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试图把自己藏起来,也不说话就偷偷看着这个世界,这是什么心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呆在舒适圈里,外面的世界就伤害不到你,所以我们画地为牢,把自我隔离在了一个自己觉得安全舒适的区域里。

在这个圈里,我们会感觉到暂时的平静,会降低焦虑的感觉。但是一旦要跨出去这个圈,焦虑水平就会上升,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或者说知道要面对什么,但是不想接受这个事实。

当开始焦虑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例如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敢、我害怕,这一类型的想法,产生自罪感,否定自我。

以上的想法产生了,就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出去面对世界,还是维持现状就好,于是就放弃了,继续呆在舒适圈,焦虑感也就降低了。

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因为自卑情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多源于早期的童年经历。自卑情结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容易产生以上讲述的思维模式,容易希望跳出这个圈,那么就需要去直面自己自卑情结是来源于哪里。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一本书,可能比较难懂,但是看完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正常心理


是自己的自卑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的,自卑说白了就是缺乏自信,当自信心有了,勇气也就跟着上来了,就可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你的这种现象,很像我的一个案主,她是由童年的创伤造成的,过度降低自我价值感,来换取免被他人伤害的自我安全感,她当时还有轻度的妄想症。例如,一部分人担心正午阳光会晒伤我们的皮肤,但总有一些人喜欢顶着大太阳,裸躺在沙滩上痛痛快快的沐浴阳光。自卑和自我保护我们都需要,这个没有好坏之分,但如果把两者分的太清楚,会让我们只会享受或错过另一种人生的体验,会少经历一种美好的感觉。试着心理暗示或静心带领自己,参与会多种生命动体验和感受,旁观会错失生活中的机会和感觉。人,没有体验,就很难产生感觉,没有感觉的人生,哪来的快乐和自信、勇敢,没有这些做铺垫,我们就会选择旁观。旁观不是出世,往往是因自己的自身原因,不敢去主动面对和迎接挑战。


逃避


我以前也这样,不过现在好多了,这是社恐

我记得我开始第一份工作,很难跟人家打交道,好听点是酒店服务员,一般就是端盘子的,有客人进来,就要我们喊,欢迎光临。

在快到饭点时,我们会站在店门口,看到客人来,就喊欢迎光临,但我真的喊不出来

店长看我喊不出来,就让我在门口站一晚上,话就在嘴边,就是喊不出来

我每天哭的,可以说是以泪洗面了。

我当时用了所有的力量去坚持,坚持了3个月,可还是没有喊出来,我就辞职了,真的太难熬了。每天以分钟计算,掰着手指头看什么时候下班

当时,不是店里缺人,我想店长早就赶我走了

我之后,真的不想工作了。

在家待了半年,家里真的看不下去,就开始催我找工作

我又鼓起勇气,去了个甜品店,去做了一天的店员

那个带我的员工,就对我说,你的东西拿好了吗?明天就不用来了

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家的,我听了这句话,我当时世界就崩塌了。

我就这么没用,这么一无是处,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被人辞退了

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家了。

当时,真的,哪都不想去。感觉自己就是废人

完全的自我否定,我当时真的,就只想待在自己房间里

如果出去了,全世界都在笑我。

那时我所有勇气真的都用完了。

我真的想改变自己,就读书,读一些社恐,自控力的书

我看到一些说话,和自已非常像,很有共鸣。

但做法都是大同小异,去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要勇敢的走出去,去锻炼。

神经和人的身体的一样的,锻炼的多了,自然不怕了

可我当时就怕死了

看了一些书,也做足了一些心理准备

又开始找工作,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的电话,都要纠结很久,要不要打电话

决定好打电话之前,就要想好,问什么,什么时间上下班,主要做什么,交不交保险之类,我都要用笔写在纸上

然后,再盯着手机,再看着电话号码,再做些心理建设

心想:我不害怕,他们又看不到我,有什么好害怕的,就打个电话,我是可以不去的

就鼓足所有的勇气,去打电话,在电话响玲的的阶段是最难熬的

心里跳的,真有种窒息的感觉

当对方说,你好时,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声音

才慢慢去和别人沟通

打电话,都成了煎熬

有些打了电话,是挺有意向的,又要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去面试

天哪,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如果我明天去面试,晚上,我是睡不着觉的

我都尽量不让自己心里想东西,但心里就是慌的睡不觉

当时我就感觉自己在炼狱

每次都是硬着头皮去的,自己给自己打气

有的面试,到了门口,我把所有的勇气都用光了。

就又灰溜溜的走了

找工作,我踩着自己勇气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但我至今还没有走出社恐的炼狱,只能说我还在慢慢的走的

我和领导,还是不会沟通,有些沟通不了的,就只能闷在心里,自己受着

我有时也在想,我什么时候,能走出来

真的每天想着辞职,但辞职了,我就要又一轮找工作,哎!


要是有吃有喝早就这么干,你教教我怎么做到?


想读懂自己很难大多都随波逐流又有几个懂得自我乌乎哀哉死明白不了然


当你来到世上便无处可藏,条条蛇都咬人,在那都一样,只有面对便是你的成长


偷偷看着这个世界,你是怎么看的?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

试图吧自己藏起来,你是怎么把自己曾经藏起来过?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成长过程中有过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吗?

