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传奇女子林徽因作为母亲,儿子没考上清华,她坚持要查阅试卷,看完试卷反应如何?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也觉得我是新中国奇男子!初二都没上完。嗯,奇男子!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那个在木棉树下吟诗的曼妙少女,她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才让她的故事直至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沉醉其中。

林徽因,精通文学、建筑的民国才女,梁思成的佳偶天成。她可以与丈夫携手共进退,也能在家中照顾一双儿女,做一个平凡慈爱的母亲。或许是林徽因年少的经历,让她在孩子的教育上躬身力行,她始终相信,好的教育才是给孩子年轻时最宝贵的财产。

早年游学,埋下种子

林徽因出身在杭州,林的祖父虽然说是一个进士,但是却有着先进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16岁的林徽因就跟随着父亲一起去欧洲游学。在那里,林徽因接受了许多欧洲的先进文化与思想。也许不是这次的留洋经验,那么后来那位被人念念不忘的才女也就不复存在了。

或许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才是最美的年华。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往往是他的眼界与思维,留洋回来的林徽因来到了一所中西融合的学校。

正是在学校学习的日子里,林徽因接触到了许许多多新颖的课程,她发现了更多不为自己所知的世界,从而打开了她对这个世界和人生探索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林徽因的父亲因担心女儿的安全,便将她送到了国外。在国外的日子里,林徽因不但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建筑学,还找到了相知相伴的爱人——梁思成。

其实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他们津津乐道于林徽因的绯闻,但是对于林徽因自己来说,她的世界很大,她去探索,去学习,去钻研。而爱情,对于林徽因来说可能只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罢了。林徽因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后来的女孩子们,若你不再一味拥抱爱情,可能也正是爱情来临的时候。

望子成龙,继承父业

林徽因与梁思成婚后生育了两个子女,分别是长女梁再冰,长子梁从诫。林徽因对这一双子女寄予厚望,她希望自己的一双子女能够子承父业,从事建筑学的工作。但是林徽因的这个愿望在女儿身上扑空了。

长女梁再冰对父母从事的建筑学并不感兴趣,而是私自报考了北京大学的新闻系,成为了一名记者。事已如此,林徽因虽有失望,但好在他还有儿子梁从诫。

从儿子的取名可以看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对儿子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们希望儿子梁从诫可以如同北宋建筑学家李诫一般,在建筑学界大放异彩。

林徽因对儿子悉心教导,付出了许多心血。在她的教导下,儿子梁从诫的成绩也未让夫妻二人失望,以当时梁从诫的成绩来说,考取清华大学建筑系根本就是十拿九稳之事。于是林徽因为梁从诫报考了当时的清华大学建筑系。正当她满怀期望的等着儿子的录取通知时,却被告知梁从诫并未被清华大学录取。

这个消息就如同一颗石头般砸在了林徽因的心头,林徽因既意外又震惊,她始终不明白一向成绩优异的梁从诫怎么会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的,而且仅仅只有两分之差。

在平复了自己震惊的情绪后,林徽因决心去清华大学查分数,很快她的申请就得到了清华大学的批准。拿到儿子试卷的林徽因更加疑惑了,儿子的试卷回答得非常完美,但又是为什么会以两分之差落榜呢?

在林徽因浏览完儿子的试卷之后,她终于明白了。原来,梁从诫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他却在试卷中写到,自己其实对建筑并不感兴趣,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历史。

看到这样一个消息的林徽因顿时恍然大悟。虽然有些失望,但林徽因更多的是愧疚,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儿子却忘了问他想要什么。于是,她最终选择尊重梁从诫的喜好。

得到母亲的支持,梁从诫选择进入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后到云南大学历史系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虽然没有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但是后来的梁从诫也在历史研究上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并不亚于在建筑界熠熠生辉的梁思成与林徽因。

幡然醒悟,自我反思

林徽因曾将自己的愿望全部压在了儿子梁从诫的身上,但是她却并不是一位专制的母亲,她始终认为教育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于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一直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方法。不论在什么时候,林徽因总是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坚持阅读,并且自己一直身体力行。

