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一定要叫孩子打回去,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我可能比较怂吧,我是不建议打回去的,首先得看多大的孩子,要是小朋友上幼儿园,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摩擦很正常,没有必要让孩子打回去,这种时候他们还不懂事呢,你要是回去就教唆孩子,下次被打一定要打回去,他可能不理解什么叫打回去,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手边的东西给人给打了,要是严重了,可能至死,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两个家庭可能从此就完了。

要是孩子大一点了,被别人给打了,要是你还是教唆他打回去,你也要看他招惹的是什么人吧,要是社会上的小混混,你打得过人家吗?要是被别人再打一顿就不值得了吧,要是再拿个棍子啥的,给你一棍,给你打傻了怎么办?

走上社会之后更不要轻易动手了,那时候打的就是钱,你把人给打了,就是赔钱,至于赔多少,得看被打的人的伤势和善良程度了,

要是遇到不善良的,直接讹你几十万,你都没处哭去,不给的话,人家就可以告你,一告一个准!

所以有时候就一笑而过就行了,不行就拨打110,真的没必要动手啊!


以前我也觉得一定要打回去!

那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身上承载着某种使命,我一定要把这个态度宣扬出去,为了杜绝欺辱,为了弱势的孩子。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我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不打回去就是怂,怂的人在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机会?只有强硬的孩子才能占有足够的资源,要培养孩子敢于“虎口夺食”的勇气,怂的人注定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泥潭里打滚。而一旦在幼时有被欺负的经历,其后来的人生多半会对那段经历耿耿介怀,会让他们每次想起都会不快乐。

后来和几位教育专家有过几次深聊,几番下来,我从他们那里知道自己在这个事情上太过偏激。

期间翻了大量教育书籍,网上相关资料来来回回地看,直到最后在《奇葩说》里面,看到他们也做了类似这样一期的辩论节目。蔡康永老师不支持直接强硬的打回去,是因为: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反击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反击的智慧。

“打回去”其实才是弱者的强盗逻辑。

而在强者的逻辑里面,“打回去”是最后才选择采用的一种迫不得已的解决方式。

电视里蔡康永老师那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反击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反击的智慧”脱口而出的时候,我脑子里面闪念而过的是楚霸王和汉高祖的历史形象。

一个少年称雄,迷恋拳头刀枪,力能扛鼎,学的是万人敌,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南征北讨,每战都凭借自己的勇力一马当先,破釜沉舟,聚拢天下诸侯。

一个市井无赖,成天嬉皮笑脸,手无缚鸡之力,带着儿时一帮小伙伴和几百苦力落草成寇,每逢危难都是脚底抹油跑掉比谁都快,进咸阳,项羽欺他;鸿门宴,项羽侮他。

可是最后两个人的结果呢:

项羽从力量那里得到满足,一生好杀,嗜血成性,逼死自己的亚父,为报叔父之仇血洗城池,一次坑杀降卒二十万!

刘邦含垢忍辱,筚路蓝缕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奠定了随后的文景之治和武帝伟业,奠定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名字——汉人!

当然,这样的故事,具有他的历史偶然性,但是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依然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自己的人生也好,或是评论他人的人生也好,我们都应该把我们的视角拉到一生那么长。而不在一时的强弱胜负里面去计较得失,说个烂俗的例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某个层面上,不好,在另一个层面上确是幸运的;此时不好,彼时却又是好的。

二、别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

《奇葩说》那期节目里面,嘉宾金星开场就是坚定的立场“为什么不打回去,一定要打回去”,咄咄逼人,可是当他提起自己孩子受欺负的经历时,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金星带儿子去超市购物,小儿子在拿儿童推车时被一个稍大一两岁的小孩抢夺欺负,眼看着儿子挨了一个耳光,作为“彪悍”东北女人的金星可忍不下这口气,正要“撸起袖子”反击,却被儿子劝阻,“他打我是他妈妈没教育好他,我要打他就和他一样了。”

