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一辈子就为了职称吗?

完全不是,是为了教书育人,把看成是一份职业,是一种奉献的岗位。


学历高,有时间写论文发表,就可评高职,有个校长上科学,题做不起,请我给他讲了三遍,才基本上懂,他都晋升高级了,我还不合格。你说奇不奇怪?


不知道职称与钱挂钩吗?


工作为教学,生活为职称,看你怎么看待,重个人利益者注重职称,敬业者则偏重教学。


可以这么说


为了生活,那是一种职业。要是都是为了称职教育会好很多


职称很重要但不能只为了职称,职称在任何有编制的企业都重要,副教授和教授待遇差距之大,职称只是一个激励,你需要努力做好课件,努力教书育人,就跟学生时代的三好学生奖学金,有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有了奋斗的目标,但我们要了解更深层次的问题。

人这一辈子就为了活着吗?

当然不是,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感受世界,触摸生命,尝遍世间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世间尝试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是人生。

教师也是一样的,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们考上清华北大,学业有成,回来看自己时候那种幸福与成就感,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这是一种超越了金钱与地位的爱与责任。


应该与园丁相符,教书育人。


老师首先是一项职业,解决生存问题吧。其次,老师其实是一种要付出巨大体力脑力心力的工作,所以其实如果只是以职称,收入来评价老师真的太表面了。很多没评职称的老师每天也在付出远超过工资的辛劳


因为,职称能不能评上,意味着工资收入能不能提高。许多老教师,就因为达不到评职称的各类条件,被职称拒之门外,眼睁睁看着人家年轻的老师,比自己的工资水平还高,心里那个不平衡呀!相同教龄的教师,有职称的,比无职称的,月工资平均要高出50%左右。举个例子吧,一位40年教龄的老师,如果仅仅是初级职称,只能拿到4600左右的工资。而一位副高职称的老师呢,则能拿到7000元左右,在许多地区,差距就是这样大!

当然了,也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单位里,兢兢业业代课的老师,职称难评定。有些喜欢阿谀奉承的老师们,平时不下苦,一到评职称时,上下钻营,里外打点,年纪不大就收获一个高级职称,工资比别人高出近一千块,令人十分“嫉妒”。

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因素太多了,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一般老师,很难评上高级职称,可以说,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都不一般。放眼看过去,不少教学成绩突出的同仁,却没能评定上高级职称,因此,不少一线老师呼吁:干脆取消职称制度吧!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评职称,会如何呢?

那就意味着,他从参加工作以来,工资水平没有上升,别人几年一个变化,他却原地踏步。到最后,别人一个月五、六千元的工资了,他却还是当初的三千左右。

现在评定职称,需要老师们有获奖经历,有荣誉。但是呢,在某些学校,分量重一点的奖项和荣誉,都成了领导的了,或者给了一些“关系户”。对此,底下的老师们,个个是“敢怒不敢言”。晋级不光需要荣誉,还需要有课题,有发表的论文,目前看,为了得到这些硬件,还有些老师,只好花钱买,这确实已经失去了评定职称的意义了。

于是,有位一线老师无奈地表示:

我不想放弃评职称,但现实却告诉我,必须放弃!因为我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论文,做课题,更没有能力花钱去买论文和课题。良知告诉我,教书育人,是我真正的职责,遵守师德,是我做人的底线,但是,评不上职称,我确实认命了!

看到这位同行的真心话,说实在的,心里也感觉到很难受。长期以来,评定职称,已经成为了一线老师们心底里最大的“痛点”,这一问题不全面解决,恐怕真的会伤了那些一线辛苦耕耘的老师们。


当老师一辈子肯定不仅仅是为了职称,职称,只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生存的条件,实际上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当老师这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教书育人,在这个领域取得自己最大的成功。


没办法,工资是指挥棒。如果工资里教龄工资再多点,那可能就没那么纠结了。如果再有课时费,那可能就会有很多的教师任劳任怨了。如果乡村补助高到能让乡村教师至少在乡下是收入最高的那一群人,估计,扎根乡村就不用提倡了。


谢邀!