1937年后,侵华战争全面展开,林徽因一家人也在兵荒马乱下流离失所。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是她始终坚持与孩子们每天一起阅读,与孩子们讨论书中的内容与知识。哪怕是卧病在床,她也会抽出自己最后一丝精力,与孩子们聚在床边一起读书。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林徽因教会了子女如何是爱。或许在后人的眼中,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足以写下一本厚厚的言情小说。但事实却是,林徽因比任何人都要明白什么是爱。

她明白,徐志摩爱她,但那只不过是想象中的自己;她明白,世人欣赏她,但那只不过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感性与浪漫。她明白,爱是理智地选择一位良人共度此生。林徽因的言传身教,让长大了的梁再冰与梁从诫身上,依然留存的母亲给予他们的品质。

林徽因给了一双子女最好的教育,虽然曾经也有过百般期望,百般重任。但是后来的林徽因明白了,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路,或艰难险阻,或荆棘满地。如同她选择文学与建筑,梁再冰与梁从诫也有自己的路要走,她可以护佑孩子们的当下,却没有办法陪他走完这一生。


林徽因是中国民国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本身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大才女,中国民国史上有名的建筑师,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可谓称得上是珠联璧合。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一起到美国去留学,当时都学的建筑。后来他们回国也主要是从事建筑行业,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建筑设计师。由于他们在建筑这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所以他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和他们一样,在建筑这一行业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从小林徽因就是这样教育她的子女,其中包括她的长子梁从诫。

当时林徽因希望梁从诫是报考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大家都知道水木清华,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也是清华大学的王牌之一。谁知道最后梁从诫的分数,居然差了两分没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建筑系,这让林徽因感到非常奇怪。林徽因就去查了儿子的试卷,结果上面发现上面有一行字,写到我不喜欢建筑学,我喜欢历史。

林徽因看到这行字之后,就明白了自己儿子心中的所想。之前她因为对于儿子过于严格,所以忽视了儿子的兴趣,他一直都不怎么喜欢父母强行要他学习的建筑学,而更喜欢自己的兴趣历史。所以自此之后,林徽因就让儿子去学历史,并且报考了北大的历史系,并且被北大历史系收录。后来,梁从诫在历史这一行业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民国时期的女子,恰逢新旧思想的交替,女权运动的兴起,她们的光芒也得以绽放,惊才艳绝,傲然于世。如果说张爱玲是天赋异禀,文笔惊世的绝代才女;陆小曼是兼具才华和个性,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性情女子;那林徽因便是清淡婉约,气质和才情让人折服的人间四月天。

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是她的才华,还有她的爱情。她也曾春心萌动,他乡遇知己,与风雅渊博的徐志摩暗生情愫,成为徐志摩心中的缪斯女神,两人常有书信往来,一度有婚嫁的心思。可徐志摩此人早有妻儿,并非可托付终身之良人,徐梁两家父母出面敲打徐志摩,两人分道扬镳。

门第相当,志趣相投,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

自古世家大族的婚姻,都逃不开门当户对四个字。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学习他们喜欢的建筑学,梁思成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的儿子,曾经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林徽因家族祖上进士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所以两人门第相当,又郎才女貌,志趣相投,双方父母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祝福。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婚后两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共同的理想让她们始终投身在建筑事业上,梁思成的严谨踏实加上林徽因的细致坚韧,两人在当时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建筑事业贡献巨大。特别是对山西古建筑的调查和实测工作尤其突出,让这些被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建筑开始走向世界。

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两人都受过良好的中西方教育,对待子女的文化学习也密切关注,特别对于儿子梁从诫,起名之意就是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所以林徽因希望他以后能子承父业,继续为中国古建筑发光发热。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梁从诫也非常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两分之差,儿子落榜,林徽因坚持查阅试卷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当时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担任的就是建筑系教授和主任,所以在外人看来梁从诫继承父母衣钵是板上钉钉的事,完全不会出岔子。可是儿子竟然落榜,而且不多不少就差两分,这让林徽因很是不解和失落,坚持要查阅试卷,想看看儿子究竟是差在了哪里。

待林徽因翻阅试卷时,最后看到了梁从诫在试卷上写的一句话:我一点都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

