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娘家不再是自己的家?

没有这个时候,没分娘家我家,一直都是我家


观点:看到“活了半辈子了,为啥家都没有了”这句话突然觉得很难过,这是多少已婚女人的现状,有时想一想,真想抱着自己狠狠哭一场。都说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但是现在,曾经最温暖的港湾却无法再停靠这艘已经走了很远的孤独的船。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只能在风雨中随风摇曳。

我是家里老大,家里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爸爸早年做生意不错,但后来经营不善倒闭了,还借了外债。

从我毕业开始,我每个月自己都省吃俭用,全部钱花在家里,妈妈大手大脚习惯了,不懂得存一点。爸爸经常暗示我,让我自己存一点嫁妆,要不然到时自己身上没点钱就麻烦了。

我没听爸爸的话,看到家里开销大,三个弟妹读书,还是把自己的所有金钱贡献出去。果不其然,现在我要结婚了,我是南方嫁到北方的,娘家别说嫁妆,就是一毛钱都没给我,连一个酒席也没给我办。

在婆家举行婚礼,一个娘家的人影都没有,据说是因为机票比较贵。我能说什么呢。

南方经济比较发达,我户口没迁出去,老公户口移过来。于是生完宝宝做完月子,我们就回到了娘家。娘家房间很多,我在娘家照顾宝宝,老公就在附近找工作,平时就妈妈带着侄子。两个小孩就差几天。有时妈妈会借口出去,一去就是一整天,我就要带着两个淘气的宝宝。

平时买菜都是我出,妈妈总认为我和老公是吃住她的,有时就想外面租房子住算了,但爸爸不同意我出去。

总结:在娘家不管我付出什么,他们都觉得我是应该的。或许从一开始娘家就没有我的位置了。


我爸当着我儿子的面和我妈说他姓什么咱们姓什么。我没当回事以为是父亲的玩笑话。知道有一天弟媳说你是外人了。你要知道你现在姓什么分清楚了。瞬间心凉透了。原来除了我他们才是一家人


我的房间被占的那一刻


还好不孤单,我以为就我是这样


从没这种感觉


娘家依旧是你的家,不过重心不一样了。

如果说你是独生子女,那即便你成家了,娘家依然会把重心和关注点放你身上,即便已经有新的家庭,即便没在一块,你也还在家里。

如果说还有其他兄弟姐妹,那你出嫁了,重心会放在还在娘家的兄弟姐妹身上。

最后,不管你感觉如何,直系亲属之间的亲情一直都会在。


在筹备婚礼阶段,我妈就跟我说结婚后钥匙要拿出来给她,从那时候我就觉得娘家不是家了。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我就把钥匙拿给我妈了,后来每次回家前都会问问家里有人才回去,偶尔有几次我提前回去,家里没人我就在门口等着。

我妈后来也说过要把钥匙给我,让我回家方便点,不用等在门口,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是那泼出去的水,不再是以前那个没结婚的女儿了。

对于交钥匙这事,我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我也能理解我妈,她是个很传统的女人,她觉得女儿嫁出去再有娘家的钥匙不妥当,况且我还有哥哥,后面还会有嫂子。

现在结婚一年多了,难免有跟老公闹别扭的时候,我都不会当时就摔门回去,一个是因为我妈说闹别扭的时候回娘家不好,二个就是我觉得那不是家了,我去就是客人。

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跟独生子女家庭比不了的,我有个闺蜜是独生子女,她父母还专门给她们准备了房间,她可以随意进出妈妈家。

人和人不能比,既然已经结婚了,就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庭,跟娘家保持粘度也要保持距离,合适的距离才会让大家关系和谐。


我爸爸去世以后,我哥哥坐在爸爸日常做的那个座位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开玩笑说,你们娘家就我自己,谁得罪我我就不让你们来。这一刻让我感到从没有过的疏远。一颗心凉到底。如果有一天母亲也离开我们,不用你说,我们再也不会来。


独生女,没这个问题


过去一年刚好5O周岁∴以前掏心掏肺的去关心的父母突然变的相当陌生∴陌生到了已经回家一个礼拜了没有超过说十句话∴大家都戴着面具生活真的好累∴这个家好象不属于我的∴


当娘家没有自己的房间是,觉得这个不是自己的家。后来大姐盖了房子,就觉得那是大姐的家。

女人,没房子,心始终在漂浮。


一、成家之时!

成家立业,对于男人而言是成人立家的标志,是人生重要时刻的里程碑。而对于女人来说则是出门成家,与娘家分割的界限。结婚之时既是泼水出门之时!再回家时,一句“来客了”就显现了家人把女儿当客而非主了。再也回不去了!此地已不再是你的家而是‘娘’家,爹娘的家!

二、娘家的事儿而非咱家的事儿!

娘家的事不再说是我们家的事。而是哥家怎么的弟家怎么的。。。都有了小家界限。娘家的事儿参与度不高了、话语权和决定权没有了。家已不再,只有爹娘。

三、娘随儿走,“外戚”一定!

同样的父母血脉,同样的成人立家,可是不同的后代!一句外孙,“女儿的孩子”就直接把女儿连同子女被定格在了家族传统观念里的“外戚”行列。就再也回不到家“里”了。女儿这水算是泼出去了,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了。


结婚以后。


女人出生开始就没有家,你父母的家是娘家,老公的家是婆家


刚结婚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了两个家,因为婆家娘家虽是相邻的两个村,但距离只有几分钟的路程,结婚第二年我怀孕了,到了农忙季节,我都是中午做好了婆家的饭,然后去娘家做饭吃饭,到了傍晚我做好了娘家的饭,就回婆家做晚饭吃,那时真没觉得娘家不是自己家。

随着孩子的出生,我在家带孩子捎带着做家务,也是经常回娘家,等到了孩子会说话了,我带孩子回娘家,母亲经常逗孩子说:你来看姥姥,给姥姥带什么好吃的了。刚开始还没觉得什么,次数多了,我就开始感觉娘家不是自己家了,去娘家是走亲戚,等有了弟媳再去娘家就基本不空手去了,礼物多少都得带点,那时更觉得娘家不是自己家了。


当嫂子弟媳给你脸色看你妈不吭声的时候


男的也一样,成家了,跟自己父母就是两家人了


父母永远是子女避风的港湾,父母对待孩子是无私的奉献,所以有父母就有家,家概念上的疏远,是因为同辈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之间,消除了在父母那边的随兴,增加了彼此的尊重,响应的拉远了距离。


父母在,家就在


原始地址:/remen/1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