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育儿误区—哈泊妮育儿?

育儿应避免的误区较多,所有的妈妈都需要交流和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可以来出必和母婴知识交流网学习哦。


育儿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大家不断学习。孩子还那么小,什么都不懂,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也走进误区,这里面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为了避免家长们好心办坏事,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下面哈泊妮来为大家细数一下常见的育儿七大误区。

误区一:把屎把尿

宝宝身体发育不成熟,出生后暂时不能独立大小便,需要等到感知、肌肉控制、言语表达等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

通常,宝宝大概3岁左右才能自行大小便,从小给宝宝把屎把尿不科学,不利于其正常生理发育,甚至会给宝宝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误区二:轻声细语,轻手轻脚

胎儿在子宫里其实是很吵的,因为羊水晃动,宝宝近耳听着,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静。每个人的听觉系统都很重要,更何况是刚刚起步的宝宝们!其实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在家里正常说话,不用刻意制造安静的环境,除非你可以让外面大千世界的环境和家里一样安静。

误区三:使用婴儿手套、袜套

很多家长认为这么做可以保护宝宝的小手小脚,但这么做并不好。要知道,宝宝的手脚发育需要一定刺激,而不是束缚。若是你想宝宝以后手巧,那么请让宝宝多接触各种东西,平时多给他做按摩。平时,建议勤给宝宝修剪指甲勤剪指甲,以免其把自己抓伤。

误区四:拉紧窗帘

小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视觉上正处于初始状态,只能感受到光。要想自然的发育视觉感官,那么就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线。

所以宝宝睡觉时,窗帘不用拉的太严实,要半遮半掩,露出一点自然光线。而不是用台灯,日光灯代替自然光线,两者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其他方面,同理。

误区五:不让宝宝吐口水

在3—4个月大时,随着吮吸反射被抑制,宝宝口腔的主动运动会很快发展起来。这个时候,宝宝喜欢吐口水吐舌头。大家可不要阻止哦。建议大家给宝宝多买几个口水兜,勤换洗。

误区六:不让宝宝吃手吃脚

很多宝宝在2个月左右开始啃自己的小手、小脚,不少家长认为很不卫生会阻止。事实上,宝宝这么做可以促使吮吸反射更快被抑制,有利于更快感知、控制自己的小手小脚。大家平时注意把他的手脚洗干净就好了。

误区七:让宝宝一直喝粥

大人们总是认为小孩子的肠胃比较脆弱,所以只喂软一点易消化的食物,但是消化能力也是逐步提升的,不是说随着孩子长大,肠胃就自然变好,而是在生活中一步一步提高的。因此给大家的建议是:宝宝可以适当吃一点硬的食物,有利于牙齿发育,提升消化水平。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误区,分享给宝爸宝妈和带孩子的家长们。

希望大家在照顾宝宝宝的同时,也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科学育儿的知识,区分科学与误区,让我们的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何避免育儿误区?

1作为家长首先不能单凭自己的经验和总结来进行教育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首先应该充分的去学习。比如参加一些专业的育儿培训,还比如去购买一些育儿方面的专业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2可以同一些宝爸宝妈加入一些育儿交流群。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从而避免部分的育儿误区。

3作为初为人母的父母,可以咨询家里的长辈。取长补短,吸取长辈的优良的正确的育儿经验。

4父母还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面对呀呀学语甚至不会爬不会走的孩子,应该留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和犯错误的机会。


如果和孩子之间的状态感觉不舒服,那就是有问题的。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我会感觉到哪些是不适合的,比如我对孩子感觉到厌烦,孩子对我发脾气,肯定是我哪出了问题。我会不断感知思考,搜索心理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想清楚后,调整自己的状态。

我的宝宝是醒来就笑的家伙,但是如果我出了问题,他就会醒来就闹,从出生到现在两岁四个月,闹过一次。我和他爸爸有矛盾,他心情不好很多天都不愿意带宝宝,我认为他不负责,把所有问题都留给我,情绪极差,虽然我还是努力温柔的与宝宝对话,但是觉得自己太累太辛苦了,拒绝宝宝的很多合理的要求,宝宝有情绪,我也感到不耐烦,整个心情跌入谷底了,宝宝也彻底崩溃爆发了,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宝宝,就像看到了我自己。我赶紧分析调整,发现自己启动了悲惨剧情模式,跳出,我与宝宝之间的关系与他人无关,爸爸不愿意与宝宝建立联系,那是他和宝宝之间的事,与我没什么关系,他不愿意帮助我分担,是我和他之间的事,和宝宝没关系,所以没必要把情绪扯进我和宝宝的关系里。第二天心情又大好,宝宝也心情很好,恢复和谐模式了。

