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表有什么误区呢?

每一天都有什么在流行着,而且也有新的东西流行起来,你不可能都买流行货吧,所以买表一定要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喜欢复刻表的朋友也可以买复刻表来把玩,不至于花了高价钱买了正品手表后才发现不喜欢。


机芯全部是自产的

鼎俊微djbiao01自我生产自然是每个品牌都渴望拥有的荣誉,没有哪个品牌会承认自己不能研发出来的机芯,甚至自己研发的机芯不好,但现实中并非每个品牌都可以做到如此。


有什么误区?太多了。

比如“瑞士买的表正宗,迪拜香港很多地方买的都是组装的”

真相:全世界正规授权代理店卖的瑞士表都是一样的,不分原装和组装

“透底机芯真美”

真相:机芯美不美跟是否透底没关系。抓住了你们这个心理,好多巨难看的机芯都透底了。这事就好像美女穿黑丝叫性感,不是说穿黑丝都可以叫性感。

“手表贵是因为金表壳机芯红宝石

表镜蓝宝石”

真相:手表的表壳都是18K金,机芯的红宝石是人造的,表镜用的蓝宝石是特殊工艺配方的玻璃。手表贵是因为设计、加工工艺难度、美感等等,而不会是来自材料。

“限量版一定是贵的和珍稀的”

真相:卖得掉的表并不见得需要限量也会买光,不受欢迎的表即使限量也不见得卖得掉。

“表盘上圈多的表高级”

真相:标签表盘上的圈多只说明可能有更多功能但并不说明更高级。有时候还会遇到搞笑的片子在表盘上放了一些没有任何功能的圈,别上当。世界上很多最高等级的手表,只有简单功能却有顶级工艺,数量稀少价值连城。

“我买的全球联保手表,国内国外都可以修”

真相:全球联保只意味着你买的表在全球都有售后维修服务中心。但是假如你的瑞士手表是在海外购买有没有完税证明,需要送到瑞士去修理的时候,中国的售后维修中心可能也帮不了你。

“十大名表”

真相:这是90年代香港一本杂志办的商业活动评比,虽然影响深远,到今天也已经过时了。买表买的是具体的表款,而不是买品牌,你也买不起任何一个品牌。

“买表保值”

真相:历史上的确有一些手表或者坏掉买来到今天是升值的,但是和绝大多数老百姓毫无关系。买得起表并且经常买表的人都知道买表一点也不保值,只是比买车跌得少一点慢一点。成天跟你说买表保值的,不是蠢就是坏。

“买表能体现品味体现身份”

真相:假如真这么简单,大家都会去买最能体现品位和身分的表就好了。记住,并不是你戴什么表就会变成什么人,你还是你自己。

“买表一定要自产机芯,ETA不灵”

真相:ETA是今天在瑞士手表的世界里能够公开找到的最优秀的自动机芯品牌,以我之见95%的自产机芯品质稳定性绝对比不上ETA。

“SW比ETA不灵”

真相:除了几个垫片,它们是一模一样的东西。

“劳力士3135机芯自动陀会剐蹭夹板”

真相:这句话出自若干年前某个钟表论坛的一个神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多人都挂在嘴边,其实谁也没见过。我认为这事情可能发生过,但是以概率算,估计3135的故障率全球最低。


这个问题大了,误区很多啊!但不见得每个消费者都能碰到。买表其实是很简单一个事情,很多人把它过分复杂化了,什么这个品牌不能买,那个机芯不能碰的。。。太累了,也就是想得到太多,就会失去太多。

想的太多,误区就会出来了:

误区一:一定要买一个物超所值的

很多消费者都希望用尽可能少的钱去买到更牛逼的表——可惜这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该多少钱的品牌,该多少钱的功能,就有与之匹配的价格。四五千你买个机械计时表,当然能计时,你得看看它有多厚,那按键得有多硬,别以为占便宜了,商家比你清楚这东西值多少钱。

