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因为“评职称”这件事而选择辞职或改行?

1、辞职是很正常的事,任何职位都有人辞职,教师也不例外。

2、工作是双向选择,对工资福利待遇满意或能将就,就继续干,不满意就走人,没什么好说的。

3、大家都希望加薪,如果工资与能力不对等,加薪又无希望,跳槽是不错的选择。


职称和工资挂钩啊有时候也可能看出领到对他的态度和看法屡次评不上除了自身问题那么。。。。大家都明白的


首先是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其次评职称机会非常少,一旦评上工资会高很多,但是评职称有很多东西需要注意,很多人不甘,就一气之下选择辞职去寻找更好的机会了。


因为老师评职称不是光凭专业能力就能决定的,还要有情商,还要有和家长甚至孩子的互动能力。辞职只能说明自己觉得怀才不遇,没有伯乐赏识的千里马。但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完善。人情社会不是辞职和改行就能得到改善的,也许改了另一个行业同样会怀才不遇的。往往自我修心的改变比选择更加困难。


主要是当前我们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评教师的工作胜任能力及薪酬待遇的标准,常常用职称高低作为依据,而这种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本本主义,其实就是谈资论辈,如果不是师范专业或者学历不高的教师,由于历史各种原因,评职称方面却明显不如后来者,为此,多年教学工作成绩可能还不如一张文凭和职称证书,如果感觉无望,再加上社会关系等外力作用下,常年待遇低下,感觉没有发展,一旦出现开始“评职称”时,反而出现人员外流的现象。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点夸大其词,我作为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从没有见过一位身边的同事因职称晋升辞职。这样的问题在传递负能量


那种失望和绝望,不是你们能理解的!


我觉得可能有三点原因,1.一般对职称有期待的都是一些有能力的老师,而且这些老师往往也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眼见这条道不好走,索性换一条路换种活法。2.可能是收到不公正待遇,各种学校评职称的条件千奇百怪,一般这期没有评上可能要隔一段时间才能评,一年到两年是短的,可能还要等三四年的,与其三四年原地踏步倒不如重新开辟一番事业。3.可能觉得晋级无望,提前走人。有的学校可能就给你两次参评的机会,要是没评上就永远是原先这个级别了。北大有的学院是这样,比如评教授只能有两次机会否则就永远是副教授了,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竟然没有了上升可能性那要么辞职要么换行业了。不知我这种观点是否符合大多数的情形,总之无论是辞职还是改行,都有些负气离开的意味。当时我记得第一次职称没有评上,领导还来做我思想工作,怕我负气出走,其实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不过一般出走的人感觉过的都不错。


因为他们发现,凭借自己努力做到各项业绩第一也评不了职称!那些工作无能,善于拍马屁的,却轻松评职称!


评职称给他们造成了伤害!原因如下:

一是评职称的公正性方面,老师受了委屈,觉着受到了打击!

二是评职称总是一些人为因素掺杂期间,造成教师因为评职称而“身心俱疲”!

三是评职称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没真事弥漫其中”……

四是评职称,名额太少,觉着自己距离要达到的“职称”,遥遥无期,进而“无望”!

五是教师个人感觉,自己还算年轻,也有一定的“文化实力”或者“家庭实力”,加以校园的“封闭”,借着“评职称”缘由,闯荡一番——外边的世界很精彩!

总之是教师应为评职称,而“受了委屈”,受到了打击……这是“忍无可忍”出走的,还有不出走的,“得过且过”,不出力,“消极怠工的”!

所以这种现象也应当引起决策层的重视,毕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


原始地址:/wangluo/1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