自己尘缘里的事情,事情过后都要答谢人家,在用笔笔法上也完臻体现着,收笔中的动作是个提起笔锋再次补笔,所以叫“护尾”是为下次使用他人而打好基础,实惠给予他人。这种态度在笔运的笔韵上,无疑是乘上启下的气运由小小的顿挫而连结的态度,此下气运已成气韵了。书法运笔要旨就是使气运变成气韵。


所谓书法就是在写好行、草、楷、隶、篆等书体的基础上,将各种书体的字按照一定的章法巧妙的设计布局整篇作品,力求给人或“动”(行、草、书体作品)或”静(楷、隶等书体作品)的艺术美感。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书法的收笔严格来讲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指每一笔画的收笔。临帖写字是书法的基础和基本功。每个字的点、横、竖、撇等每一笔画都包括三步,即落笔,行笔和收笔。每一笔画的收笔意义不仅对于写好这一笔画很重要,而且对下一笔画落好笔意义非凡,起到笔画与笔画间承上起下的作用,使得整个字的肩架结构疏而不散,密而不痈。二是每个字的最后一笔的收笔意义更为显要,既起到字与字间承上起下的作用,又使得字与字间是连非连彼此呼应,使得整篇作品既是连非连,又是动非动,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美感。

综上所述,收好笔对于写好字和创作好书法作品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持别对行体、草体书法作品尤为重要。

本人浅见,仅供参考!


一切尽在掌握


收笔的作用是收拢、聚拢笔毫。


书法中通常是逆峰起笔,中峰行笔,回峰收笔!我们所说书法也就是字的力量也主要通过用笔的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来完成。楷书用笔追求笔力苍劲、内含力道、中锋为主、藏而不漏、逆起回收。在书写过程中,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才会有千钧笔力之呈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必须这样,楷书中也有顺势如笔的。行书、草书因为更重于讲究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所以顺势入笔自然就更多了,漏锋、侧锋、偏锋也是有的!如米芾的字体偏峰行笔就非常的多!逆起回收在书法中动作是很小的!是一个自然完成的动作,有时那只是一种感觉,要慢慢体会,不要刻意为之,要不然就放不开手脚,反而不美!至于到底要回多少,回到哪里。没有确切的数据,要多看字帖,多读字贴,临摹几遍。不必拘泥于这个问题!


收笔比起笔难,一个字最为重要的就是收笔。


好看


收笔,就是把字写完的部分顿住,让这一笔画完整,明确,饱满,符合书写意图,看上去更有表达的完整感,节奏感,气势上压得住。写字好比打太极拳,有始有终,有去有回,有来龙有去脉,最后获得圆满。


书法中的收笔有露锋和藏锋,有起笔和收笔,


书法中收笔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写出特定形状的笔画,其次是为了使毛笔笔尖恢复到中锋状态,以便自然流畅地书写下一个字。


从哲学角度来说,有起就有收,两者是矛盾的两端,失去一方也就意味着另一方不存在了,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书写时既然有起笔那必然会有收笔。

从书法或者书写本身来说,一方面在一个字中,收笔是一个笔画结束后,为了顺畅地衔接下一个笔画而带出来的必不可少的动作。比如我们写个“二”字,第一横写完之后,再写第二横,此时第二横的起笔已经远离第一横的末笔,要想完成第二横的书写,毛笔自然要收回来才能书写,可见收到笔是为了衔按笔画之间的书写自然而然的带出来的动作,千万不要为了收而收。另一方面,当一个字完成后再写下一个字,此时毛笔已经远离了这一行的中心,下一个字的书写也要回到行的中心进行,因此此时收笔也是为了下一个字的书写。

所以在整张作品或者一行没有结束时,收笔其实就是为了顺畅书写下一笔画或下一个字而很自然地带出来的动作,具体书写时不必刻意讲究,自然既可。个人感觉篆书和隶书的波画除外。


承上启下,仅此。


“顿笔”,也就是按笔,而且是重按,也就是使力较大。在不同笔画中,顿笔也有所不同。在横画中,顿笔会稍平,竖画中则会稍竖。正确的写法是从左上向下按,是凌空取势,重按后逐渐提笔。

“起笔”、“行笔”和“收笔”,则是指书写一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写任何一种点画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所谓“逆入、涩行、紧收”,便是这三种用笔方法的要诀。

“起笔”要“逆入”,即逆锋起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应凌空取逆势落笔,这样用笔格外有力。