在自己的预算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一款物有所值的手表,就是最理性的消费。

误区二:一定要买一个走得特准的(误差小的)

一些客人对机械表的合理误差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一听说1天误差15秒,不买了。我还见过客人在店里买表要求测误差的,两块一样的表哪块误差小要哪块。心情真的可以理解,可真的有用吗?机械表的误差与生俱来,不可避免,即使现在的最先进技术仍不能完全消除。

何况一般水准的普通机械表,其误差就会更大些。一般而言,日误差在30秒以内都可以接受的。此外,误差是个变量,每天都不会完全一样,跟使用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误区三:越贵的表,越禁造

花个十几万几十万买块表,连个澡都洗不了,连个球都打不了,这还能叫好表?!这曾是多少表主的心声。您那金表真洗不了澡,更打不了高尔夫。越贵的表越难伺候,倒是更普遍的现象。越贵的表其机芯越精密,人手制作和装配的地方就越多,就越需要佩戴者悉心爱护。

误区四:国外买一定比国内便宜

曾几何时,国外与国内的差价的确大的离谱。但现在,大多数品牌的差价已经非常小了。关于贵与便宜,我只劝告两点:

1、你先了解一下国内售价或折后价是多少,和国外比较一下,再买不迟

2、你觉得国内外的差价部分,是否可以冲抵售后服务和海关被税带来的风险

此外,还有很多小误区,比如只有瑞士表最好,国产表不能买;有原装和组装之说等等。总之,去正规的专卖店和经销商处买表,就是最有效买到真表的方式。


买表我只买适合自己的绝非装逼,第一看机芯,第二看功能,第三看外观设计,第四一定要正规渠道,举个简单的例子,手机原厂出的s8防水,而非正规的渠道购买是便宜很多,功能都一样,但是不防水,因为是组装的,所以不要大钱花了,在乎那点小钱,因为一分价钱一分货


买得名表在手,细细把玩固然有意思;然而看表选表的过程,却是更加耐人寻味。在挑选腕表的过程之中,有的人练就了火眼金睛,从此一般人都不能坑得了他,这便是日积月累之功力。

倘若能早日认清买表误区,那就离买到好手表进了一大步。今天我们就来数数那些常见的买表误区。

误区一:买表一定要买“十大名表”

十大名表的说法诞生在十几年前,这是由大众对市场认识不足造成的。十几年前,消费者认识的品牌本来有限,如今新的品牌不断诞生,如果还背诵十大名表就落伍了。

知名度高的名牌有的价格高得惊人,但并不等于它的价值值得这个价格。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重质量轻名牌,唯质量是从。只要质量、工艺都过硬,外观漂亮,用料扎实,英雄又何必论出处。

误区二:买机械表一定比石英表好

有很多腕表购买者都觉得要买一块机械机芯的腕表才是不掉价,可是你错了,石英比起绝大多数机械机芯更稳定,更守时。

许多几个大牌都在经典系列里推出了石英机芯的腕表款,价格也比同款的机械机芯优惠了很多,所以戴石英,不丢人。

两者工作的原理不同,机械表靠的是齿轮传动,必定有误差;石英表是靠石英晶体振动计时。

误区三:石英表一定走时准确

应该要看产品的误差范围,在范围内,都算准确。走时极其准确的只是凤毛麟角,石英表每月误差10-15秒的居多,月误差10秒以内算良品,月误差在5秒以内的属于少数优品。

石英表会受磁场影响较大。高品质的石英表,一般设置有温差补偿电路,在遇到温度变化时可以保持走时准确稳定。

误区四:越贵的手表质量越好

你们觉得“一分钱一分货”,“贵的就是对的”等这些传统观念是不是适合表这个行业呢?其实以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观念在手表行当中是不准确的,尤其是现代很多新牌子号称独立制表也好,新锐品牌也好,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出现很多的情况下,他们很多都把定价做的很高,甚至有的比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格拉苏蒂原创等这些传统大牌还要贵。