当听到孩子这样理解自己所经受不公并劝解妈妈的时候,金星说,当时觉得很震惊,但心里很幸福。

我在做资料整理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凡支持小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喊着要不顾一切打回去的人,小时候都有些不愉快的经历。

他们自己小时候或多或少也有被身边的小朋友欺负过,而且,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疏导和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偏激,包括我自己一开始的态度亦是根源于此。

但我们这部分人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你曾经的不愉快经历不是因为你没有选择强力反击,而是你的遭遇和委屈没有被认真对待,这是教育的疏忽,不是打不打回去的问题

我们现今更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和蛮横干涉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和那个世界的运行规则。

三、他们有自己世界的运行规则

对于孩子,他们对事对人的标准都很简单,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来源于“喜欢”和“不喜欢”,不像成年人那样感情复杂,缘起爱恨。而由于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还处在幼稚阶段,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完整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肢体语言在他们的交流体系中依然占有相当大的位置,所以有时候是喜欢也会用打来表达,不喜欢也会用打来表达。

日本曾经有一个家庭教育课题组观察过3岁儿童在一起玩的情况,他们发现,当大人不在旁边的时候,孩子开始抢玩具,通过种种斗争,一个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个孩子失败了。而这时候,很明显,两个孩子之间有一段沉默时间,两个孩子都在静静地想心事。过了一会,两个孩子又开始一起玩了。然后,又会发生争抢的情况,又会有静默时间,又会再一起玩。

因此,孩子自己在矛盾冲突中的情感反应如何尤为重要。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用我们自己在该事件中的反应去代替他们的情感,而是应该积极的对孩子进行沟通疏导,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想法。

与孩子一起对这个不愉快的过程进行情景还原,拆解矛盾的发生过程,你们一起来看在哪个环节上孩子没有处理好。如果当时他“不那样”,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呢?

四、父母应该有的理性立场

当然,不直接介入不代表家长可以不重视。多数小孩在受到欺负的时候,一般不会选择告诉父母,因为他们无法确定父母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他们害怕被父母责骂。所以,如何保证及时获知孩子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你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细节,从他们平时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中发现他们的不正常之处,以此推断孩子是否有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比如孩子身体上有伤痕。孩子大多会把那描述成划伤、擦伤或是碰伤,但也有可能是孩子受到了攻击行为,所以,父母对于孩子身上的伤,一定要让孩子描述受伤的细节,从中判断究竟是意外伤还是人为伤。

或是对待玩具的异常。孩子如果粗暴的对待自己的玩具,很有可能是孩子心中藏有委屈。另外,孩子如果频繁的做噩梦或是不愿意去上学。其背后,都可能隐含了你所不知道的不公正待遇。

最直接最及时的了解孩子是否遭到不公正待遇,主要还是来自于孩子主动跟你坦诚。但是孩子向你坦诚的前提是,孩子相信你可以很好地处理TA遇到的问题。而一旦你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情绪化,孩子是会本能的害怕,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选择隐瞒。

你需要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当孩子表现出委屈甚至哭泣后,你要做的是抱紧孩子、倾听孩子的感受和给与适当的安慰,而不是生气或责骂,让孩子产生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作为父母,你一定要让孩子清楚的知道:

1、你要相信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愿意和你一起面对;

2、任何情况下都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最终目的。

五、有争斗才有成长

你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靠拳头硬块头大解决社交活动中的争端,那样会毁掉他的社交圈。一旦出现被欺负等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沟通并寻求你们一致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才能保证他在以后更复杂的人生道路里面不被欺负。

孩子是在“争斗”过程中学习与人相处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并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孩子的学习过程。很难想象,从未和小伙伴发生过冲突、未曾打闹过的、未曾独立处理同伴冲突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如何去跟同龄人竞争。

当孩子一旦出现被打、被欺负的情况时,你一定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与孩子沟通,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他的心太稚嫩以至于无法靠自己的力量从害怕中走出来,更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疏导心理,防止孩子的心理出现压力或受到影响,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是教育孩子的良机。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锻炼孩子的身体。不要一味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施暴者选择施暴的对象总是那些在同龄人中更瘦弱的小孩,他们在实施欺负的时候,不是看你是否真的会还击,而是先掂量你是否有还击的能力,当孩子有健康的身体的时候,自然也就远离了被欺负。

