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负责任的老师堪称表率?

康熙的老师堪称中国最负责任的老师,他康熙弟虽然是少数民族的满足,但是他的师傅是汉族,满足对汉族的仇视和替代从未停止过,但康熙却认定他的老师为汉人,这第一方面出现了康熙的博大的胸怀和肚量,第二一个,对于有德有情之人的一个相信和信任,所以康熙帝对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方面传承表率,他们朝廷里的大员鳌拜的各个方面的打压和他的恐吓。勇敢的站在康熙一边,为康熙人生从此辉煌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那个年代的老师一心一意想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生为祖国服务献身。


历史上最厉害的老师当然是孔子,孔子真的是桃李满天下。据说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七十二人中大多是各国高官栋梁。之所以说孔子享有崇高的声誉,因为孔老师是一个全能的老师,他博学多才,不仅教学生语文、政治、音乐,还教学生历史,地里等。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等。另外孔子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第二牛的就是鬼谷子。鬼谷子本人当然牛了,作为老师也很牛的,他的弟子中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尉缭、李斯等。看看这些人名,厉害不,害怕不!孙膑大军事家,苏秦张仪都是纵横家,官居上大夫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历代都有许许多多优秀名师,他们培养了千千万万个优秀学子,这些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使得中国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造福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顺便说一句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整体地看,别把中国的一切都归功于某人或某些人,总之,凡事都要经过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验证。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老师,他们的成功育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负责任堪称表率的老师,在我国历史上出现最多的时代的时代是下面三个时代:

1.负责任堪称表率的老师出现最多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代表人物有:

老子(前571年-前471年)-:曾经教授过孔子,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他坚持“因材施教”,而不是纯粹填鸭式的教学,倡导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列子(前450年-前375年):他一生潜心著述《列子》一书,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荀子(前313年-公元前238年):他认为,学习对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成就。他还认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坚持不懈,学而思、思而学的次第过程,他认为凡事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可能性。

2.负责任堪称表率的老师出现在封建社会,其代表人物有: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他于汉景帝时任博士,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将儒家思想结合社会需要,并融合各家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朱熹(1130年-1200年):他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他校订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3.负责任堪称表率的老师出现在20世纪以来,天崩地裂的现代,其代表人物有:

何子渊(1865—1941),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

蔡元培(1868年-1940年),1916年至1940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兼中法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陶行知(1891年-1946年),他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等职。

晏阳初(1890年-1990年),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黄炎培(1878年-1965年),他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张伯苓(1876年-1951年),清朝及中华民国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竺可桢(1890年-1974年),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

徐特立(1877年—1968年),著作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

吴玉章(1878年-1966年),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他主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上堪作表率的老师非孔子莫属!原因有这些方面

第一:方法灵活有效————启发式教育

孔子教育学生不是端起架子,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式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学生到了想搞明白问题却还没搞明白,搞明白了但还不能完善的表达出来的时候,老师才去启发他,这样的效果最佳!孟子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也是强调启发式教育。孔子认为举一个例子学生不会举一反三,孔子就不举第二个例子了。事实上,孔子的认识是非常有道理的。当学生没有学习热情,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是不行的,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再去启发教育,往往能事半功倍。现在有一种说法叫: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观点我以为只对了一半。不会教指的是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就是不会教。但前半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则纯粹是胡说。假如老师上课古板毫无生气,甚至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不想听就会睡大觉,能教会吗?孔子面对睡大觉的学生都束手无策,只能忿然感叹:“朽木之材,不可雕也!糞土之墙,不可污也!”,这是孔子对“宰予昼寝”的浩感。所以我说教育方法很重要,但即使方法对头了,也并不能保证把所有的学生都教会。

