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英国的鸦片在中国泛滥,其他国家却没有?

因为中国人普遍有钱,外国除了少数人都是穷光蛋。


确没有???


因为英国有印度、缅甸、阿富汗这些可以种鸦片的殖民地。

鸦片贸易的产生原因是清对英的贸易顺差,英国在贸易中发现鸦片销路好,利润高。清一开始也没有对鸦片的政策限制。于是英国商人开始在亚洲殖民地大量种植鸦片向清销售。

当开始禁烟后,清的官员和英国商人对问题的理解鸡同鸭讲。清官认为,这是祸害,禁就是禁,不用废话。英国商人认为这是贸易品,是自己的物产,一句话就拉走销毁是抢劫行为。加之鸦片贸易对英平衡逆差已经越来越重要,英国最终决定开战。


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那一个国家都有毒品泛滥,只是除了中国,没人抵抗,甚至很多国家认为是合法的。


因为中国人有钱呗!很多国家都是没开发的蛮荒之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前,中国卖给英国大量茶叶瓷器,银子大量流向中国。就像现在中美贸易一样,中国卖给美国大量货物,获得大量美元。英国为了改变贸易逆差的状况,发动了鸦片战争,想大量出售鸦片给中国,改变逆差的局面。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清朝政府也开始鼓励种鸦片,后来中国成为了鸦片的主要产地,鸦片非常便宜,结果泛滥,中国鸦片打败了英国鸦片。英国在印度开始种茶叶,印度取代中国成了现代茶叶的主要产地。


这不能说英国的鸦片只流向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是有的。但可以这样认为,其实在中国是最严重的。为什么这么说?

在以往的认知里,认为外国列强侵略掠夺中国是因为中国太穷太落后。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在清末时期的中国,落后是一定的。但贫穷倒不一定,特别是对于中国清朝政府来说。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广阔,尽管民间老百姓大多数是很贫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主、官僚、乡绅、商人等等阶层,是富得流油的。再加上,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相对于崛起不久的“蛮夷之帮”诸如日本、美国、英国等等列强,算是富得流油的土财主了。当时的中国可以这样说,清朝政府和有钱阶层就是无才无德无能的土财主,保家卫国的本事太差劲,更重要的是工业科技更差劲,但他们期压中国的贫穷老百姓倒是能耐大得很。

所以,当时的中国对于刚刚崛起的发达工业国家诸如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武力值暴弱的富得流油的地主老财家园,列强国家就如一个个凶煞恶杀的土匪。纵观当时的世界,财富又多科技军事又弱的国家,谁还有中国那么突出?鉴于此,英国的鸦片主要流向中国,这是必然的。因为英国毕竟是发达国家,它的政府军队和商人当然就是人精,知道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地理,精通中国的国情,更贪婪中国的丰裕的财富。

所以当时的中国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被世界列强一起吊打得很严重:

一、中国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厚的物质文明。这是当时最能吸引外国列强的地方。本来,如果清政府比较强大,比较开明,那么,凭借中国的物质条件和外国公平经商,进行政治、经济方面公平友好交流,再从他们那里学到先进的科技文明、先进的执政理念,那也是可以的。但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自己又不强大,军事工业更是孱弱不堪,这就给列强提供了理由和机会侵略掠夺中国,觊觎抢夺中国的财富就有了可能。

二、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东方神话的主要角色。所以,这些都很能吸引各列强到中国来冒险。可以这样说,尽管中国当时很落后,但其魅力远远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它是西方列强冒险家的乐园。而中国又是礼仪之帮,列强的冒险家和商人们来到中国,风险远远小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再加上当时的清政府愚昧落后,欺软怕硬,外弱内强,所以世界列强就瞄准了这个契机,更加肆无忌惮的欺负中国,掠夺中国财富,欺压中国老百姓。

三、中国当时的科技工业与军事工业相比于当时的任何一个列强国家,简直就相当是一张白纸。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看你有好多财富,更重要的是你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以及军事工业和军队的强大,而当时的中国,这些统统的都大不如世界各列强国家。所以中国被吊打就是必然的了,要反抗他们,失败也是必然的。所以当时英国的鸦片,它不主要流向中国,还会流向哪里?

