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得教小学课程内容,那上幼儿园有何用?

除了小学的课程,其他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除此以外,在一个集体里面,还能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提升团体精神和社交能力


这个问题逻辑上明显存在缺陷,那小学不教初中课程那上什么小学。这岂不是荒唐吗,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与生理成熟息息相关,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是符合孩子的不同生长规律,有句话说的好,拔苗助长,人类也是一样的。幼儿园的教育是根据适龄孩子的生理特点实施的,将小学的课程放到幼儿园去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急功近利。教育部门坚持幼儿园不允许教授小学课程是正确的。现今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名义上是什么兴趣班,其实就是给学龄前儿童上小学课程的内容,这种做法是违反教育部门的规定。我们真的需要冷静思考一下,这样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结果,当今社会流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都充满着焦虑的情绪,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越学越早。当我们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回过过头看一下当年的早教真的有用吗。


安全常识,行为准则,礼貌用语,孝敬父母,待人接物,生活习惯,动手能力,防骗防拐,发掘一下孩子的兴趣特长,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传授一些孩子能理解的日常科学小知识。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培养孩子适应在公共场合,众人围观下表演,不紧张,不怯场的心里素质,这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找机会补回这门课了。

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严于律己,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说脏话,做苟且之事(指走后门,送礼办事之类),不要在孩子面前放纵懒惰,怨天尤人,贪小便宜,说别人坏话,更不要给孩子灌输这个社会多么黑暗多么不公,对孩子心理健康副作用很大,更何况这只是家长的偏见,绝非事实。

你给孩子讲什么孩子未必理解也未必听从,但是你在孩子面前做什么孩子总是会模仿。

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在家庭里悄无声息的进行的,幼儿园并不占很大比重。幼儿教育很重要,很多熊孩子都是在这个时期家长的不当操作娇惯出来的,不要将自己的坏毛病遗传给孩子,可以的话,自己顺便也给改了吧。


幼儿在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在家接触不到的东西。虽然现在的教育不提倡幼儿在园所里过早的学习和接触太多知识量,但是在其它很多方面却做的非常好,特色课程安排的科学合理和系统化。一、国学与经典诵读方面。让幼儿学会了倾听与跟读,如国学、儿歌、经典故事、经典绘本等;二、动手能力方面,如:手工、绘画、编织等,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度和思维能力;三、参加集体活动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了解很多时候想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才可以成功,光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四、时间观念方面。从小知道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比如几点该去幼儿园了,几点集体吃饭,几点集体午休,几点是活动时间等;五、懂得要服从老师的规定。一个集体幼儿很多,大家都需要统一听老师的话才可以,如何做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想这方面孩子在幼儿园会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没有孩子不渴望被表扬;六、集体生活让幼儿学会接受形式各样的安排和与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会了共同分享和友好相处;每个小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是特别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自由的成长但又不失章法的快乐尽情“玩”吧!


这话问得...

咱们再延伸一下:

陪伴又不能让孩子长知识,那陪伴有何用?

交朋友又不能让孩子长知识,那交朋友有何用?

游乐园又不能让孩子长知识,那去游乐园有何用?

问这种问题的亲,我想你太绝对化,把上学,把学习等同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书本知识,这种学习的定义是很狭隘的。

学习知识,是要用之于生活,而首先你得学会生活,否则学来何用?孩子之所以要上幼儿园,就是要离开家庭,去适应集体生活,把过去在家庭中学习的技能运用到集体生活中去。

同时,又在幼儿园这个相对轻松的过程里面,适应规则化生活,逐渐过度到小学、初中、高中生活中去。

倘若没有这个过程,那么我们为何不在小学阶段,就教孩子大学乃至博士的知识?

倘若孩子的生活只有课本上意义上的学习,那么他只是一个读书机器,而不是“人”。

人生、人生,为什么不叫“兽生”,不叫“机械生”?因为首先,我们得是人,得学会怎么样成为一个人,一种社会性生物,有情绪也有理智,而不是如野兽般只有情绪本能,更不是如机械般只有理智。


幼儿园不得教小学课程内容,那上幼儿园有何用?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为什么国家要强调幼儿园去”小学化“?

首先,幼儿园阶段教授过多“小学化”的知识、使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不适合幼儿的成长规律的。剥夺了不少童年的快乐不说,揠苗助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心智发育都不是什么好事。

其次,这也说明幼儿园“小学化”确实成了中国教育体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而且已经被重视了。

幼儿园不再把幼儿需要学习的内容量化了,那孩子上幼儿园要学什么呢?整体来说就是两个字——习惯。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但可怕的是,在现在的教育压力之下,很多习惯如果不在幼儿时期“学”会,也许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机会教了。

其中,最主要的是下面的三个习惯

守时:通往“自律”和“责任感”的习惯

有句话说: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

对幼儿来说,守时的教育,甚至从他们能认清钟表之前,就该开始了。虽然让幼儿在特定的时间专心做一件事是很难的过程,但他们应该感受到“专时专用”是什么意思。

请让孩子在认识时间的同时,也认知“守时”。

整理:通往“秩序”、“规则”和“专注”的习惯

从小就听老师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如果孩子经常处在乱糟糟的环境中,是很难保持专注的,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这些毛病也会如影随形。

在幼儿时期,如果让孩子发现,整理、打扫这些事情都是由父母代劳,那无疑会让他错过养成整理习惯的最佳时期;要是家长也不在意整洁,那情况就更糟了,因为幼儿是很乐意模仿父母的行为的。

阅读:终身受益的习惯

如果放眼一生,孩子在幼儿时期培养爱读书的习惯,未来的回报是难以言说的:

他可能会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对逻辑的认知、对科学的信任,在未来形成更独立的人格,不会轻易陷入困惑和盲从;

他可能会收获良好的审美和教养,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更容易从生活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幼儿园不学那么多“超纲”课程了,其实正好让孩子多点时间,在游玩和模仿中学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啊。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场赛跑的话,那在孩子年幼的时期,我们是让他抢跑几步,还是教给他一个更好的起跑姿势呢?


感谢邀请: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适应有规律的集体作息。

学习成长的核心主线是从我走向我们,也就是从个体的我走向群体我们中的我,简单的说学习成长就是逐步适应社会群居生活。群体生活的基本要领就是适应有规律的集体性作息,因为家庭生活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孩子的作息不规律、没有集体生活的群体氛围、没有同龄小伙伴一起游戏协作等等。

幼儿园教会孩子作息规律

幼儿园的另外一个职能就是将在家带孩子的宝妈、宝爸们解放出来,让中年劳动力能够全身投入到社会建设工作中去。带孩子最难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理好参与社会工作与带孩子的时间分配问题,毕竟绝大多数工作时间都是不能同时陪伴孩子【即使幼儿老师或者托育机构工作人员也不能确保工作时间能够带自家孩子】。因此,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孩子有了安全的活动场所和专业老师陪伴,这时的父母就有了专心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会分享、协作等基本社交能力

幼儿时期是增长见识最合适的时期,幼儿时期是人生中头脑发育最快、思维最灵活、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内孩子学什么事情都很快。但是,孩子学东西快,遗忘的也快。所以,这个时期孩子学习以拓展知识面为最佳,不利于专一的学习固定的知识点。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游戏、娱乐为宜,主要是增强孩子的成长体魄和对外界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跳跃式思维的想象力、拆解拼凑的创新能力......为此,剪纸、贴画、图画、小厨房体验、图形图像辨识等都是非常适合幼儿园孩子重复练习。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原始地址:/faxian/2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