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心理学,我认为人的思想跟行为,不是某些公式跟现象能解释的,这样是不是不对?

要弄清楚,心理学是从人的意识,行为总结出来的。不是人的意识与行为之外的东西。当然,人的行为,思想是无限繁杂的,而心理学却是是简单的,基本的。两者形象地说,就是一棵大树,树叶是人的思想,行为,树干数枝是心理学。树叶再多,也被树干树枝连着。不管你喜不喜欢,相信不相信,你这片叶子一定是生长在心理学这根树干树枝上的。


不喜欢心理学,没有对错,也许是你了解不够,我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陌生人见面先微笑就会增加好感,这就是公式,也是现象,有的东西不是你不喜欢就没有。试着了解,总会有某些观点是你能认同的。


心理学就跟科学一样,很多东西都是在实验以及案例中总结出来的。

心理学本身就是描述并解释人类已经表现出的现象。

如果说科学是物质上层面的说明书的话,心理学就相当于人心理层面的说明书。

买回来东西都会附带说明书对吧?不看说明书自己很容易折腾坏。这与如今心理问题频出也是一样的,人不懂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就好比买回来东西却不看说明书。

但是,与说明书不太一样的是,科学与心理学还没有尽头,当下的状态只能解决当下的部分问题,为什么是部分问题呢?因为有些问题的出现是某种预兆,是某个体系的先导,是某个节点,要么是人至今没找到预兆的什么,也没有弄清节点链接了什么。

而心理学为什么要有公式和理论,也正是因为如此,人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也就是间接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认识人类自己和世界本质。


既对,也不对。

心理学方面的「公式」、「理论」、「现象」,是可以帮助解释「人」的「思想行为」,不能够完全解释「特定个人」的「思想行为」。

要知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自于对有限样本的跟踪、记录、分析之后的,统计意义上的结果。

既不必奉如圭皋,也不必弃如敝履。

至于喜不喜欢,随你。


“心理学”,其实是指思想与行为关系的学科。只是我们中国人认为“心”是人的“主宰”,主情智、思想、欲望等,这从“心想事成丶一心一意、心无杂念”等成语丶俗语中可以感知。中国的传统中医,”心”也是主“情志`思想丶欲望”的。

“心理学”是由西方翻译过来,研究“思想与行为”关系的学科,用“心里”一词不是更容易让中国人理解么?中国没有”心里学”但并不等于不存在,比如,中国的”易学”不就有“心里学”的萌芽么?算命先生根据你表情、需求和心里(大脑思维)欲望,在依你出生年月时辰即“八字”再用模凌两可的语言套你预测你所谓未来祸福的“命运”,用的就是“心里字”。中国人把它叫“面相学”,而传说中的“鬼谷子”则是“心里学”的大师,”察言观色”就是根据你的言语、表情和行为判断你心里(大脑思考)在想什么的,从而做出预判或防范、或引导、或阻止等。

心里学丶自然科学、伦理学及其它社会科学,实际上都是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分枝学科。哲学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根”,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的根,虽然枝繁叶茂,但离开了根则会枯死又何来大树?自然科学与心里学及其它社会科学不同的是: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而“心里学”及其它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人丶人与社会丶个体人的“思想与行为”(即心里学)关系的。

可惜,咱中国的古哲学,继老子之后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最终没有发芽而走向了“玄学”如“阴阳五行”和“儒学”(形而上学的“人伦学”),犹豫丶徘徊了几千年,直至现在还受其影响。

个人之见,欢迎批评。


我也觉得心里学没有什么多深的奥秘在里面,并不存在哲理性,也不存科学性。要知道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什么决定?很显然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大脑决定的,并不是由心决定的,与心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们人有饯感有痛感有快感,你想吃什么想做什么等,都是由大脑全全负责。心脏的唯一功能就是不停地并有时间规律的跳动,从而触使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流向身体的每个角落。所以平时我们经常所说的”你心里在想什么”?是不确切的,应该是”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心是不会想事的,心是没有思维功能的。所以我们所说的”心里学”实际上就是指”大脑的思维学”。所以当我们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正常时,实际上就是判断这个人的大脑思维是否正常,一个人的思维不正常他的行为肯定也就不正常。那么一个人的思维不正常可能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这个人的大脑确实有病,比如脑膜炎,神经病,这种情况的人肯定思维不正常,他的行为也就不正常。第二种情况是,这个人的大脑正常,但他的思维或行为不正常,这里的大脑正常是指这个人的大脑完好无损没有病的完全健康的大脑,那么这种情况下大脑正常的人为什么会有思维或行为不正常呢?这种情况的思维或行为不正常肯定与这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外界生存的环境对他的影响有关。也就是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如果他生活在一个与千千万万家庭环境差不多的情况下接受的教育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下,那这个人的思维或行为也就会变成正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人。反之,如果这个人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下接受了特殊的教育,那毫无疑问这个人肯定也会变成特殊思维或特殊行为的人。还有值得要说的一点,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教育都是不断变化的,当这个人接受教育在某一阶段被终断,那么这个人的思维就会停留在这一阶段,也就是说这个人接受的知识面就在这个阶段的范围内,他的思想就会固化在这个范围内,那么这个人的个性也就隋之跟着固化了。


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都是千差万别,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你若不喜欢心理学,也并非是不对的事情。

因为很多人对心理学的不够了解,会先入为主认为这门科学很神秘又玄幻。

人类的心理活动和情绪表达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直到现在也仍有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喜欢,或者以某些公式和现象来解释一切,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让我们更好地读懂这个世界,读懂我们自己。

