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佛教的善恶标准与人世间的善恶标准肯定不一样。由于世界观不一样,人们常以肉眼和物质仪器所见为世界真实,人世间以人为本位,以利己利他为善,以损人害己为恶。而佛教世界观,认为世界之大不可思义,并有六道众生实存,以平等佛性观世界,众生皆是佛,地藏菩萨要度尽众生说“地狱不空,誓不佛”。故佛以众生为本位,利益众生共登彼岸为善。


人知初,性本善。自然界现实生活中包括人和各种水陆动物及禽兽在出生初期都是相同温顺的,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领悟了上辈们的生活行为,逐步吸取了同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在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有些动物的灵感在某个方面能够超越人类。但是人类的总体思维在生物界里是独一无二的。就是能够按照自然科学规律来生成。自己想达到的需求可以制造一种机器来实现完成。这就是自然产生万物。人类是万物之首。人类的智慧能力超越各种各样的神鬼妖仙幻灵。神仙们能够灵魂投胎转世,人类能搞计划生育。神仙们的灵魂可以一魂多胎,也可能像真假孙那样,变成一个是自己,一个是朋友,一个不相识,一个是敌人。到底是神最灵?还是人最神?寺庙是人建,菩萨是人塑,神鬼是人说,神仙们的吃穿住行都要靠人类来供结。如果人类全部都被普度众生了,以后又去靠谁来敬献拜神的供品呢?


有明确的标准:

十善和十不善。

十不善,你大概可以理解为恶。

佛教的修行,有几个层级:

第一层:求来世往生三善道。

轮回有六道,其中待着比较舒服的有三道,相对而言乐多苦少,被称作“三善道”。这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和人类。不舒服的也有三道,别说苦多乐少了,甚至有纯苦无乐,这三道是:畜生、饿鬼和地狱。

任何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本能与追求。比如蚂蚁,每日重复往返搬运食物碎屑,为的是寒冬能有食物,不必饥馑。饥馑是苦,饱食则是“乐”。

那么,一个相信轮回转世的佛教徒,会进一步地去为自己未来的生命打算——下辈子不掉落到十分痛苦的三恶道,而是投生在有一些乐的三善道。

第二层、彻底从轮回中解脱。

进一步深思,整个轮回都是有苦的。

苦才是轮回的本质。

而且,即使暂时投生到有一些乐的三善道,也保不定什么时候再转世到三恶道。

而一旦投生到三恶道,就很难再从中逃脱。

所以会有人发起从整个轮回中解脱的心。这种解脱,叫做涅槃。

追求个人的解脱涅槃,我们称作小乘。

第三层、除了自己解脱,还要所有众生解脱

尽管自己已经离开了轮回,不再受苦。

但是,看着昔日的父母、亲人、朋友都仍在轮回中挣扎受苦的缘故,内心会有不忍。而我们在轮回中的时间无量无边,可以说所有众生都曾转世当过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

那么,处于慈悲心的缘故,除了自己出离轮回,还要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

这种追求“度一切众生”,我们称作大乘。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层是地基。

因为,如果你无法获得善趣的身体(从修行角度而言,以人身为主),就会因为痛苦太大而基本无法修持第二层和第三层。

那么,如何获得人类的身体呢?

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奉行十善,杜绝十不善。

俗话说,断恶行善。断恶是第一步,那么我们看看“十不善”都是什么:

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与非妻室行淫等)

——这三个是身体的恶业。

四,妄语。五,绮语(毫无意义的浮浪之语)。六,两舌(挑拨离间)。七,恶口(伤害人的话)

——这四个是口舌的恶业。

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认为根本没有善恶业果、颠倒善恶等)。

——这三个是心意的恶业。

括弧里的话,是答主私人的注解,其实关于“十不善”还有更为详尽的解释。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而与十不善相对的,正是十善——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邪见。

其实,作为佛教徒,你要说第二层第三层境界太高,自己达不到,可以理解。但第一层——通过奉行十善、杜绝十不善达到“往生三善道”的目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十善并不难,而且也与世俗道德相顺——一个不伤害他人生命的、不觊觎他人财物的、私生活上自爱的,诚实的、不挑拨离间的、不口舌轻浮的、不说刻薄话粗话脏话的,内心也没有贪念、愤怒和不正三观的人,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会喜欢、敬仰的吗?

