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并校后实行寄宿制,你有什么切身体会?其中有哪些利弊?

我们那会是初中开始实行寄宿制的,很明显的感觉到教育资源倾向性是很明显的。村上的小学无论场地,设施,师资配置都不及镇小的一半。所以同学之间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并校至少每个学生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的待遇是公平的。寄宿制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比较大的考验。要去适应集体生活,要学会生活上的自理,摒弃情感上对家庭的依赖。学校不可能在生活上照应到每个小孩的需求,这阶段的小孩应该很少有快乐吧。


本人从教21年,在这个地方的的并校情况即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并校大慨是2017年上下点开始的,这个时间不准,以实际的为准。并校多数为小学,我所在的乡镇由原来的40多所学校并为12所,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所,大的村或者特殊的村保留两所,这里所指的特殊,是其他原因,比如移民安置或者其他特殊原因等,不赞开说。应该说,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方向主要是为了当地孩子如何更好的受到教育而定。拆并学校和不拆并学校,两种情况都存在不同的矛盾。

第一拆并,导致的情况是学生上学更远了,一旦路程远,学生就会容易疲惫,路上安全等就会存在隐患。但学生住校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增加了学校的管理负担管理成本,搞得老师身心疲惫。并且学生没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第二种不拆并,导致的情况是,教育现状庞大,战线长,难管理,教师数量不够,甚至没有老师,简单派个有点文化的人看到孩子,把营养餐安排的,学生安全不出问题,就已经烧高香了,至于学生成绩其次,不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并有并的困难,不并有不并的矛盾,但多数地方都以并为主,学生远了,就由爷爷奶奶租房带孩子上学。


我们这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住宿。只有弊没见利。我们这农村地区学生离家近,正常管学生一顿午饭,就解决了问题。


我是晓玲哥,受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先讲下我的感受吧。

我小学5.6年纪读的学校就是有寄宿的学生。不过我没有,我是初中才开始读的寄宿。

但跟我一个班的很多同学那时候都有寄宿。那时候寄宿是一周回家一次,星期天下午来学校晚自习。

重点是寄宿要在学校吃饭,而不像现在的食堂。吃饭是自己带一个盒子,自己洗米,自己放到统一收集的蒸米饭的抽屉上。然后学校统一用蒸锅蒸饭。菜则是自己家里带的。我虽然是没有住宿,但我家离学校走路要20多分钟,所以一天有早,晚餐都是在学校吃的。我还好,每天可以吃不同的菜。住宿的人一周只能带一次菜,所以经常吃咸菜,干菜。尤其夏天快到了的时候更是吃不好,我那段时间身高长的最猛。

初中我就住宿了,一月放假一次。饭菜都是学校食堂一起吃饭。但那时候吃不饱饭,所以初中3年只长了5cm。早知道小学5.6年级我涨了20cm

接着来讲讲住宿的优劣。

优点:

1.自己会做规划了。没人管,但是学校管理的严格,更容易融入团体。

2.能更自主思考一些事,而不是回家跟爸妈讲话,让爸妈帮忙。

3.学习更自主。

缺点:

1.可能身体没有爸妈在,照顾不好。我初中3年只长了5cm,就可以看出来。

2.有些人容易走错路,比如经常逃学上网,半夜翻墙上网,这些人往往是一群人玩的比较好的。

3.相对环境封闭,对外界的变化感知不大。缺少与社会的互动。现在我也是觉得跟别人打交道差一些。可能也是自己个人问题吧。

感谢邀请!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这个问题,我有在村小当老师的经历,先就这个问题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1、当初也是考编制考到了吉林市的农村小学,学校给安排了住宿,是跟打更的大爷和大娘一起住,一共三间房,我住一间,大爷大娘住一间,住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大爷大娘总是埋怨学校不好,背后评论所有老师,当我的面说别人,挑拨关系,吃饭也不是很方便需要自己做饭,卫生很差,因为我住的房子比较老,总是有老鼠,有很多次晚上睁开眼睛看见老叔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爬,还有自己住在学校,冬天需要烧锅炉啊送水啊,都需要我跟着做,很没有自由,另外自己的见识也不行,身边的老师文化程度确实不如城市中的,能学到的知识有限,以上是不好的地方。

2、要是谈到好的地方那就是更贴近自然了,周围都是农村,村里人比较朴实,学生和家长也都踏实没那么多难解决的事,还有除了正常授课剩下的检查教研都特别少,会有很多时间自己学习,我就是通过自己的课余时间再学习,又参加在编考试,考到市里的。其实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在农村对于自己的发展还是不如城市中的学校,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经历也是财富,锻炼了我的意志。

以上就是本人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祝愿大家天天开心。


利:学生都能享受较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师工作环境变好了;教学点少了便于各种管理。

弊:长期离家,亲情缺失,不利于成长;低年级老师非常辛苦;每周往返学校存在极大安全风险;部分学生家离学校变远了接送增加了经济支出。


原始地址:/changshi/1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