四、中国当时国内的各种矛盾加深,几乎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当时,中国清朝政府和老百姓的矛盾,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国内和国外之间的矛盾等等,使中国的社会非常复杂,各民族不能形成紧紧团结的国家合力,这也是外国列强吊打中国,掠夺中国财富的主要原因和机会之一。

所以,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是非常不适合民族强大的社会状态,这就给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染指中国的最好时机。英国就用心险恶,用毒品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财富,进而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如果中国也如一些一贫如洗的国家那样,我想,即使有列强入侵,也不会清朝时期那样疯狂、肆虐、贪得无厌!


因为国人喜欢抽烟。


因为有清政府在背后支持啊!


鸦片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长的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3400年的苏美尔文明。后来古埃及人经商路将鸦片传播到地中海地区,古罗马和古希腊都有使用鸦片做镇定剂的医学记录。

这之后在欧洲的使用除了因为被1300年前后兴起的的HolyInquisition判为从东方来的异端中断了几个世纪(HolyInquisition的中文是什么?异端审判?我没细查,请知道的条友告诉我哦),16世纪的时候被传奇的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重新带回视线。Paracelsus这人,在西方医药史大约相当于李时珍吧,且身兼炼金术师,自己捣鼓了很多药方,鸦片酊(Laudanum)就是他最得意的一个方子。鸦片酊实际上就是鸦片溶于酒精,之后再按照个人喜好加点别的七七八八的东西。但是在上面@玉树挡风提到的这个托马斯.悉登汉姆(ThomasSydenham)之前,鸦片酊的配方是很随机的,随机到甚至可能不含鸦片。是托马斯.悉登汉姆标准化了鸦片酊的配方并且加了一些原产南美的草药进去,防止使用过量而中毒---过量的下场当然是死啦。

为什么要啰嗦这么多,是因为鸦片酊是鸦片在英国最主流的使用方式。经过这一系列标准化,当然更易于贩卖,这时候在欧洲,卖鸦片酊比街上卖糖葫芦还方便,是有多方便,上张图给你们看看:

首先说一下,鸦片在唐朝就进入中国了,却从来没有向百年前那样的鸦片泛滥,这个跟英国有脱不开的关系。

无论在中国、东亚,还是欧美,当时吸食鸦片都不是正经嗜好。英国确实没有强力禁毒,但吸食人群并不广,大概可以对比一下今天的摇头丸之类软毒品,有那么一个群体——堕落的底层或者隐秘的上流社会——会吸食鸦片,但这个群体是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整个社会的氛围,控制了鸦片的流传。

福尔摩斯里就多次提过福尔摩斯吸食鸦片,但是他是为了提神,没看出上瘾。还描写过鸦片馆,阴暗、肮脏、隐秘是一种主色调——可见当时鸦片馆并不上台面。

但是,我也很疑惑,不禁毒的国家怎么把一个毒品赶入地下的呢?或许当时有其他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是想想之前中国鸦片也没泛滥,或许应该从鸦片战争前后找找原因。

第一个阶段:输入。

一开始,鸦片是作为平衡贸易的货物输入的。

中国人并不了解这玩意的危害,而且当时是切切实实的“自由贸易”——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仅仅是因为天朝大国,或者说农业国家思维作怪。禁止的是贸易的地点、数量,跟今天搞贸易壁垒做地方保护的经济理念完全不相关。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不买外国人东西不是因为不让买,而是实在没兴趣。在这种“自由贸易”中,中国的陶瓷、茶叶等东西反而大量输出,造成了贸易不平衡。

鸦片大量输入。

鸦片利润大,收入可持续性高。利润刺激下,相比其他产品,鸦片成了西洋货物中的主流。

而为了增加利润,商人也会制造各种营销噱头——互联网思维可不是今天才有的。什么福寿膏啊之类的名称就出现了……

造成了两个后果:中国贸易逆差,白银大量外流;鸦片吸食泛滥——不过在这个时候,鸦片在中国的情况应该跟在英国差不多,堕落阶层的玩物,主流社会一样是反对的。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弯道超车……

