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给予孩子自由,如何把握自由的界限?

我的理解是如果孩子小,那就在安全的范围内让他想干什么干什么,他想去“探险”就让他去,比如雨中跳水坑,又或者从高处跳下来,都是孩子的探险,不要这不让那不让的,我想这就是给小孩子的自由。

当孩子大一点之后,我想自由就是在道德的范围内,给他一定的自由,要让孩子知道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剩下的就可以按照他喜欢的做了。


我觉得在孩子没有懂事之前,我对自由的界限是保证人身安全!别人都觉得我让孩子穿着干净的衣服爬上爬下一身土不可思议;觉得我让她泥坑里,水坑里随便跳不可思议;觉得我让姑娘自己选择我认为能力范围内的事不可思议,但是在我的心里这就是我给孩子的自由,这就是我在她这个年龄能把握的自由界限!

等到有一天她长大了,她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我愿意给她更多的自由,可以让她选择自己喜欢,愿意的事情!我那时候对自由的界限就是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让我姑娘尽情的发挥她的天性!


现在的家长还是很开明的,更注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很少会强迫孩子去做家长认为对的事情。

每个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的成长,希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玩沙子不再怕把衣服和小手弄脏,有的家长甚至空出一面墙,让孩子随意涂鸦,锻炼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家长给予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想法。

但是,在给予孩子自由的时候,也会制定相应的规则,比如破坏公共物品或他人的物品是不可以的,玩火,高空抛物是绝对不允许的……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只有孩子懂得了原因,接受起来才能更容易一些。

家长不要特别的制约孩子的行为,在保证孩子安全和他人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孩子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常常渴望和孩子一样孩子自由自在,却不理解到底什么才是自由。所谓的自由,并非如平原走马,肆意妄为。它是建立在一种不损害他人利益,不受到思想的禁锢,这样一种无畏的精神之上。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这是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当我们看到孩子不遵守规则,毫无秩序感时,及时劝导,并教会他们懂得尊重别人,这是在自由范围之内的约束。


我觉得在原则问题上有一个底线就可以其他方面应该还好。不知道你所谓的自由是指哪些方面。是指孩子游戏还是啥。反正我觉得孩子想干啥如果合理的我们就应该尽力去支持和帮助他。如果不合理就尽量和他讲道理吧。


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就是因为有了规则才会让孩子变得自由。

在家庭中与孩子建立规则,要根据每个家庭的特质,每个家庭的条件来协商约定,这样就成为你们自己的生活,而非倚仗某种权威或者效仿别人而制定的规则,有可能我们的方法只适合我们,你们在寻找适合你们自己的通道。

作为家庭规则建立的最基本的三个点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

在我们老大爱和自由幼儿园,七大校园规则:

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不可以打扰别人。

学会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儿童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学会拒绝别人,也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拒绝,学会说“不”。

我觉得这七大校园规则也很适合二胎家庭,我们家两个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参考这些规则。


作为家长,对于给孩子自由,每个人内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所能给到孩子最大的自由就是:在所有公共场所,你必须遵守规则,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更不能任性妄为。所谓的自由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在这个范围之内,你是自由的,我不会强加干涉,但你一旦越过这个界限,我就会采取相应措施,或提醒或约束你的行为。


首先家长应该认识一点,就是世界上是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的,绝对的自由就意味着不自由。所有人的自由都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最低就是法律和道德。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想杀人就杀人,那你还敢出门吗?

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自由,所以说,给孩子的自由也必须有一定的界限。那么如何给孩子建立自由的边界呢?

有人说,给孩子得自由边界是规矩,要从小让孩子懂规矩,守纪律。而我要说,给孩子的自由边界,是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事负责,而不是简单粗暴得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现在追着孩子吃饭的家长以后就是陪着孩子做作业的家长,在给这些小孩树立规则时,家长自己也不打破规则,每当孩子打破规则时,要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行为影响到了他人”,而不是说必须停下来,或者,乖,听话,不能这样做。

简单粗暴得给孩子立规矩,本质是让孩子害怕,最后结果是屈从于父母老师的权威。而建立规则意识的本质是认同与内化,对自己负责,不影响他人。

正面管教理念中,有个方法叫自然结果法,比如孩子吃饭,吃多吃少吃什么,都由孩子做主,而孩子必须在餐桌前吃就是规矩。它和惩罚以及恐吓有着天壤之别。自然结果法是让孩子自己体会他行为的自然结果,并学会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不吃饭会饿,不穿衣会冷,不洗手会生病,不收好玩具会找不到玩具,这些都是自然结果。通过自然结果,孩子学到的是内化的规则,自发愿意遵守。而刻意的惩罚和恐吓要么只能奏效一时,要么会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双方陷入权力之争。

我们经常会评价别人的孩子或者说别人,他有没有教养,本质上跟他听不听话,没什么关系,其实说的就是他有没有把规则内化,有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说白了,你自由的边界,就是不影响他人而已。


界限就是规矩,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界限之外的事情是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到制定界限里来,并且惩罚也应该是孩子能接受的,界限主要是针对一些安全方面,品格培养方面,良好习惯方面,社会群体规则方面等等。制定界限越具体越好!那么制定好界限以后,孩子在界限之内就应该享有充分的自由!