“行笔”要“涩行”,即书写者人为地制造一种阻碍笔锋运行的力量,同时又客服这种力量而前行。

“收笔”要“紧收”,即回锋紧裹收笔。写竖画时,笔到尽处,将笔锋向上回缩收笔;写横画时,往右行笔,写到尽处,应将笔锋向左回收。这样笔画含蓄、浑厚有力。


书法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然流畅,不能刻意为之,至于写字时何时收啥时放也要顺其自然,否则就是做作,这可是书法中的大忌。能在整幅作品中做到笔笔到位收放自如就是一位书法高手了。


毛笔书法的笔画成形,由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组成。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是书写笔画的开端,方法有“逆入”、“顺入”、“折入”。

⑴“逆入”即逆锋起笔,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下笔,逆锋起笔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的笔画,表现出沉实的状态。与转笔、顿笔结合,可写出方头笔画。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有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①“虚逆”,即笔锋在空中取逆势,并不着纸。②“实逆”即笔锋轻轻入纸,向反方向运行,再调峰运笔,一般适用于隶书、篆书。

⑵“顺入”即起笔顺入,笔锋顺着行笔方向入笔,整个书写过程流畅,线条优美。⑶“折入”即起笔与行笔之间,笔尖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起笔处略有棱角,成方头笔画,线条刚毅。

书法的收笔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调整笔锋的状态。书写中,毛笔的笔毫扭曲、变形了,需要调整、恢复、还原。

二是指完善笔画的形态。书写中,某些笔画的末端出现有残缺、不完整的现象,需要收笔,使其墨色饱满、气力充沛、形态完整。“收”是指各种笔画组织在一起时,能够将长的、斜的、不正的、细小零散的、不规则的等进行整理,使这些笔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收笔时应做到“收放自如”。

毛笔经过书写后,笔毫会出现散锋、开叉、变形、弯曲、紊乱、交错的情况,伴随着水墨枯竭,会出现干笔、枯笔、焦笔。这时候,收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收笔的方式是或轻一点,或重一点,或稍停留、等待,或就地旋转,或卧笔顺峰拖。

收笔的作用是收拢、聚拢笔毫。整理散锋、开叉的,拉直弯曲、变形的,理顺紊乱、交错的。理顺的动作可以逆,也可以顺,总之要恢复、向为毛笔的初始状态靠近。所以,“起笔、行笔、收笔”是写好书法的基础要素,缺一不可


书法由汉字组成。每个字由笔画组成,每个笔画包括起行收三个部分。也就是说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就是起行收。所以收笔在笔法中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每一个笔画都有收笔,不能草草了之。第二,收笔同时又是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开始之处,发端之处。书法的势来源于这里,书法的连续性也来源于这里。


收笔是书法用笔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笔不但意味着一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下一笔的开始,收束得好,不但能使点画形态完满,同时也能使整个字气完神足,在书写实践中,人们往往留意发笔,忽视收笔,只知起笔藏锋之不易,而不知收笔出锋更难。,故明倪苏门《书法论》谓:“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其中就有四处涉及到收笔。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收笔的基本法则:

(一)收笔有藏露之分:以藏锋为主,收笔时藏锋敛锷,宜将锋收归画中为度,才能给人以一种圆融饱满的艺术感受。藏锋收笔,用“轻提、轻顿、疾收”。以横画为例,当收笔时,用腕法(即将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笔锋轻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轻轻轻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左反折而收之。可在写横画时,笔意向右上开拓,至收笔时,笔锋微向右上挑出,使其点画稍杂隶意。由于方法不同,产生的笔形也不同。再以竖画为例,亦用轻提、轻顿、疾收。即至收笔时,将锋向左上微提,然后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上反折收之。可中锋直下,至收笔时向下顿挫一下,使其墨精暗坠,然后向上反折收之,此即垂露法。在小楷中运用有古朴之态。

收笔时亦用藏锋,在书法术语中双称为护尾。东汉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收笔时只有锋藏画中,才能八面出锋,才能使点画完满圆足,而笔势灵活,无板刻浮薄之弊。小楷收笔,亦有出锋者,如挑撇、钩、悬针等,但必须注意,凡出锋之笔,锋应由中而出,端若引绳,方为得法。明冯班《钝吟书要》说“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未锐不收,褚云:‘透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也。”

收笔无论藏露,都贵于收,凡藏锋之收笔于纸面上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圆蹲直抢”,凡出锋之收笔于空中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出锋空抢”。收笔的动作要快,所谓“缓去疾回”。收笔的方向当与下一笔起笔的方向遥相呼应,则自然气脉贯注,笔断而意连。

