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缩短了在校时间,真的减负了吗?

我发现现在都是砖家!现在补习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家长对未来的迷茫和社会竞争的残酷。补课永远高于课本。这和恢复在学校时常有什么关系?你可能让学生在学校上七天?同时你能保证在学校上七天,所有成绩都能是第一名?正因为有差距,所以才产生了补课。


减负,顾名思义即减轻负担,学生减负就是减轻学生负担。那么为什么学生负担会那么重呢?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去怪罪老师,老师固然有一定责任,但是作为整个国家教育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绝不是个别老师造成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大背景大环境下的评价机制,上级简单的用成绩评价学校,学校简单的用成绩评价老师,老师不遗余力的留作业印卷子来压学生。为什么要给学生减负呢?最重要的是一味的给学生加重负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更不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只会做题考试的孩子怎么承担起实现中华梦的重任呢?那么如果减负不能起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那么减负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现在的减负更多的是缩短在校时间禁止或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等。然而在我看来减负绝不能只是减,相反减负更应该做好加法。要多增加那些“无用”的课,发挥很多以前看似无用的课的无用之用,比如:体育,要更正规内容更丰富;音乐美术,要培养孩子们的审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走进课堂,书法篆刻国画戏曲要发扬光大。其他的兴趣要多多的增加,在有些学段甚至可以成倍的增加。总之,减负绝不仅仅是减法。


学生缩短了在校学生,很多人都认为是“越减越重”,认为是学校在推脱责任,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应该更客观的看待问题。

1、为什么学校要提出“减负”,缩短在校时间?

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课业确实简单,但为什么后来作业就多了呢?还不是家长逼的,成绩排名、升学率,哪一样不是家长和社会施加给学校和老师的压力?为了提高成绩,学校和老师只能给学生增加课业。

为什么现在学校提出“减负”呢?家长看着孩子每天作业做到十一二点还不完,当然要向教育局和学校反映,再加上“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只能“减负”。

2、“减负”,缩短在校时间造成的问题

学校应声“减负”,家长又不干了,成绩下降了啊!那怎么办?只能课外找辅导班啦,这就造成新的的问题,越“减负”,学生的“负担”越重。

此外,缩短在校时间还导致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无法接孩子放学,要么老人帮忙,要么送晚托班。看上去学校轻松了,家长麻烦了,但根据上述原因分析,还能说全是学校为了推脱责任吗?

3、怎样看待学校“越减越负”的问题?

家长既要成绩好、又要“素质教育”、还要学校满足放学时间与下班时间吻合,世上哪有这般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

家长和学校都希望孩子能更好地成长,相互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才可能解决问题,正像医患关系,本不是敌对关系,为什么要搞得那么紧张呢?

如果家长给学校多一些信任和支持,学校给家长多几分理解和包容,相信孩子们会更幸福。


从时间上来看确实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保证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可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因为在校时间压缩了,课程并没有压缩,为了巩固上课所学到的知识,老师们会加大作业的任务量,要求学生在家,由家长监督来完成学习。而且,以前学生可以在学校完成上交作业,现在也只能在家由家长监督完成,从而加重家长的负担。

本来应该学校、教师做的事情,现在变成家长的事情了。很多家长本来就没有多少专业知识,所以家长常常力不从心。那咋办呢?因此,专门补习功课、帮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课外补习班出现了,收费也不菲,最少的每个小时也要三五十元。晚上、周末家长把孩子往补习班一塞,家长一下子轻松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在孩子的教育上又添加了一笔不少的费用。

最后我们明白了:学生在校的负担真的减轻了,事实上的负担却更重了!孩子明明是在学校上学怎么最后却留在了辅导班学习呢?学校的责任被动的被推得一干二净,可是事实背后的真相呢?


感谢邀请:

学生缩短了在校时间,真的减负了吗?

是真的减负了,减了学校在职老师的“负担”,也减了对孩子的“护”。以前孩子在学校时间长,老师对孩子的教学责任自然就会重一些;对孩子的看护责任自然也重一些,现在放学早了,自然对孩子的“看护”责任减轻了。

社会要发展民间资本辅助教育,您说这孩子老呆在学校怎么成,得早放学呀!放学了,作为父母还在上班,这个空余时间很自然就交给了“......班”,这样就顺利的推动了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市场分“蛋糕”啦

最后,就是有能影响教育决策的人,自然是不会担心这提前放学多出来的时间,孩子学什么?去哪里的问题。这些孩子就真的能够系统的培养兴趣爱好,私教、特长培训才能“顺理成章”

教育是一件大事,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单方面“减负”,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基于“.....守恒”一定会增加另一方的“负担”


关于对学生们的减负确实不是缩短在校时间这么简单的,减负也不是简单地认为说作业量少了。如果父母对于减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没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看法,确实也很容易跟着大众走或者被推着走,课后再进入各种补习班就是很典型的从众行为。其实学霸们一般都不会上补习班。