鸦片战争的结果就是,清政府被迫同意鸦片合法化……嘿嘿,英国人自以为得计,但是,图样图森破……跟我泱泱天朝大国玩这个……

清政府在战后正式提出了“国产鸦片弯道超车示范规划”,大力鼓励国产鸦片,结果这一下拉开了中国轰轰烈烈的“山寨-反超”大戏……土鸦片打败洋鸦片就是第一幕~

中国鸦片赢了,英国鸦片输了……然后中国鸦片自产自销就泛滥了……虽然后来清政府又开始禁毒,民国历届政府也禁毒,但鸦片已经变成了“硬通货”,承担了经济流通功能……直到49年,才算是刹住了车。

结论,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造成了这一切……咳咳……

1、量的增加。

在以前,鸦片的量是很少的,直到英国大量的输入。为鸦片的普及化打下了基础。

2、定位改变。

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鸦片都是作为药物出现的。是药三分毒,中国人信奉这个,不会没事儿去吸食鸦片。但是在那个历史阶段,鸦片的定位变了,变成了福寿膏。

3、商业上的推波助澜。

商人为了利润是不要良心的。为了推广福寿膏,商人对平民就是鼓吹忽悠,对官员就是贿赂收买,总之想尽了办法扩大吸食人群——而为了钱,这个人群必然不能无产,结果就是小市民、小农大量的成为受害者。

英国在这个事情里,就扮演了互联网颠覆者的地位。它把一种革命性、崭新的理念灌输给了民众,让鸦片行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经的,我认为综合原因就是外来的强力输入和农业社会被先进体制冲击造成了这种情况。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己强大了它就能代表文明,天天骂街是起不到应何作用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国家要强大首先要有个强有力政党,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做到政府为百姓百姓为国家,这样才会国富民强,各行各业各师其职,清朝就因为在科技,工业,公平公正,政府不为民,百姓肚子都吃不饱那还有心为国。


这个问题首先就是错误的!

鸦片在当时,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同样流行,当时的鸦片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

在19世纪,鸦片就被当做药物在英国、欧美被广泛地应用,就像今天的阿司匹林一样。

在1831-1895年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很快,就如同鸦片在中国的发展一样,普通人也很快迷恋上这种麻醉毒品,在药用之外也开始大量使用。

欧美的上流社会喜欢把鸦片溶解在红酒里,做成鸦片药酒来享用,已然成为一种流行。

其中最知名的,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他因为疾病原因常年服用鸦片止疼,形成依赖,到了后来经常出现幻觉,甚至眼睛失明。到1811年底,乔治三世已陷入永久性精神失常的状态,在与世隔绝的房间中,蹒跚地踱来踱去,只有胸前佩带的嘉德勋章提醒人们,这个病得不成样子的老人是英国国王。

即便有前车之鉴,继任的乔治四世一样喜欢用白兰地送服鸦片酊,至于那些号称浪漫主义的英国艺术家们,往往在“神药”的幻觉中寻找灵感。

国王尚且如此,何况那些生活原本就困苦不堪的底层民众。

英国民众滥用鸦片的情况尤其严重,除了把鸦片当做减轻身体疼痛的药剂外,他们还常常购买用鸦片配制成的廉价的“多弗粉”、“哥罗丁”之类的精神用药,将鸦片“上瘾”的副作用,误以为是解放精神,释放压力的一种办法,也常常被当做一种“无害”的兴奋剂在使用。

在维多利亚时代,几乎每个英国人都在他们生命的某一段时期服用过鸦片,服食鸦片就像抽烟喝酒一样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著名小说《福尔摩斯》中的大侦探也有过吸食鸦片的习惯。

但是,相比中国不同的是,常年的鸦片流行给欧美社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别是维多利亚女王本人就很讨厌鸦片,多次在重要场合反对人们使用鸦片,甚至公开表示,服食鸦片让男人再也没有阳刚之气。

不久,英国政府开始立法禁止将鸦片使用于非医疗用途。

1907年由神学博士文英兰主持的伦敦禁鸦片大会,所有与会代表均认为英国应将印度与中国间及英帝国其他各地之鸦片贸易马上停止。

1909年2月,万国禁烟会(英语:InternationalOpiumCommission)在上海外滩汇中饭店召开,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葡、奥匈帝国、暹罗、波斯等13个国家共41名代表,会议最终通过“九项决议案”。敦促各国政府采取必要之措施管制鸦片的生产和消费,“实开国际协作禁烟之端”。

