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伊琍怒怼育儿专家,育儿观获万人点赞?

看了这个问题后立马去搜了马伊琍的微博看了一下,算是多少了解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公众人物说个话就是累,无论说啥都有人点赞,甚至是打个哈欠都有人点赞,这很正常,同样骂也正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权利麽。

人家马伊琍也没明指出是哪位专家,随便发几个字就这么多反应也是真让俺羡慕,如果她能来为自闭症谱系孩子代言,我也不就不用如此费劲了?

哈哈,题外话就说到这先,我们还是讨论一下育儿观。

我看马伊琍微博的意思就是反省自己第一个孩子时候的按部就班,所有养孩子的步骤都照着专家的来,到这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突然醒悟了,觉得那时听的专家的话纯属扯淡。

嗯,我也严重同意,每个人都是从无到有这么过来的,都有自己的脑子,专家的话能当圣旨那基本就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造成的,况且就算是真的圣旨来了我们现在也不该鸟它吧?

对于任何育儿经验及知识,我们接受的唯一标准都应该是经过自己的脑子,然后再去实际体会实践,才能给予判断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孩子,什么“专家说”、“医生说”、“老师说”甚至“皇上说”都根本不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育儿的关键其实就是在于用平和充满爱的心态去关爱理解孩子,尽心尽力就好。

我又要阐述我历来提倡的育儿观了,孩子从降生起到一岁半之前,这个时期是建立依赖与安全感的关键期,需要无限度的关爱,这点就和马伊琍说的一样,该抱抱该搂搂该哄哄该陪陪,完全要以孩子为中心,切不可无视孩子的任何需求。而且这个月龄的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一切要求也都是合理的,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提出超出大人能力范围外的要求,他能要求我们去摘星星麽?不能!

所以一定要满足其所有的需求,所有的!这很重要。

只有如此孩子才会对父母建立健康的依赖,得到真实的安全感。

下一个关键期就是一岁半至三岁,是孩子独立人格萌芽的时期,也是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就不能满足孩子任何无理需求了,需要让他们知道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地球不是围着他们转的,要有规则。

这个时期也很关键,会决定孩子的性格,懂得社会规则,有更多的同理心,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更好的与他人相处,包括与父母相处,而父母在以后的日子对其的管教也会相对轻松得多。

所以,谈到这,马伊琍的育儿观在孩子很小时候是完全正确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育儿方法也一定要有相应的变化,育儿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直接来套用,育儿是人性化的,而不是数学那么标准而且理性。

就说这么多吧,我不点赞也不否认,我持中立立场。请每个人都理性看待别人的观点包括马伊琍的,人家再说也没说啥太过分的话,只是吐槽而已。

给人家一点自由空间吧。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我已成立育儿群,谱系与普通孩子家长都可加入,请私信我,谢谢】


我是游戏育儿,提倡生活场景游戏化育儿,用游戏喂饱孩子,让养孩子像做游戏一样简单快乐,欢迎关注和订阅。

其实很赞同马司令的做法,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

1.育儿专家很多浮于理论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的育儿理论,有的甚至还是相左的,我不否定很多专家的权威性,可是真的有些专家速成班,自己还没养过孩子,就开始大言不惭的说养孩子应该如何如何滴。

2.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育儿专家

每个妈妈都是孩子最好的保姆,只要妈妈用心去爱孩子,给孩子应该有的关照和照顾,孩子不会养成任性和依赖的,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是家长很容易被周围孩子的惊艳表现惊到,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也这样,他们热衷攀比,自己把自己搞的异常焦虑。

3.名人效应正确的行为收到千万妈妈点赞的

马司令是名人,她有自己的粉丝,尤其在丈夫出轨之后且行且珍惜几个字大气睿智,所以很多妈妈也是以她为榜样在模仿,但她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所以很多妈妈回去关注,得到上万的赞无可厚非,因为赞同所以点赞哦!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育儿师,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大家都一样,只是名人有效应影响的范围更多一些罢了。


怼的好。还是名人有效应啊。

育儿专家,冠冕堂皇,貌似很专业,但是还不是照书讲,何谈经验之谈。是孕育了多个孩子,自己一手带大还是咋的。

话谁都会说,上下嘴一碰张口就来。谁敢说自己的育儿观念就一定正确,就一定没漏洞,那样的话,还有熊孩子吗?哪个家长不争相学习。

你能说普通老百姓的育儿观念不对吗?人家也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怎么会做出对自己孩子有害的事情来。只是被专家的各种鸡汤,眼花缭乱,不知道哪种才是自己想要的。哪种才是合适自己孩子的方法。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有了经验,有了前车之鉴,就想把更好的留给孩子,把之前在老大上所欠缺的给老二补上。