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来讲,自由就是他们自己想做的事;对于大人来讲,界限,指的就是这件事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如果有危险,坚决告诉孩子,不可以;如果不会,在接受范围之内,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尝试。

有时候我们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并不是出于对孩子的考虑,而是为了我们自己,比如,很多家长不让孩子跳水坑(小猪佩奇最爱的事),这件事并不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只是需要大人多洗几件衣服。所以,因为不愿意洗衣服,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但是,有些东西就坚决不可以,剪刀之类的利器不可以拿,所有的家电插头不可以插拔,暖水瓶不可以自己去倒水,打火机不可以玩;

总体来讲,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让孩子尝试接触,这样他们会更快的知道做哪些事是怎样的体会,也会成长的更快。


首先我们要明白自由不等于放纵。大多数人都是在限制中长大的,甚至无法想象出自由真正的样子。因此描绘出的自由场面即是失控。比如:如果不限制孩子玩游戏,他们就会上瘾;如果不控制孩子花钱,他们只会乱花钱;如果一味肯定孩子的欲望,他们就会被溺爱,变得恃宠生娇;如果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他们长大就会没有耐性,不喜欢等待。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真正的理解自由的含义。

孩子想吃零食,家长不给,耐不住孩子哭闹,而家长想到要给孩子“自由”这一点,于是不情愿的、半信半疑的允许孩子吃零食。可是,在孩子“自由”享受零食的过程中,家长一直担心、焦虑。“别吃多了啊!”“你看,哪有节制?”焦虑的心境促使家长时不时地唠叨嘱咐,时不时地劝阻,时不时地情不自禁地控制。就是这样,一会给自由,一会限制,把孩子都搞蒙了。在孩子的心里,零食是一个永远无法触及的“自由目标”,他们会永远对零食心生向往。

而自由的概念,核心是指儿童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含义被很多家长误解,以为就是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其实这是错的!只有一种儿童可以拥有自由意志。这种儿童的家长完全了解孩子生命发展每个阶段性行为以及原因,并允许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经由自由意志的支配,自发地行动,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如果一个孩子自由使用身体的功能总是被满足,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生命力释放,内在天赋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所谓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制止和强化的结果。家长必须要懂得自由真正的含义,同时也要不断地解除自己身上的束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全方位地允许孩子生命绽放的力量,给孩子一个全面的自由成长环境。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非常自由的、无条件爱的环境下长大,那么他会是非常的自律与自控,也会非常的有规矩,懂得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约束自己。当你允许他随意吃零食,反而不会多吃。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对生活,对生命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来源于父母给予的充满爱和信任的自由成长空间。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规则之上。我们所追求的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也是要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劳力,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无度索取或不劳而获。人类社会的最理想形态也是有规则的自由。

所以给孩子的自由也是如此。我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衣服,但是可选择的衣服必须在我的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我也可以让孩子去他的朋友家玩,但是必须是在能够保证自身安全,不会打扰到别人的前提下。我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班,但是必须保证坚持的前提下。

给孩子能自由必须是有前提的。无度的、无节制的自由,那不是自由,是放纵。


我作为一个妈妈,给孩子自由的界线就是对身体和情感危险的事情不要去做,其他的就让她大胆的去尝试吧。比如她喜欢从高的地方往下跳,每次他跳的时候我都会要求让她牵着我的手确保她是安全的。但是像他喜欢玩泥沙我们一楼院子里面的泥沙我都会让他尽情的玩当然我会在旁边看着他不把那些东西放到嘴巴里去。有段时间我家大宝对剪刀很感兴趣,那时候她才两岁多,我先是给他一把玩具剪刀让她慢慢的熟悉,然后再给他买了一把小孩子用的真的剪刀,用的时候我也在旁边跟他一起,现在我们家里大人用的剪刀他都可以自如的拿来剪东西也不会伤到自己……只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


每个人对自由的理解不一样,导致每个父母对给予孩子自由时有各种不同的做法。

有的父母认为在自己许可的范围内,孩子是可以自由的;

有的父母认为只要不触犯别人的界限,孩子是可以自由的;

有的父母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可以做任何事情。

对于孩子的自由界限,家长把握好三个原则就可以: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环境。

如果能做到这三个原则,你给孩子的自由是充满爱和规则的,孩子既能和自己和平相处,也能和别人友好相处。因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别人的界限在哪。

这三个原则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很多家长做不到,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

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多去觉查自己,向内观,只有先明确自己的界限在哪,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确立界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由的,可以自由飞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给予自由,就要划清边界。合理的边界才会更加有利于孩子发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指定具体的规则或是议事日程表,让孩子遵照执行。大多是一些事物性问题,比如生活日常、学习等,但是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或是个人事项,可以在告知自己的前提下,让其自由掌控,有一定的自主权更益于孩子成长。


做为一个亲子关系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规则之下更自由!

