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湿热这个话题,老百姓都很关心,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也会问到湿热相关的情况,有些患者也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医生,说自己就是“湿热”。

但是湿热是如何判断出来的?这个还是需要有点技巧。并且治疗祛湿热,也要掌握湿热的本源,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个话题。

湿热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比较主要,第一是气候的影响,比如南方的气候潮湿闷热,也容易影响人体;还有一个是饮食的影响,比如长期过食油腻、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日积月累,就导致胃肠湿热形成。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比较主要的,也多数会被人忽略的,就是本身体内的阳气不足,脾胃亏虚,这个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形成胃肠寒湿停滞的现象,阻滞而化热,形成一种脾胃虚寒又有脾胃湿热兼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会有以下方面的表现,就是形体怕冷、身体肥胖、消化不良又容易腹胀腹泻,但是又有湿热的相关表现,比如容易长暗疮、皮肤湿疹、口干口苦、口臭,舌苔白腻又有时候偏黄,以上这就是形成脾胃虚寒又兼有湿热的现象,脾胃虚寒是本源,湿热是结果。

在治疗用药方面,如果是一些气候导致的湿热,或者暴饮暴食、肥甘厚腻导致的短期湿热,一般用清热祛湿的方法治疗都会比较有效,而且相对容易解决;而虚实兼杂的现象,脾胃阳虚又夹有湿热的时候,治疗用药就必须有所权衡,也比较讲究医生的功底和用药技巧,温阳健脾的同时又不能太燥热,清热去湿同时又不能伤脾胃、伤阳气,需要权衡患者的虚实程度轻重,寒热程度轻重,用药有所斟酌才能取效,要找专业的中医生就诊,而没有固定的方药。


饮食习惯来调理体内湿热

湿热体质,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

运动来调理体内湿热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帮助人们防病治病最通用的方法,体内湿热的人,可以选择慢跑、爬山等运动,这些运动可以让你出汗,又不会太剧烈,出出汗对祛湿是有好处,热天出门运动的时候,要选择比较阴凉的地方。


一般还是看看医生比较好吧!看医生怎么说。不要盲目的乱吃东西调理,以免起反作用。


洗澡,洗头别太勤!肉少吃点!运动


一个人湿哒哒的,那么全身应该都是粘腻的水,认真除湿就是了,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身体里还会有热,甚至是到了身体里的热,把身体里应该有的水分都耗掉,需要清热养阴呢?

为什么会这样矛盾呢?

其实,这和我们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我们熬夜晚睡、纵欲或是想得多,对物质世界的欲望多,都会损伤人体的心肝肾阴精,造成阴虚体质;而阴虚容易生内热,所以会出现火气大、口干舌燥、眼睛干涩、腰酸背痛、失眠易醒等现象。

我们的饮食呢,讲究色香味俱全;喜欢烧烤麻辣,酒类甜品,样样都来;这样肠、胃容易出现湿、热、上火等情况,而合并心、肝、肾阴虚体质;便成为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组合。又湿又热,需要祛湿,也需要养阴。

这样的情况,既要清热,又要滋阴

要想调和好这个矛盾,就要祛湿和养阴清热一起来。祛湿祛的是身体里的废水,养阴清热是通过滋阴的方式,养好身体里的好水,同时健脾,把身体里的水转起来。


谢谢邀答,湿热一般的去除方法还是建议食疗,食疗健康,还有助于帮助自身脾胃的恢复和保养。

1.红豆薏米粥:红豆,(选用赤红豆),薏米,红枣为主料。有一种错误的做法就是红豆和薏米一起直接煮,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红豆和薏米的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还容易造成对自己脾胃的伤害,那来看一看正确的做法吧。先将红豆和薏米浸泡半日,不然很难煮烂的,等待泡好将红豆与薏米一起放锅内用大火煮开,煮沸后加入洗净的红枣,转至小火慢熬,熬至红豆微开花熟软即可使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白砂糖。

2.乳鸽薏仁汤:乳鸽,薏仁,枸杞,桂圆,莲子等,根据个人添加适当食材。做法简单,将全部食材洗净一起放入锅中直接一起炖煮两小时左右即可。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的人群可以从合理饮食、合理生活作息、加强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湿热证的人群常出现倦怠乏力,头身困重,身热不扬,汗少而黏,汗出而热不退,口黏,口苦,口干,皮肤出现湿疮、湿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若症状较轻,可能从合理饮食、合理生活作息、加强锻炼等方式帮助改善症状。例如,饮食上可以进食一些以清热化湿为主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土茯苓、扁豆、白豆蔻、芦根等,同时戒酒,少吃辛辣、肥腻、油炸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晚睡,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注意加强锻炼,推荐慢跑、游泳、骑行等。