毕竟孩子一晃就长大了,真正在身边也就那么几年。等孩子上了中学,你想让人家陪伴,人家都没时间。

支持马司令。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育儿问题如今受到很多人的重视,当然也自然有很多所谓“育儿专家”集体发生,但是真正可以称得上的专家的又有几个人呢?另外,所谓的育儿观念大多是给予大家参考,并且是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可是每家都有每家的不同,所以育儿方面也不能完全照搬,一定要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因地制宜,然后取长补短,自然形成针对自己家宝宝的一套观念,这样才是所谓育儿建议最大的作用。因此,马伊俐怒怼育儿专家也没有什么错误,因为每个家庭的宝宝都不同嘛~如果说错,那么就是育儿专家不应该随便评论别人家庭的孩子,其一是人家并没有向您求助,您随便批评不合情理。其二作为专家,自然应该明白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道理,所以回答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直接就认定别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另外,针对马伊俐的反映也谈不上对错,的确他家的孩子也许就是在他这样的教育下茁壮成长,而且发展的非常健康。可是呢,大家也不要完全模仿马伊俐式教育,就像不能完全按照育儿专家的方式一样,首先要看自己家的宝宝属于哪种性格,什么习性。比如,还是根据是否应该挫折教育,以及是否应该一起睡这件事。如果宝宝天性胆小,又极其缺乏安全感,那么完全可以一起睡的。但是,如果是个男孩子,然后自己睡的时候又很坦然,那么建议还是自己睡,毕竟他也不倾向于更喜欢陪伴的类型。

还有,是否挫折教育,以及是否一起睡等等,都是会影响孩子独立性格的某一方面,但是也不是说绝对,所以至关重要的是全面性,而不是说我不按照谁说的这么做某一件事,就一定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个是不对的!


还没有做妈妈的时候,每次看见马伊琍发的关于育儿的知识,部分内容让我觉得有点矫情。那个时候不懂的怎么生养一个新生命,只知道自己还不是被父母稀里糊涂的养大了。

可是当我做了妈妈之后,再来仔细看马伊琍的育儿经,说实话,被她深深的圈粉了。不是因为她是明星,而是她作为一名妈妈,说的都是我们普通人的育儿经。

比如说,她提到的关于孩子分床睡和孩子哭了不要抱的问题,真的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那些育儿专家都再说要早点对孩子进行独立训练,三岁之后一定要分床睡之类的,我真想说哪来那么多屁道理啊!怎么舒服怎么来,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且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笼统来定义。

再者,我们与外国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本身就是有差别的,干嘛老是要学习别人的育儿道理。自己不能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定吗?那么小小的一个小人儿,非要让他们遭受早点独立、早点分床睡的痛苦干嘛。

我侄儿子一直到七岁了才与父母分房睡,不也是挺好的吗?小伙子又懂事又阳光,简直就是标准五好小鲜肉。还有一个同学的孩子,四岁自己要分床睡,也挺好的,什么事都没有。所以不要用所谓的育儿专家的话去强迫孩子做他们还不能承受的事。

当然,前提条件都不是溺爱。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大家好,我是妮儿妈咪。育儿之路你我相伴,不离不弃,我们一起交流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如果喜欢我的育儿生活,请关注我吧!


专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真正的育儿还是要靠自己。其实,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马伊琍的观点的。这也是为什么《爸爸去哪儿》开播后,大家都会说嗯哼是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了,独立懂事让人很是喜欢。

特别是最近的《妈妈是超人》《爸爸去哪儿》等综艺想要展现给观众的无非都是他们的家庭以及育儿方法,这才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我个人比较喜欢《爸爸去哪儿》最新一期的家庭教育。首先不说大家的经济能力所培养的顺畅英语,最关键的是孩子们的独立懂事礼貌就让很多人所喜爱,特别是嗯哼、Jesper,小山竹的成熟稳重都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育儿育儿讲究的就是你先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有了模范才能做得好,而且不要过分严苛,要鼓励用爱包容,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展现给孩子太多的错误示范。