给孩子自由,是顺应孩子天性发展的一个抚养方法,我们一定是要给孩子自由的,可是这个自由如果没有限制,就会变成缺乏规则。

所以,自由非常好,可是规则不可缺少。自由,是一定要在规则之下的,我们要有遵守规则的这样一个概念,有一个选择的前提,才能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自由。

所以第一,有选择并不是随便说的,是要在我们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选项的。

其次,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给他们制定不同的规则,在他们能够做到的前提下,以安全为前提,然后从自理,到独立等各个角度做好这个规则的设定。

第三,就是孩子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一点和规则相结合。多大的孩子做多大的孩子该做的事情,自己照顾好自己,然后呢帮家长做一些家务事,这也是必要的规则。

第四,孩子一定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如果我们孩子只负责做事,并不承担后果,那么这个孩子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他的发展势必会更加不自由。


孩子自由的尺度把握在爸爸妈妈手里,孩子的自由需要“边界”“自由”“约束”。

爸爸妈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是孩子自由的最大边界。首先,爸爸妈妈在孩子认真探索时不去打断,干扰。孩子就会和爸爸妈妈有一个各自工作互不干扰的边界。其次,爸爸妈妈待孩子,待他人有礼貌,懂尊重,会分享。孩子就会有一个待人接物的行为态度边界。再者,爸爸妈妈会管理时间并且懂得给孩子自主管理时间的机会。孩子就会有一个时间管理边界。最后,爸爸妈妈遵纪守法,孩子就会有一个法规界限。

对于自由。首先,孩子要有一个无干扰自由探索的空间,比如孩子的几个成长关键期。其次,孩子需要自己管理时间的自由,只有孩子有机会自己管理时间,才会学会管理时间。再者,孩子需要自由创作的空间,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的孩子会有丰富的情感。最后,孩子需要自己解决问题的自由,只有给孩子机会自己解决问题,孩子才会更有能力。

最后来说说关于孩子的“约束”。自然法规的约束、社会法规的约束,集体规则的约束……


家长教育孩子既要爱也需要规矩。所谓孩子的自由就是孩子内心自由的想法。

孩子小的时候,内心的自由可以让他获取很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成就感。比如说孩子说让妈妈抱,妈妈马上过来抱抱孩子,那么孩子得到了满足感和安全感,妈妈是爱我的,妈妈在我需要时候第一时间过来帮助我。那么这些自由的和行为就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更加勇敢的探索外在的世界,为他日后的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另外,自由也都是相对的,比如说在家里到了吃饭的时间一家人就要围在桌子面前吃饭,到了睡觉的时候就要睡觉。

还有就是孩子喜欢吃甜食,不能说给孩子自由,就是随便给孩子吃糖,这不但对孩子的牙齿危害很大,对身体也不好。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孩子约定好一周吃几次糖,每次支持一根,吃完之后立马刷牙,要是能做到就可以吃,要是做不到就不能吃。

这样跟孩子之间建立规则,既然满足了孩子喜欢吃糖的自由权利,有保护了孩子的牙齿和身体。大人和孩子很平和愉快的接受这个结果。这就是自由的界限。


孩子属于未成年人,不能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起应有的民事行为能力。家长给予孩子的自由,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孩子想看动画片,你可以告诉孩子,每天看多长时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小孩喜欢吃糖,你告诉她一天只能吃一颗,吃过后,自己要记得刷牙。过后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孩子的自律超乎你的想象,真的能一天一颗。我家妞妞两岁多时还想出了,巧克力不算糖,可以吃一个巧克力一个糖,在你规定的界限内,他们的思维也在发展,时刻抓捕着你说话的漏洞。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自由等于放任不管。但是要知道自由要放在规则下面,任何不守规则的自由都属于放任不管。

比如孩子在洁面的墙面上画画,也许你觉得不需要阻止,但是这样子孩子就会认为洁白的墙面也是可以用来画画的,万一哪一天去到别人的家里,那么他根本就不知道墙面其实是不适合用来乱涂乱画的。我们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告诉宝宝,其实用张纸来画画也是同样能够画得很好的。

比如孩子到了三岁左右,一言不合就打姐姐,或者用牙齿咬。家人往往会这样说,孩子还不懂事,你做姐姐的怎么就不知道避开。那么孩子永远就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以后上了幼儿园,打了别的小朋友,别人的家长会不会接受你的解释,说我家孩子不懂事,你家孩子为什么不知道避开。这样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放纵孩子为所欲为,打人是因为不懂事,错的是别人不懂得避开。

比如孩子吃完饭就随手把碗扔在地上,然后家长再去捡起来。那么这种情况是否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碗应该放在哪里,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你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你小,所以你做的都有理。

我们所说的自由,只是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在不伤害他人和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可以尽量放松的玩和学习。比如孩子喜欢爬,那就给孩子一张爬行掂,而不必非要把孩子抱在身上。比如孩子喜欢玩沙子,那就玩,最多衣服脏了就换,或者给孩子围上围裙,戴上袖套,让孩子尽情的玩。

有些自由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但有些规则必须设立,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自由成长成管不住的熊孩子。


原始地址:/dongtai/3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