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和理解词意?

本人期从事阅读理解训练与作文教学,对于如何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要有一套方法可供参考。以下是有关方法介绍的PPT视频,详情请点击视频观看


1查字典。2根据段落看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看词的意思。3字典里一个词的意思有多项,选择一个项适应句子的思路,适应段落的思路。


提问的人是学生么?恰好我是一名语文和文学教师之一!答复你:

一、首先必须理解词的基本意思,就是本意,也叫字面意思。

当然,字面意思可能不仅仅是一种,这就需要自己的知识积累!

二、其次必须认识到词的引申意思,也叫隐含意思。这往往是作者的真实意思!有的甚至是象征意,有的是比喻意,...

三、不可忽略的是语境。涉及内容很广。包括情感基调,语言环境,上下文等等。

四、若是古文,也就是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词意更需要很多功夫和工夫,因为涉及到了一词多意,实词和虚词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或者学好文学,文学素养和语法都重要。

坚持和积累!


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

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废千秋水上名。

诗意:很多楼台一个接一个建起来了。登在高处,莲花池和燕子岩也显的朦胧。眼前是无限滚滚狮洋河的浪花,历经千年也未曾改变。

这首诗有几个毛病:

1.不押韵。胧一东,名八庚。

2.表达手法与技巧。最后一句诗人想表达历经千年,物是人非,但是河山固在。诗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


这仿佛在朱光潜《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里面读到过。

首先你得读,并且是大声朗读,去熟悉平仄,熟悉韵律。这样才能知道作者的感情。

然后你就将词在嘴里细细揣摩,去理解当时作者的心境。

只有了解感情,才能了解词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直观的需要考虑字面意思和整篇文章的内容,深层的要探究作者的经历、观念主张、所处年代、写作时的处境、社会背景等多方因素,此外最重要的还是阅读者自己的心境。所谓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书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不同,所处人生阶段不同,人生追求也不同,对词意的理解也必会不同。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阅读和理解词意,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试试。

首先要了解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词,原名“曲子词”,即“歌词”的意思。起源于隋,发展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词有词牌,同一词调又有不同格律,而又形成长短不同的篇幅,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有词牌,一般阅读,词牌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形式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两段,内容上一般上片(段)写景,下片(段)抒情。

其次要准确理解字面意思。

无论精读疏读,都要理解字面意思,否则可能误导对作品的理解。平时多做积累,读时多翻字典,尤其是古汉语字典,很多字是古今异义,都是阅读理解的拦路虎。

第三要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作品的内容,主旨和风格差异很大。同一作者,不同时间,地点和事件反映在作品上会有明显不同。例如豪放派和婉约派作家的作品风格大相径庭。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苏轼同样有清新可人的婉约之作。

第四要置身词境缘景明情

在词中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是互相交融的,所以对于读者来说,要品味,感受词的意境,沉浸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借助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作者取得共鸣。清朝人黄子云说:“当于吟咏之时,先揣知作者当日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或得或丧,或存或亡。”


1、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4、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不同的朝代,文化主流也不同。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根据其文体特点,阅读和理解方式也各异。下面就词的阅读和理解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是了解什么是“词”。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一般分上下两片。在我们阅读理解词时,这是必备的基本功,否则,不能品尝其味。

二是了解作词的背景。文章合于时而著,诗歌合于事而作。时代不同,心景不同,人物不同,词的风格各异。就是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作的词,情调判若两人。如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分水岭,前期写的清新明丽,后期尽显沉郁伤感。所以,在阅读理解时,不妨对作者写作的背景作一个深入了解,我们在阅读时才会快速切入,少走弯路。

三是学会初读细读精读。初读知其大意,节奏,特点。细读晓其情感,深意,与词作者共鸣。精读过目不忘,朗朗成诵,虽隔山,隔水,隔时代,而心相通,情相融,彼亦吾,吾亦彼也。这是读词或读书的最高境界,如若当作消遣,捧着书本,眯着眼睛,装装样子,作作秀,别人也无可厚非。


原始地址:/paihang/2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