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是不是以鸦片为噱头的战争?感觉通商以后,鸦片生意反而没有了?

如果说没有卖,那不符合战争的常理

如果说还在卖,那中国似乎也没有啥太大影响


你的疑问其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因为鸦片引起的战争。战争原因其实就是正常贸易和非正常贸易争端引起的。鸦片帮英国和后来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不是鸦片在后来少见或者看不到了而是和很多商品混在了一起。而且,鸦片作为知名的毒品在中国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把鸦片,赌博和娼妓禁绝。


以鸦片不能入华,抓扣贩卖鸦片的英国商人,收剿英商的鸦片为借口,发动的侵华战争,战争以英国胜利,逼迫清政府签定不合理的条约结束,其中就包括鸦片入华合法化!所以说,战后的鸦片来华,更甚,只是清政府再不能追剿!


当时的英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不断通过海外殖民来聚敛财富,主要手段就是通过贸易方式进行资本输出。

但是,英国在与大清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入超状态。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民间的对外交流,英国大量的货物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当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的农业社会,货物交流很少,市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所以对外需求也很少。倒是英国大量采购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所以造成了这种贸易逆差。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靠这种毒品来攫取中国的白银,终于见到了效果。

眼见鸦片生意不仅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更重要的是如果继续放纵,将彻底毁掉中国人的体质和意志,所以清政府不得不开展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鸦片生意,也触动了英国人的利益。英国人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四个口岸,允许进行贸易通商。但是英国人发现,除了鸦片生意如果仅凭正常贸易,仍然难以改变贸易逆差的局面,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英国人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掠夺,火烧圆明园。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因此,两次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攫取中国的财富,鸦片生意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和借口罢了。

至于说通商后感觉鸦片生意没了,其实不然,鸦片一直到解放后才被彻底禁绝。当时实际上鸦片生意一点没有减少,只不过是列强已经完全打开中国市场,也没有必要再拿鸦片出来说事了。而另一方面,中国陷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鸦片也变得没有原来那么起眼了,仅此而已。


1、你所指的是谁以鸦片为噱头?英国吗?推荐你去看看茅海建老师写的《天朝的奔溃》。

2、通商以后,鸦片生意谁说没有。推荐去看近代通商史料。


无论有没有林则徐禁烟这回事,鸦片战争都会爆发,英国人拿鸦片说事,只是个借口。

鸦片战争之前,中英贸易,英国人的银子哗哗的流向中国,英国人极于改变这种状况,想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加大对华商品的输出,扭转局面。

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它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来倾销它的工业品。

鸦片战争之前,英国通过走私来贩卖鸦片,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被打开,英国人可以堂而皇之的来中国出售各种东西,包括鸦片。

鸦片之危害,一直到解放,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彻底被消灭。


在英国议会讨论出兵中国的时候,来自纺织城曼特斯特的资本家们强烈要求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市场,主导了当时的英方官方观点。战后,以纺织为主的舶来品终于瓦解了传统中国的经济模式,所以称之为“纺织战争”也未必不可。


清政府出台禁绝鸦片的法令,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不能算噱头,因为查没销毁数量巨大的鸦片确实给东印度公司造成了巨额损失。但是鸦片也不是鸦片战争的全部原因,英国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目的是扭转与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不过英国并不满足于此,他们一直想打开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倾销英国的工业制成品,禁烟硝烟只是为他们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提供了借口。另外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贸易不是没有了,而是迅速增加,英国等国不用走私而是光明正大的销售鸦片,鸦片贸易变成了正常贸易,白银外流更加严重。鸦片生意之所以慢慢的没那么显眼了,是因为1859年,清政府为了遏制白银外流,从鸦片买卖中分一大杯羹,颁布了《征收土药税离条例》,将鸦片种植和买卖合法化,随后国内大面积种植鸦片,国内的鸦片价格便宜很快就将洋鸦片挤出了国内市场。也正是因为鸦片的价格比以前便宜了很多,让很多非富贵阶层的人也有能力去吸食,所以鸦片对中国的荼毒更甚了。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当然之所以发动战争则是因为他们要求与满清政府修约遭到了严厉的拒绝,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发动侵略战争。

关于“亚罗号事件”,其发生的时间是1856年的10月8日,当时的广州水师率领军队在黄埔港口的走私船只“亚罗号”上逮捕了中国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当时这条船上的船长是一名英国人,且记录在香港当局。由于在被抓的时候签证过期,所以船上没有悬挂英国过期,当时的水师抓人时就按照中国内政的方式处理,并没有考虑英国方面的意见。