少年心性,梁从诫竟然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林徽因看完后一度愤怒交加,因为这算是儿子对父母之命的反抗,但冷静之后她又开始自责,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自己孩子真正的爱好,把建筑学强加在他身上,确实也是自己的失责,儿子并非不够努力,也不是考不上,而是建筑学非他所想而已。所以回去之后,林徽因并没有责怪儿子,更没有强迫他再学建筑,而是支持他研究历史。

不负众望,成功录取,梁从诫自有他的广阔天地

1953年,梁从诫在北大历史系学习,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远赴云南,在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子。回到北京后继续从事世界史研究,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也经历了十年浩劫,直到1978年再次回到北京,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

梁从诫对环境保护意识先知先觉,早在1993年就领导并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之后就一直投身于环保事业,参与文物保护的活动,在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力,曾获得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评价他:

“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林徽因和梁思成对中国的奉献不用多说,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梁从诫虽然未能将父母的事业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但是他也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在他挚爱的事业上。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才是能让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儿子梁从诫是不想上,女儿梁再冰是没考上,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清华建筑系元老,二位居然不去替女儿通融,眼睁睁看女儿调到他校,民国知识分子之风骨,可见一斑,令人不解的是,他们的节操为啥那好?


林徽因想让她儿子也和他们夫妇一样学建筑,但是查完卷子才发现她儿子志不在此,于是就同意了孩子的志愿,没有逼迫他学习建筑。

由此事说明林徽因夫妇思想相当开明,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志向。所以她的孩子才可以成大器,因为她们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都打过招呼了,这觉对不正常,说了了写满了就给满分的


为什么她可以考试卷,心里不平的多了,传奇?不过是一个时代。背景里,家事好的人罢了。


林徽因被赞誉为中国20世纪最具有魅力的女性之一,她才华横溢、纯洁知礼、相貌出众,几乎满足了众人对于“才女”的所有幻想。关于林徽因,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她与梁、徐、金三人的感情纠葛,不过,面对这些热烈而真挚的感情,林徽因皆妥善处理,没有让自己的名声受损。最后,她与梁思成终成眷属,生下了儿子梁从诫,女儿梁再冰。大多时候,人们只了解作为建筑学家、作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林徽因,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忘记了,她也是一位母亲。

梁思成

如果单纯从林徽因儿子梁从诫的人生经历来看,她这位母亲当的似乎有几分不称职。林徽因是我国建筑领域无人替代的建筑学家,她的丈夫梁思成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这对夫妻的一生都与建筑有着不解之缘,也因此,他们夫妻的结婚日期以及给儿子的取名,都与中国古代宋朝著名的建筑天才“李诫”有关。1946年,梁思成回到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这一年,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梁思成当仁不让的担任了该系的主任;随后,林徽因也被清华大学聘请为建筑系教授。

林徽因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对古建筑充满兴趣,1950年,儿子梁从诫高中毕业后,自然而然的子承父业报考的清华建筑系。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梁从诫竟然因为两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最后,只能改报北大历史系,走上了一条与父母截然不同的道路。作为母亲的林徽因,自然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父母的基业,顺利进入清华建筑系就读。所以,她坚持要查阅儿子的考卷,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因为她无法接受从小成绩优异的儿子没有考上清华这个事实。

梁从诫

作为建筑系的教授,林徽因很快就从监考老师那里拿到了儿子的试卷。在进行复查的过程中,她发现,儿子试卷的分数并没有判错,确实就差那么两分,这也导致梁从诫从此与建筑系无缘。但是,在查阅试卷的过程中,林徽因有了另一个重大发现,梁从诫在试卷不起眼的某个地方写了这样一句话,他其实根本不喜欢建筑学,相比之下,他更期望进入历史系学习。直到这句话出现在林徽因的视野中,她才发现,原来她和丈夫并不了解儿子的真实想法,他们的教育,原来都是在做无用功。