如果说他们“骗钱”未免有些夸张,容易误伤一些真正做表的人,但是高级钟表作为艺术品,的确需要一个更长远的历史积淀,只有在大浪淘沙之下,才能看出哪些究竟是好东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贵的其实未必是对的,一分钱也未必一分货,建议一些朋友在选择买入时务必更要“三思而后行”。

误区五:防水30米,可以戴着洗澡

如果一只手表的说明书上写着“防水深度30米”,你只要哪怕在戏水乐园里扑腾几分钟,就可以毁掉这只表。

30米或者50米在瑞士腕表词典里意味着生活防水,其真实的意义是:尽量不要将你的表弄湿。而只有当防水标深达到100米的时候才能放入水中才不至于进水。真正的潜水表往往需要超过200米的防水标深。

误区六:高级手表可以戴着打高尔夫

机芯其实相当“脆弱”,尤其是遇到瞬间剧烈震动的时候。(关于手表避震装置,我之前讲过,可点击回看)

高尔夫球运动中,特别在开球的那一杆,手腕的瞬间受力G数是很惊人的。虽然这对于人体骨骼来说并非什么问题,但对于佩戴在手腕上的腕表来说确实是不小的冲击。很多大牌高级正装腕表都因为主人的热情挥杆而被送入维修中心。

误区七:存在“永不磨损”的手表

无论是全钢或者贵金属表壳,总之不管哪种材质,永远都存在磨损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永不磨损这样的形容词很有吸引力,但事实上是,哪怕是再好的材质做成的表壳,都会有磨损现象。哪怕我们只是简单的敲打键盘,时间久了都会导致表扣上难看的花纹。

误区八:手表不需要养护

关于手表养护的事情,我强调过无数次:如果你真的爱惜手表,合理的保养维护是肯定要的。

对于这个话题,持不同意见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你说的合理保养周期基本都在5年以内,可我的手表10(20/30)年了,一次都没保养过也可以继续走,所以我不认同。”

第一:我说的是“理论”时间,理论与现实有区别,不同品牌不同表款之间也有差别;

第二:戴表如开车,为什么同一款车,一些人开10万公里都没到就残了,一些人可以开几十万公里?手表也是如此,要想用得久,养护极其重要;

第三:那些说10年、20年不保养也能走的朋友,请问你的“走”真的是正常的吗?再者,你能保证你的手表50年、100年之后还可以正常运行吗?

“我的手表按照大家说的,定期做保养,结果每次拿回来都感觉误差变大,还不如不要保养。”

首先,对出现类似情况的表友表示心疼。

其次,大家给手表做保养是否都选择正规维修店,而不是一些闹市街区的“世界名表维修”。

不排除一些表友的确选择了正规维修店,拿回手表之后还是出现这些问题,手表不正常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身某个佩戴小细节,也可能是商家。如果你的手表问题确实是商家造成的,那么一定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买表的误区,非常多,我可以大体写一些平时和消费者接触后看到最常见的。

1,手表就应该非常准时,有些人看到一天快慢十几秒就受不了了,但机械表,就是有误差标准的,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就是合理的。大部分喜欢手表的人,并不是仅仅因为手表看时间很准,它有很多附加的价值。

2,买了三五万的手表,觉得非常昂贵,然后就认为这么贵的东西是不会坏的,经常看到有消费者因为一条表带用了一年坏了去找商家索赔的事。皮表带和你们穿的皮鞋一样,天天戴必然会损坏,而且越是珍贵皮质越需要好好保养。又比如日常佩戴时,有些人不避开磁场,对水也毫无避讳,多少是会有隐患的。

3,买了表居然还要保养?经常有人会问类似的问题。石英都需要换电池,机械表更会随着时间而磨损,零件需要定期维护,和你们买车是一个道理。

4,还有就是保值问题。绝大部分手表就是日常用品,不要希望它能保值,个别有价值的表款一般人也拿不到,真要讲保值买房子去吧,消费者基本没有这项功能。


原始地址:/wenda/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