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就近入学”?什么是“教育公平”?

一去不复返了哦


没有公平,有钱就能摘定!


就近入学比较好理解,就是到户口所在地最近的学校上学。

教育公平一指所有学校在师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等应该一样没有重点,普通学校之分,二是学校不能有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的差别,教育应一视同仁。


就近入学指学生上学以户口所在地为原则,到距离最近的学校上学。教育公平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

公平原则是国家禁止设立重点班和普通班,不对学生进行差别式教育。这一要求是针对学校的,但学校都实行分层教育,都有重点和普通的差别。


“就近入学”与“公平教育”

“就近入学”始于毛主席时代。那时要求每个孩子都应该去上学,但是带来了一个问题:当时每个家庭基本都有几个孩子,孩子们的年龄也相差不大。家长们都要工作,没有时间带孩子。于是城里人就把孩子们交给没工作的人在家帮照看,就有了雏形的“幼儿园”。而农村呢,就办起了一至三年幼的村小学‘初小’,让稍有文化的人去做教师,也就是现在说的‘民办教师’。

因为孩子小,上学路太远的话,怕不安全,所以“村小学”一般建在村中心的位置。这就是‘就近入学’的源头。

后来,人口多了,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就村办取了高小(完小:一至五年级),有的乡镇开始办初中高中(农中)。很少有人到县城中学读书的学生,只有学习成绩好的,才会送去县城中学读书。

于是就有了“重点学校”一说。

在恢复了高考后,国家、省、地(市)县就开始评重点学校了。这就产生了竞争,也就有了所谓的“公平教育”问题的出现。

随着“文化人”的增多,及一段时间农村学校的教师被“拖欠工资”,产生了部分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调入县城或重点学校里去了。从而加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引发了“教育”问题。

随着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增多,“留守儿童”的出现,以及务工人员在城里生活,把孩子带入城里,但孩子们都要上学,城里的学校容纳不了,“民办学校”跟进。民办学校招聘的教师差别大流动大,学生的成绩差别大。校外‘补课’的顺势而来,大多有钱人请‘家教’,而请的大多是‘公办学校教师’。

这就出现了校外辅导机构了。辅导机构为争生源赚钱,就大量偏低教师,说出:“上课不讲,补课讲”的怪事。

这也就产生了,现在提出的“教育公平”。

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原始地址:/shenghuo/2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