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作品就写了几个字感觉总是有一两个字没写好,这是什么问题?

感谢邀请!我只读三年书,这个问题我感觉就是哪种强迫症一样,本来那几个字的作品已经很好了,可是心里还是想着有二个字不够完美。


这种感觉是正常,说明临摹学习的技法和掌握的字形不全面。通常情况下在感觉习作中部分字不满意,都是那些临摹学习的不扎实的字,或者没有熟练背临下来的字形,还有就是自己过去没有临摹学习过的字。在我们的技法不熟或不够全面、没有达到“通会”之际,习作中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而且是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逐步弱化的,就是说,越来越少,感觉不满意的字越来越少,起码在习作创作作品中,从通篇作品看,从整幅作品中跳出来的字或点画越来越少。

还有就是好习作创作的字数有关,字数越多,出现类似问题的几率也就越多。原因都一样,技法不熟或临摹掌握的字形不够,创作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对于中年以下的书法爱好者来说都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即是习作创作前要解决好选字问题,力求作品中的每个字都要要练精准精到精熟以后,胸有成竹在去尝试习作创作,大概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其实无论书法或绘画画都会出现类似问题。比如启功先生早期的绘画,也存在自己不满意的情况,就像那副被人复捡回的绘画作品。书法方面也同样有类似问题,启功先生的做法就是将满意的字剪下来,拼贴起来,做一个自我检查分析,找出为什么满意为什么不满意。然后再根据问题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很荣幸受邀回答您的问题,虽然我是一个股评人,但好在幼时学过几天硬笔书法。看您也是有功法之人,不如让我这个门外汉说两句。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

在我练硬笔的时候老师曾经说我不够专注,因为书法讲究一气呵成,一旦分心走神,那我写的作品可能就算是“两幅”作品了。作品的“神”和执笔者的“神”要融合,正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就是笔,笔就是我,那么我又怎么可以在作品未完成之前去做别的事情呢?

现如今每个人都会被周遭的琐事所困扰,很难得片刻清静,更别提专心致志做一件事了。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您放松心态,把每一个作品就当您初学时练字一样,好也是它、坏也是它,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与负担,这样久而久之,您就会发现不论周围多么喧嚣,自己都可以心平气和的完成作品。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您一定很注重精益求精,“进步”是一个积极的品质,但我们不能因为精益求精而放弃了书法本来的【自然】,要相信存在即合理,您在挥毫洒墨、行云流水之后,如果真的发现有一两个字不那么满意,也不要特别的在意,因为它们有它们存在的理由。您可以这么想,难道我不满意这两个字,我要用修改符号改变了它么?作品就是作品,是您艺术的结晶,相信您的每一幅作品都有您的心血在里面,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老田虽然是个门外汉,但也希望能与您交朋友、多多交流,因为问答推荐我才有幸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祝您在书法上更上一层楼!


感谢邀请。与考试怯场一个道理。心里太在意了。


谢谢邀请!针对这个问题首先你要恕我直言,本人我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知识度很低,但我知道有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我不是说你没有破万卷,我的意思是见得多,失误的就少,与此同时我相信你是一个好求上进的人,知识一定很是丰富,因为你对一幅作品的审核度非常精准理智,字里行间能快速悟清其中的优劣,凭这一点就能证明你的能力还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在一幅作品里总感觉有几个字不满意,这应该是属于正常现象,要知道,人无完人,没有不失蹄的马,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聪明一世,愚蠢一时,大有人在,当你感觉作品中有几个字不满意,可以思索重新改过,达到满意为止,实在想不出来就问良师益友,共同探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以上回答是个人观点,有不对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谢谢!


一幅作品就写了几个子,感觉总有一两个字没写好,只能说明:

你写那几个字时,欠佳考虑,一时兴起想到了什么,就写了什么!

写完后,你却发现,其中几个字不是很满意,总觉得哪里不够完美,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一时又难找其它字代替。

写作的时候,好的作品总有几处不满意的地方,这是通病,一时能改则该,不能改需加时日,多方揣摩,等灵感再现时方可想出心满意足的字句替换^O^


对于书法作品,由于不是业内的人,只能说点感受。其一,书法作品先看功底,如果基础比较扎实,笔划运用得当,结构合理,写出的字不会有大的瑕疵,其次看悟性,写书法也是操作一类工作,需要有个熟练的过程,古今书法名家也都是在日积月累之后,才修成正果。其二,无论是写书法还是欣赏,还得看心情。有时候,兴致昂然精神振奋,眼前都是鸟语花香,当然看作品趋于褒奖的多。情绪低落的时候,有可能挑三拣四,对作品的评判有失公正。