若湿热证的症状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中药治疗,如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龙胆泻肝汤等。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大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一杯“芣荖草”,去湿热,效果好

湿热体质症状:体型肥胖、身热不扬、口苦口黏、面部痤疮、心烦懊恼、胸脘痞满、便黏不畅、小便浑浊,赤白带下、舌红苔腻……

湿热病因:饮食过于肥甘味厚,嗜好烟酒,过食生冷,不喜运动,情绪抑郁,环境潮湿等等。

下面针对湿热体质人群提供一则“芣荖草”除湿茶,希望能给您带来将康。

【茶方组成】葛根栀子蒲公英决明子赤小豆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用量】本草素方,超微粉袋泡茶。开水泡服,每天2-3次,每次1袋。15天为一疗程,可连续饮用。

【方解】

葛根性平味甘,《本草纲目》“散郁火”。《本草拾遗》“解酒毒,身热赤,小变赤色”;

蒲公英性寒味甘苦,《滇南本草》“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

栀子性寒味苦,清热泻火凉血;

决明子性凉味甘苦,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

以上诸品无毒,合奏清热利湿之功效。

另,可按摩曲池穴、大椎穴、阳陵泉穴,三穴配合,能起到良好的清热除湿作用。缓解因湿热出现的口苦、痤疮、胸闷等症状。


要懂的怎么去调理湿热体质,先来了解下湿热体质有什么表现。

中医方面:满面油光,痤疮,口苦舌干,身体困倦,大便黏滞不畅、里急后重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阴囊湿润,女性带下频繁,舌红,苔黄,脉数。

西医来说,湿热体质病人常有眼屎多,爱出汗,容易心烦急躁,特别是夏天的湿热或气温偏高环境更加。就病种来说,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痛风、糖尿病、肥胖、胃溃疡胃痛、便秘、肠易激综合症、尿路感染、月经失调、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白带异味、皮肤油腻、酒糟鼻、黄褐斑、眼袋、湿疹、脱发等不适。

所以调理上来说,饮食总的调理方向是庆热化湿,分消走泄。具体来说,宜食用清利湿热的食品,如薏仁、茯苓、赤小豆、绿豆、鲫鱼、冬瓜、丝瓜、苦瓜、西瓜、莲藕、空心菜等。平时应多吃清利湿热的水果,如:西瓜、香蕉、奇异果、香瓜、柚子;忌食湿热的水果,如:榴莲、龙眼、番石榴、椰子、菠萝等。

湿热体质的人可以吃清利湿热的食物,同时也注意忌食或少食辛辣燥烈之物,如生姜、辣椒、葱蒜、狗肉、鹿肉、羊肉等。当然还应该戒烟限酒,不应暴饮暴食。

我是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王医师、欢迎文末评论交流、点赞转发。


我是中医甘医生,现在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湿热下注,主要是因为下焦膀胱失司,湿热蕴结下焦导致的病症。

主要表现

在泌尿道:尿频尿急尿痛,尿黄颜色浑浊,下腹痛,男性尿道口可能会否分泌物。

在生殖道:主要是女性,白带增多,白带颜色变深,阴部瘙痒等。

全身其他表现:拉肚子,湿疹瘙痒,下肢关节红肿热痛,脚气,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以泌尿道症状为主的话,治疗可以以八正散为底方,清热、利尿、止淋,然后临证加减;

妇科症状明显的话,可以用止带汤加味,有急躁易怒等情绪表现,就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了既可以清热利湿,有热清泻肝火;

以下肢红肿,疼痛为主的话,可以选用四妙散加味,疗效很棒!

觉得有用的话,欢迎大家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哦!可以点赞+关注,跟进更多有用科普养生知识!


如何调理湿热体质?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湿热体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为自己身体湿气太重而发愁,比如肥胖、出汗多、皮肤爱生粉刺、痤疮,经常便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湿热体质。

什么是湿热体质呢?