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想解决自己一无是处,就去学一项技能或者技术,或者做个测评。八项智能或者MBTI职业性格测试,找找自己的优势,或者找自己爱好加入这一的一个群体,比如养猫养狗养鱼、甚至写作、读书,一群人会走的很快。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愿意交流就可以不交流,每个人的性格优势不一样,有人内向有人外向,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外向。

然后觉察下自己的这个状态有没有诱发事件,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或者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就奔着目标去。


你的问题开头已经说了,这个心理就是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感觉自卑,最好把自己变得小小的,把自己藏起来,不敢展现你自己,不要让人看到你。

因为你害怕别人看到那个你认为一无是处的你。你认为别人看到了你会对你不友好,会很危险。

亲爱的朋友,这是小时候的你的感受和想法。这个感受和想法深深的烙印在你的潜意识中,就像刻舟求剑一样,这个船已经开到1000公里以外了,可是那个印记仍然在那里。

用成年现在的,你来看那个小孩子吧,她想要什么呢?现在的成年的你是有力量的,是可以保护好她的。所以她可以尝试慢慢走出来,如果害怕,还有长大的你在保护她。

成年的长大的,你可以做到。保护她,陪伴她,让她慢慢长大。长大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还是在你成长的经历中,你的自我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些问题

简单的说,每个人都需要形成“我是谁”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本身不完全是通过内省的形式达成的。一般而言,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有”我看人看我“之说。因此,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我认为的别人认为的我。虽然有点绕,但事实就是如此。比如,如果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并不是说我发现自己有很多能力,通常都是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方面被他人认可,然后我们把他人的认可内化成对自我的认识。这也是西方人说最好不要总是批评他人,要多给他肯定和鼓励,道理就在此。如果太多批评与否定,这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会很低,自尊程度也很低,就会出现对自我的不认同,甚至是否定。所以,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其实是因为你周围的人给予你的评价偏低了,而且你接纳了周围人的低评价值。所以,你不想出现在别人面前,因为比较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机制,每个人对自我的认同与肯定,多半都是比较的结果。因为你首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在任何人面前,别人都比你强,当然你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每个人对于内我都有一种防御心理。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你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完整的自己,并接纳完整的自己,包括自己的优长劣短,因为,他就是你独一无二的自己

中国有句民谚”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所以,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你习惯了用自己的短去比别人的长,更何况,长也好,短也罢,也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只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绝对的东西。这也表明,你的思维中存在一定的极端的成分。可以通过内省,通过与自己喜欢的人,与自己接触多的人的交流,请他们谈谈他们眼中的你,这样内外结合,形成对自己更完整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长劣短,然后从内心里接纳自己,我虽不完美,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这个方面弱,另一个方面强。有了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相信,你也可以自信地走在大街上,人群中,因为,周围人跟我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的差异。

”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等等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能限制自己的,很大程度上的确是自己。我们通常在思维中就严重束缚了自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思维会严重影响行动。所以,有时候也不要想太多,用行动来打消自己内心里的顾虑。

大胆地走向社会,走向人群,你会发现,其实,周围真正在乎你的人并不多!可以试试。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试想一下,自己现在正在山林里走着,突然面前出现了猛兽,那么寻一个藏身之所把自己藏起来,是不是一个合适的选项呢?

那么,如果这是一个合适的选项,为什么我们要这么选呢?

自然是因为猛兽出现,我们遭遇了危险,为了保护自己,所以才这么选的。

而所有的躲藏,其实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

“我是一无是处的”,而这一无是处必然包括了没什么能力、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面对风险不知道怎么做、处理不了冲突和复杂问题。

那在现实面前,自己是不是就变成了没有任何缚鸡之力、需要保护的“小孩儿”了呢?

你看,自己都这么惨了,肯定得保护自己呀,那“躲起来”就成了一个合适的选择了。

这样的躲藏,看起来确实带来了“安全”,但实际上只是让问题变得更复杂罢了。

因为我们的能力,不是在躲起来的时候才收获了锻炼,而是在与现实的互动中才收获锻炼,所以,一定要搞清楚的是,躲起来暂时收获安稳,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所以,当我们被迫选择躲起来的时候,也要注意悄悄的成长、脚踏实地的积蓄力量,然后走出舒适区去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挑战,然后再回到舒适区去修正和沉淀。

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慢慢的强大起来。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恭喜你!首先,你认识到了自己心理的问题:你也知道自己不应该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该藏着自己,偷偷看世界。说明你有自知力,比起没有自知力的精神病症,你的问题要轻得多得多!

其次,你的痛苦度高么?问问自己,自我评估一下,你的自我否定,有没有伴随着无法承受的痛苦!比如强迫症,明知道不应该这样,却不得不这样。又比如抑郁症,总是与痛苦低落相伴随,明知道不应该,却有无法拒绝的痛苦!如果你的痛苦度太高,那就需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了。

但是,从你的提问,我感受不出你有很高的痛苦度。如果仅仅是一种无法克服的内心障碍,那么你的心理问题是属于健康心理学的范畴。也就是你的问题并不严重,通过咨询师适当的调整,相信你很快可以解决目前的心理问题。

那么,回到你的具体提问:这是什么心理?这是不自信的心理。你很在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然而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你想逃避,仅此而已!

对此,你需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度,勇敢的走出去,去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从中获取更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感,提高自尊水平。当然这些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自控力,可以自己解决,那么就不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

最后,请关注我,@零凝作家,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心理领域创作。


原始地址:/wenda/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