梁从诫

他们夫妻本以为,自己在古建筑方面有着傲人成就,一双儿女必须继承父母志向,在他们的安排下走出和父母类似的人生。可是他们为人父母的却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志向,终有一天孩子都会长大成人,去过他们自己的人生。百感交集之中,林徽因决定不再强迫儿子继续学习建筑学,她回到家中和丈夫进行沟通,他们并没有因为儿子违背了父母的志向就责骂他,最终,他们决定支持儿子的选择,让梁从建如愿所长地报考了北大历史系,选择了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导语:大多数人对于林徽因的印象,来自于她曾经留下的那些温婉动人的诗句,以及她与徐志摩两个人之间的那段缠绵悱恻的感情。但是除开这些风流韵事之外,林徽因也是一个在建筑上十分有建树的建筑学家,并且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也颇有造诣。

林徽因生平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林徽因的感情经历

徐志摩

1921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梁思成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郎才女貌,门第相当。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又因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梁启超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所以说是门当户对。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金岳霖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林徽因作为母亲,儿子没考上清华,她坚持要查阅试卷,看完试卷反应如何?

1929年8月,林徽因生下女儿梁再冰。1932年,林徽因生下儿子梁从诫。林徽因夫妇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梁从诫,“从诫”的意思就是希望儿子可以像北宋著名的建筑学家李诫那样成为现代的优秀建筑学家。林徽因爱自己的孩子,爱而有法,爱而得法。梁从诫在《记忆中的林徽因》中写了很多母亲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往事,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显示出这位母亲的博学和对孩子的深爱。在孩子的教育上,林徽因还特别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能吃苦,坚强而执著,这样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

女儿梁再冰高考的时候,考分不够清华大学的分数线,因为梁再冰平时学习好,林徽因查了女儿的卷子。结果女儿确实考试失误,虽然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清华大学的创系元老,但是也没办法。不能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最后只能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成了新华社的一名记者。

女儿没能继承父母的事业之后,林徽因把希望都寄托到儿子身上。梁从诫比梁再冰学习更出色,可是高考的时候,分数线还是不够清华大学建筑系,不甘心的林徽因又查了一回卷子。林徽因极其仔细地查看着儿子作答的每一道题,几乎都是一字一句细细读过,漫长的时间过去后,伴随着阅题进度的加快,林徽因脸上凝重的表情开始变得自然起来,似乎从儿子的字里行间读懂了什么。翻阅至卷尾时,林徽因猛然发现卷尾工整地誊写着一行汉字:“我不想学建筑,我喜欢历史。”读过这行字之后,林徽因面容上似乎露出了笑容,她慢慢地合上试卷,很淡然地走出了阅卷室。

此时的林徽因才知道孩子的兴趣是历史,因此便不再强迫孩子学建筑,后来梁从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的历史系,1954年毕业后去了云南大学担任历史教师,后来又致力于环境保护,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总结:林徽因作为当时的公众人物,在孩子未能考入清华大学的时候,仍然坦然接受,而且尊重自己孩子意愿,不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为世人做出了榜样。


建筑大师的子女都考不上建筑系

才子佳人的建筑夫妻,林徽因与梁思成,可以说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日本古都也是梁思成拯救,到了1946年,梁思成回到自己以前的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优秀的家族教育

而这对才子佳人儿子的女儿梁再冰与儿子梁从诫出生与这样的建筑世家,并且自己的爷爷梁启超更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从小就接触着好的教育,并且有很多的大师指导,而夫妻两也是对孩子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总是想把孩子往建筑这条路上引,而儿子梁从诫也总是不负众望,每次考试总是考的很高,可以说是考上清华毫无悬念,更何况报的还是自己父亲一手创建的建筑系,别人也把这看成是一场家族的传承,完全可以是十拿九稳,但是依旧少了一稳,

儿子女儿纷纷没考上

成绩出来后,儿子却以两分之差,与建筑系失之交臂,而林徽因就像是一个普通家长一样,觉得可能有错误,于是就坚持查看儿子的高考试卷,但是,自己哪怕翻过在倒过去的看,每一个字都看,也就的没有错误,老师没有改错。但是他发现了儿子的一个小秘密。

那就是儿子在一处写道“我一点都不喜欢建筑,我更喜欢历史”原来自己的儿子不喜欢建筑,这其实是她教育的一种指责,其实这件事情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女儿梁再冰也是和梁从诫一样,本来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但是依旧没有考上,最后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其实可以看出,两个孩子都有那种抵御建筑的情况,其实,这就是和我们一样,干哪行的孩子不干哪行,其实,在孩子们眼中,父母的扶持,自己总想丢掉,想凭自己的一切展翅高飞。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完美的。


