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是先教孩子拼音,还是先教孩子识字呢?

就我个人而言,这似乎不是个二选一的问题。

因为在我看来,教孩子识字,并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专门教,而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认识了字。如果单纯地就字教字,对于孩子来说,记忆是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忘记的。

因此,就这个问题而言,我认为,在孩子的幼小衔接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孩子拼音。让孩子提前接触拼音,学习拼音,有助于孩子上学后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生活。


0—3岁是保持孩子五大信息通道的最佳时期,做好视听触嗅味的信息的储备,做好双语驱动,就足够了。3—6岁是培养孩子根本生存能力的最佳时期,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培育。有了畅通的信息通道,有了根本能力,学什么都能水到渠成,所以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去强调知识的学习,抹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我个人觉得还是学习拼音效果好点,小学一年级课本上都是注音的生字,如果孩子学会拼音,那么孩子学习起来会很轻松,起码自己可以学会阅读,孩子通过阅读可以学会认字,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拼音在一年级,是学习的重点,小学生通过学习拼音来学会查字典


外面的幼小衔接补习班都是先教拼音的,然后再适当的教些字,如果你说的是在家里自己教的话,不要刻意的去教字的,多陪孩子看看书,时间长了就会认识部分简单的字了,其实这些孩子学学都快的,最主要是看阅读习惯,多读读书看看书就好。认字什么的非常快。


教孩子识字,一个一个的教,字和字彼此间并无关联,这样学习既枯燥无趣,又有难度,相当于别人一个词一个词地叫我们学阿拉伯语。想想这样教孩子真的很科学吗?

如果孩子有阅读绘本的习惯,相信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了,孩子自己也会有一个识字敏感期,会不停地问父母,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读,这个时候,有的放矢地教,是最好的,千万不要对着什么画报挂图,一个字一个字的教,那样很有可能让孩子反感。

至于拼音,我觉得如果没有汉字的基础,去教拼音,更会枯燥,当然这个视每个家庭和孩子的情况而定,总之,不赞成为了教而教和枯燥地教。


之前一年级的孩子是先学习拼音的,后来就是从2016年开始实施新教材,新教材是先从认识字开始的。作为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的变动一定有它的道理。

由先认识拼音到认识汉字。其中也一定有很多专家讨论的结果。给我们家长的提示就是孩子可以先从认识汉字开始。改变以前的先认识拼音。

其实,我个人觉得差别不大,都是要学的。不过通过阅读,大多数孩子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先做哪个都很不错。


幼小衔接阶段,即使不必拘谨于教育孩子的先后顺序,如果孩子对文字感兴趣的话,就可以教孩子一些儿歌、字词等,或给孩子准备一些识字卡,看孩子是否感兴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可以先教给他拼音,并通过一些好玩好听的儿歌,或是寓教于乐的绘本等,调动孩子的兴趣后,就可以教孩子唱。或是共读绘本时,教孩子一起指读,让他先熟悉绘本上的文字,慢慢地就可以过渡到识字了。


各科的学习内容都有一个序,拿语文来说,无论是哪一版的教材,开篇都是学拼音加识字。认识汉字意味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字音,并能与自己已掌握的口头语言相联系,从而推知汉字符号的意义。汉字音形分离,要想不依赖成人而了解字音,就得学习拼音。

拼音本身是一套具有表音功能、形式类似字母的符号系统,孩子需要了解每个不同形态的符号所规定的读音,掌握两三个注音符号组合在一起的发音规则,更要能意识到这些符号的用途,这才算是真正“学会了拼音”,才可能利用拼音辅助自己实现独立阅读。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图、字、拼音一并呈现,就是想使拼音符号与它的意义一并呈现出来


原始地址:/wenda/2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