1911年5月8日,中英再订《禁烟条约》十条及附件十条。

从此,鸦片逐渐从世界主流舞台上消失,变成了一种地下毒品,成为毒品贩子们的收入来源。


朋友们好,问题说来话长。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除了当时军事相差悬殊的原因之外,大清国,与西方国家巨大的贸易顺差,大量西方白银流入大清国,是个重要因素。而且,还需要从银子说起。

首先,大清缺少白银,通过与西方贸易,出口丝绸茶叶,以及外出打工人员带回的银两,对西方,金融流通造成了严重影响:

1,本身缺乏白银,银储量较少。大清国,大量的官方储备是银锭,许多都来自于西方贸易流入。

2,由于大量西方白银流入大清国,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国内流通,金融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再加上限制外国进口的一些政策,清朝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巨大的顺差,大赚其钱

(现在市面仍然有很多,当年流入的外国银币,例如鹰洋等)。

小结:大清国的对外政策,使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银慌,经济流通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从经济贸易角度,来了解,为什么鸦片,在中国泛滥,其他国家少有:

1,西方国家为了平衡贸易,大清国拒不打开国门的情况下,引发争端战争,并取胜。

2,为迅速扭转,对大清朝的贸易逆差,再加上当时,清朝富有,人们的消费水平较高,对西方普通产品不感兴趣,西方列强,就通过鸦片,这种可以,重复消费,高价垄断,就近货源的商品(来源于附近的殖民地),强行贸易。缩小双方贸易逆差,促使白银回流西方。

小结:鸦片在大清国泛滥,有他特殊的原因,是一些国家,有目的,针对性,的贸易结果。

综上所述:

贸易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最初的贸易,使得西方国家白银,大量流入大清国。同时,也引发了贸易不平衡的争端。

再加上大清国当时的情况,鸦片在大清国泛滥,其他国家没有,实际上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强制贸易结果。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军事实力又是很弱的国家,所以杀猪也要找肥一点的下手。也再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当时ya片并不是只在中国泛滥,欧洲人也饱受着ya片的残害。他们只是在被ya片残害过之后,才想起用ya片的手段,入侵中国,获得大量白银。

ya片最初是以药品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科学也证明,微量的ya片,具有镇痛作用。因此,世界各地都在消费ya片,只是数量比较少。

但是物以稀为贵,正是由于ya片数量少,也就让ya片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他开始在欧洲被上流人士追捧。

英国的有钱人喜欢把ya片碾碎了,掺在酒里或者果汁里进行服用。他们甚至觉得这样喝,有着无比的痛快感,其实就是上瘾发作。

而当时中国人没有人敢这么做,中国人吸食ya片都是抽ya片烟。除非是自杀,没有人敢吞服。就像《大宅门》里面,白家老三临死之前所说,“大烟膏子就酒,小命立马没有。”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常识,就是ya片不能吞服。但当时的欧洲贵族阶级,他们没有这样的认识,他们甚至认为服用ya片酒,有着无比的乐趣。

我们看当时的小说,就可以发现这样的场景。在《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用ya片掺入酒中,招待客人。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就经常注射du品,华生也曾经告诫过他。

这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服用ya片,就像喝酒抽烟一样,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正是因为看到服食ya片以后,带来的上瘾效果。再加上英国和清朝贸易时,逆差太大。他们才想到向中国输入ya片。

虽然中国当时吸食ya片也很风行,但也只是存在于上流社会。这毕竟是个很耗费钱财的东西,低收入人群根本享受不了。

英国购买ya片也很便捷,药店就有出售。直到1868年,英国才出台了《du品法案》,也就是禁止药店出售ya片。但是这一方案也没真正的实行过。英国真正开始禁止ya片,也是到了1914年,这时候清朝都不存在了。

ya片这种极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怎么可能只在中国存在呢?其实可以说,中国都是受害比较晚的国家,欧美都已经被ya片收割过一茬了。

