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问题?

我觉得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地方,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遵守纪律,当然也有个别的同学,那么老师面对的是大多数,对于个别人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先口头警告,如不听,再次说教。如果还不能制止,可以让他干自己的事儿,只要不影响其它同学,能继续上课就可以了。下课可以带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直接叫父母来。


试试用高科技管理班级,现在很多APP管理软件,其实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最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可以用校朋共同管理孩子,老师课堂管理,其实用校朋就行,一键点击评论记录学生行为,还可以整组评价,积分制,学生对分数还是很敏感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老师管理班级


课堂管理,孩子们老爱说话,如何能阻止孩子们在课堂上说话?

作为一个老师,最麻烦的恐怕就是在课堂上碰到一些熊孩子!

若是一般的淘气,比较容易对付,安抚安抚基本上可以解决。但碰到在课堂上老爱说话,影响其他学生听课,这样的情况发生时,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这是因为,这些熊孩子的行为,已经可以说是典型的问题行为了!

问题行为值得关注!

在课堂上,问题行为常常会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因而是教师必须要严加重视的问题。因为,若是对这类问题行为处理不当,常会使中性行为转化成消极行为,并引起师生矛盾、进而升级为冲突、甚至造成整个班级纪律的混乱。

积极语言与消极语言

教师在处理课堂上的这些问题行为时,非常必要的一步是:师生共同讨论对纪律的态度问题。要求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样让熊孩子们也清楚,这个共同的标准,你也是曾经认可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纪律,以及每个人应该怎样努力。“先立规矩,再守章法”。

有了这些课堂的约定,并不是就能万事大吉。毕竟,熊孩子们也没有那么好的记性,否则就不是熊孩子啦。那么,在处理问题时,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根据经验,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恐怕是自己的语言。简单而言,就是应该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而避免使用消极的语言。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能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而且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甚至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觉地纠正不恰当的行为。另外,积极的语言还能使学生知道教师不希望他做什么,同时在殷切希望他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做。这对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是十分有意义的。

那么,有哪些积极性的语言和消极性的语言呢?举一些老师们常常用到的口头语,大家就容易明白了:比如:

“把门轻轻关上”vs.“不要砰地一声关门”

前者给学生的感觉温暖如春,后者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气势喷薄而出!

“不要别人帮助,自己试着去做”vs.“不要用抄袭邻座的来骗人”

前者给学生鼓舞,后者是明显的指责!

“安静下来,你们妨碍我了”vs.“不要弄出那么多声音来”

前者给学生说明了理由,后者对学生极度呵斥!

“坐好,坐直”vs.“不要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前者给学生指明了如何去做,后者对学生提出苛责,而让学生不知如何去做!

“如果你认为能够回答就举手”vs.“不要大叫大嚷地回答问题”

前者给学生鼓励,期待学生好好回答问题,后者是直接打击学生!

“如果你把东西收拾起来该多好”vs.“为什么你总是到处乱丢东西”

前者如父母般关爱学生,后者充满了对学生的失望!

“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一点”vs.“我对你感到失望”

前者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后者充满了对学生的无望和无奈!

“你愿意帮我做这件事么?”vs.“你在身边真是碍手碍脚”

前者是对学生的鼓励,后者是对学生的无端指责!

“你如果那样做就对了”vs.“你屡犯错误”

前者是委婉地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后者是对学生的赤裸裸的鞭挞!

“你得尽最大的努力”vs.“你永远赶不上了”

前者是含蓄地对学生的劝告,后者是对学生的恶狠狠的打击!

上面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用的一些语言。可以看出,前面的语言是积极的,对学生进行保护,鼓励,和强烈期待的,而后者是直接打击、批评、指责学生的。可以想象得到,那些熊孩子们在听到这些不同的语言后,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

细心观察,正确归因!

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处理时,除了上述使用的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的运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技巧,那就是:细心观察,正确归因!

细心观察熊孩子们的行为,并对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毕竟在课堂上,老是说话,妨碍教学正常进行的,还是少数学生。因此,抓住这些少数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处理这些课堂问题时,心理学家们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可采用说服教育、行为训练的方法,以端正学生的认识、调节学生的情绪、修正学生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课堂管理技巧,解决短暂性的课堂纪律问题。

除以上常用技巧外,必要时还可使用停止学习,个别谈话及惩罚等方法,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基本原则都应该是对事不对人。教师对学生予以尊重、爱护与关怀,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得到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正常进行的同时,并且在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时,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从事的是小学教学。在小学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只有一小部分孩子难以做到。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与孩子的心智发育和性格特点分不开。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每个孩子彻底了解,有些孩子天生好动,教师可采取引导、暗示、鼓励等方法,帮他纠正行为;有些孩子存心捣乱,这与他的学习兴趣有关,应多加培养孩子的兴趣,他对学习感兴趣了,课堂上自然而然就认真了。总之,深堂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有的放矢。


原始地址:/shijie/1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