我想点赞的这些妈妈们,应该都是正在被各种育儿专家的理论折磨着,或者曾经折磨过的。包括我。

每个人初为人母的时候,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没有经验,没有培训过,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育儿APP塞满了手机,家里的育儿书籍堆了很高!遇到问题,第一时间翻书,百度,找专家。没有遇到问题时,也恨不得把那些理论背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我想你也曾经赞同过这样的理论吧?孩子哭了让他哭一会,第一锻炼肺活量,第二不能惯着他。于是,你听信专家的,不能抱,起码不能立即抱,因为会助长他的娇气。所以你一边心如刀割的听着孩子哇哇大哭,一边计算着他哭了多久了,一边还要顶着孩子的奶奶,外婆说你怎么这么狠心的责骂。

孩子两小时三小时才需要吃一下奶(母乳喂养),不要他一哭就给他吃。于是你看着表卡着点,生怕时间不到!尽管他已经哭红了脸,尽管你也在怀疑他可能真的是饿了,可是专家说战胜了你的理解。

孩子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专家说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养成不依靠别人独立的好习惯。于是你明明看到他手都摔红了,看到他的眼泪都掉了下来看到他求助似的看着你。可是你转过脸忍着心痛对他说:宝贝勇敢一点自己站起来哦!

……

宝妈们,你说这里面没有你吗?

当孩子长大些了渐渐没那么粘你了,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你才发现其实他粘着你,赖着你,在你怀里撒娇的日子并不多,你开始怀念他小小的时候,开始后悔当初给他的呵护和爱不够多,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那些所谓的专家,也许他养过一个孩子也许他一个也没有养过。他不明白你孩子的个性,不明白你孩子的脆弱,你照他的说法去育儿就真的错了!

愿所有的妈妈,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养育自己独一无二的宝宝,专家的理论,仅供参考!


不知道马伊琍是说得哪个专家?我是静美的百合,从事月嫂多年了,我没有学习过马伊琍说得那种培养独立的方法。

我一直喜欢的是美国的《希尔斯亲密育儿法》,他的育儿理念就是要多多的和宝宝亲密接触。宝宝哭了就要回应他,因为哭声是宝宝的语言,他通过哭声和妈妈在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妈妈就要及时的回应他,满足他的要求。

你及时的满足他,他就会感受到妈妈的爱,他也就会回馈给妈妈他的爱,长大后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孩子。如果你不回应他,他的小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他就会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冷漠,他回馈给妈妈的也是冷漠,长大后就是一个性格冷漠的孩子。

希尔斯提倡妈妈和宝宝一起睡,这样宝宝有安全感,睡得踏实,不容易得病。增进母子感情。宝宝长大了性格开朗。

多多地和自己的宝宝亲密吧!愿每一个宝宝都快乐健康成长!

我是静美的百合,从事月嫂多年了,点击关注我,我们共同探讨育儿话题。


文:半圆将圆图:来自网络

我只想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倡导独立、挫折教育,这是从哪个旮旯里找出来的育儿专家呀,这是从哪个箱子底开封出来的育儿理念呀,所以,不是听信育儿专家这种行为错了,单纯是她听信的这个育儿专家或这个育儿理念错了!

这是个人人都渴望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时代,妈妈们更如是,都知道自己小时候精神与物质的匮乏,所以都认识到了要给孩子饱满的爱与接纳,丰盈的精神支持与营养,我所接触过的家长,没有人再把什么挫折教育挂在嘴边的,更没有去认可并实施,大家都是尽其所能的关注着孩子的内在世界,及时、正确、丰沛的给予他们爱的滋养。

从2013年开始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到后来的什么《爸爸回来了》《妈妈是超人》,这些爸爸妈妈们中大多数都认识到并给到了孩子正确又饱满的爱,所以我一直以为这些条件很好的明星,应该都已经是了解并接触了正确的育儿理念了,马伊琍的微博让我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这确定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大明星在近期发的微博吗,挫折教育?多么具有年代感的词汇,让人一想到这个词,脑子里就蹦出曾经的新闻联播主播邢质斌的声音,都带着浓浓的年代感。

是的,就像她说的,越是得到充分的情感回应的孩子,越是有安全感,进而越是独立,独立不是强逼出来的,独立是建立在有坚实的精神支持之上的自驱能力,只有先顺应了人性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反人性的品质和意志。