(二)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是收笔大法

写横画要收,写竖画要缩,或空抢,或实回,都是取一个逆字,其实收和缩,可以产生三种效果:一是能使点画在笔形上保持完满圆足,或收笔处隐隐有聚墨痕,或缩和处墨精暗坠,都给人以一种浑厚而饱满的立体感,显得精气结撰,墨光浮溢,点画周至,起讫分明。二是能产生笔力,结尾处用收缩和发笔时用逆势一样,都是一种反作用的力。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抽挚既紧,腕自虚悬,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能沉劲。”“抽挚”即是抢法,好比拳击一样,必须先将拳头收缩,这一拳打出去才能迅猛有力一样。三能产生笔势,收与缩的主要目的在于产生笔势,楷书书写笔断意连,势从内出,盘纡于虚,为“无形之使转”。写字时收笔时要形成一种回顾之势,使其与下一笔的起笔遥相呼应,古人所谓“送脚如游鱼得水”。这就好比鱼在水中突然回转,十分悠然自得,这样才能流转无穷,凡字得势,则结构自然妥贴。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须有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转处,竭力腾挪,则结构自然稳惬,所谓百丈游丝在掌是也。”

总之,凡事当慎终于始,收笔处尤不可苟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故作小楷,笔笔要有活趣,字字须求生动,点画之间,顾盼有情,起承转合,一气贯注,自然得势。

(三)收笔要留得笔住

在收笔处要留得笔住,不使其率然飘忽浮滑,特别是一些较长的笔划如垂露、悬针、长撇、捺脚等,出锋时不可作虚尖飘忽之状。所谓要留得笔住,即是指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行纸上,当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墨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其中一个送字大可回味,以腕送之,要有含蓄收敛之意,不可势尽力竭,到收笔出锋时,好象一个人有十分气力,但只用了三四分一样,十分优裕从容不迫。力要送到锋尖,而笔意有所回顾,正如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屋漏痕,力犹有余,引而不发也。”这样,方能沉着,有雍容自得之状。所谓屋漏痕者,即因屋漏,雨水沿墙壁蜿蜒流下,由于受到墙壁的阻力,必左右动荡,蜿曲流下,其留下的痕迹至末尾时,状如垂露,十分形象地比喻以曲势直取直和留得住笔的用笔方法,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说:“漏痕只是笔直下时留得住,不使飘忽耳。”一语道破了屋漏痕的用笔方法。

可见收笔在书法中是决定用的,是一副书法成败的关键。


首先说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因为是古人给现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的十大国粹之一!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的人爱好广泛。爱好书法的人,都对自己认为某种字,看起来很好看,所以就有空余时间,就练练书法……久而久之……漫漫的有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人写龍字,能写出各式各样的,风格不同的,甚至于很形象化等等等等……所以任何书法爱好者,都有自己的写书法的习惯(临帖)除外。书法中字的收尾都不一样!意义各有不同,各种书法爱好收笔有他本人的意义,意义大概是:感觉很好、很艺术、很创意、很舒服、很得意、很满足、自我很快乐和陶醉……别人怎么看他的书法中的收笔,他不会管的,首先自己认为很好!这是我认为书法中收笔的意思……最后还是那句话:余老板愿所有爱好书法的人,书法中收笔时,还沉浸在乐在其中的感觉……眼下疫情时期,给武汉加油!芜湖加油!合肥加油!中国加油!……謝謝……


收笔,在书法中的作用是启下。

上笔之终,为下笔之始。一个笔画分为起笔,运笔,收笔。无论

笔画大小,还是书体,都离不开这三个步骤。而收笔的好坏,关系到笔画间的呼应。笔画能够自然的呼应,写出来的字形体态就生动灵活。没有呼应,写出来的字,没有生气,虽工犹病。

在收笔时,要根据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而进行。横与横,横与竖,收笔的方向各不相同,采用的笔法也不相同。如果收笔只是为了这个笔画的完美,而与后面的笔画没有丝毫的联系,每个笔画工工整整的摆放搭配起来,这样的字就如印刷字一样,久看便会厌恶。

现在的书法,特别是楷书的收笔,就是不注重收笔时与下个笔画间的作用。每个笔画收收死。这也是很多人练了许多年楷书,仍然不知道行书和草书的写法,并错误的以为行书、草书的笔法不是一种。这都是由于不知道收笔的意义而死吊在楷书的路上。


原始地址:/rebang/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