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得心理疾病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力求完美,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生活,甚至在找男女朋友时也以完美的标准要求对方。当然,做人做事追求尽善尽美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行为尽管有利于人们在工作、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却对自身的健康十分不利。

过度追求完美易诱发疾病

由于常常把目标定得过高,则带有明显的强迫心理,对自己要求苛刻,会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与焦虑的状态,当人们的心理被“完美”的目标强迫时,身体也会随之出现一些与之对应的状况,如易疲倦、胃口不好、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等,如此一来,严重者还会诱发各种疾病。

近年来,一些商界精英、白领高层,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其中,过分追求完美的心理,是导致丧失健康甚至丢掉性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何摆脱完美主义心理困扰?

其实,我们想摆脱完美主义的困扰并不难:首先,我们应正确评价自己,给自我一个客观实在的定位;其次,多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多从曲折中看到自己的优势;此外,我们还应多从小事做起,多制定短期的可行性目标,并由此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马景芬(号马景芬):

马景芬,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擅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方面的咨询与讲座。

答案是肯定的。完美就是完整、美好,没有任何的缺陷。这样的极致根本不存在,四季轮回、日夜交替都是不完美的存在。做为生长在这个不完美世界上的人来说,不完美才正常,一味的最求完美是患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抑郁、焦虑、强迫都是过度追求完美的结果。

在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中,大部分前来求助的都是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造成的心理困扰。这些人的主要特征就是:超我强大,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有任何瑕疵。对于困难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耐力,注重细节,有自控力。“必须、应该”这样的绝对化思维强烈,经常挑剔和不容易原谅别人,常常旧事重提,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外界,自己做不到时,就会苛责甚至攻击自己,对他人的不满也常常压抑,内心冲突强烈,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究竟什么样的家庭和教育成就了如此追求完美的人?人格特质有40%多与遗传有关,而更多的是和早年的成长环境及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完美,对孩子教育严厉,而小孩子一旦失去父母的爱,就很痛苦,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没有人爱。所以放弃了自己,而发展出一种不真实的依附关系,努力讨好父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死忠父母及家庭。长大后依然沿用这样的模式,追求完美,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

生命是一条流动的河,现在的你和小时候的你已完全不同,请带着觉知重新看待自己、悲悯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

不完美才真实。


苛求自己,希望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精通。要求自己什么都好,容不得半点不好。把自己想成完美的化身,只要发现自己有一点不好就责怪自己,拼命的想去改变。希望自己被所有人接受,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只要别人有一点点异样,就怀疑是自己的错,这样的人每天都生活的很累,精神压力很重。这样的人很容易患上精神上和心理疾病,此如抑郁症丶焦虑症丶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等。所以千万不要追求完美,完美是毒,缺陷才是福。


凡事追求完美的人非常辛苦,他们付出比一般人多得多的同时,收获的却不能尽如人意。这样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长期的话,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的确很高。

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也十分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反应。完美主义者容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自己定位为家庭和团队的中心和焦点,一旦受到家人或别人不公正的对待和情感忽视时,就很容易定义为不被尊重自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追求完美的人的感受和情绪往往会呈现不稳定、不乐观,过度的自尊很快会变化成苦恼和悲观。这类神经过于敏感的心路历程,让完美主义者经受着有异于常人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一般人当有了烦恼苦闷的时候,可以找朋友倾述,从而得到负面情绪的合理宣泄。但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则不能轻易寻找到可以述说衷肠的人生知己。完美主义者对交友具有偏执的理性标准,容易从主观出发追求纯粹的友情。比如,他们会将圆滑随和曲解为摇摆不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等,因此,眼里不揉沙子的完美主义者周边往往少有朋友,也就缺乏来至朋辈的情感支持。

总而言之,追求完美的人有着过高的自尊和期待,为了达到极致的人生目标,付出常人数倍的辛苦和压力,同时,缺乏正常健康的宣泄排解渠道,负面情绪不断郁积在心中,因此非常孤独易得心理疾病。


原始地址:/changshi/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