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有什么优点?

1、应试教育就是基础版的素质教育,或者可以认为是乞丐版的素质教育。

因为素质教育中最看重的几点能力和特性,其实在应试教育中都能得到体现。特别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后,其实现在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十几二十年前了。如果有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应该都可以体会到这样变化。

2、但是总是还有一群人拿着直接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方式来对现在的教育进行自以为是的解读

什么死记硬背拉啦,什么填鸭式教育啦,拜托,这些方法早就没多少用了好么?死记硬背撑死就能上个二本而已!

3、所以说,幻想素质教育的人们啊,请记住这句话:一个连应试教育都适应不了的学生,在素质教育里只会死得更快更惨!

4、至于应试教育的优点,其实就一条:它能以最低的成本培养出符合满足基本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在高考制度没被大学自招玩坏前,应试教育也是最公平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公平这个词,其实就是大多数农村以及城市中下阶层学生最基本的需求!

所以,一群人天天说着公平二字,却总是企图把现在最公平的高考制度给消灭掉,真心该去给自己的智商充个值了……


当下如果弱化应试教育,则会摧毁整个教育系统。

应试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

作者:蓄势教育吴伟

社会上一些议论甚嚣尘上,主张弱化甚至取消应试(中高考),认为应试是中小学学生的噩梦,折磨他们的身心,焦虑全社会,一时间应试似乎成了洪水猛兽,过街老鼠。取消应试如何?高考恢复之前的教训历历在目,一代人的惨烈代价。主观评价学生的能力(自主招生)如何?目前社会层面没有支撑的信誉,也许多年后可行。

考试的作用古今都有定论,无需讨论。应试的特征是有标准答案,客观、公平、简洁,优点多多。如此的好事遭到“吐槽”,狐狸心态?但“狐狸”多了许多,事情变复杂,一定另有说法。记忆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生理痛苦是应试失去“魅力”的原因。

记忆是人的天赋,最容易的事情。记忆内容少的时候,是享受;记忆内容多的时候,是痛苦的代名词。人的记忆会出现“动态饱和”,有“极限”,不适合大规模学习。二十年前风光无限的学习模式捉襟见肘,屡试不爽的“题海”战术灵光不在。誓师大会举行了,“军事化”用上了,“一对一”祭出了,“六小时睡眠”兑现了,“劳动模范”当选了,一地鸡毛。“刻苦努力就一定如何”成了假命题,剩下难受与失望、焦虑与无奈、暴躁与戒尺。如此这般,应试成了“替罪羊”。

难道“一条道走到黑”吗?“呵呵。”

中小学教学改革开放是“阳光大道”。改革就是指出当下教学的错误,设计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帮助学生摒弃难当大任的记忆学习习惯,形成智慧学习习惯,解决应试问题,提高应试效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应试,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运动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自然或社会中。开放就是双向选择,引进竞争机制,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小目标:50%的“俗人”赶上5%的“学霸”,一决高低。创新教学结果:60%的小学生学奥数闲庭信步;五年级学生接触初中物理一年能与初三学生PK(将要进行六年级学生与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比较测试);70%的初高中学生的成绩平均提高15%;小学数学课程上线,初高中的随后上线。线上教学即将成为潮流,完成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公平化。

二十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寻找原因(教学语言环境偏差),创新教学模式,分享进步的喜悦,智慧学习的春天不远了。应试是教育体系的基石,能动吗?


一般地讲,正在施行的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状态肯定都有其优点和可取之处。但放在健全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上看,应试教育(即只要考试分数高,其他都可以忽略甚致拋弃)显然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不但无意义,而且有误导之嫌。建议大家不要参与讨论。


谢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搜索了一下相关的话题,发现大多数人都更愿意骂应试教育。

这其实很好理解:很多人都对应试教育不满,自认为是“受了应试教育的荼毒”,不然,自己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加优秀,或者更加快乐。所以,很多人聊到“应试教育”,就会说:这种危害学生的制度,怎么会有优点呢?

真的是这样吗?

我赞同一位名叫@曾加的网友的观点:应试教育并没有“危害”,它只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什么是“危害”?