中医认为“湿热”:

所谓的【湿】,即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常与消化功能有关,或由于体虚、消化不良、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使水湿内停而产生的。

所谓的【热】,则是一种热象;也是一种致病邪气,很容易伴随着湿胶结在一起,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当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气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现象。

当“湿”和“热”联合时,一起侵袭入人体,此时脾胃功能下降,皮肤容易出汗、油腻增多,人就容易心烦、急躁,出现各种湿热症状。湿热体质的人若疏于调理,在炎炎夏日之中类似的问题很容易加重。

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湿热体质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1、皮肤:易得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脓包痤疮、毛囊炎、疮疖肿毒等。或者下半身皮肤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脚癣等。

2、肝胆疾病:肝炎病毒携带、急性黄疸型肝炎或胆结石。

3、泌尿系统、生殖系感染:如果不注意,容易过度疲劳而容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4、肌肉疲劳:容易腰酸背痛,浑身酸痛。

5、易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如果血糖、血脂过高则为湿气重浊的表现。

6、其他问题:湿热体质易口臭、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呢?

湿热体质易患疮疖、痤疮、黄疸、热淋、衄血、带下等病证,调理上应分消湿浊,清泄伏火。主方有宣化湿热,清热利湿,少食辛辣香燥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

1、保持良好健康心态:首先从心态上,应舒缓情志,正确对待喜、忧、苦与乐,保持好的心情。

2、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经常透支体力;注意个人生活卫生,勤洗澡、理发,防止皮肤脂溢;养成规律通便;不吸烟、不喝酒,烟碱焦油宜伤肺生浊,酒为熟谷汁液,性热生湿,可酿成湿热。

3、合理饮食搭配:湿热体质适宜多清淡为上、清热化湿或祛湿健脾的食疗法,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膏粱肥厚的食物:

主食宜富含矿物质的谷类: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

肉类应富含蛋白质:如鲫鱼、鲤鱼、鸭、兔、田螺、泥鳅等;

蔬菜、水果应富含有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白菜、芹菜、卷心菜、空心菜、莲藕等。西瓜、枇杷、橙子、梨等。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湿热体质的调理既不是短期性的,而且要综合几方面共同调理。


一、【精神调养】

湿热体质的人情绪长于阴虚者相近。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心烦易怒。截至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二、【饮食调养】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三、【起居调理】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特征,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居室环境宜通风清洁,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

四、【运动锻炼】

湿热体质是以清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力量练习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


在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出现湿热的现象,常表现为大便不顺畅,下肢酸软或明显的腰痛等,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1.在饮食上应多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茯苓、紫菜、绿豆、莲藕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2.在生活中也要戒急戒躁,保持舒畅的心情,稳定的心态,也能够有效地缓解个人体制。

3.在分清湿重或热重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地选用中药代饮茶,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不宜长期服用,否则易伤胃。

4.还需要注意应戒烟限酒,加强运动,通过汗液的排泄,起到祛湿的效果。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湿热体质,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两者是有差别的,很多人会混淆,这是因为,两者都会有“湿”的存在。区别在于痰湿体质“聚湿成痰”,无热,而湿热体质在于“从阳化热”,湿和热同时存在。

湿热体质一般表现为:形体有可能偏胖也有可能偏瘦,热多在午后明显,舌苔黄腻,面诟油光,多有痤疮粉刺(痘痘),常常感到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异味大,大便燥结或粘滞、臭秽难闻,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则常有带下增多,并色黄、外阴异味大,经常瘙痒。此类人都心烦气躁。

形成湿热体质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因素,一方面是后天,比如长期吸烟喝酒、熬夜,这三者兼备,无疑就是湿热体质了。当然了,长期的心情抑郁,肝炎等都会导致湿热体质。

比如,这两种人是最为典型的湿热体质:

①最常见的脚臭的人,就是脾造的“孽”,汗脚就属于“湿”的范畴,脚臭就是脾大,脾脏积湿,脾湿热并存的时候,脚就会出又臭又黄的汗,②最常见的脸上易长痘的人,也是体内湿热并存的,一般青春期的女孩,脸上长一些痘痘很普遍,但是,如果长期出痘,且反反复复,那就是体内湿热严重。

湿热体质的人很容易患一些脂溢性皮肤病、淋症或泌尿系统疾病,比如:脂溢性脱发、痤疮、体味、淋症、带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炎、皮癣、脚癣、体癣、黄疸等。因此还是要注重调理。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一)饮食方面的调养