其实即使到了现在,du品最泛滥的国家,也在欧美地区。毕竟只有经济发达的地区,消费的人群才会更多,利润也就越大。


我来答。

怎么可能没有,其实鸦片在英国本土就相当泛滥。

鸦片在欧洲长期被当作传统药物使用,在古希腊时代的希波克拉底与盖伦的著作中,记载了鸦片的疗效。而且在18,19世纪,鸦片还被作为万能的神药来代替当时愚昧的放血法,水蛭法。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而且对疾病成因亦不太清楚,因此当时医生的目标是抑制病痛,而非治愈疾病。

英国人当时不管大病小病,统统都上鸦片。

“纵观整个19世纪,鸦片在英国、西欧和美国被广泛地应用,就像今天的阿士匹林(Aspirin)或扑热息痛(Paracetamol)一样。在1831-1895年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

这样你还说不泛滥?

而且英国沼泽区的民众滥用鸦片的情况尤其严重,用以减轻农业劳动的单调与繁重,以及沼泽地气候引发的疟疾、热症、风湿、神经痛和肌肉痛。

除此以外,当时英国民众也可轻易地从药剂师、杂货店、书店、甚至流动小贩,用廉价购买由鸦片配制成的“多弗粉”、“哥罗丁”(chlorodyne)之类的专卖药。在“鸦片无害”的假设下,当时的英国国民都将鸦片“上瘾”的副作用,当作是解脱病痛的万能神药。

下流社会的妓女、酒鬼用鸦片鬼混、代替酒精;上流社会的贵族、学者用鸦片享乐、激发灵感;身为英国国王的乔治三世嗜食鸦片,导致疯狂,即位的乔治四世同样具有鸦片瘾。

福尔摩斯就是有名的瘾君子。

再看看其他地区。

1573的时候,一个威尼斯人到君士坦丁堡,看到那里很多土耳其人经常喝一种用鸦片做的黑色饮料,据说喝了感觉很好,但也会上瘾。如果停止不喝,人就会很快死去。

还有19世纪的美国,美洲满地大麻,这是印度劳工带到美洲的习惯,接着大麻在美洲风靡,到1860年左右,大麻在美国跻身主流社会,影响至今。

1860年德国一家制药公司除了主营吗啡外发现了古柯叶,当时的药剂师将古柯叶萃取后加入到波尔多酒里,随后成为国际流行的一种饮料。

为什么当时鸦片这么泛滥?

一个是鸦片神奇的麻醉作用。就像现在的麻醉剂,但这玩意儿有上瘾性。再加上当时的医学并不发达,对这方面理解的不深。

鸦片在全世界泛滥可见一斑。


不能这么讲,鸦片是英国人的赚钱利器,其适用于所有人群。所以鸦片的影响范围是很大的,不止是在中国一家泛滥。

众所周知,鸦片具有麻醉与镇痛的特性,其最初的用途就是当作传统药物使用。所谓“鸦片治病”的传统在欧洲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学者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中,就记载了鸦片的疗效。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西方的医生们长期利用鸦片来达到抑制病痛的目的。

基于这样一种药用历史,所以鸦片在欧洲人眼中,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毒品,而是治病救人的特效药,备受推崇。而越来越多的人,会以治病的名义,肆无忌惮的吸食鸦片。

公元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由于殖民地的大规模种植鸦片,西方国家又不排斥这种东西,鸦片在欧洲几乎是泛滥成灾。

以英国为例,殖民霸主的地位使得英国可以有着大量的鸦片货源,鸦片的价格也就被打了下去。当时在英国的街上,民众可以在杂货店、药店甚至于小摊商贩那里买到鸦片为原料的专卖药。

虽然许多人都因为吸食鸦片上瘾而无法自拔。但是当时西方医学界,普遍认为鸦片是没有危害的。所谓的上瘾也只不过是药物的副作用,是为了解脱病痛的代价,完全可以承受。

这种所谓的“鸦片无害论”,使得英国民众肆无忌惮的使用鸦片,农民们吸食鸦片来缓解疲劳、孩子们吸食鸦片来帮助睡眠,学者用鸦片来激发灵感。在当时的英国,,服食鸦片就像喝酒或抽烟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连身为英国国王的乔治三世都未能幸免。许多人因此而陷入疯狂,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禁烟名臣林则徐,曾经给英国女王写过一封信,信中强烈谴责了英国人不吸鸦片,却拿鸦片来害我们的行径。