那么,我们这一生,就尽力地去断除十不善,奉行十善。^_^


善恶,只是人为的假设,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猛虎扑食,哺育幼崽,是恶?是善?佛人不染红尘,绝生灵之生息,是善?是恶?烧香拜佛,为求福报,是私欲?是无私?斤斤计较,为的是家人衣食住行,是小气?还是大爱?为搏红尘,起轩辕之战,涂炭大千生灵,是善?是恶?谁又能说清楚呢,世间本无善恶之分,只有公私之别,极致为了自己的私欲,多半是属于所谓的恶,极致为他人而行之事,多半是善,注意我说的是极致,不掺杂,不混淆,再有我说的是多半,就写这些吧


首先要明白佛教是科学的,不是迷信,啥是善啥又是恶?对于这个东西要不要起分别?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本师释迦牟尼佛制订了许多戒律让我们遵守收心,老实修行,这是佛菩萨引导我们走向成佛之路的方法。

在佛菩萨眼里我们都是罪人,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说的很明白了,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无始劫以来我们的习气积累的很重。另外在佛教里,善与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佛教是讲道理的是辩证的,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曾经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听闻佛法兴盛,想去皈依佛门求佛收为弟子,他跑到佛居住的地方,诸位在家的尊者说佛出去化缘了,这个老人将自己的来意告诉了诸位尊者,尊者们开了神通以佛眼观老人往世看到老人很多世以来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由此尊者们得出结论老人今生不能得度缘于老人作恶太多,习气太重。老人听后伤心流泪回家,回家路上遇到佛陀回来,佛陀见老人哭泣遂问老人原由,老人说出今生不能得度之事,佛陀听闻后开佛眼观老人往世,观后立时给老人剃度收为弟子,回去后诸位尊者看到佛陀给老人剃度,很是诧异,问世尊缘由,世尊说诸尊者的神通只能看到十世的因果,佛眼看到的却是无始劫以来的因果,这个老人在无始劫以来虽恶事做尽但是有一世却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此今生必然要得度,尊者们这才恍然大悟。老人后来修行向善证得阿罗汉果,成为了诸位尊者里的一个。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恶在佛教里是互相转化的,善与恶都是自己的内心作怪,一念可以成佛一念也可以成魔,我们修行就是要定,让自己的发心永远是善的能量而不是恶。佛教讲深信因果,老实念佛,因果是啥,就是你的发心,你发善心得善果,发恶心就得恶果,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因此明白了因果就等于明白了善恶的标准。


简单的说:顺应自性的是善,违背自性的是恶。

稍微具体点的善恶标准是五戒十善:

五戒:杀盗淫妄酒,是恶,反之是善。

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反之是恶。

再详细点,善还可以分真善,假善,满善,半善,等等!可以看《了凡四训》,里面对善恶解释的非常透彻。


善恶是两个相对的心理行为概念,很难畀定,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亦是恶,恶亦是善,亦善亦恶一念之间。有心做一件好事为善,无意做一件坏事亦恶。一个再恶的人都具有善的一面,一个再善的人也未心无恶的一面。按佛教义,一切遵守五戒为善,违背即恶。而惡与善是处在无定中,正念一生为善,邪念一生即恶。念生念灭,善生善灭,反至恶生恶灭。且还有大小之分,真假之别,用慌言欺瞒事实真相,去安慰一个人,外恶内盖。放纵一个人去犯错,不闻不问,外善内恶。帮助一群人为小善,为广大人民除害去杀掉一个恶人为大善。


谢邀,无论是否是佛教信徒,信与不信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对待善与恶的看法是一样的标准也是一样的,区别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世上其他宗教信仰上帝或神灵就会转生天堂等善道,必须克服自己的恶行,致力为善,才能进行生命的优化。(因信得救)

佛教信仰佛陀,佛教的教义中,没有最高的主神和可以控制一切的神灵。自己的苦难和快乐,都源于对善与恶的控制和自己错误和正确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区别与其他教派的是:佛菩萨只是指路人,能否获救取决于你们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想要脱离轮回苦海就必须依靠自己躬行善业远离恶事。修十善业是一切佛法的根基,佛教称善业是清净法,不善业是染污法。作为业果的表现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以善恶诸业为因,是为业果。业果则追随着你入六道轮回,而为了摆脱这种由烦恼和业控制下的轮回,佛陀说教了八万四个法门(佛法)。依止正确的适合的法门才能解脱轮回。(因行(为)得救)