所以,如果觉得宝宝有问题,不听话,打人,不交际等等,让你感觉很烦躁,那就要考虑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到底自己对宝宝做了什么事,宝宝是一面镜子,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育儿误区就是,家长把孩子的问题归因于孩子有问题。

家长想避免育儿误区,可以多了解育儿知识,用心爱孩子,孩子会给你反馈,亲子关系和谐那就没有什么问题。我是那种觉得我宝宝很棒的人,他做什么我都觉得不错,他总是让我惊喜和感动,我看到的都是他很好,觉得他越来越好。


作为宝妈说说我这两年的育儿经验,完全是自己摸索的,没有人帮忙,刚开始也会犯错,后来慢慢地就看书,看公用号,看一些育儿文章,要相信科学,别迷信,请教医生。其实育儿只要相信科学,误区还是可以避免的。不过最近我自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训练宝宝入厕,我宝宝两岁了,训练入厕特别麻烦,因为有自己的思想了,所以不太愿意让大人把他尿,天天尿裤子。我感觉入厕训练还是要小一点训练比较好,一岁多一点点就开始,那样可能比较轻松一点吧。我也是看书学的,但是感觉不好用,看人家一句话,实践出真知。别啥误区不误区的,孩子好就不是误区,孩子不好就是误区。还是得实际操作了才知道,但是还是要相信科学


育儿领域最大的误区是把孩子当成缩小版的大人!——特别是在心理上!

避免了这个误区,就能够避免大部分育儿中的问题!

大人总是觉得孩子和自己一样,遇到孩子发脾气,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或者简单的归咎为孩子顽皮,但其实这些问题的大部分,都是孩子心理还在不断发育成长,与大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差异所造成的!

大人总是觉得孩子都是无忧无虑的,自己面对生命的压力,才是最辛苦的!

大人可能在身体上是最辛苦的,但是孩子们在心理承受的压力,同样巨大!

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矛盾,父母不理解的苦闷,都是孩子要面对的!

而这三者,几乎构成了孩子眼中的“全世界”!

昨天看到上海男孩跳桥身亡的新闻,心里咯噔一下!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母亲接到孩子后却还是批评指责孩子。

甚至在大桥中央停车批评孩子,孩子下车后直接跑向桥边,没有一丝犹豫跳了下去!

这位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校和家里两个。

当这两个地方都指责他,不能给他温暖的时候。

他的心里要多么绝望啊!

那么孩子小时候,家长育儿误区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孩子在小时候,心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不断成长的过程!

这些不同时期,孩子的表现各有不同,比如:

3岁之前孩子普遍都是孤独玩耍者,眼中没有世界,只有自己与父母。

3岁—4岁进入模仿期,喜欢跟着大人做什么,他们也要做什么。

12岁之后的青春期,想要独立又暂时没有能力的矛盾。

孩子这一路心理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做父母的,能够清楚这些特点,那么孩子的成长,才会顺畅,孩子的性格,才会健康快乐!


其实育儿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原本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生长发育,脾气喜好。。。没有一个育儿模式是万试万灵的。宝妈们通过阅读,通过和其他宝妈们交流,分享经验,避开一些坑就行了。就我育儿以来,避开过的坑有以下:新生儿出生第一口喝黄连水,用鸡蛋清揉搓新生儿脊椎骨治黄疸,发烧白酒降温,新生儿打绑腿,一岁以内辅食加盐,新生儿母乳宝宝多次频道喂水。。。。。以上都是我家里老人家要干的事,我算是通过各种斗争,避开了这些坑吧。宝妈们多交流吧,都是为了更好的养育我们的宝宝,也不要压力太大了,每个宝宝都会健康成长的,我们要对自己宝宝有信心!!


育儿道路有万难,排除己难是关键。想要宝宝更好的成长,家长更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宝宝自我成长得机会。

有很多家长总是以孩子还小,还什么都不会为理由,来帮助孩子做一些明明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比如把屎把尿、对宝宝轻言轻语、过度保护宝宝、不让宝宝接触细菌、吃手指等。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作为家长应该先约束自己,放开手脚,让宝宝学会自己去做这些事,增强宝宝的动手能力;也别把宝宝想得太脆弱,而保护过度,让宝宝多去接触外面的小天地,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想要宝宝成长为心灵手巧的孩子,可以培养宝宝的手工兴趣,增强宝宝的动手能力;不能因为宝宝的肠胃弱就限制宝宝的饮食,只给宝宝吃易消化吸收的软食,其实,适当的吃硬一点的食物,有利于宝宝的牙齿发育,提升消化水平。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始地址:/rebang/3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