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定有哪些弊端?

教师职称评定,恶化教师间关系,影响领导与教师友谊,为了教师职称评定,普级聘用加薪,让那些居心不良,唯利是图的领导与教师只用心加薪而不实干工作,整天油嘴滑舌,倍受领导爱戴,而踏实工作的同事且被安排在没有任何优势的岗位,倍受打击和冷落,也倍受夹击,工薪加薪机会更少,严重挫伤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下去只能是教育的末路和失败,孩子的教育和未来,还会有蓝天美景?

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己把教师队伍中原有净土已受严重污染,敬请有远见有智慧的人能助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


教师职称评定,是不得已的产物。理由如下,一是学校考核,不好以学生成绩作为标准,或者说不好只以学生成绩作为标准来考核教师。因为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学生成绩不可能评论,不能说学生成绩好,老师就好,也有可能是学生本来基础就好,不全是老师的功劳。

二是总得有一个标准。除了学生成绩,其他的比如教龄,赛课,支教,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等,只能作为辅助标准。什么作为主要标准合适呢?只有写论文,评职称。才相对公平。所以,这是不得已的选择。这个标准当然有弊端,但是目前来看没有更好的替代标准。

暂时只能这样。


职称评定既不能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不能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更不能体现教师的工作业绩。因为职称评定条件不客观,不真实,比如所谓的论文都是付了高额版面费才发表的,这既给喜欢投机取巧的部分教师可乘之机,也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普通老师,特别是埋头苦干工作的老师是舍不得花大价钱买版面的。再如,所谓的先进也是喜欢拍领导之马屁的油嘴滑舌者,或是平时和领导打牌喝酒者的专利,普通老师,特别是不爱拍马屁而只埋头苦干工作的老师只能干瞪眼。如果职称与工资挂钩,那些埋头苦干工作的人还会拼命干活吗?而那些职称评上了的更不会卖力干活了,本来这部分人不是有关系,就是会投机取巧之人。如今高职称者可凭借自己的职称优势搞补习借机敛财,没有评上职称者上课也得过且过,有的甚至故意留一手好课下补习收费,特别是数学,英语教师,没有几个不补课收费的,每生半年动辙大几百上千,几科下来,每个学生一年要多花两三千元不止。国家对所谓贫困生的补助交补课费都不足,且有的贫困生是凭关系弄的,国家花了大笔钱根本没起到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的作用。政府把这笔钱拿来大幅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不中大幅提高教师从业要求,让老师真正为人师表,这样有些老师就不敢也不会补课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反而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和经济负担。不过,老师不补课了,局里的有些领导也就没有收入了,其实每个办补习班收费的老师都有市局领导的保护,不信查查看?社会补习机构更是市局领导的小金库,其实补习对提高学生成绩根本没什么作用,所谓考试分数提高了,大都是补习老师与学校老师串通好了的。不信?明察。


教师职称评定从1989年全面辅开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89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老师目睹了它的发生和发展。

最初,老师们对职称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竞职改前教师队伍中副科级别的人是极少几人,而中级职称就相当于正科了。当初晋级主要受限于学历,而学历够的可能教龄不够,所以中级指标下达到个人,而且与工资不直接挂勾,老师间意见也不如现在这么突出。

第一次职评后停了4年,看似没有下文却突然又开评了。这次学历和教龄受限的大量少了,符合条件的多起来竞争逐渐激烈,好在大家心态平,有耐心等待着机会。93年重新开评后职称与工资开始挂钩,各种考核也多起来,教师论文评奖比武学生竞赛也多起来。但评价老师没有标准一切显得很乱,年底各种矛盾异常突出,同事间因评优冲突此起彼伏。

到2000年前后评职称略有放松,对评优评先没有硬性要求,指标也慢慢多一些。特别是05年前后中级职称对农村教师只做任期和教龄要求,一定程度缓解了职评的压力。那段时间是教师兴奋而充满期待的一段时光。