所谓危害,就是那些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事物,包括伤亡事故、损害人体健康、造成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等情况。我想,没有人会把“应试教育”跟“伤亡事故”、“财产损失”挂钩吧?你硬要说“学费太贵损失了我一个亿”我也没脾气……

什么是“局限性”?

就是当一个人、一件事物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导致无法达成某个目标。比如说:因为应试教育,你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或者因为考试的压力让你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所以,我认为,应试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下结论说:应试教育就是有害的。

既然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的优点呢?

我有三个方法跟你分享。

第一个方法:训练你的“学习力”

离开学校后仍然保持学习的小伙伴,一定对“学习力”这个词不陌生。

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稍微不努力,你的工作就会被晚辈们、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学习力”就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资讯中、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并且转化为技能,解决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学有所用,这不是“应试教育”最大的缺陷吗?因为应试教育看重的,恰恰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考高分”。

我觉得,不完全。

我们不可能天生就获得高效的“学习力”,也不可能通过阅读、观察来获得。要想训练自己的“学习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持之以恒地坚持,其次是要有相应的练习。最后还要得到阶段性的成果反馈,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了、又有那些不足、应该如何弥补?

应试教育,恰恰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回想一下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经历——每天早起上学、按时学习,每学到一个知识点、都会有作业提供给我们“练习”的机会;并且,学校还安排了阶段性的检测方法——考试,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给我们正向的反馈。

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样,痛恨考试;但如果不通过考试,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学习的水平如何呢?最怕就是“什么都没学到、还自我感觉良好”。

第二个方法:训练你的“专注力”

昨天下班后,我挤公交去参加一个线下读书会。因为加班,我们走的比较晚,来不及吃饭了,我就买了点饼干在公交车上吃。

同事们很好奇:你饿着肚子跑那么远、就为了参加一个读书会啊?在家读书不就行了嘛!

我说:不行不行,在家里我只想玩游戏,即使强迫自己看书,也无法坚持一个小时以上;而线下读书会有一群爱读书的人陪伴,所以不敢偷懒。

“专注力”对于一个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小到工作效率、大到思考深度,都是因为专注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试想:当你正在沉思的时候,忽然旁边有一个人在刷抖音,你会不会被吸引过去?当你正在埋头工作的时候,显示屏上忽然弹出来一条新闻,标题上写着你爱豆的名字,这个时候,你还会继续若无其事地工作吗?

当了父母的人都知道,“专注力”对于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而“专注力”又恰恰是容易被干扰的。所以,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遵守纪律”,为的就是营造一个安静、严肃的环境,以便提高大家的专注力。

毕竟,离开了学校,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保持专注、不被打扰的环境了!

第三个方法: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很多人都说:应试教育抹杀了快乐的童年。

这一点我承认,毕竟我小时候就希望每天无忧无虑的玩、而不是天天写作业到很晚。但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想过,“快乐”的来源是什么?是放学早、没有作业?还是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刷剧?

对职场人士来说,快乐,有一部分就应该来自于工作、事业的成就;同样的,对学生来说,快乐,也可以来自学习的进步。

前俩天,人民日报的公众号转载了一篇文章,批评了最近流行的“快乐教育”,文中说:“四点半就放学也是胡闹,会教育的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辅导,不会辅导的家长呢?让孩子回家看电视?”

其实,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快乐”本身,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低级的快乐,就是肤浅的感官刺激,玩一局游戏、喝一瓶可乐,都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这种程度的快乐,持续时间短、消耗性比较大;

高级的快乐,则是来源于我们取得的成就,比如你顺利完成了一个项目、你的产品受到市场认可、你通过努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样的快乐,才是持久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职场人士就只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学生就该从学习中寻找乐趣。我们固然需要消遣式的快乐,疲倦的时候刷刷抖音、喝一瓶冰镇可乐未尝不可;但如果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完全没有乐趣可言、全靠咬紧牙关硬撑,试想,你能坚持多久呢?

学霸之所以为学霸,并不是他有金刚不坏之身,而在于他能够掌握好节奏、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而这种乐趣,只有奋斗过的人会懂。

写到这里,我还想聊一个、应试教育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它让我明白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希望你不要因为“应试教育”、而讨厌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真的是两码事。


谢谢邀请!