1、大部分父母选择补习班有各自的现实原因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生活压力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父母双方需要工作来让家庭的生活质量更好,而大部分工作时间又是固定或延长的,所以孩子太早回家父母没办法接,因为孩子自己的原因也不能安心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所以为了安全考虑会更加倾向于让孩子有人能管着,而补习班正好具备了接孩子、管理孩子、辅导学习等多重功能,所以是大部分工薪阶层的最放心选择。

同时对于补习班的认知,很多父母都会自以为是地觉得“补习班的功用不就是给孩子补课的么”,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认知变为现实,但现实是补习班未必能够达到补习提分的真正效果,这也是现在很多孩子补习分数没有提高的原因。同时还有很多复杂的其他原因导致补习了分数也无法提高,每个孩子的具体原因都不同,这些都被父母们忽视了,父母很少能真正地关注到孩子的学习,年级高点的可能现在的父母也无力关注了,所以只能依靠补习班。

很多父母在社会里生存久了会认为,“只要我付费了,就应该能买来一定的东西”,但事实上在教育这件事上,还真不是付费就能一定保证教学效果的。

人有一个心理就是,当自己在某方面不擅长时,就会找相应的部分来补足。大部分父母在孩子的学业方面都不是擅长的,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孩子,所以他们宁愿多付点钱来满足自己对于孩子的亏欠,本来中国父母就有个“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花的”共识。

2、真正的减负不是让孩子出了学校进入补习班继续学习学科知识的

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希望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教育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孩子们的全面素质,其实无论对于学校的老师还是孩子的父母这样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这样的目标实现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心力、专业能力,要比光把学科成绩提高复杂多了,要求高多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和家长能够短期内完成的。

比如对于学校的老师们,需要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够迅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而不是肤浅的照本宣科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但能做到前面的老师确实并不是大多数。同时老师们除了教授知识之外,还需要在学校这种集体环境中,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事,比如如何迅速融入环境,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提高动手能力,如何更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等等。因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个学校教育是要做到的。

比如对于父母们来说,缩短了在校时间,需要让孩子回到家学习各种家务,也就是古人说的“扫屋”,除了各种独立自理能力的训练,还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进行很多的人生思考、兴趣拓展、视野开阔、能力培养特别是心理能力的培养等等,家庭的功能需要发挥到一定的高度。因为其实学校教育只能负责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很有限的,而教育中的大部分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来作补充。这些内容是否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呢?

3、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线?一定不是分数成绩

的确现在大部分父母都存在教育焦虑,特别是所谓的“中产阶级”,随着大家的经济条件提高了就会追求更高的层次满足。但目前国内的中产还不能真正算作是中产,只能是以中产的财富指标一个标准够了,其他的很多指标还没有达到,特别是教育水平和能力上。这些父母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地教育理论学习,自己的文化修养也不够,也没有持续地学习成长,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上能力和意识都很欠缺。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有钱能给孩子报班,孩子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自己。从教育改制后的课本内容编排、高考的试卷变化,我们都能发现对于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更是能体现学生的三观、情感、意志、能力、心理健康、道德水平、自尊、人格性格等所有的面,未来教育需要的人才就是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不是单一分数高的专才,而全面就需要孩子从小开始全面发展,这离不开父母。

所以无论外在的具体教育政策如何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都无法改变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高要求,都无法改变父母需要首先提升自己,进行专业学习的要求,都无法改变孩子们需要全面发展的事实。而且,不光是意识到,更要求父母们能够做到。

愿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幸福一生!

欢迎点击关注【旮旯里的神仙洞】,专注个体成长研究,更多原创作品等您阅!


学生缩短在校时间,是一种看似减负,实则增负的行为。

如果说增加学生在校时间难道就是减负了么?话也不是这样说的。

学生的负担来自于社会对学生成绩以及名次的要求!

而这种对名次的要求直接与学生的学习强度与所学内容量呈正相关。

而题目当中,缩短学生在校时间与学生的学习强度或者学习内容量之间,至少在表面上关系是不大的。

如果大家都缩短了在校学习时间,那么剩下的就是拼孩子的学习效率。可事实上,大家共同缩短学习时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总有人想要比别人强,而在学生阶段,超越别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比别人多学一些!那么作为一名“一般理智”的家长,那么让孩子比别人多学一些的操作手段那就只剩下校外培训班了。

学生之间的成绩既然无法在校内拉开,那么我们就利用校外的时间。

一张图解释下吧。

如果按照表中所说,既然缩短在校学习时间会拉大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也就变相的造成了增负。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延长在校时间的办法来拉近孩子之间的距离呢?

假设如果孩子们24小时都在学校内学习,那么孩子们之间的差距便不会受到家长(校外辅导班)的影响。而只剩下天赋的差别了。

看起来的确是这样,尤其是我们国家刚刚推出了弹性放学的制度。一方面造福了很多无法早接孩子的家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在校时间。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关于弹性放学制度的规定就会发现。弹性放学,不是延长学习时间,而只是延长了在校时间!而且这种延长是有选择性的,选择权在于家长或者孩子自己。

随便想一下,参加校外学习与参加校内兴趣小组相比,哪一个更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也就是最开始我所说的,即使延长了在校时间,我们依然无法做到给孩子减负!


原始地址:/changshi/1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