谢谢你,勇敢的马伊琍!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小天使。

看了马伊琍说的话。我这几天还在纠结的事情,好像一下子得到了答案。脑子瞬间清晰,好像迷失了很久的路突然有了方向一般。

孩子已经上大班了,但却还经常吃大拇指。从小我就为她这个问题困扰,尝试过N多的办法,都没能改掉这个坏习惯。我一直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呢。

孩子,是自己从小到大的。对于我这种无任何经验的新手妈妈来说,只能靠书养娃。孩子的衣食住行,都靠着课本和各种育儿专家的理念来操作。何时加辅食,何时独立睡觉,何时断夜奶等等等等。

按照育儿专家的说法,从小我就把孩子放在小床上睡觉,不让她给跟我睡,后来孩子一晚上不知道醒多少次,尤其是月子里,搞得我经常彻夜难眠,每晚起来无数次抱孩子喂孩子,自己休息不好,孩子也睡不好。现在也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后来我妈来看我,骂过我,说这么小的孩子太需要你了,她靠近你,听着你的心跳,闻着你的味道,才能睡得安稳,睡得踏实。她现在这么小就跟她分开,这怎么行。我就反驳她,人专家说的,这样对孩子好,分开睡孩子呼吸的空气也好,也安全,而且到时分床睡不会产生依赖。我妈说你快拉倒吧,以前你小时候就跟我睡,后来两岁有了你弟弟你就非得抱着你爸的胳膊睡,你长大了这不也好得很。我还是不听,一直分着睡。

一直到后来,孩子口腔敏感期,一直吃大拇指,专家说不要干预,让她吃,这下越吃越严重。好几年了一直都没好。后来我想想,可能是一直让孩子自己睡,她没有安全感,每天都是靠吃着大拇指自我安慰才能入睡。

最近这段时间,孩子晚上睡觉总是让我陪她。先给读故事,然后陪她睡着。我每天都很纠结,孩子明明从小自己睡,为何现在如此依赖我呢。我每次都要先拒绝,以前她总是很轻易就放弃。可现在总跟我说,妈妈我求求你了,陪我睡一会吧,求求你了。我有的时候心软就会陪她睡,发现我陪她的时候她总是能不吃手就能很快的入睡。刚刚听到她的呼吸声还在纠结是不是自己太过心软,是不是应该锻炼她自己自理能力不应该陪她,然后就看到了马伊琍的这些话,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一切像是冥冥注定一样。

可能我顾虑的太多吧。我觉得马伊琍说的很对,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少一些参照和对比,按照自己和孩子的内心里的想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还要说一句,谢谢你,勇敢的马伊琍!


我有一个6岁的小孙女到现在还一直跟她妈妈睡,到我这里跟我睡。睡前不是给她读故事书就是讲故事或者聊天她问我们答。一直都很纠结想建议她妈妈该让她分床自己睡了,但每次看到她快乐的享受睡前时光就不忍心。

孙女六年的成长很快乐,笑状态在她生活里占50℅以上,身体健康。我就想孩子大了等她需要自己生活方式时自然会“水到渠成。

让她享受大人对她的爱享受快乐中的快乐才是主要的。


这年头专家多了,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你会发现,今天某专家就某一事发表了所谓的专家意见,隔几天另一个专家对同一事也发表了专家意见,但两位专家的意见是相反的,育儿方面更不用说了,专业化的育儿理念好像在市场上也就十几、二十年吧,就育儿还分西式和中式呢,专家们也一直为放养式还是早教式争论不休,并且各种育儿领域都有世界著名的育儿专家理论作支撑,当我们多看几个专家的理论后,会发现,其实跟我今天跟楼上阿姨聊,明天与楼下婆婆谈,后天同隔壁妈妈说,…是一样的道理,各家孩子各家带,一个孩子一个教法,孩子生长的环境,接触的人,听到的话…这些日常的事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而专家们的看法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当作标准去刻板的一丝不苟地去执行


很赞同马伊琍的观点,只有自己经历过那种割肉般的疼痛,生过孩子养过孩子,看着自己宝宝一点儿点儿的变化,才能理解所有的专家意见,未必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管用!

不是所有专家意见都是自身经验的总结

有些专家可能只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风口,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同,而逐渐成了意见领袖,未必是自己真的带过孩子!