(1)在饮食上,湿热体质要少吃辛辣、甜食、肥甘厚腻的食物,不宜食用燕窝、银耳、阿胶、蜂蜜、麦芽糖以及鹿茸、锁阳等热性滋补品。多食一些清淡性偏凉、平性的食物,比如绿豆、薏米、红豆、黄瓜等瓜菜类和绿叶菜类,肉食类适合吃鸡鸭鱼白肉类,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推荐调理粥饮:①芡实莲子饭②红豆薏米粥③红豆燕麦粥④薏米莲子粥

(2)戒烟酒、避免熬夜,起居规律

(二)生活环境的改变

居住、工作学习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进行。衣着避免紧身,多以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服为主。

(三)茶饮类调养

可以通过代茶饮来调养,比如车前草茶、淡竹叶茶、菊花茶等可以起到相应的清热祛湿作用。

(四)经络穴位调养

湿热明显首选背部膀胱经刮痧、拔罐。施灸穴位:肝腧、胃腧、三阴交、涌泉、阴陵泉、肾俞、脾俞、命门、太溪、合谷穴(医生操作:可针灸)。以上穴位自己可以指压或者毫针刺,用泻法。


谢邀!

从中医角度,湿热体质人群,临床常呈现面垢油光、口苦、心烦急躁、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粘滞不畅或燥结、易生痤疮、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等。如何调理湿热体质,分享我的7点建议:

1.平日适当增加食用帮助利湿清热的食物,例如薏苡仁、莲子、土茯苓、赤小豆、芡实等;

2.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冰冻刺激煎炸烧烤食物,避免饮用酒类饮料等;

3.分享我平日健脾祛湿热的3款营养食谱:绿豆薏米粥、赤小豆薏苡仁粥、薏米土茯苓瘦肉汤,营养又有助健脾祛湿。

4.有时可通过泡脚、艾灸,帮助身体祛湿。

5.适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帮助身体代谢!

6.规律作息,不熬夜,增加运动!

7.避免长期吹空调,最好每天晒晒太阳,保持好心情!

如身体情况较重,建议通过医生辩证来开具个性化健康方案。

如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转发点赞,有疑惑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平日会分享健康知识或营养食谱,欢迎关注号“吴斯洁营养师”~


湿热体质一般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而导致的全身湿热症状。湿与热同时侵犯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都可出现发热、身热不扬、头身重痛、口苦、胸痹、尿黄而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湿邪流注关节,郁而化热,可致四肢关节红肿痛重,谓之湿热痹症。湿热侵犯脏腑可出现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膀胱湿热等证。

调理湿热体质一般是指脏腑湿热而言,调理的原则是清热利湿,调理过程中应区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以化湿为主,热重的以清热为主。根据常见的证型作一下简单介绍:

一、脾胃湿热:湿热中阻,升降失司而见脘腹痞满、不欲饮食、呕恶腹痛、尿黄便臭;中焦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而见黄疸;湿热内盛,外熏肌肤,而见湿疹、脓疮等证。调理脾胃湿热常用甘露饮加减,热盛者可加生石膏、黄连;兼见黄疸者可加白茅根、山豆根、板蓝根等;阴虚湿热者可去黄芩、茵陈、枳壳加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等。

二、肝胆湿热:湿热蕴结于肝胆致胆液外泄,侵及肌肤而见黄疸;湿热犯胃则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湿热内盛则发烧、渴不欲饮。清肝胆湿热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湿重者可加茵陈、金钱草;偏于疏肝加白蒺藜、菊花;出现急性泌尿系感染时加萹蓄、瞿麦等。

三、膀胱湿热:湿热蕴结膀胱,影响气化则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难;湿热积聚可成为砂石;热伤血络可见尿血。调理膀胱湿热常用八正散加减,热盛者可加银花、连翘;有黄带、腰部及小腹疼痛者可去大黄、栀子加川楝子、元胡;尿涩不畅,会阴部疼痛可去大黄,加蒲公英、败酱草等。

湿热的根源在湿,热依附湿而存在。在药物调理的同时应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过食肥甘厚腻,不饮酒,避免外湿入侵和湿浊內停。


湿热这个话题,老百姓都很关心,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也会问到湿热相关的情况,有些患者也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医生,说自己就是“湿热”。

但是湿热是如何判断出来的?这个还是需要有点技巧。并且治疗祛湿热,也要掌握湿热的本源,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个话题。