讨论应试教育的优劣需要先定义什么叫应试教育。目前讲应试教育主要包含:高考决定高等教育机会;日常教学成效评估的最重要指标是各种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获取考试高分。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简单直观,“公平”。但综合各种诟病应试教育的观点,可以归为两类:1对知识学习来说,不能客观表征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水平。同时不能引导学生在考试成绩之外扩展知识涉猎领域,提高知识的运用的层级。2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过重的知识学习,导致了在其他素质,能力领域的重视不足。

因而,教育中的评价指挥棒,需要为提升教育的其他相对短的领域提供支撑。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阶梯中,目前考试仅仅起到了考核较低几个层面的作用。发达国家在项目学习,知识的社会化应用,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比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和经验值得借鉴。

在知识领域之外,比较重要的领域是育人。不过,个人认为,如果义务制教育现行大框架不变,很难有太高的要求,这个问题以前做过论述,不展开了。


应试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体的,硬要分开,搞对立是何目的,何居心?

所有教育,评价,选择,评定,鉴别,表彰,批评,招聘,提拔……。都离不开考试!一考试就是应试,真是谬论!

素质教育是什么?琴棋书画,体育国学,兴趣自由,……。没有知识,基础何谈素质,怎么创新,怎么发明创造,只会空想,只会口谈爱国忠孝仁义廉耻,没知识储备,技能储备,没有真本试只会嘴上功夫夸夸其谈行吗?

当两者区分开斗得两败俱伤之时,才真正是悔不当初之日。

如果那么多的所谓砖家非要这样搞成个你死我活的话,也可以建几个专门的素质教育学校,专门的邃某些人的意愿,一试到底让事实说话。有理有据,有益有效再大张旗鼓地宣传普及不更来的实在和科学吗!

教育有问题,根本是教师要高薪(退休教师最高)其余的都挺好,改革开放40年的丰功伟绩,难道能离开教育的功劳吗!

说教育问题严重,无非是闲人的没事找事,夸大其辞,互相敌视,仇恨,挑起事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无事生非,故弄玄虚,从中余利。

取消高考,必然会乱由此生,质量下降,祸害无穷,贪赃枉法,贪汚腐败,权钱交易,拉帮结派,…,将害死贫民百姓,公平,公道,正义将消失殆尽,固化贫富阶层,穷人没有上升渠道,接受不到好的大学教育,没权利地位话语权,只能任人宰割。社会将大大地倒退!

(才过去几天的新闻,河南农村一个考大学没考上的,其父利用权利,上下打点疏通,冒名顶替考上的人,上了师范大学,当了教师,过了十六年才被发现,真象才大白于天下。可叹,被顶替者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了能力,地位,资本……。这种活生生的悲剧,难道都愿意重演吗!)

完全可以,分层分班教育。愿意快乐,减负,素质教育的有专门的学校,当然不愿意的仍按原有现行模式走。考大学可理论占60%,实操占40%。题多面广难度低,英语选考,语数理化必考,(生,政,史,地,英)选两科考六科,全为100分,计600分。实践考设计,拆装,改进,组装,辩论,设想,实验……。400分,共计:理论600分60%+实践400分40%,全国一张卷,统一时间考,统一时间录取,分一二三本批次录取。取消所有加分项。改变教材教法,及课时计划安排。在优师,严进宽出整肃,选优吸能,高薪,终身从教,良性循环上下大力气,长期坚持,定能挖崛出教育蕴藏的巨大潜能,在各行各业的竞争中都有优秀杰出拔尖的高能领军人才,常胜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分层办学:超常学生的升级专培。差生的留级,职教的分流,快慢班的因材施教,劣迹学生的开除法办管教工读学校,高考的无年龄限制,成人的学历再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特长学校如音体美,制造,创研发,……。想学想提升,就承认学历,并有渠道。)


谢谢你的邀请。

简单说一句,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分为二看待。

中国教育的大气候大环境早已适应了应试教育了。

历朝历代都把应试当作选拔优秀人才必要的手段,实践证明国家需要栋梁级的优秀人才作为柱石,而这种种应试就是检验人才优劣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为应试的存在和必须,直接唤醒学子们的学习热情,直接提震学子们的前进动力,唤起学子们的爱国情怀。

所以我认为应试必须存在下去。

就这样罢!


原始地址:/chaoliu/3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