林徽因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作家、诗人,但她的另一重身份则是中国著名的女建筑家,她和梁思成花了十五年时间走遍了中国15个省,考察过2738处古建筑物,帮助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的奥秘,并成功解读出《营造法式》。

后来林徽因在北平中国营造学社任职,从事古建筑研究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林徽因一家人逃到了四川宜宾,在艰苦的条件下,林徽因还不忘收集《中国建筑史》的资料。解放后,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林徽因有一儿一女,对于林徽因和梁思成来讲,两人都是建筑家,子承父业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梁再冰和梁从诫在高考时都没有如愿考上建筑系。

当年梁再冰高考失利,达不到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录取线,林徽因特意查看了梁再冰的卷子,发现女儿考试失误,无奈之下梁再冰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记者。

虽然姐姐没有考上建筑系,但还有梁从诫啊,林徽因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因为儿子的学习成绩更优秀,但高考成绩出来后,林徽因再次大失所望。

梁从诫只比分数线低了2分,仅仅2分,也就是一道选择题的事,林徽因带着不甘再次查看了儿子的试卷,这一次她发现,梁从诫有几道不该错的题都错了,很显然是梁从诫故意做错的。

在试卷最后,梁从诫留下了一句话:“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

梁从诫应该是知道母亲会查看卷子,故而留下了自己的态度,林徽因尊重梁从诫的选择,最终梁从诫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历史学家。


林徽因是民国有名的才女和美女,她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标签。她文学功底深厚,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1.林徽因——基本生平

她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从此和梁思成一起研究建筑,并且成就不菲。她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最为重要的,她具有极其高的道德,在混乱的民国像一个不染世事的莲花,众人皆浊唯她独清。

林徽因还有一个标签,那便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林徽因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名为梁再冰,儿子名为梁从诫。林徽因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十分看重,在各个方面都严加把控。林徽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富五车,爱好学习,所以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以身作则带着他们学习。

林徽因喜欢俄罗斯文人的作品,尤其喜欢屠格涅夫的作品,两个孩子年岁还小,林徽因便自己去读,读一章便给他们讲一章,语言非常生动,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孩子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2.林徽因——慈母良孩

林徽因不光注重对孩子们学术知识的培养,也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给他们灌输一些日常需要有的品质和气度。在抗战时期,林徽因带着孩子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农家暂时居住,林徽因因为奔波和劳累生病在床,他们生活的条件也十分的艰苦,但林徽因依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林徽因在农舍里苦读二十四史中有关于古建筑的部分,并且完成了自己一生都值得骄傲的著作。林徽因在那段时间给梁从诫两人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学会了顽强不屈的精神也让他们知道了自律的重要性。

3.林徽因——建筑成就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在中国的建筑研究上属于开创性的人物,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便是由梁思成一手给创建的,他们夫妻二人也一直在建筑系任教授。林徽因希望梁从诫可以子承父业,希望梁从诫也可以进入清华的建筑系继续学习。

4.梁从诫——两分之差背后的故事

林徽因相信梁从诫,他在自己和丈夫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建筑的专业知识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掌握,而且在先前的两次模拟考试中也表现的十分好。但让林徽因惊讶的是,原本以为儿子可以“稳过”,却以两分之差和建筑系失之交臂。

林徽因不能相信这个事实,并且职务之便查阅了梁从诫的试卷,让林徽因惊讶的不是没有判错误的试卷而是试卷后面的一行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这一行话给林徽因的触动很大,她是一个聪明的母亲,也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她便决定支持儿子,让儿子转去学习历史。

梁从诫是一个明智的人,他在第二年的高考中便考中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系,并且在今后的历史学习生涯中也有很大的造诣。


为人父母总是会替自己的子女操心,特别是在教育方面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努力读书,长大了找到一份体面、赚钱的工作。但是,很多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规划人生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自己的孩子是否想按着父母给自己规划的路线走?