作为家长,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是否应该还手,而是要关注孩子是否在事件中得到成长。暴力只会让人变得简单和凶戾,那一定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该有的选择,像楚霸王那样;而处理矛盾的技巧和智慧才会让孩子成长,像汉高祖那样。


赞成


孩子被打了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但是必须不能够打回去。


根据情况来看,如果无端被打,一定要打回去,只有强大自己,才不会被别人欺负,如果是自己孩子有错在先,那就另当别论了,孩子之间的嬉戏打闹有的时候会发展成战场,谁认真了,就会反扑,所以说还是选择和自己脾性相当的孩子玩耍,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这个我赞成,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是非和尊严,如果遇到不讲理就打人的,就必须支持打回去!但这个必须有个前提,首先要强大自己!!!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应该从小就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血性,这个才是正义的化身,没有血性的男儿也就谈不上尊严了。


我不赞成这个说法,那样就变成互欧了,明明有理,也变成没理了。互欧的结果是,打输了进医院,打赢了进监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学校,可报告老师,在校外可报警处理。


我赞同打回去,首先不管我的孩子在之前是因为言语或者表情上(不夸张的那种)让对方不舒服啦,遭对方打击,就应该立即回击,打的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击


我说老实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说人的大小,最好的方法,提高整民族的认识,在中华大地上做好代代教育,不论什么情况都不打人,保证自己的人绝对不打别人,家家做好遍地开美教花,这样就和谐了,否则你打别人,别人不还手,就不公平了,即使做好一方教育另一方就吃亏了!


只个说法我只赞成一半,小孩第一次被欺负,可以先跟老师和家长说,让他们去调整,但被一个人第二次欺负,必须作出反击,但反击力度不能对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那也要看为什么,如责任在已,也要改正错误,挨打也得去给別人道谦,以防结怨,如责任在对方,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着情处理好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情。


要知道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说小孩子之间打架就没事!打出问题了大人不承担责任?以后长大了不会出去惹事?凡是用武力解决的都是没脑子!先了解事情的经过,如果小孩被打是对方惹事,我看有必要通知学校老师家长好好谈谈,当面给自己孩子道歉!并根据受伤程度给与补偿,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对方家长回到家不好好的K他小孩一顿至少也是大发雷霆,想想那小孩呆若木鸡瑟瑟发抖的样子就很舒服


打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打和被打都是有原因的……弄清事情的真实原因避免下次还有这种情况出现,虽然被打孩子家长都不舒服,但武力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错误被打,需要被道歉和赔偿……不能被怒气冲昏头脑,法治社会,杜绝暴力


视情况而定

如果是被别人无缘无故打,那肯定是要打回去的

如果是先无缘无故先动手打别人而被别人回打,我会教育小孩必须跟对方先说对不起


不赞成,我认为当时犯错就要当时教育,如果回家了,那么教育就不那么深刻了。


非常赞同

只要是别人先欺负你

就把别人往死里搞

不要去欺负别人

也不能容忍别人去欺负你

打不过也要打

下次带装备去

只要别人先欺负你

就往死里搞


孩子被打,叫不叫他打回去都没有意义,生一窝狗子,它们会打架,直倒打出排位为止,这是动物的本性,人也如此,专家说了,在狗娃里,挑凶猛的狗崽做警犬,挑最文弱的狗崽做导盲犬,这是上天决定了的东西。


搞清楚再下结论。


首先要问清楚孩子被打得原因,了解清楚后在做决定,如果是孩子调皮或者是发起矛盾的始俑着,那该批评教育就得教育批评,如果是被人欺负,那就不能那么简单了,必须打回去


孩子还在发育阶段,现在灌输什么东西以后就会吸收什么东西。首先应该了解情况是非,了解问题本身再找解决方案。我们国家是不提倡暴力解决问题的哦。


原始地址:/dongtai/1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