为了用此事件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英国方面强词夺理,说“亚罗号”是英国的船只,水师没有任何经过允许就上船抓人有损英国领事的体面,甚至造谣是广州水师扯下了船上的英国国旗,这是对英国的侮辱,要求中方道歉,当然他们有不接受道歉的权利。终于十月二十三号,英国海军以为为借口进犯中国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法国的借口则是“马神甫时间”,并且在英国挑起战争之前。当时的法国天主教主非法潜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并且无视大清法律,胡作非为,被清朝的广西地方官下令处死。为了让传教士可以在中国获得自由传教的权利,法国企图发动侵华战争,并且在战役前与英国方面取得联系。最终两国携手,对华发动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路线介绍

根据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顺序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路线是先广州,然后是天津,最终是首都北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英法联军通过在中国制造“亚罗号”事件,从而对中国广州发动武装进攻。随后清军在叶名琛的带领下进行了强烈的反抗,但是因为武器装备相差太远,所以最终广州沦陷,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

在第二阶段,英法联军首先在天津大沽口发动战争,之后战火一度蔓延到整个天津,天津沦陷之后,他们继续北侵,成功的占领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咸丰皇帝陈出逃,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真正结束。

另外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华夏被迫开放了一系列沿海地区的口岸,主要有琼州、广州、台湾、汕头、南京、镇江等等,这些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英法联军子在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同时也有了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同时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范围辐射广,向内陆蔓延。当然除了开放头上口岸,中国还对侵略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主要是乌苏里江以东等地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评价可以站在两个角度进行,分别是战败的中国和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英法联军的角度,但是无论怎么评价,都无法否定这是一场具有侵略性质的战争,最终使得中国走上了半殖民道路。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评价:作为被侵略的一方对战争的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的行为是正义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无疑是一场灾难,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同时西方列强在侵占北京后,直接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英法联军在战争胜利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其在中国修建公馆,并派遣驻华大使,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略。综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是一场具有反侵略、反殖民性质的正义战争。

从英法联军的角度看第二次鸦片战争评价:作为战争的发动者,他们对中国的侵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进一步扩大市场,进行商品倾销,抢占原料产地以及廉价劳动力,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带有侵略性质的殖民战争。

在英法联军侵华占据北京之后,清政府统治者被迫逃离,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展开了大肆的抢掠,最终直接将其焚毁,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了损失,加上被活活烧死的工匠、宫人、妃嫔等,可以说是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场地点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沦陷的地区有广州,大沽口,天津以及北京等,也就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是在广州,随后蔓延到了天津、北京以及长江地区。

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首先进攻的是中国广州,战役打响之后,清政府军队虽然顽强抗争,但最终战火还是烧到了天津大沽口等地,通过在大沽口的两次战役之后,清政府请求和谈,以《天津条约》的签订最终结束了这场战役。

之后英法联军以及美国和俄国不在满足于当时在条约中规定的既得利益,所以率领军队直接打进了北京城。武器装备差英法军队不止一两个点的清政府统治者只能潜逃,从而宣告北京沦陷。也就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已经从广州经过天津转移到了北京。

随着战火的不断延伸,清政府内部的一部分有志之士率先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开始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列强来使中国摆脱被侵略的局面,最终华夏的土地上出现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当然在此之前,需要的是英法从北京撤军,为此以恭亲王为首的和谈团开始与英法代表团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英法联军答应从北京撤兵,但是鸦片合法了,北京建立了外国公馆,同时还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另外就是除了沦陷的北京之外,其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所涉及的地点如广州等的统治权几乎都归西方列强所有。

综上所述,除了在不平等条约中割让的土地之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还有北京、天津、广州、长江及珠三角等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当时的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呢?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不得不说的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先后开始发动了多中国的侵略。他们看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作为战败的一方,割地赔款给英国,使得英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同时也让他们心动,所以都想在中国插一脚,于是就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满足于战争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之后,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领土上,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掠夺和经济入侵,同时附带的还有对中国土地的吞噬。

1854年,也就是《南京条约》签订二十年之后,英国因为自身对中国同美国签订的《望厦条约》的曲解,同时想要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开始向中国提出了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具体修改方案如下:首先,中国全境都要对英国开放通商,同时要求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他们在中国进口货物不用再交税款,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等。同时要求修改修改条约的还有美国和法国,当然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即使清政府昏庸也是不会同意的。

这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既然和谈无法使得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那么就只能硬抢。所以为了利益达成共识的西方列强开始了站成统一战线,齐齐向中国发难,这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危害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性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危害。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是非常大,首先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前,中国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封建主义国家,经济等方面虽然落后于西方各国,但是百姓生活的非常安逸。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夏不断地发动侵略,使得华夏不在拥有独立的主权,开始一步步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国内的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鸦片战争不是以鸦片为噱头的战争。

1,鸦片战争的原因

康熙统一台湾后下令开放海禁,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到18世纪末,英国在欧美对中国贸易的进出口总值中已占80%以上。