珍惜宝宝对我们的依赖,因为他们的成长不可逆

我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妈妈,当初在家休完产假婆婆用身边很多人都把孩子留老家来试图说服我让儿子当留守儿童。我坚决回绝:我在哪儿孩子在哪儿,如果实在没法帮我带,我会另外想办法,但孩子必须在我身边。

从宝宝出生到现在28个月,除了特别的工作安排,宝宝从来都和我睡,很依赖我,说实在的很辛苦,但一路感受着宝宝的变化,觉得值!因为他不知道哪一天会长大,趁着我们在他那儿还很有价值,多让他依赖吧!

可以看书,看专家意见,但别照抄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天使,有着独特的成长轨迹,我们没办法完全借用别人的经验,只能摸索,培养一个独一无二的宝宝!

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希望每一个宝宝都快乐成长!希望每一个妈妈都自己探索成为“专家”。


首先,育儿专家结婚了吗?育儿专家养过多少孩子?孩子们现在几岁?性格都如何了?这些育儿专家讲了吗?还是拿自己孩子做过实验,只是在一些个例中捕风捉影。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就胡编乱造。误导大家。孩子也是有思想的,每个人又是不同的个体。没有一定的格式和模式让我们去遵循。育儿没有专家。如果有,那每个孩子都相差不到哪里去。孩子的成长和环境和家长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不是简单的育儿专家能解决的。


4月10日,马伊利再一次和网友们分享孩子们的成长经历,这次她怒怼社会上那些所谓的育儿专家和育儿理念,以及一路过来培养两个孩子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养成独立性格,简直颠覆了传统的育儿观念。

是呀,生活中一些宝爸宝妈说书上说这样做,书上说那样做,却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真正应该怎样做。实践出真知,如何养育孩子,让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告诉自己应该如何做。就像马伊俐这样,虽然说书上说孩子应该早早的独立,而不应该赖着爸爸妈妈。但是孩子待在妈妈身边去,是那么快的呼呼睡着了,这是多好的事情。太小的孩子和妈妈分开睡,妈妈担心孩子睡不踏实,妈妈睡不好,孩子也睡不踏实。

有人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她哭就让她哭,不要急于去抱她,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的给予她的关心和爱,对孩子的哭闹应该马上有所回应。不然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长大之后,他就是一个不自信的孩子。

还有会走路的小孩,一不小心摔倒了。专家的观念就是让他自己爬起来。其实这个时候的小孩显得特别无助,孩子多么希望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过来把她抱住,呵护她,安慰她,让她有一种安全感。当然如果给你的感觉没有摔痛,或者说摔的比较轻,我们可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如果我们感觉他摔得比较严重,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迅速的来到他身边,把他扶起来,安慰安慰他,告诉他以后要小心一些。

再比如说,很小的小孩在大冬天的时候,他一个人睡在那个冰冷的小床上,他半天都睡不暖和。哪有睡在爸爸妈妈身边,那么香甜、那么暖和呢?是的,有人说可以给他加热水袋,但是万一热水袋伤着小孩嫩嫩的皮肤,那可是得不偿失。而待在妈妈爸爸身边,那个体温和他一样,根本都不用担心烫着他了,反而会让孩子能够更快的、安心的、毫无危险的入睡,这多好啊。我的小孩很小的时候一直都是挨着我们睡的,他晚上有一点风吹草动我都知道,这样便于照顾小孩。

经验适合于大众的,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我们对个体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通通的搬用专家的意见,那对我们育儿不一定有实际的用处。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育儿心得与经验,期待你关注我的更多的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马伊琍的微博直接戳中无数妈妈的痛点,但我不赞同她说的育儿理念都是愚蠢的、都是胡扯。

毕竟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育儿理念也会有差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算像孔子这样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说的话都不完全是对的,更何况育儿专家呢?

