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分析,为啥孩子做好事受益的还是孩子自己?

孩子做好事,最终受益的是自己。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多如下分析:

一、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一般来说,孩子做了好事,都会赢得他人的表扬和称赞,这种现象会强化孩子的同类行为,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即“大家都赞同和称赞的言行一定是对的”。

孩子这种社会价值的认同感,会让他们言行更能符合社会的发展,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优越感的满足可以消减自卑感

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优越感的满足会消减孩子内心的自卑感。

外界对于孩子做了好事的态度会让孩子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同时,孩子会因为被关注而满足其内心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其他人“突出”所以愿意做更多类似的事情,以求他人更多的关注的表扬。这种外界反应会正强化孩子的行为,促使他们不断的以达到更好来要求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这种优越感的追求建立在有价值、有益和有建设性的方向,同时确保孩子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的是精神健康和幸福,而非精神疾病和灾难。


做好事,成好人!人们都愿意与好人交往。


人感觉和态度的对象不仅仅是他人,更包括自己


如果要从心理学上来分析,那么就需要这些“好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效应。

01证明自我价值

孩子都是自恋的,做好事=帮助他人=展示自我能力。

这就符合了孩子的自恋心理,他们通过做好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加强孩子的自信心。

(注:从心理学上来讲,孩子的自恋是自然的,而非贬义词)

02获取正向定位的方式

孩子天生会寻找自我定位,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通过种种方式(无论对错)来获取关注。

当孩子学会做好事,那么孩子就得到了一个正向获取关注的方式,做好事之后被夸奖,则满足了孩子需要的关注,而且是正向的,从而激励孩子对此方式深信不疑;

03独立性培养

前文所述,孩子是自恋的,同时他无时无刻想证明自己能够独立。

在6个月开始~36个月龄,孩子进入了分离期,这个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和父母分离,独立探索世界。而此时他们的能力有限,会遭遇许多的挫折。

换言之,他们无比需要鼓励和支持,否则他们将被挫折击垮,最后形成自卑,恋父恋母情节。

而做好事,则需要他们独立进行,同样的做好事之后他们备受鼓舞,获得他们探索世界所需要的勇气。

04社交属性得以满足

从3岁开始,孩子的社交属性就会显得十分突出,他们不再以父母和家庭为唯一,他们的身边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

做好事,是一件需要互动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孩子做好事的时候,其社交属性必然得到锻炼,社交需求也得到满足。


父母唯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

父母唯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和独立的人格、一颗强大的内心。

健康和自信的人格建立在自我价值感之上。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对爱的确认自己值得被爱的确认。这种爱不以附加任何外在条件为基础,比如不是因为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父母的笑脸和首肯。真正的爱基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真正的爱不是讲条件的“交易”。

父母不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认可,核心原因是因为自己缺少爱自己的能力,没有能力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和认可。从长远来说,一个人给别人的爱很难超出给自己的爱。不能以鼓励、支持、接纳等方式让孩子感到有自我价值感,核心原因是父母本身的自我接纳能力匮乏,只有爱自己,内在的爱才能源源不断地溢出。

如果父母自己内在有安全感,就不会把对未来生存的恐惧和恐慌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瘦弱的肩膀上承担着无法承受之重。

如果父母本人能做到自爱,就会有充足的自我价值感,就不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当成和别人比拼和攀比的筹码,因为自我价值感弱,所以才需要孩子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亲子关系中,父母特别容易把自己未实现的人生理想和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很容易发生人格的强加和侵犯,忽略了孩子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生命的精彩恰恰在于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做自己是每个生命最为基本的动力,任何人对于被强加都会出于本能地抗拒。

父母尊重自己的感受,就不会说伤害和贬低孩子的信心和自尊、让孩子无法抬头做人的话。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比如邻居或是班上的同学,“你看人家谁谁谁,你看看你……”这种话最伤孩子的心,或者当着别人的面说些让孩子自惭形秽、恨不能立即钻到地缝里的话。

解决亲子关系(其他人际关系也一样),要避免在对错和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下考虑问题。父母是把自己在被抚养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拿去抚育下一代。这里说的是要看清哪些方式是有益的、有效的,而哪些方式是无益的、无效的,用有益和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爱是一切的答案。父母要从爱自己和自我接纳做起,这样才有能力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认可。


孩子做好事,受益的肯定是孩子自己。这一点,希望广大父母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那么,到底做好事有哪些好处呢?有许多人只看到眼前利益,在社会上,看到许多老实人受欺负,就武断地认为好人没好报,这是绝对的浅见、短视!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好人没有好报,但这不能证明做好事不好啊!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孤立因素的作用结果,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譬如一个好人早早病亡,这件事只能说明此人基因本来弱小,体弱多病,虽然做了许多好事,但这对病情不能造成关键影响。所以,一定要记住:做善事不能决定事情的结果,但一定能影响事件过程。下面来说说做好事的几种好处。

1、大德者必得其寿、仁者寿。这里点明做好事对健康的好处。这是古人的论断,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希望大家要相信,不要看到社会上个别反常现象就轻视道德培育。要抓住主流,剔除枝节!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人为善者心理更健康,百岁老人中大部分心地善良!

2、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说明积德关系到人生的吉凶祸福。古书《了凡四训》也讲述了积善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另外,现在的算命学,也主张以多做善事来趋吉避凶。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胜在德。这告诉大家讲究道义也是各界各领域斗争中取胜的法宝。

4、善良的人会得到更多的“爱”,人间最贵是真情,情义无价!

5、德高悟高,一个没有品德的人是得不到智慧的,他们有的只是小聪明,小九九。同时,社会上只有那些淡迫名利的人,无欲无求的人才可能培育出优良的品德,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就是这个道理。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只有减少欲望,培养品德,才可能使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6、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得到感激,本身就是一件有成就的事,何乐而不为?

7、因果通三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虽然无法证实,但人类文明以来,对死后的探索,只有宗教给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假说。然而,世界各大宗教有一个共同的教规,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位,人生毕竟是短暂的,死后到底怎样,我们唯一可做的是按人类已有的智慧遵照执行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希望我们一定要警醒!

列举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眼光放远点,做好事坏事关系的都是人生大事。健康,事大吗?吉凶祸福,事大吗?斗争成败,事大吗?情义关爱,事大吗?人生觉悟,事大吗?快乐,事大吗?死后安全,事大吗?所以,做好事,从孩子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原始地址:/changshi/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