这一时期清朝对英国的对外贸易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期出超(顺差)。传统产品茶叶,生丝,瓷器,土布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销路日益大增,而西方国家除了把印度棉花转贩到中国,不能提供其他适当商品。英国的机制棉毛织品在中国市场滞销亏损,只能把大量白银输入中国,以平衡贸易逆差。

外国商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对外国商品有强大的抗拒力,次要原因是清政府再次实行闭关政策,在中外贸易交往方面设置障碍,限制来华外国人活动,指定在广州一口通商。

当时,英国不甘心对华贸易的长期逆差,为扭转局面,开辟市场,作了种种努力,英国曾两次派使团与清政府谈判,均未果。

英国商人后来终于找到了可以改变对华贸易不利局面的途径,即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以抵消贸易逆差。鸦片最初是以药品输入中国的,数量很少,18世纪末输入量逐年增加,每年达4千箱,到鸦片战争前夕,每年输入高达4万箱,其价值超过了中国出口的茶丝布匹全部价值的总和。中国的对外贸易从出超变成入超,每年为抵偿贸易,外流的白银达一千万两。清政府也因货币流通混乱,税源枯竭而减少了财政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再次提出严厉的禁烟主张,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州查办鸦片,这就有了虎门销烟。

2,两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在1839年虎门销烟后,英国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不肯放弃这项有大利可图的贸易悍然发动战争,可以说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40年英国政府以保护英国商人为名,派远征军来到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这次战争是因为英法两国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侵略利益,被清政府拒绝而发动,这次战争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虽然这两次战争都叫鸦片战争,但第一次和第二次还是有所不同,第一次战争完全是由鸦片贸易引起,在《南京条约》中,有一条款就规定赔偿军费,烟价共2100万元。第二次战争严格说来与鸦片贸易没有直接关系,之所以叫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是由仍由英国发起的;二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

3,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输入不减反增。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但鸦片输入有增无减,鸦片贩子把称作“浮动堡垒”的鸦片趸船,大批转到上海入海处吴淞口屯泊,以便向北方沿海和长江内地输送烟土,1850—1855年间,每年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售输入中国的鸦片,增加到平均近七万箱,英属印度政府从鸦片买卖征收的税款,占到它全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人们之所以感觉通商后,鸦片生意影响力减少,完全是被其他商品贸易的增加掩盖了,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国棉纺织品和日用品大量涌入中国,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参考书目《中国通史》;《近代中国史话》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否以鸦片为噱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内国际背景。

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840年前后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生产速度的提高,英国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而清朝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对外贸易。这样,英国若想打开中国市场,只能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在这种形式下,发生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成为了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所以说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掠夺工业原料,向中国倾销工业品,鸦片就成了战争的噱头。


△鸦片的来历

鸦片,是罂粟的初级产品。而罂粟确实上帝赐予人类的一个大家族:它有28属,250多种;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几乎整个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这个地方几乎是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在瑞士发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屋村遗址中,考古学家便发现了“鸦片罂粟”的种子和果实的遗迹,并且属于人工杂交种植的品种。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盘的两河流域,人们已经大面积地种植这种作物了,而且给它以“快乐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鸦片已经成为兽医和妇科药品。已经发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鸦片”已经属于高级品牌。延续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已经把鸦片作为普遍的饮料。在《圣经》与荷马的《奥德赛》里,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两世纪的古希腊名医加仑(Galen),就记录了鸦片可以治疗的疾病:头痛、目眩、耳聋、癫痫、中风、弱视、支气管炎、气喘、咳嗽、咯血、腹痛、黄疸、脾硬化、肾结石、泌尿疾病、发烧、浮肿、麻风病、月经不调、忧郁症、抗毒以及毒虫叮咬等等疾病。我们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鸦片。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了中国。三国时名医华佗就使用大麻和鸦片作为麻醉剂;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鸦片进口的记录,唐代阿拉伯鸦片被称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