马伊琍把自己的爱给了孩子,她懂自己的孩子,而育儿专家懂大多数孩子。

再者说安全感不是陪不陪伴睡觉来的,更多的是靠白天,并不是某一件事不满足,就会没有了安全感。特别是小婴儿,就应该让他睡小床,避免因为大人睡觉压到发生意外。

独立育儿理念为职场母亲提供了很多便利,是为了让母亲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对白天的工作,能在晚上睡个好觉,能更好的休息。

不同观念是给不同家庭、不同孩子参考的,马伊俐这种一竿子打死的做法,实在不能赞同。

况且马伊俐“满足依赖感”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好的孩子满足不满足,都是好的,但是有的孩子越满足越依赖,现在“妈宝男”、“巨婴”、“熊孩子”不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认为独立育儿理念是大多数职场母亲的福音,因为他们不只要带孩子,还要维持家庭的生计问题,还要在外面不间断地打拼。而不是像马伊俐这样只管带孩子就好。

Hi,我是智妈育儿,了解更多更专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智妈育儿”号,希望在育儿路上可以一起陪伴宝妈们成长。


同意我也很反感谁给我说什么谁谁的孩子几岁就不带尿不湿啦谁谁的孩子吃母乳吃饭多少岁啦谁谁谁的孩子多大就自己睡啦我就搞不懂了与我何干?!别人家的孩子干啥我就非要干啥?养孩子不是依葫芦画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我就一个女儿,现在9岁了。我也写过几篇育儿的文章,但都是我的经验之谈,真的不敢乱说,以免误导别人。

当然也看过不少育儿的书籍,一路走来,个人感觉还是得根据自己宝贝的情况分析运用,不能照搬。

我的孩子小时候非常胆小怕人,上幼儿园前我就焦虑得不行,怕她不合群,怕她不敢和别人交流,怕她不会照顾自己,怕她有委屈不敢说,,,总之我就是各种担心,那段日子我睡眠非常差,还为此生病住了院。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确有一些问题,但都没我想象中那么严重,她的坚强和适应性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很快就有了两个性格相近的伙伴,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全融入了集体生活。

上小学之初,我也担心,担心她在校园里找不到自己的教室,担心她上课坐不住,担心她自己不会打饭,担心她不敢回答问题,,,每天早上各种嘱咐,每天放学各种询问!

事实证明都是我瞎操心!找不到教室她会鼓起勇气自己问,上课时也非常专注,得到老师表扬几次后就更认真了也更勇敢了,她说她不会的时候就会先看别人怎么做。我觉得自己白担心了,但也喜滋滋的。

现在孩子爱上学,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爱参加活动。之前几年我也想让她自己睡,但是她说怕黑怕怪兽,就一直这么和我一起睡。我后悔的生完她时我产后抑郁了,母乳没有了,就喂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可能是缺乏安全感,那时睡觉的时候不让我搂着,就紧紧抓抱着一个花被罩,书上说这是依恋物。到现在这个被罩已经坏成碎条了,可对她来说还是宝贝,说什么都不让扔,也不让换。

好的是她现在晚上让我搂着了,还自己说再过生日的时候就准备自己睡了,不能再和妈妈睡一起了。我说都没关系,你想什么时候自己睡都行。

她一起出生的小伙伴,从上幼儿园后就学外教英语,我也让她学,结果她总是分不清同一字母的汉语发音和英语发音,好在我认识及时,马上把外教停掉了。上二年级时才业余学了外教,她很快就是外教班最厉害的,听说读写译都不错。

还有很多其它证明我瞎操心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对于孩子,真的要有耐心,不能和别人的孩子比,给她(他)成长的时间,要相信孩子!如果反复的说教唠叨没有用,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谢邀!

孩子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培养,有时候很让做父母的迷惑,不知那个中间的分寸在哪里,该怎么做,有的人觉得完全照搬专家的说法也好像不大好,确实如此,专家的意见是你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个参考性的意见,并不是说让你完全照搬着做。

在生活中,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又不想完全把孩子撇开,因为那种幼儿与父母亲密接触的机会就很少了,那也是一种天伦亲情之乐,觉得把孩子完全撇开,好像在情字方面会欠缺点。我觉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想独立性与亲情感受两者兼得,根据自己孩子本身的小性格,来慢慢的来找到适合的方法,因为小孩子一出生,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有的孩子很闹,有的孩子很安静,根据孩子的性格,在生活中慢慢摸索着,找到合适方法,既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又能让孩子感受父母的亲情。

我觉得这没有标准固定的答案,只在做父母的根据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再参考一下专家的建议,自己摸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培养方法,最好。


要成为一个专家,在中国太简单,只需大肆的启用媒体给你宣传,让你一夜之间在全中国都出现知名,那么你就成功了,别人也不会知道你到底懂不懂,只知道你是专家,说的话就是对的,没谁有勇气去质疑你。随大众是每个人普遍的想法。

但是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永远也不会体会到那种感觉。


原始地址:/zhishi/3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