第二,孔子的教学理念很正确。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并因材施教。孔子认为作为受教者应该是平等的,只是受教者的资质悟性有差异,所以根据学生资质的不同加以因材教育才是科学的,而不是一味地不加区别地施教。难能可贵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理念,他认为人不分贫富贵贱,都应该受教育!他开办私塾,广收门徒,虽然也收学费,但很节制,学生带几捆干肉(束修)就可以了。不像现在的私办学校,学费贵得惊人,还标榜一切为了教育,纯粹他娘的骗人!孔子有很多很贫穷的学生,像颜子繇、颜回、原宪等,可能就交不起“束修”,但照样求学,这就体现了孔子的理念——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中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大部分,孔子都能极尽所长,分人教学,分层教育。

第三重视德育和实践活动。

孔子感叹地说:“一箪食,一壶浆,身在陃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非常推崇道德,对颜回的赞叹可见一斑。他时常教育学生注意培养自身道德品行,要耐得住寂寞!他由衷地感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对于人生理想要孜孜以求,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他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其实是重视实践。一边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一边灌输知识,这方法远比那些学院派教授强多了。在到晋国途中,道遇一小儿戏于道上,孔子让小孩让路,小孩用手指地说:你看这是什么?原来小孩在地上用土块儿和陶瓷碎片摆了一座城。小孩说:人该绕城而过呢?还是城给人让路呢?孔子听罢赧然!问其姓名,原来叫项囊,才七岁,孔子就拜其为师,这表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和知错就改。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经过泰山,见一老妇痛哭,忙让学生问情况。老妇说,我的公公、丈夫都被老虎吃掉了,现在儿子又被老虎吃掉了,所以悲伤!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老妇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听罢动容,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小子志之!苛政猛于虎!”。孔子就是这样在实践活动中以身作则教育学生。

第四,孔子作为师长很可爱,对学生有耐心,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他的学生子夏是个既富且贵的二代,他看孔子的学生中,帅气的勇武的能言善辩的都有,而老师孔子就是一个外表普通的糟老头,但那些学生对孔子却恭恭敬敬。子夏心中不服,跪在孔子身旁问孔子每位学生的情况,孔子明了子夏的心思,借机就评价起学生的情况来:“子贡能言而不懂谦让,子路勇武而不知变通,子…”,话音未落,子夏早心悦诚服。打断孔子的话说道:“敬受教!”。孔子用这样的方式,既释子夏之疑又直率地评价每位弟子,孔子就是这样循循善诱,态度不愠不火,要碰上现在的老师,面对子夏这样无礼的学生,非骂你个狗血喷头不可。

孔子先师有时萌得可爱!像个普通的孩子那样可爱!那是他一次带着学生到了卫国。当时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那可是个风骚尤物,用现代的话说,是个婊子加美女,那南子三番五次让孔子进宫进见,孔子答应了。回来后,学生子路不高兴,认为孔子不应去见这个风骚女人,孔子脸红脖子粗,竞然孩子气地发起誓来:“如予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如我做了什么不正派的事,老天也会讨厌我,讨厌我!其实孔子也没做什么,但他在学生面前赌咒起誓,却是蛮可爱的,但并不失老师尊严!远远比那些装腔作势一本正经口是心非的假道学老师可爱。

现在有些老师,尤其是那些大学教授,反躬自省,合格否?


谢邀!!!

历史上负责任的老师堪称表率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千古圣人,万世师表,孔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1、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是为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他一生之中教了很多学生,有些都是我们课本上的题耳熟能详的人物,而我们在课本上或者一些书籍上看到的关于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时总能在其中感受出孔子对待弟子时的那种负责任的态度。

2、孔子有个弟子叫子贡,他与孔子之间的故事颇具意味。

子贡生性聪慧敏捷,看事物总有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一)当时有一件事就是子贡擅作主张赎释奴隶的事情。按照鲁国当时的规定法则,如果有人从邻近的国家赎回被掳走作了奴仆的鲁国公民。是可以申请从鲁国国库里支取赎金的。但是,子贡赎回了奴仆后,认为自己资金尚可富足,就没有接受申请的赎金公费。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子贡却因为这件事遭到的老师孔子的批评。

原来是孔子认为子贡如此做法给后来想赎释的人带来了不好的想法,认为如果赎释回来如果去领赎金的话就不对了。听了老师的话之后的子贡才明白过来,不由感到愧疚不已。

(二)在后世人看来子贡是孔子最优秀的门生之一了,却是从未极少过孔子的肯定,绝大部分都是批评,但我们仔细的了解了子贡的人生与在孔子门下学习的情况会发现,孔子实在是用心良苦啊!