闻该国禁食甚严,是固明知之为害也。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

事实上,林则徐的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当时英国人不仅在用鸦片害中国人,也在用鸦片坑自己人。

西方国家真正意识到鸦片危害并严厉打击鸦片贸易,其实已经是20世纪了。在1909年,包括中、英、美、法等十几个国家参与的万国禁烟会,正是确立了对于鸦片的国际管制,鸦片泛滥的全球性问题才得以被控制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鸦片泛滥的不止咱们一个国家,为何只有清朝因鸦片而衰败?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清朝的衰败因素是多方面的,内部的腐朽不用多说,外部因素中鸦片也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危机乃是贸易和战争。

以鸦片战争为例,其源头乃是英国在和中国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吃亏状态,英国的进口远大于出口,钱都被中国给赚了。英国为了挽回这种贸易劣势,选择向中国倾销鸦片。其在造就了一大批瘾君子的同时,更占据了贸易上的优势。

由于当时没有国际货币,中国出口的瓷器丝绸有不足以支付鸦片的交易,中国方面只能选择用白银交易,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白银外流,这无疑是打破了清朝的经济内循环模式。随着白银缺口的逐渐增大,经济下滑,清朝的国力开始出现了问题。而更为严重的是,尝到了甜头的英国人开始不断加大走私力度,导致清朝国内的瘾君子越来越多,白银流失的越来越快,这形成了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

虽然道光皇帝以及林则徐为首的一批大臣意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但是却无法阻止这场贸易,因为人家的拳头比你硬。这其实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弱肉强食。如果清朝足够强大,完全可以从贸易上对鸦片进行管控。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以及后续内乱和侵略,即使鸦片泛滥,清朝也不会陷入崩坏。

当然了,晚清的持续衰败,鸦片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导致鸦片的进一步泛滥,白银流失的口子再度扩大。当时清朝为了补上这个口子,索性在全国部分省分提倡自己种植鸦片,毕竟与其钱都被外国人赚了,还不如自产自销。

这样的举动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将清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种植鸦片需要土地,大量的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这使得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于是乎有了反抗。而国家层面上对于鸦片的纵然甚至提倡,使得鸦片更加的泛滥,从权贵富豪逐渐发散到平民以及军队,百姓因此而倾家荡产,士兵因此而体质衰弱。

这其实就是清政府在自甘堕落,别人国家鸦片虽然泛滥,但却没有到鼓励和提倡你去种植和吸食吧?

总结来讲,中国鸦片泛滥成灾的背后,其实是国力弱小的表现。


我们的历史书总是说一半藏一半,甚至有可能藏的比说的还多。鸦片战争后,印度鸦片大量倾销我国,导致白银外流。后来怎么样了?历史书不说了。我一直就很好奇。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们国产了。云南,陕西等地的出产不但在数量上乃至质量上(更不用说价格上)都打败了外国烟土。结果导致外国鸦片进口逐年减少,大约到了19世纪末,我国鸦片不但几乎停止了进口反而大量出口。这件事最终促使英国禁了鸦片。


英国为啥要向中国倾销鸦片?英国的殖民策略是在殖民地攫取原料,通过工业化的高能产线向殖民地倾销工业产品。但是英国在中国遇到了一个麻烦,中国从康熙闭关锁国开始一直是自给自足型经济,没有工业产品需求,反而是英国商人在中国看什么都好,大量购买中国的手工业品。起初英国和中国的交易中国反而是贸易顺差。后来英国靠鸦片控制了中国市场。

像印度这种极度依赖出售棉花等给英国,又极度依赖英国工厂提供的就业,还要大量购买英国纺织品的,英国不会去祸害它。

其实鸦片如果抛开它对人体的伤害,也就有一段时间是中国大量进口的,中期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自己大量种植罂粟,是世界上重要的鸦片出口国。直到解放后我国用了一年时间,全面禁止了鸦片种植和生产,也是这以后,金三角才变成了罂粟出口第一产地。


原始地址:/wangluo/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