不能是说一辈子就为了职称。这个东西很重要!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就是一辈子当老师,当然这个职称很重要!直接影响你的退休工资。我当初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因为我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给我算了一下,本科一毕业去当老师,职称是中学二级,三年之后可以有资格评中一,五年之后有资格评中高,这就是8年。

但必须要一帆风顺,一个学校有很多比你资格老的教师,有很多人直到退休也没评上中高,特级教师就更凤毛麟角了。在我们这中高职称退休的教师退休工资有5000多。


是为了生活。

首先大家应该明确教师是一份职业,老师也是为了生活,每一个老师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另外,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职称是对教师最有价值的认可。


给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最早是八十年代的事,更早以前,并没有这回事。从管理部门来说,采取这样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这和部队上给军官授衔是一样的道理。有的人,甘于清贫,一辈子立足于三尺讲台,为国育才。按道理,根据他们的贡献,应该给予一定的名誉、地位。所以按照他们所在的学校级别,和他们本人的资质、学力和学历,取得的成绩,让他们享受相应的职称待遇,是完全正当合理的。职称,所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也不能说老师们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职,就是为了评职称。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为国家、社会服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他们觉得非常幸福美好的事情。我们的老师们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境界是宏远的、崇高的,我真诚地希望各位朋友不要一提到教育问题,提到老师,就和“钱”字挂起钩来。他们和医生护士一样,心里装着自己无比热爱的事业。当然,教师作为普通人,他们也要生存,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小而言之,他们也要养家糊口,所以评上高一级职称,提高待遇,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也是他们理想的一部分。


如果当一辈子老师只为职称,这是很痛苦的事情。

这个行业有很多的给人成就感的东西,我是初中班主任,我就以我自己为例子,我觉得我带的孩子如果有了自己的目标,认识到了任何时候都能脚踏实地,或者我的思想我的人生态度确确实实影响了一批迷茫的孩子,我都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而且,我在当老师的过程,也开始更多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能力提升,有句话叫育儿即育己,其实当老师也是在育儿,这个过程也会对自己有反思。最重要的是,我在工作中的这些思考,更利于我去养育自己的孩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我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培养我孩子哪些能力,怎样让她对学习感兴趣,怎样让她有良好的心态,怎样培养她的耐力毅力。

这些带给你的,远比职称多。

而你在钻研这些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职称自然会来的。不用那么功利。


说心里话,职称就是让教育走到今天,让“育人的工作”充满本不应该有的“形式+功利”、“沽名钓誉”、“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之根本。

教育,需要的是精心去做;让教育走向平静,方为育人之正道!


称职—职称

理论上是称职了才能进的了职称,实际呢?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怎样晋升而不是称职的晋升,当然大部分原因是机制引导。

干货:水货

1000人晋升职称,干水比例1:999。毫不夸张,高级职称尤胜,就拿我们能接触到的一线医疗和教育系统的职称晋升来说,谁敢说超过这个比例?一线的医生和教师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真正的职称评定?就问论文哪来的?


当老师也是为了活着,也是为了活得更好。

有了高级职称更好,职称越高越好,待遇越高越好。

但是不一定都能获得,只能尽力而为了。


职称直接关系到老师每个月到手的工资,还有其他一些福利待遇,也有与职称挂钩的。说白点,职称就是钱!但并不是当老师就是为了职称。

原来,小学老师在30出头就可以评小高职称(中级),然后就到头了,因为没有了职称的上升空间,所以有一部分老师就松懈下来,没有了热情和激情。现在小学教师也可以评高级职称,许多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实是有变化的。

但是,除了初级职称外,中级和高级职称都是有指标限制的,僧多粥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说,重论文轻教学、学术腐败等。

按照晋初级之后的年限,我早在2012年就可以评中级(当时还是叫小高),然而我们学校没有指标,我不想换到其他学校(一是离家近,走路10分钟;二是熟悉有感情了),我也不是很在乎职称。我也经常拿这句话自嘲:“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多活一年,我拿的退休金就把职称差距的钱补回来了!”

后来一直到2018年才出来指标(没重视,没过),2019才评上。

所以,我觉得,并非当老师一辈子就是为了职称,至少并不是所有老师一辈子就为了职称!


原始地址:/shijie/2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