林徽因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才女,她不仅出身好,自己还特别有才华,既是诗人又是建筑家。不仅如此,后来她嫁给了同样也是建筑家的梁思成。

林徽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她和丈夫的事业。

众所周知,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是出了名的一对佳偶,两个人不仅才情相当,而且都喜欢建筑学。并且两个人一同研究建筑,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夫妻两个人都是学习、研究建筑的,对建筑的喜爱也是众人有目共睹的。

在两个人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也和传统的父母亲一样,将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加注在他们的孩子身上。林徽因和梁思成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谓是儿女双全,两个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熏陶、培育之下,也非常的喜欢读书,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

林徽因儿子梁从诫没有考取清华,查看试卷后发现儿子喜欢的不是建筑学。

梁思成在建筑学方面的研究颇深,之后还被清华大学聘为建筑学教授。正因为如此,夫妻二人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建筑系的。

不过,林徽因的女儿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最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记者行业,为此林徽因还是有些遗憾的。于是,她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儿子——梁从诫身上。给儿子起名梁从诫就是希望他能像北宋建筑学家——李诫那样优秀,从名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林徽因是非常希望儿子可以从事建筑行业的。

但是,就在儿子高考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梁从诫的分数离清华大学建筑学差两分。林徽因心里清楚自己儿子的能力,不应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于是就去学校查看试卷。没想到试卷评分并没有出问题,是自己的儿子无心学习建筑,而是喜欢历史。林徽因毕竟是民主的,她听取了儿子的建议同意他报考北京大学的历史系。

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之后,梁从诫专心研究历史,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虽然没有像他的父母那样,在建筑学方面有所建树,但是历史学上他也是佼佼者。之后,他担任云南大学的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同事还能继续做研究。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应该做子女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但是不应该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自己的孩子,父母应该给子女自由生长的空间,让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孩子也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林徽因虽然才华横溢,堪称民国传奇女子,徐志摩对她念念不忘,金岳霖为她终身未娶,但再优秀的女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为人父母的心愿,对于爱子爱女寄予厚望,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大概全天下的父母皆是如此吧?

因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妻二人是清华建筑系的创系元老,所以特别希望儿女以后能够继承他们的衣钵,攻读清华的建筑系。

但是,一向成绩不错的女儿在考试时却发挥失常了,与清华失之交臂之后只能选择了另外一所名校,虽然也不错,但和林徽因夫妇心中的理想还是有些差距。

所以,林徽因夫妇便对儿子的教育更为上心,儿子也非常优秀,在学习上甚至超越了女儿的成绩,但是榜单出来后,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儿子居然以2分的成绩落榜了。

林徽因不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决定去查成绩。结果这一查,竟然有意外的发现:

原来儿子不是考不上清华建筑系,而是他故意将题目答错,并在试卷后面写上了一行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

至此,虽然林徽因心里非常失落,但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让他去读了自己喜欢的历史。

其实,尊重孩子们的选择,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从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先生那里传承下来的,对于孩子,尊重和引导大于自己的期待。

两个儿女虽然都无缘清华建筑系,但却一样收获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林徽因,作为一位在近现代颇有才情的女子,一直被人们传颂。她天生丽质,才华横溢,仰慕她的男人数不胜数,名人也不在少数,徐志摩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林徽因嫁给梁启超,两个人一起为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了不少事。但是,女人终究是要回归家庭的,林徽因这样的传奇女性也不例外,她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严格。

古人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林徽因心中对儿子给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毕生奉献给建筑学事业,可是在高考时,林徽因的儿子落榜了,没能考上清华,执拗的林徽因不相信,坚持要查阅试卷,那么后来林徽因有什么反应呢?

其实,梁思成当时是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主任,可以说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林徽因还是严格要求孩子,希望他靠自己的努力。

考试结果出来了,林徽因的儿子以2分的微弱差距落榜,当时的林徽因是震惊的,他不相信自己优秀的孩子落榜,坚决要查阅试卷。

当林徽因查阅试卷以后,才发现判卷没有问题,确实是自己的儿子没考上。而且她还在试卷上发现了儿子的一句话,“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我喜欢历史。”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林徽因明白了,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想让儿子继承建筑学的衣钵,可是从来没有问过儿子的想法。