指挥打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政府全权代表查尔斯.义律(CharlesElliont)本人就是一个坚决的鸦片贸易反对者。他原任英属圭亚那医疗舰《奴隶护神》号舰长,前任英中联络官罗宾逊爵士也是鸦片贸易的反对者,他报告英国政府:“无论什么时候,英国政府要我们制止英国船只参与鸦片非法贸易,我们都能够完成。但更确实的办法是禁止英属印度的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这个建议导致印度当局的强烈反对,他终于被免职,临时委任义律担当此职。义律一上任就要求英国政府改变在中国的历史航向,敦促政府采取措施制止鸦片走私。他个人认为这种贸易是一种罪行,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在给伦敦的报告中,义律写道:鸦片贸易“给打着天主教旗号的国民丢脸。”林则徐则是中国方面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当道光皇帝发现库银已从7000万两下降到不足1000万两时,启用了林则徐任禁烟钦差大臣。林下令收缴鸦片时,义律未经请示伦敦也没有任何讨价还价就命令英国商人交出所有存货20283箱鸦片,并代表英皇承诺赔偿英商的损失。此举令林则徐都感觉惊讶和满意,却令英国朝野愤怒。只是中国历来的宣传都不提义律个人在收缴鸦片中的决定性作用;而英国则忽略了他在割让香港问题上所起的作用,至今连《英国名人大词典》仍未提及正是义律首先提出割让香港的要求,并且实施占领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后,义律在提交《穿鼻条约》时,又未经伦敦批准。这个条约的主要要求是:a,将香港让与英国;b,赔款六百万元(这是琦善主张的数目);c,英中官员平等相待;d,限于(1841年)春节后十日内恢复广州贸易。该条约琦善仅以割让香港须皇帝批准,其他照准。而英国政府并不满意,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打开中国的贸易封锁,获得在中国全境自由贸易的权利。1841年8月,义律被免职,璞鼎查(HenryPottinger)接任。维多利亚女王称义律为:“一位完全不遵守指令而努力争取最短任期的人”。义律被调往北美得克萨斯任英国代办,就算是与林则徐被充军新疆扯平吧。

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鸦片,这原本不错。但这次战争的本质却并非鸦片。鸦片是显示剂,它把中国专制统治的腐败暴露无遗;鸦片又是腐蚀剂,使这个本来就已经腐败不堪的体制更加腐败。恰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忠勇之士忧患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尽管范文澜尊林则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以他们的能量而言,无力回天。

鸦片战争始末

冲突结束之后,无论正常贸易仰或鸦片走私,在整个过程中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区别仅在规模缩小了许多。销毁鸦片的一个“副产品”就是鸦片价格飚升,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双方僵持数月却没有积极的解决不能不是林则徐的一个失误,这种僵持除了导致英国军舰陆续到达以增强实力之外,还被英国那些反对禁止鸦片贸易的势力利用,致使武力解决问题的主张逐渐占上风。11月4日,英国军舰与中国水师在穿鼻、官涌海面开始武装冲突,至13日,此类冲突共发生六次,双方各有损失。连同9月5日那一次冲突在内,林则徐报告朝廷称之为“七战七捷”。道光皇帝大喜,在朝廷昏官的一片赞扬声中,道光皇帝12月下令禁止广东口岸的全部对外贸易。林则徐于1840年初奉命正式封港,断绝中外之间全部贸易往来。

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军事冲突升级为战争。义律立即于2月26日进攻虎门;27日进攻乌涌。至3月3日,英军已经兵临广州城下。腐败的清朝政府,公开宣战之后一个多月,非但没有战争准备,就连委派接任的官员亦未到任。3月5日,接替琦善的大臣之一杨芳始抵广州;18日,义律委托美国领事提议调停,杨芳同意,双方于20日结束战事恢复贸易。杨芳与广东巡抚怡良奏报:“虎门既已失守,近省猎德、大黄滘等处亦被闯入,省城别无屏障可以控御。陆续调到之官兵虽有八千,但皆不习水战。旬月以来,英军所以没有攻打广州,实恋通商。英货船有九只满载洋米九万担,粤东产米无多,可见英人并非包藏祸心,莫如权作变通,允许英商到广州贸易。”道光皇帝答复:“若贸易了事,又何必将帅兵卒如此征调?又何必逮问琦善?”4月18日将杨芳、怡良革职交部严处。没几天,23日,又谕革职留任。

4月14日,接任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参赞大臣隆文抵广州,经过一番谋划,从5月10日起开始进攻英军,至21日夜,烧毁英船两只,英军退守南岸。杨芳与义律经营的停战、恢复贸易局面亦不复存在。已经停下来的战争进一步升级。22日英军开始反攻,清军伤亡惨重,至24日上午,广州城郊各据点系数被英军占领,广州完全暴露于英军火力之下。尽管三元里等地百姓自发参战,并杀伤英军若干,终究难挽颓势。27日签署《广州和约》,缴纳“赎城费”六百万元、赔偿英商损失三十万元,清军撤离广州六十里,英军亦退返海上。

但英国政府对于其全权代表义律的举动并不满意,5月3日林则徐离开广东流放新疆,随后,义律也被免职。接任义律的璞鼎查,按照英国政府的要求下指挥英国军舰北上,要一鼓作气彻底打开中国大门,在厦门、宁波、定海、镇海、吴淞、上海、宝山、镇江等地连续打败清军,1842年8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开篇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一,中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二,割让香港;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四,协定关税,即英国进出中国海关货物之税率,要由两国共同议定;五,中、英两国商人可以自由贸易。无可否认,这个条约远比《穿鼻条约》、《广州条约》苛刻得多。

《南京条约》尚不是鸦片战争的全部结局,1843年7月的《五口通商章程》及10月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又增加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原始地址:/dongtai/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