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现好点就叫人夸是什么心理?

孩子在6岁之前是一个规则意识建立的阶段,这个阶段容易有一个固定模式的行为状态。比如说,回家一定要把鞋子摆好,如果今天不是他自己把鞋子摆好就会发脾气。当然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但是如果案主说的,是受到批评的时候就要表扬,不表扬就会发脾气。那么就能发现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当孩子感觉到委屈、难受的时候就需要表扬。在被批评的时候如果一定要被表扬,那么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关键原因不在于表扬,而是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孩子感觉到心理难受的时候需要让自己变得开心一点的方法是“需要受到表扬”时,我们可以改变几个方式:

1.表扬的方式要改变:表扬不是不好,但是要有方法的表扬,表扬的原则是用具体的方式来表扬。比如说:今天帮我把碗收拾好了,帮了妈妈的忙这样很能干哦,如果你不开心了要跟妈妈说。当孩子学会讲自己的不开心并且能使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是很好的。

2.教会孩子其他发泄不开心的方法:受到批评肯定不开心,孩子的方法是要表扬。那么在平时我们可以利用绘本、玩偶、故事等方式,教孩子在不开心时使用一些方法。比如,使用一些与生气有关的绘本,比如《生气汤》,在讲完绘本后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当下次生气时可以怎么办。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气以及科学的表扬孩子,让表扬成为学习的一种动力,让孩子可以学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这个问题非常好,具有普遍现象。在此我以阿德勒心理学的观来进行阐述一下,咱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在意别人的视线、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这或许的确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但这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这一点请你一定好好理解。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适当的表场是值得肯定的,但孩子如果是以表扬为目的来行事,结果必将陷入别人的期望而活,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强烈希望被肯定心理。这种可能与生活环境有关,他们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判断需要外界给他们带来信息来判断事情的价值,所以他们强烈希望外界给予反馈,如果是正向反馈则更好


个人认为是在自我认同期(3--4岁)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从而造成自信不足。自己经常被忽视,存在感不强。儿童时期某些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以后就会不断索求,来弥补曾经的缺失。就好比小时候家里很贫穷的人长大以后会拼命工作,挣钱。


原始地址:/shenghuo/1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