事后,林徽因不再为难儿子,遵从儿子的意愿,结果儿子如愿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林徽因是一个明事理的女性,她尊重孩子的意愿,无愧于世人对她的赞扬。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这是民国才女林徽因在怀孕时写下的诗篇,人间四月天,是美好的阳光与春风,是星空与细雨的交融,是希望和未来的期盼。这首诗风格优美,细腻深情,饱含诗人内心的情怀,写于林徽因孕中,而当时怀着的孩子便是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林徽因身为民国初期闻名天下的政客兼义士林长民的长女,少年时期饱读诗书,又随父游历欧洲,嫁予梁思成后夫妻二人埋首建筑,为中国的古建筑考察与研究贡献了杰出的成就。

林徽因本人曾在国外留学学习美术和建筑,与梁思成共同创立清华大学建筑系,二人对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有目共睹。林徽因文思敏捷,诗歌散文均有涉猎,又对设计颇有研究,还曾经从事话剧编演,可谓多才多艺。梁从诫身为林徽因的儿子,自小深受家庭熏陶,且学业优秀,按照父母的意愿打算攻读建筑。从他的名字里就看得出来,父母对他在建筑上的发展寄予厚望。

梁从诫名字中的“诫”字,出自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李诫。李诫曾主持修建多项大规模建筑,编写了中国首部建筑工程设计著作《营造法式》。该书对工料和设计及定额运算描绘详尽,是研究北宋时期的宫殿庙宇宅邸等的重要文献。“从诫”,意味着林徽因对梁从诫的未来期待,希望他能够像李诫一样从事建筑并耕耘于此。无奈梁从诫虽然家学渊源,考大学的时候竟然名落孙山,没有考上清华建筑系。这件事情让林徽因很不明白,自己和丈夫都在清华教书,又从来对孩子的教育费尽心力,自己的儿子居然考不上清华。

辗转之际,林徽因决定去查阅儿子的试卷。即使在今天,这样的事情也是很费功夫。好在林徽因通过各方申请,又加上自己身份的原因,终于看到了梁从诫的高考试卷。试卷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试卷上有梁从诫考试时写下的一句话:我只喜欢历史,不喜欢建筑。

真相大白,梁从诫不是考不上清华,而是根本不想考清华建筑系。他没有在父母要求他从事建筑的时候拒绝,却在高考这样至关重要的环节上表明心迹。不知道林徽因当时看到卷子心里作何感想,但是梁从诫确实第二年又参加考试并考上了清华历史系。后来清华历史系和北大历史系合并,梁从诫从北大历史系毕业,而后从事历史工作,后半生致力于环保事业。

每一位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甚至有的还会提前为子女安排好一生的道路,连林徽因这样优秀的女性也不例外。但是孩子永远是独立的个体,虽然身体上是父母基因的传递与绵延,但是灵魂上是属于自己的。林徽因明白儿子心中所想后不再执于让儿子从事建筑,也充分说明了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教导时有所保留。既要听从父母,又不想违背自己,自己的梦想与爱好和父母无关,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却要忠于父母的安排。

我们普罗大众未尝不是这样呢?用家庭和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的需求,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小到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大到选择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配偶,无一不受到父母的干预。诚然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着想,但是在满足孩子必须的同时,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梦想与愿望更为重要。梁从诫用高考这样的时机改变了自己的未来的路,有多少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来改变自己的未来呢?


才女林徽因

在近年,互联网上对民国才女林徽因的评价,多半持否定之词。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让人感到真伪难辨。不过,还原历史也好,蓄意抹黑也罢,有一点是无法抹杀的,那就是林徽因的才华。

林徽因的才华,让人想到了全才:论文学,林徽因有诗集、散文等作品流传后世;论理工,林徽因有建筑作品留世,并且在建筑学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建树;在图案设计(可理解为艺术)方面,林徽因也有独到见解。

不过,林徽因才华再高,终究也是人。只要是人,往往就会有人类的一些通病:比如,具备一定的优越感。

错失清华

作为横跨文理的一代才女,林徽因有优越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林徽因具备那个资本。因此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林徽因认为,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要像自己那样,在学术领域有一定的作为。