因为子贡虽然是智慧聪敏,但是同时,他又聪明外露,经常是得罪人而不自知,这就很可能给自己惹来不少麻烦了。所以孔子对其的鞭策就极为重要了。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了教书是老师的一种天职,除了这个,还有的就是育人了,从本质上来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上堪称表率的则非徐特立先生莫属。

徐特立,又名徐立华,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教育家。师从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黄炎培,培养出伟人毛泽东和小说家田汉等优秀学生。他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南昌起义等,更以大气魄于57岁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而在这一年,徐特立被聘为学校教员,在这里,展开了他们半个多世纪交往。期间,徐特立渊博的知识,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都深深影响着毛泽东。徐先生教学往往要言传身教,切断手指血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血性让毛泽东热血澎湃,后来二人互相扶持,共同走向了革命道路,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一段千古佳话。

徐先生不仅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毛主席以后的革命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尚的道德和热血的革命精神感染了毛主席。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徐先生承载着优良的革命教育作风,运用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力量,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徐先生理想得到了实现,毛主席在他七十大寿的时候为他题词“坚强的老战士”,是对他革命生涯的肯定。1968年11月28日,徐先生逝世,中共中央悼词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只要说起老师、教育的话题、就少不了孔子,孔子被世人称为“至圣”圣人,是当今世界上最博学之人,至今都是教职员工的表率,没有之二,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世人给孔子这么高的评价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至圣,从文字上就能看出是至高无上,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人可与其相提并论,他的一生以身作则,提出了正人先正己的理论,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虚心向别人学习,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语录,自己创立了儒家经典思想,不但影响着中国,也在影响着世界。

时至今日,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近千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对世界的影响,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将来孔子学院会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重点,也是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教育的必然。

当然除了“至圣”孔子外,还有向亚圣“孟子”、被称为复圣的“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

还有鬼谷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这些都是历史上堪称负责人的老师表率。


东宫严师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湖北江陵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25年),死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被誉为继王安石之后的又一位改革家。他执掌相位十六年,以猛治吏,令行禁止,以俭聚财,巩固边防,使明王朝后期那一蹋糊涂的黑暗政治出现了一线光明。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张居正成为东宫皇太子的专职老师。嘉靖帝嘱咐:“卿可为朕严束之,毋废学业以坠祖宗之业。”加上张居正本身仪表堂堂,不怒自威,使得当时的皇太子、即后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听到声音就颤抖。

张居正规定的读书书目及饮食起居各种规矩,朱翊钧遵若圣旨,丝豪不敢违背。有时,一连坐上几个小时,朱翊钧苦不堪言,像坐牢一样难受。一旦张居正离去,朱翊钧就像老鼠出窝一样去与宫人玩耍。因此,朱翊钧对这位严师即害怕又从心里恨他。

有一次,张居正正辅导太子读孔子的《论语》,朱翊钧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朗读着。当他念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没有把最后一个“乎”字念出来,张居正在旁边一听,大声喝道:“还有‘乎’”朱翊钧吓了一大跳,连忙说:“对,对,乎,乎”说完,已是大汗淋漓。

不仅如此,朱翊钧母亲李贵妃每每手持棍杖教育朱翊钧有劣迹时,实在没办法,就把张居正搬出来,“你再不改,我只好请张先生来”,朱翊钧一听,立马老实了:“我听话,母亲请不要告诉张先生。”

朱翊钧当上皇帝后,对张居正不呼其官职,只呼“元辅张少师先生”以示尊重。明朝后期,尽管皇帝昏庸,但由于有张居正这擎天一柱,才不致大厦倾倒,张居正一死,一切全完了。

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把所有封号全撤了,还抄了张居正的家,害死张居正儿子。真是“严官出恶贼”,万历真是个没良心的家伙。


原始地址:/chaoliu/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