永嘉禅师证道歌: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为国家和人民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恶,百善孝为先,孝养父母就是善,不孝父母就是恶,万恶淫为首,和夫妻以外的人通奸就是恶,反之就是善。佛教有五戒十善,五戒是,戒杀,盗,淫,妄,酒,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反之就是十恶。


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那就是:人善祸远离,人恶福远离。为什么呢?请听我分析

原创南山大叔(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人处事学问深,这潭深水,表面看似清澈可人,其实,有时候,却是深不可测。所以,做人,首先要懂得为人处事之道,而为人处事又分为为人和处事这两个部分。有些人,为人正直,一身正气,却常常得罪人,原因就是处事方法的不老道。有些人,处事圆滑,行事成熟,但背后评价却不高,因为他们玩阴的,是为人不佳的表现。

但不管是哪个部分,要想成为一个有福之人,远离灾祸之人,首要的条件,必须是人要先善。古人云:为善者,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有些善良正直的人,虽然性格耿直,但他们心地善良,不会算计人,所以,虽然他们有时候会得罪人,但时间久了,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个人的内心品质。哪怕他这时候因为得罪过人,一时受到打击报复,但时间久了,相信能得到大家的鼓励和保护的。

而人为恶,就难说了。古人云: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是啊,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一个心地不良的人,虽然一时能利用权势或者为非作歹获得一些物质上的丰足,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是虚的,他们的心底深处的恐慌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罪恶会逐渐地浮上水面,等待他们的,也许将是一身的身陷囹圄的结局。

所以,为人,要先为善。为善第一,能做到为善且处事圆滑,行事成熟者,乃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才算做人的真正成功。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做人成功的人,成为一个有福气的人,成为一个祸事远离的人,一定要懂得多读书,多为别人着想,和别人友善交往,当你成为大家喜欢交往的对象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以后,只有更多的好机会,好运气,好福气在等着你呢。

南山大叔,福建省作协会员,出版有《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等6部书籍。(南山大叔原创号已经与维权骑士、快版权签约,欢迎大家关注,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南山大叔的原创平台:m5147372473/

另外,更多精彩文章,还有很多美妙动听的音乐,尽在南山大叔原创平台。


事实上,佛教徒的标准更严格一些。

比如在世间生活中,杀人才会坐牢,才会叫做犯了严重的罪行。

而在佛教徒的视野里,你亲手杀了一条鱼,这就是很严重的罪行了。

因为你的心动了杀念。每个人的心都是很柔软的,你训练它什么,它就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比如你觉得杀能够解决问题,那么杀心这种训练就会让你的心越来越趋于暴力。

佛法的所有戒律或者说行为规范都是为了修炼你的心而来,然而世间人,却没有如此系统的练习心的修行的机会。


佛法非二元,而善恶法还是处于我们所认为,如同对错、好坏、美丑之类的对立二元意识。所以也不能粗略泛泛而谈。

如果非要讲佛法对善恶的观点,那还是一个“用法”,也可以说成“工具”的角度。在足够认清事物本质的时候,善恶行为都是一个工具。而使用这个工具后,所促使事物发展的结果,恰恰是佛陀非常重视的,即是因果。所以,佛法并不是提供一种判定,去衡量一个行为是否善恶,而是建立在因果上,如实描述了自然社会状态下,在不同目标期望里,使用善恶方法后产生的结果。而选择权还是在每个人自己的意识。

但通常,我们并不能非常透彻的对所有事物有公正客观的了解,比如生命,比如自己。所以包括佛教内的很多宗教体系,都提供了类似善恶行为的标准,比如戒律,这是先贤留给我们非常重要的经验分享。

佛法对善恶的态度,更希望让人们体解的是,因果,所有产生结果的行为(身,口,意),都会回馈到我们的身上。所以顺带延伸可讲的是,佛法中对获得财富的态度,就是快乐的分享;对于获得幸福的态度,就是深怀感恩,这是佛陀所总结并分享的相对足够健康并持续的善法。


其实如果仔细读佛经,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定,可能是我们没有读懂,也可能是我们的造化太低,就简单从西游记中的佛教来讲,很多信徒已经偏离了方向:

举例:比如杨角风我,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近发布的文章大都是解读西游记系列,其中逃避不开的一个内容,就是关于佛道两家的问题。