多变的职评政策把矛盾积累到现在,许多问题看似无解。现在按学校定编定岗,对于优质校特别是重点高中高级和中级指标早已用完。在10年前没有晋高级的中年骨干教师到退休也看不到晋级的希望了。这就如赶车上路,先坐头班车的永远坐头班车,勉强挤上末班车的坐过一站就没有车可坐了。而且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中高之间原来3、500,现在1、2000,而且原因就是错过那班车。

我想职称对教师是一种认可和激励,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师群体庞大,职评过程混乱。一是政策一年一变让老师无所适从。二是操作混乱,无客观标准人为因素占主流。三是腐败行为确实浸蚀职评的每一环节,对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是职评的既得利益者,回顾自己晋级过程仍对高职外的同行们深有同情。我工作7年评了个中三,中三又任了四年评了个中二,这过程现在的同志们转正定级就达到了,我经历11年。中二过了2年县里面要找一个破格的材料,当时我已在学生辅导杂志上发了3篇文章,有学生竞赛有市二等奖,毕业会考有两次县前三名,中了,晋了中一。中一的五年里文章数达到30多篇,教学也一路春风,再之那年中高要找个40岁前的,我又中了,晋了中高。同年我校的老校长一同报中高材料刷了。那年我37岁。自此之后我仅发过3篇文章再没当初干劲和手气,评不评优无所谓,也许晋中高不是那么早成果会多一些。我还站在讲台上执着教鞭,我希望教师的职评如台下学生的眼睛,透明而无邪念。只有教师的职评客观公正真正是公平竞争,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小编屁话,评职称对年青教师的成长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我们这里这几年都没人愿意评高级了,因为职称工资相差不大了,薪级工资相差大,我同事是原来顶替父母工作的,18岁参加工作,到现在教书没教几年(但工龄长),基本干后勤(实际无所事事)中级职称,工资比高级教师还高很多,就是因为薪级工资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小王是一名新老师,刚毕业,他入了教师编制,进了一所县公立中学,这间学校已经有20年建校史了,教师队伍庞大。但是职称评定名额是由学校是否在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比例来确定的,所以名额非常少,除此之外,由于是老学校,老教师非常多,公立学校拍资论辈之风盛行,往往把小王挤下去,再加上往往需要花钱才能评定职称,我们知道,两万块对一个县中学老师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现在两万块送礼谁看得上啊,职称与钱挂钩,花钱送礼买来职称赚钱,不是绕了一圈嘛,导致小王评职称一直受限,逐渐的,学校本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地方,变成了教师拼命追逐职称的地方,教书育人的初衷也就淡然全无了。


这么看:

自己写的职称问答已经非常多了,但是各种提问还是层不不穷,坚持回答一下……也考验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目前看,教师评职称确实出现了一些弊端……

一是各学校名额太少。由于年龄大的老高级退不了,中老年优秀教师上不了,积压严重,赋分再高也是望洋兴叹……有的学校几年没有高级名额……现行名额分配数额需要增加……这是源头。

二是教师晋升中高级,有造假买卖行为。有些论文,个别证书,著作……不少是花钱买的。还有一些履历造假,上课造假,教案造假……应当对造假者严肃处理……几年内不能参评。

三是行政前后勤兼课人员与一线教师混同在一起参评弊大于利。应当分开系列参评。尤其是个别领导与老师抢名额,应当制止……

四是个别老教师分数封顶,上升空间没有。应当像农村教师30年工龄直接晋升副高。不占编制名额。

五是个别高级教师晋升聘任后,不再上课,影响较差,应当硬性规定,必须上课。或者废除终身制。你

六是工资福利待遇差距较大,应当增加教龄工资占比。

七是可采取完善现有晋升职称方法。1.以考代评。2.增大教龄占分。3.增大教学成绩分数占比。4.鼓励脱颖而出人才,直接晋升……

总之,只要用心完善,革除弊端,教师职称还是有激励作用的。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好运。


原始地址:/wangluo/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