湿热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比较主要,第一是气候的影响,比如南方的气候潮湿闷热,也容易影响人体;还有一个是饮食的影响,比如长期过食油腻、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日积月累,就导致胃肠湿热形成。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比较主要的,也多数会被人忽略的,就是本身体内的阳气不足,脾胃亏虚,这个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形成胃肠寒湿停滞的现象,阻滞而化热,形成一种脾胃虚寒又有脾胃湿热兼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会有以下方面的表现,就是形体怕冷、身体肥胖、消化不良又容易腹胀腹泻,但是又有湿热的相关表现,比如容易长暗疮、皮肤湿疹、口干口苦、口臭,舌苔白腻又有时候偏黄,以上这就是形成脾胃虚寒又兼有湿热的现象,脾胃虚寒是本源,湿热是结果。

在治疗用药方面,如果是一些气候导致的湿热,或者暴饮暴食、肥甘厚腻导致的短期湿热,一般用清热祛湿的方法治疗都会比较有效,而且相对容易解决;而虚实兼杂的现象,脾胃阳虚又夹有湿热的时候,治疗用药就必须有所权衡,也比较讲究医生的功底和用药技巧,温阳健脾的同时又不能太燥热,清热去湿同时又不能伤脾胃、伤阳气,需要权衡患者的虚实程度轻重,寒热程度轻重,用药有所斟酌才能取效,要找专业的中医生就诊,而没有固定的方药。

更多文章内容,关注我号内。有疑问可以留言评论!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问我说,都已经不怎么喝水了,怎么还这么湿呢?之前告诉她多观察舌苔,她知道有齿痕就是湿的表现,她以为只要不要多喝水就不会湿。她觉得湿就是水喝太多才有的。

舌苔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的方面。湿重人还会胖。没有学中医以前,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证明,一切减肥方法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无效的。因为我发现只要是体质没有改变,减了肥还是会反弹的,这个是体质湿的问题。如果摸到自己的肌肉是虚虚的胀胀的泡泡的,不是那么结实的,那这个就不是健壮,是湿停留在中焦的表现。

很多湿的人是不爱喝水的。因为脾胃的能力不足以代谢太多的水,再加上身体内本来就有很多湿没有代谢,于是就会不太爱喝水。反过来讲,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太骨感,也不太可能喝水把自己喝的比较丰满。

如果湿不是水,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湿应该是黏腻的。就像肉汁。

比如有孩子或大人一直咳嗽,痰湿肯定是一直有的。而且如果一开始没有处理好,痰湿会让体质下降,体质下降的话,容易产生痰湿的机会就更多,所以很多咳嗽很难解决,和这个有关。还有比如皮肤病的问题,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荨麻疹,皮炎,过敏,也和湿有很大关系。因为湿的黏腻的属性,所以湿会在脏腑之间会产生一些阻塞,减低人体的整个气血的运转,让身体的活力下降,让身体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

比如本来感冒两三天就能好的,湿重的体质就要很久。

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脾胃功能逐渐下降,油腻的中年也随之出现,也是湿的表现。

湿是阻碍脏腑运动的。

如果发现舌头胖大代表人的体内有水湿,舌头胖大了以后就会形成齿痕,齿痕越深,湿越重。刚接触中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为了观察自己是不是湿就没事拿个镜子看看舌头。也经常看别人的舌头。

舌头的变化和身体内部的变化同步。除了齿痕之外,还有的有湿的表现是舌苔水水的,光亮,就像是刚刚被冲洗过了的样子,还有舌苔比较腻,像是舌头上涂上了土豆泥。如果我们用土豆撵成泥之后,可能还比较干,但加了水之后,搅拌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观察湿的程度就是观察舌苔的含水量。

吃了自己消化不了的东西之后湿会加重。下馆子吃重油的菜系,吃多了水果之后,如果食物如果没有被成功的转化吸收,就会变成垃圾,这些垃圾会阻滞在身体里面,变成湿。

晚睡也会让湿加重。有人说晚上看世界杯会发现手脚都比较肿胀。有一次我晚上11点20去照镜子看舌苔,和晚上10点多的舌苔,是完全不一样的。阳气需要收敛的时候没有收敛,脾胃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大大减低了,该代谢的没有代谢,湿就产生了。如果受风寒也会带来湿,太晚去洗澡,或者洗澡洗的太久也会产生额外的湿。