凭心而论,杨角风也非常注重慈善事业,也经常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乐于助人,生活中也没有做过坏事,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心安,并没有佛教说的那样不修本世,修来世!什么因果报应之说,只要我倒霉了,肯定是前世做的坏事太多……

在我写到乌鸡国的时候,其中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说,乌鸡国国王乐善好施,如来佛祖派文殊菩萨来度他成仙,结果文殊菩萨变成了一个和尚,想着法的语言冲撞国王,然后国王生气了,把他弄进了河里泡了三天……

先不说文殊菩萨是不是故意被泡,只说结果,这文殊菩萨就不干了,哭哭啼啼的找到了如来佛祖,然后佛祖就派了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去祸害乌鸡国,先是三年大旱,死去众多百姓,最后又把国王推井里泡了三年。等孙救出他们以后,文殊菩萨说“这都是为了报一饮一啄之仇,因果报应!”

关于这一段故事,我是有很多的看法的,其实所谓的善恶,都是佛家自己评定的,所谓的因果报应,也是人为的报应,你不信我,我就整死你,就是这种态度。(当然分析仅限于西游记小说中,我文章中已经多次注明)

所以我在发表这篇文章以后,很多虔诚的佛教徒,开始猛烈的攻击我了,说我临死不远了,说我大难临头了,说我要遭报应了……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很多的佛教徒,已经远远的理解偏了善恶的标准……

我理解的善恶,就是不做坏事,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儒家经典,或者是传统道德都是有详细规定的,而我国是法制社会,只要是法律不允许的事情,一概不要去做。

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因为思想上的不同见解,就要受到诅咒攻击,当然,作为无神论者的杨角风,也不怕什么诅咒,只是觉得,我们很多人,没有真正体会佛经经典。

因为佛经从来没有教人去作恶,因为别人不信你,你就去想法报复,那这就是在作恶,这就是在曲解佛家经典,我想任何一个组织和宗教都不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人。

所以,如果选择信佛教,那么就修心,修炼自己的内心,要有实际的善念来展现自己,而不是采取由作为佛教徒的我来评判你所做的到底是善而是恶,因为一个人的善恶,不是由一个信徒来评价的……

作为一个凡人,我们也时刻谨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但做善事,莫问前程!

如果要问佛教徒的善恶观和现代人的善恶观是否相同,我觉得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因为人要心存善念,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这本身就无关宗教……不然看看混战的中东吧……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好坏无常,敌友常易。有一天佛魔见面,佛对魔说,你是魔。魔对佛说,你是魔。过了几天,佛魔见面了。佛对魔说,你是佛。魔对佛说,你是佛。又过了几天,佛魔又见面了,佛魔同时说,佛即魔,魔即佛。


应无所住而释其心,佛教修“无执”,善与恶都是人的执着罢了,哪有绝对的对与错?

最近在看《水浒传》,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说:“我们一起念忏悔经吧。”,鲁智深先是不从:“我没什么要忏悔的!”智真长老又说:“人生在世谁无罪过?就为你娘生你时受的罪吧!我们都需要忏悔。”

在批判世间善恶时,我们就已经在执着了。不然,怎么看自己的善恶呢?


我的个人除了我的共产主义以外,没有其他的信仰,对于其他的信仰不了解,知道的也都是些皮毛而已,那么根据小编提的问题,就我所知道的一点皮毛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不作为权威定论,见笑了!

就世界而言,教种应该有三大派;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遍布于欧洲、中东各国,不必细谈。在我国主要是以“佛教、道教”为主要教种,历史悠久,教派文化内涵丰富,信徒也比较至诚,他们的信仰也更能得到广泛的尊重。

佛教的教主“释迦摩尼”,是佛教信徒的鼻祖,得到了信徒尊重与崇拜。

道教的教主“老子”更是千年修炼,有老子的学说,深奥无比,自有他的一派体系,特别是“老子”的“哲学”起码领先于世界五百年,“道德经”的深奥之处让哲学家折服。那么诸多的“佛教信徒”如何看待人间的“善恶”问题呢?

