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是怎么一回事?

食物不耐受其实也是一种疾病,它是说某种或者某类食物会引起人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变态反应,从而出现一些疾病症状。有些人会患一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殊不知,可能是食物不耐受在作祟。

食物不耐受的人,他们对特定的食物不能耐受,人体就将这种食物视为有害的异物,所以产生变态反应。但它与过敏不同,过敏是比较快的出现症状,比如说有的人吃了海鲜、芒果等食物,会很快出现皮肤的过敏反应,如瘙痒等。而食物不耐受的发病较慢,可能几天或者更长时间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我们人体进食后,食物应该消化为氨基酸、单糖,然后被人体吸收,但是有的人,吃了一些蛋白质类的食物,一些大分子的蛋白吸收不了,就从肠道黏膜直接进入人体,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这种食物的特异性抗体,而吸收不了的这种食物大分子就是抗原,抗原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体内,引起慢性疾病的症状。

所以,有些人慢性病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食物不耐受。例如反复的口腔溃疡、头晕、恶心、呕吐、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痤疮、粉刺、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偏头痛、关节炎等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食物不耐受病人并不少见,发病率较高,大约有50%的人会对某种或某几种食物产生食物不耐受。但由于发病过程缓慢、食物种类又多,所以患者很难像食物过敏这种快速发展的疾病一样能自我诊断。所以,有的医院,会有食物不耐受检测这个检查项目,为患者提供此病的诊疗手段。有以上提到的那些慢性病及症状的人,可以进行检测,协助疾病诊治。

本期答主:刘娜,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我是黄圆媛医生,专注于儿童营养和儿童保健领域。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分享相关知识。想要了解儿童呼吸道/过敏/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专业资讯,关注我的微博:黄圆媛医师

对于很多过敏性疾病的孩子,我在临床上除了做常规的指导性的饮食喂养建议之外,还会建议他们做食物不耐受检测,当然,很多家长也是心存疑惑,因为并不了解食物不耐受到底是什么。

在讲食物不耐受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也被叫做变态反应,是免疫系统再次受到同一种变应原刺激而引起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以及生理功能紊乱。由食物导致的过敏反应通常包括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速发性过敏反应,以及非IgE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

食物不耐受属于过敏反应性疾病,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入消化道,食物会因相应酶的缺乏而不能被全部消化,所以肠道内组织会将食物视为外来物质,产生免疫反应,生成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然后这个具有特异性的IgG抗体,就伙同食物颗粒,结合为免疫复合物,导致全身组织炎性反应的产生,最终导致消化道及皮肤的多系统慢性病症。

其实呢,食物不耐受在婴幼儿时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在腹胀、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和皮肤过敏等症状,但是就目前它的相关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在临床当中也并没有可以根治的治疗方法,所以一般是告知家长给孩子禁食或者是减少那些不耐受食物的入量。比较多见的导致不耐受的食物主要有:牛奶、鸡蛋、鱼、虾、小麦、大米等等,但是长期禁食或者少吃这些东西又有可能导致儿童营养不良或者发育迟缓,所以为了减轻孩子在饮食上的这些问题,还是需要尽早发现那些不耐受食物。

如果孩子经受长时间的胃肠道症状和皮肤的过敏症状,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倡导免疫功能,甚至会影响到全身的免疫功能,家长可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孩子的免疫力下降了,更加容易生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我的门诊当中,听到最多的就是:“黄医生,我家孩子我感觉这半年都没怎么长个,到底怎么回事啊……”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胃肠道作为我们人体最为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还担负着抵御外来病原菌及异物侵袭的功能,70%以上的人体免疫细胞位于肠黏膜内,肠粘膜内的淋巴细胞数量甚至比其它淋巴组织还高一些。因此,肠道免疫功能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体抵御细菌、毒素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系统观念及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及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获得较好的疗效。脾主运化,食物不耐受的病机在脾胃虚弱。我们在治疗这一疾病,就抓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调整。

《脾胃论》中有“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说法,《景岳全书·泄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通过中医药的健脾法调养脾胃可达到提高消化系统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应用中医理论给孩子开具相应的健脾方,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小儿食物不耐受。组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防风、白扁豆、葛根、白芍、甘草等等健脾养胃类中药组成基础方,小儿气血精液旺盛,热重的临床特质,方中党参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是小儿经典补益类药物,白术味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增强党参健脾、和胃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达到利水而不伤气的功效陈皮理气健脾,白扁豆补脾、除湿,健脾化湿;山药补脾气,益脾阴,且兼涩性,能止泻。防风祛湿止泻,兼散肝郁;葛根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

除此之外,还会给孩子使用一些食疗药膳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食、喂养等规范,缓解甚至改善孩子的相应症状。

下面是我即将出版的新书《谁动了我的小鼻子》,在我的微博有最新的众筹消息,希望能帮到家长们。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微博“黄圆媛医师”并阅读相关文章。


我弟,从小吃嘛嘛不香体质,尤其不能喝牛奶。很典型的乳糖不耐受,每次喝完牛奶之后轻则腹泻,重则急性胃肠炎连续挂水好几天。可怜了我弟还是个非常喜欢喝牛奶的孩子,每次喝对他来说都是甜蜜又痛苦的体验。这里要说明下,乳糖不耐受和其他食物不耐受都不属于食物过敏,有的人不耐受会起小红疙瘩很痒,即便症状很相似,但并不能混为一谈。食物不耐受和身体的免疫系统没关系,只是身体出现的不良反应,可以少量吃喝。但是食物过敏却是一点都不能碰那些过敏原。所以我弟边喝边痛苦也并不影响他对牛奶的喜欢。


先来看一个案例:

李宝宝,3岁,面部、额头有大面积湿疹。医院数次检查,查不出原因,只能短暂使用含激素的外用药膏。湿疹反反复复,无法彻底消失。经食物不耐受检测:对牛奶、鸡蛋重度不耐受。因此建议孩子忌食鸡蛋,将牛奶更换为羊奶粉喂养,湿疹1月后全部消失。

食物不耐受是怎么一回事?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疾病,我们的免疫系统把进入机体的某些食物当作有害的“入侵者”,而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进行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比如案例中提到的喝牛奶,有的人会拉肚子、湿疹,但是换成酸奶就没事了,再换回牛奶还会不舒服。这个就是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原因就是体内乳糖酶活性不好,不能够分解乳糖。

需要注意区分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

见下图:

如何得知自己对哪些食物不耐受?

现在医院及很多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都可以对常见食物进行不耐受检测。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血液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就可准确快速的找出不耐受的食物到底是哪些,从而为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

下图为某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食物不耐受检测报告,大家可参考:

没有不健康的食物,只有不健康的饮食。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食物不耐受,吃出健康身体。

关注“药物咨询师军”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若有其他问题或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原始地址:/shijie/2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