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有像中国这样学历贬值和内卷化吗?

中国的学历有啥子用,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缺乏实践与独立思维,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一群书呆了,在社会上有何作为?


美国博士去波音公司当工人,大学毕业汽车厂当工人。意大利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读到博士。韩国大学毕业去当售票员。德国和日本好一些吧,大学生比例少。英国博士去当锅炉工,美国去当卡车司机很多得。

中国劳动人口平均比初中多几个月,大学生还比较少,中国学历贬值还比较低,中国大学毕业生送外卖,当快递小哥比较多,工资还是比较高。


内卷化不懂,但目前的学历贬值,一是说学历划分不合理,很自然贬值。二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快速普及高中和大学,给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但大学以上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需要加快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加速学历的贬值。


“内卷化”是中国学者在讨论清朝时期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提出的一个新名词。

内卷化就是指社会某一发展阶段达到确定的形式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成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没有创新精神。

法国哲学家卢梭所处的年代和清朝的乾隆盛世正是同一个时期。当那时的国人还在为“繁荣盛世”沾沾自喜的时候,这个生活在遥远的欧洲钟表匠的儿子,却是这样来评价我们的。

“在亚洲就有一个广阔无垠的国家,在那里文章得到荣誉就足以获得国家的最高禄位。如果各种科学可以敦风化俗,如果它们能教导人们为祖国而流血,如果它们能鼓舞人们的勇气,那末中国人民就应该是聪明的、自由的而又不可征服的了。然而,结果没有一种邪恶未曾统治过他们,没有一种罪行他们不曾熟悉,而且无论是大臣们的见识,还是法律所号称的睿智,还有那个广大帝国的众多居民,都不能保障他们免于愚昧而又粗野的鞑靼人的羁轭的话,那末他们的那些文人学士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们所满载的那些荣誉又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这是卢梭在他的《论科学与艺术》里的一段话。联系到现在,很多人学生都挤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争先恐后往985,211大学里扎,从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这个模式还在复制,并且愈演愈烈。现在还要延长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无非就是为了名院名校的文凭学历,当年卢梭的话是不是应该对我们有所启迪。


原始地址:/baike/3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