所以,当你欣赏名人名作的时候,也会发现不那么十全十美,只不过由于敬畏,你对名人不敢“说三道四”罢了。

(以上是本人的涂鸦)


这个是行气没有掌握好


于书法我是门外之人,于国学不过刚刚入门,偶见这个问题,头脑中忽然有一闪念,说与先生,姑妄听之。古人研习书法除技艺外或有借书法以体悟天道之意,天地本有缺何必执着于书作无缺呢?放下执念当下自在。此为其一。其二,书法为动中之静,气随心而悠长、笔随意而挥洒、意气携行则身心合一,作品自然浑然天成,偶有瑕疵亦颇具深意。第三,先生此前恐醉心于技,技成而困顿,盖因执着于技而荒于修道,若自此体悟天人,以无厚入有间,自成一家也未可知!

末学所言不为解先生之惑只为求教于大家!


这在毛笔字里感觉字没写好是很正常的,名师也逃不过这个规律,那么怎么办呢?互相借位、补救。

我们看到《兰亭集序》里上面的字有些往左歪,下一个字就往右边多拉一下,有时几个字下来才发现已经偏向一边,就利用最后的字的最后一笔故意拉的长长的,中间空的地方就不显的难看了!

这样互相照应不会呆板,有灵动的感觉,有生气,越是行、草越可以用夸张的笔画来弥补,而如果是正楷、魏碑、隶书,最好打上格子,写歪了是没办法补救的。


这个我来谈一下,我的拙见。看您的提问,您应该是书法造诣较高之人,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的时候一点点小缺陷,会使作品看起来更加的人性化,可以看出你当时写字时的心情。

那我要怎样才能写出一副完美的作品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一气呵成。

第一:中间不要有任何的打扰,比如休息,喝茶,聊天,打电话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整篇作品的和谐性,小时候我看见我老师以前写四个大字,站在书桌面前,足足酝酿了一刻钟之久,然后一挥而就,写出来的字连贯如虹,潇洒飘逸极了。那个时候我不懂书法,还觉得老师写字故作神秘。

第二:写作品的时候在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去写,这个时候写的作品会比心情差的时候写的作品会更加的看起来流畅美丽,赏心悦目。

第三:还有如果作者是嗜酒之人,可以喝一点点小酒,看看人家王羲之写兰亭序的感觉,也许这个时候灵感喷发。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一幅作品可以反复的写,写上十来张放在那里不管,然后第二天来看,你会觉得其中几幅字很漂亮,简直不敢相信是自己写的。

好了,最后就是基本功的练习了,不管你字写得多好,名声多高,都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每天都必须怀着初学者心情一样去练习,这样数年坚持,必有所成就。


谢邀!

我没弄清你提的问题是指自己的作品或是欣赏别人的作品。姑且主要从前者的原因贪点拙见。

若是前者,我想你一定自尊心太强了,事事都苛求完美,作品时过于拘谨,才是作品成了一个一个孤立的“字”,所以你会看到有哪个“字”好,哪几个字不好。如果这样下去,想提高作品的质量就很难了。其实一幅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单体的“字”要写好(当然这是基本功),更主要的是“气”。通篇要一气贯成:要么大气磅礴,雷霆万钧;要么缓气如烟,行云流水;要么气沉丹田,蓄势待发。总之要想做到这一点,对新手来说,章法是关键(其实我也不懂,只是臆想)。一是想,就是所谓的构思。它包括一副作品的内容、属性,如毛主席题的《人民日报》重书了“人”和“报”二字,既突出了主题,又外显了他老人家对人民的尊重;他题写的《解放军报》字体如钢筋铁骨,又一气呵成,既表现了解放军战士铁骨铮铮的品格,又突出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属性。二是根据作品的字数,篇幅的大小,合理布局。甚至包括字的大小间配,行草楷的搭档,疏密变幻,相同字的不同处理(如《兰亭序》中有21个“之”,但体态各不相同)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三是作品前,最好把你写不好的字不妨再练习一下,要随意,不要刻意。把你的“竹”再拿到篇幅前比划一下,然后平心静气,意随笔运,飞白兼连,快慢结合。还要把握通篇浑厚,龙头巨尾,作品才能显得生机勃发,富有观赏价值。

如果是欣赏别人作品,人高字贵者,沽名钓誉者,蓄意丑书者,情况各有不同,时间有限,恕我不再赘述。


原始地址:/dongtai/1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