以上这些是外在的原因:寒的,凉的,冰的,生的,甜的,油的,腻的,梅雨天潮湿的环境。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在的:比如劳累,郁闷。

当内在比较平静的时候,淋一场雨喝一碗姜汤就能解决。但如果是郁闷的时候,去淋一场雨,那一碗姜汤就解决不了。当内在问题还在的时候,外在条件就很容易触发情况。

记得有一次一整天在打扫卫生,打扫完了之后滩倒在沙发上,看了看舌苔,非常非常湿了。超过身体负荷的劳作会让津液亏虚,人的脾胃动力下降,如果恰好是容易生湿的体质,这个时候就会生湿。还有一次,是我生闷气。当我看到当时自己紧紧握拳的时候,好像是感觉到冷才会握拳,握拳会更暖和。坏情绪会让身体变冷,而寒和湿总是相伴而生,这是情绪和湿的关系。

还有就是天生的脾胃能力不高。有朋友经常分享说,为什么有的人家的孩子怎么吃都不积食,我们都吃素了还积食,还发湿疹,还腺样体肥大。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视野拉长去看,比如孩子的父母的生活习惯如何,体质如何?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是否经过错误的治疗?有多长时间的饮食负担很重?有多长时间反复感冒?妈妈爸爸的情绪怎么样?孩子情绪怎么样?这样就可以看到,脾胃能力高下真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

湿会带来什么困扰呢?湿气多了,人会觉得睡不醒,昏沉,头发油腻,皮肤上会长湿疹,大便黏,又或者表现为咳嗽有痰,或者常常喉咙感觉到有痰,还有的人会浮肿,按压皮肤,皮肤会出现压印。小朋友湿重会流口水,大便稀,胃口不好,容易咳嗽,腺样体肥大。如果湿的里面寒的垃圾比较多,那还会出现湿热,比如某些脚气,妇科病。

但是。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一边除湿,一边生湿。我们是常干的。

想要彻底祛除湿气,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有点难度的。中医的方式是用中药提高一下的脾胃的能力,排掉一点湿。但更常见的情况是,调理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很湿了,那就需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了,体质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需要长期在日常上的努力。

而津液就像润滑油,是能帮助脏腑和气血运动的。

津液主要的一种形态就是组织液,它可以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变为组织液。津液的形成主要来自于食物和水。当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在被人体成功吸收后,就可以转化为津液。津液是加工后的水,可以联想纯净水加工厂,津液的生产需要经过消化吸收过程,也需要消耗能量。

而且在身体需要的时候,津液还可以变成血液,或者气化为一种气推动脏腑运动,比如帮助排尿,大便,或者从血液再变成津液,循环利用。人的身体能产生多少津液,和脾胃功能是有很大关系的。津液不足有很多表现,比如有妈妈说她孩子头发竖起来的,我们就知道这个头发是干枯的,津液不能到达头发,头发就会干枯,也就意味着说脾胃能够生产津液的能力是不足的。

津液会滋润我们的身体的所有器官:不缺津液的身体皮肤滋润有弹性且不油腻,大便成条有型,头发乌黑光亮,眼眸清澈水灵,小便通畅,汗液通畅,身体没有异味,不会失眠,不会有疼痛。

可以说津液在滋养着我们生命的活动。

那津液和湿有什么关系呢?

津液足的时候,湿不会多。湿多的时候,津液肯定有不足。这个背后就指向的是那个生产津液的脾胃的能力问题。当脾胃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津液来,整个脏腑,气血的生命运动,就会形成良好的循环代谢。湿就很容易被代谢掉。

脾胃就像是一台料理机,润滑油足够,运转过程就快速顺利,食物很容易被加工成我们需要的东西。反之如果润滑油不够,机器运转中比较卡,动力不足,那可能加工出来的食物就会有很多残渣,残渣反过来会干扰料理机的运转。

所以对于除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吃红豆薏米,而是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哪种配置。大人和孩子一样,只要是能少给身体增加负担,脾胃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这是我们平常能做的,而且也是有确切效果的。

所以我们就需要去了解自己,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能消化多少,什么时候该睡觉,能干多少工作,能拼命到什么程度,要不要和人比较,要不要赢得什么,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多少。在吃饭娱乐工作拼搏的时候就以“差不多得了,平常一点”这个状态去要求自己,不要逼自己,这个很重要。

避免更多湿的产生,本身就是除湿的过程,也是可以提高体质的过程。


原始地址:/chaoliu/2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