对于人们思想与言行做出的判断标准是道德“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思想行为,一般来说会被认为是“善”;反之则会被形容为“恶”。因此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由于各阶级的利益不同,道德的原则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理论,那么,对于对于道德的定位标准就会产生了不同的矛盾。

在“佛教”历史的长河中,对于各派的学说中“何者为善、何为恶”有多钟说法的。西方的学者对于“善于恶”的评判标准是与中国大不相同的,认为;做好事就是善,做坏事就是恶,有多种说法。

总的来说,佛教的定义是“顺义”既为“善”。通俗的理解是要“顺理”、“顺体”等等。顺;就是符合教义来指导思想言行,反之既为“恶”,由此可见小编提的问题应该开阔思想,不能抽象的定义为一种概念去评判,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正能量的思想实践意识及言行举动,均为“善”,反之则为“恶”。

小见识,渴望探讨、交流、评论,特别感谢小编“弘扬正能量”的标题,感谢的平台给予交流的机会,喜欢这样的内容,可以继续发扬我大中华的传统美德!


我是坚定的共产党员,除了共产主义,没有别的信仰。

读过很多佛教故事,也在寺庙里住过一段时间,谈佛教信仰我还是有资格的。

看到某专家说“佛教是科学”,真是忍不了了。

讲三件事,让大家了解佛教。

1,读过一个“以身饲虎”的故事。

说,某高僧看到牛羊死去的惨状,于是不吃肉食。有看到犁耙翻出泥土,土里虫子死掉,又不吃素食。(佛教徒是不是觉得绝食是美德?)最后看到老虎饥肠辘辘,告诉老虎,你吃了我吧!(我去!佛教是要把别人变成蠢货还是哲学家?)

2,在寺庙里住着时,给两个佛教徒提了两个问题。

①蚊子咬人,是不是应该把蚊子打死?(杀生问题)

师傅说,不应该,因为蚊子早于人类出现,不是蚊子打扰了人类,而是人类打扰了蚊子。(好高明的哲学论断!可是疟疾怎么办?)

②如何修身养性?如何成佛?

佛教徒大妈说,成佛就是要回到“赤子之心”,回到初生儿那样的纯洁状态。(我崩溃了,和以身饲虎多么相似,反正就是去死呗!)

3,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佛教作用。

不可否认,抗日战争中,中国佛教徒“上马杀敌,下马学佛”的正义行为。但是佛教在日本侵华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动员作用。

日本侵华军中,配置了大量的和尚。这些和尚,不是给被屠杀的中华儿女超度,而是解决日军的心理健康问题。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亲手杀那么多人,哪个正常人都受不了,可是佛教在侵华日军中间,果断建立起一套杀人有功业,强奸成正果的扭曲价值观。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管杀多少中国人,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赎罪!

佛教里面有好人,但是总体来说是坏的。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佛教信徒,讲究因果的道理,在看待善恶问题,也秉承因果轮回,认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但真学佛人,却跳出善恶这个轮回了。

在善恶这个问题上,正常情况是做了就一定开花结果的,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只是先来后来的问题,这里还要结合因缘,就是有没有给或善或恶的土壤,给予发展。

真正的学佛人,已经不会给土壤让生长的机会了,当然不是一定不给,是看情况,好的,可以适当生长,不好的,不给土壤生长。因为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他们都懂得并遵守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转化。

所以真正佛法学的好的,善恶,已经对他们没有意义了。他们只有智慧,所有的人事际遇,都是善了,自己的心也已经超脱了。


基本上也是偏向于人性本善一端的。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菩提达摩大师略辨入道四行观》

达摩以为:众生皆具有同一的“真如佛性”,只是为客尘影像的生灭落谢所迷惑,不能显了。修炼的方法无非“舍妄归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所倡导的。

善恶在人的一念间。善恶是对半的,好人坏人也是对半的。因为,如这个人前一面是善的,我就说这个人是好人;如果这个人后一面是恶的,对我呈现是恶的,我就说他是坏人。那你不是自相矛盾吗?你前一刻说他是好人,过两天你又说他是坏人,那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好坏都是我们给他的标签,都是我们内心给的定义。我认为你好就是好人,我认为你坏就是坏人。那么,这个好坏不在于我们所认识的对象,而在于我们的心。若我们的心是好的,那我们永远就是好的。因为这个好是相续地好下去的。若我们的后一念起恶,那么这恶是自生出来的。恶不从外来,恶从我们的心生出来。

善恶不在相上,而在于我们如何认识相的心。你得什么样的法,不在于这个相呈现出什么样,而在于你如何理解这个相。


原始地址:/remen/1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