林徽因希望自己的儿子梁从诫能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因此,在林徽因的操办下,梁从诫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起初,林徽因自信满满,认为在自己的督促和辅导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梁从诫考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但随着成绩公布,梁从诫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对于儿子没考上清华,林徽因坚信事出有因,于是要求查阅试卷。在林徽因的要求下,她看到了梁从诫的试卷,并确认了自己的猜想:果然,梁从诫的落榜事出有因,但并非是阅卷者错判,也并非梁从诫技不如人。

因为梁从诫在试卷上表示:自己并不热爱建筑,对建筑学毫无兴趣,自己所热爱的,是历史。

梁从诫后来就读于北大历史系,并在历史学领域上,有一定的作为。

林徽因的反思

林徽因在事后,及时进行了反思,意识到自己此前强迫要求梁从诫报考建筑学,确实是一件错事,此外,也为没能及时了解梁从诫的志向而感到懊悔。好在林徽因及时更正了自己的错误,最终,让梁从诫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即将进入2020年的当下,又有多少为人父母者,真正了解自己子女的志向和好恶?在当下,很多高考考生在选择报考的专业的时候,往往受家长的干涉,去学习自己所不擅长、不喜欢、不认可的专业,最终毕业后,被迫改行——比如现实中,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改行做和原专业无关的工作。


林徽因与梁思成只有一个儿子,叫梁从诫。“从诫”的意思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北宋著名建筑家李诫一样成为优秀的建筑家,能够继承父亲和母亲的事业,继续在建筑领域建功立业。

总所周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梁思成是中国建筑界的先驱,他编写的《中国建筑史》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历史。而林徽因一生都与丈夫研究中国古建筑,还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一书,在建筑学术方面更是有不俗的表现。

由于二人在建筑方面的成就,再加上当时梁思成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夫妻二人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衣钵,在建筑方面继续有所造诣。

但遗憾的是,林徽因梁思成二人犯了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了孩子的理想,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梁从诫确实成绩优异,在众多学生中出类拔萃。因此,当高考成绩出来后,林徽因一下子傻眼了:怎么回事?判错成绩了吗?一向优秀的儿子竟然没有被清华录取,到底怎么回事?

林徽因从不怀疑自己儿子的优秀,而是带着怀疑的精神要求查阅儿子的试卷。

但当她看到儿子的试卷时,才真正地知晓了自己的错误。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我喜欢历史。”

也正是这次查试卷,让林徽因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错了,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强求是强求不来的。

后来的梁从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历史系。1954年毕业后去了云南大学担任历史教师,之后致力于环境保护,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高晓松曾说:“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剧本来的,父母不要多打扰。唯有用爱与尊重来喂养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羽翼丰满,终有一天他们会飞向自己心中的理想所在。”

纵然像林徽因梁思成这样的文化名人尚且犯这样的错误,平凡如我们的父母更应该不断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林徽因和他的丈夫梁思成都是著名的建筑家,他们对于建筑事业是非常地热爱,1932年,他们的儿子在北平出生,他们给儿子取名“从诫”,“从诫”是跟从李诫之意,李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建筑学家,同时也是林徽因夫妇二人都颇为敬佩的一位建筑学家。林徽因夫妇给儿子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日后能成为一个和李诫一样优秀的建筑学家。

1950年,梁从诫在林徽因夫妇的建议下报考了由其父梁思成一手创办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但最终却因两分之差落榜,这个结果让对梁从诫寄予厚望的林徽因很是不甘,于是凭借着自己的身份,林徽因得以看到儿子的考试试卷,卷子上面的一行字引起的她注目,“我爱得是历史,不是建筑”,这句话才是梁从诫的心声,看到这句话林徽因也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自己和丈夫因为热爱建筑事业,便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跟他们一样从事建筑事业,但却没有了解儿子的真实的想法。林徽因是一位思想前卫的女性,于是也就不再将自己的想法凌驾于梁从诫之上。

后来梁从诫进入了北大历史系学习,梁从诫也得以转入自己喜爱的历史领域,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梁从诫被调入云大历史系当老师。在之后的日子里,梁从诫除了在自己喜欢的历史领域里面耕耘外,他还积极从事环保行业,为世界的环保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于2010年在北京因病去世。


原始地址:/faxian/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