其实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或多或少地接触心理学范畴的知识。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当你压抑的时候,你会去寻找让你重新愉悦的方式,你需要从内心里让自己再次振作,并继续生活。可能这些是你习以为常的动作,但这些行为背后就包含着心理学的认知和思维。

心理学,并不神秘。

让大众对这门科学不再误解和偏见的道路一片荆棘,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人,会出现很多想象不到的障碍,但就像其他已经强大起来的科学一样,心理学在未来也必将是趋势。

如果你不喜欢心理学,那也没关系。你怎样认为这个世界都是可以的,只要不影响他人,不伤害他人都随意。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和思考。

但我也真诚地希望,在心理学的这条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伴可以一起同行。

#BeHappier#

#和一切向上的力量成为朋友#


中国人一般都不喜欢心理学哲学人性的丑恶因为喜欢逃避喜欢装好人。以善自居以正自视。把中庸学厚黑学走后门走捷径达到目的为目的。至于怎么样达到就不管了反正以最聪明自冠于世界。


首先,恭喜你正接触到心理学的内容。

不喜欢,内心的情绪感受。人的思想,大脑的活动,行为是休身体的具体表现。这些东西,正是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虽然不喜欢,但我们却在每天都接触与体会。

虽然不喜欢,但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心理学给我们的影响。

虽然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心理学的研究对人的生活指导还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其次,还得恭喜你没有过多的进入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虽然都比较深入,甚至还总结了许许多多的规律,甚至适用于各个生活领域之中,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学研究方向。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更偏向于外在的研究,研究别人的心理怎么怎么的,却未曾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心理如何如何。

所以,在未接触到心理学太多的内容前,恭喜你没有陷入太深。

心理学的正确方向与人生大道的方向是一致的。

心理学真正要研究的是我们个人,是我们自己,真正要做实验的是在我们自己的心灵上不断去尝试,不断地去体验,进而提升自己的内心觉察的能力。

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这个心理学要研究的内容,在实质上就是这个道,而这个道就是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体当中,不可分离,认识这个根本大道,就是认识我们自己,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学问。这就是人生大道啊。

但是这个功夫不能在外面去做,这个功夫要在我们自己内在去做,不断地格物致知,不断地诚意正心,做到让学问时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持心能力、觉察能力,有朝一日达到不惑。不惑也不是说到了40岁就不惑了,而是心上大定,不动摇,像金钢石一样,清静自在。

如果真的要学习心理学的深层学问,还是建议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中多去了解,多去体会。

欢迎关注@话说心情,用简单的话语,讲中国人的心理学!


先研究两个字吧,“规律”,这世上一切事物中其中任何一种事物中的绝大多数都逃不开这两个字,只有其中的极少数,才能逃开,任何事都是有规律的,反言之,如果这个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随机发生的,这个世界简直难以想象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很多时候,不喜欢一门学科或者某种没有明显问题的事物,是出于不了解、偏见,又或者是跟自己的天性相违背。

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榴莲,那是因为ta闻到的是臭味,属于第二种情况。

但有些人只是听说榴莲是臭的,没有走近去看过闻过榴莲,ta就开始讨厌榴莲,那就是第一种情况了。

一门学科,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和水平,都有人喜欢或者不喜欢ta。

曾经有人和我说,她讨厌化学这门学科,原因很荒谬,她说化学里面都是些毒物,都是害人的,不是好东西。

题主不喜欢心理学,没有什么对或者不对,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只能说这是你个人的喜好和选择。


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Believeitornot!

信不信由你!

要说什么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的一切现象呢?

科学绝对做不到,这也许就是科学的悖论。

但是,非科学绝对可以做到。如用上帝、用命运、用玄学、用某些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学说”,可以解释一切。有的不仅能解释一切,并号称能解决一切。


那是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过心理学理论,现代心理学发展有一百多年,出现过众多的心理学大师,例如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贝克等等,学派有精神分析、客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等,会是你觉得的那么简单吗?

你对心理学的了解不过是冰山一角,那些公式理论不过是实验研究得到来的人的行为的部分规律,然而并不是用来理解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全部,但是很多人却喜欢用一些理论当做公式来套,这些人要么是肤浅的学习者,要么是学了伪心理学

因为在心理咨询中,了解一个人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慢慢解开这个的内心,所以你觉得可能是一两个理论公式能解决的吗?


希望你继续多了解一些心理学,单就你说的公式和思想问题,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心理学上的公式或者总结出来的道理,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总结生活中的现象而来的。确切地说,是总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汇总和提炼出来的。因此,这些道理反过来又是可以解释某些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现象。

比如说儿童在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人们在大量的青春期儿童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这个年龄段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关于逆反的年龄段特点,并总结了以往经验,积累了处理青春期逆反的有效方法。那么,当生活中遇到十几岁的儿童青少年,我们就更有把握用这些知识和道理去面对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关系。或者观察到青少年表现出一种特定的心理现象,我们也能试着用总结出来的青春期逆反的相关知识,去解释和寻求合适的处理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心理学实际是大脑加工学,人们对大脑的研究还知之不多,对大脑的加工运作方式更多是观察层面而没有更多的深入,一些总结的经验未必准确有效。心理学的领域非常宽广,有待有志之士去进一步开拓。


也对也不对。简单的现象可以套公式,比如,单外表一看,就知是喜怒哀乐,很好懂的,可内心深处,绝非一个心理学家能给看透的,内心的思想是没有公式的,但有一点是共性的,那都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生存,其内心世界,一百人有一百个答案,伟人与平民的内心,它是有巨大的差别的,所以心理学,它可以研究一个人的心理,但绝研究不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内心世界是千差万别的!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原始地址:/wangluo/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