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心理疾病?

没影响到生活就不能算疾病,撑死了算个不健康,严重点就是不正常。

真正称之为心理疾病了,就请去脑科医院挂号,心理专家号。又或者是精神科。


如今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现代社会中,心理疾病的出现其实很普遍,只不过每个人体验到的程度有区别而已。我们也许都体会过失败时的挫折感、考试或面试时的紧张和焦虑感、不愉快事件发生后的低落或者愤怒,这些心理和情绪的体验都是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回避的情感,我们有的人可以及时调节,有的人甚至可以化压力为动力,但是有的人承受过多或无法及时疏导这些负性体验时,便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

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心理疾病的存在,研究显示,我国的抑郁症发病率在7%左右,最新的调查也发现,约1/5的在职人群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病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

其次,也不要将心理疾病视为洪水猛兽,现代医学对于心理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帮助,都可以及时缓解或疗愈心理疾病。

最后,要重视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当发现自己或亲友的情绪出现波动,并且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时,及时前往专科医院或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会担心如果求医会被他人误解或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但是,没有什么比自身的健康更重要!在倡导社会理解、重视心理疾病的同时,加强个体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和重视是第一位的。


心理疾病已经是现代社会非常多发且常见的一种疾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看待心理疾病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心理疾病。

第一,时代性。

在我国当今社会,社会发展非常的迅速,各种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下是心理疾病多发的一种情况。因为这个时候,生产跟上去了,但是精神发展却没有跟上去。这种不平衡就造就了心理疾病。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也产生了各种精神方面的需求。就像过去,我们只关注吃喝穿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讲究自由,平等,开放,尊重,安全感等等等等,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第二,层次性。

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容易用心理疾病来概括所有的心理问题。因为这个概念说起来非常的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如果稍微专业一点来讲,心理疾病是分层次的。比较浅层的可能用心理问题来形容比较好,这一类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再深层一点的可以用心理疾病来概括,心理疾病就可能需要心理治疗。在这个层次上,一般来讲,就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同时进行。更严重一点的可能就是精神疾病,可能更主要的要依靠药物的作用,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咨询的辅助。

至于我们大家常常见到的,或者所说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心理疾病,在更大的意义上,往往就是指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说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强迫心理,孤独寂寞,空虚心理等等等等!这类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只要通过心理咨询,大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改善和解决。

第三,可改善。

在对待性的问题上,往往有两类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心理疾病无足轻重,只不过是人自寻烦恼而已,因此用不着给予太多的重视。一种意见认为,心理疾病非常的严重,很难好。这两种意见都是片面的,偏颇的。前者没有看到心理疾病,也像其他疾病一样有他存在发展演变的规律,也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单靠自身,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后一种意见只看到了它的难以处理,没有认识到心理科学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已经可以对许多种心理疾病进行比较好的处理。

所以,正确的对待心理疾病的态度是,像对待其他身体疾病一样,既严肃认真的对待它,但也不必要过多的去恐惧它。要认识到,只要经过努力,经过科学有效的治疗,心理疾病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讲,我们有些名人,特别是明星,因为工作压力得了抑郁症,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治疗,他的抑郁症就能得到比较好的缓解和改善,他就可以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就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应对的态度。

当然,如果这个明星对自己的抑郁症没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不去及时的咨询和治疗,那么,他还非常有可能因此走上极端的道路。韩国和我国的一些明星就是因此走上了令人悲惨的道路。

所以,这个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特别是在当今的时代。感谢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也希望我的一些感受和认识,能够对一些朋友有一些有益的启发,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再次感谢。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安岭

快来关注暖心理号,温暖你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浮躁,是当前社会上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状态!不论年龄,也不分身份!

可以肯定浮躁的人生活状态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可以说是幸福感不够!再严重点说,就是存在心理问题!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比如,开车时的路怒症,会经常看到,两个司机在马路上打了起来!再比如,抢车位!排队上车争吵!网上论坛的恶意攻击和谩骂等等……

这些都是浮躁的表象!表象的背后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官方统计,说中国人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正在日益增高,而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却十分匮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承认自己存在心理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今天并不想分析其中背后,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社会风气等等)我只想说,很多人都想做好人,而且做了好事却得不到感激。

例如,有些人做了慈善,可帮助的是那些,心理本身存在道德缺失、人格变态的人,他则不会认为那帮扶。他甚至认为那是大家“傻”,他认为自己成功的“骗”到了钱,是自己的本事!

所以,当下,社会的教育和心理医疗不完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要救人先治心!这同样是一种慈善!一种社会的大爱!

可以让那些存在道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真正的学会理解社会、懂得如何善待他人,拥有一颗健康、大爱的心态!

要坚信:当你对别人露出微笑时,再麻木的人总有一天也会对你露出笑脸……


最近一直在关注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于人来说,都有方方面面的心理疾病,有的轻有的重,具体分析如下,如何更好的面对心理疾病这个问题。

接纳心理疾病,勇于面对

接纳,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难,尤其自己心理方面有问题的时候,但是问题积累的越多,反而对自己越不好,所以需要勇于去面对,接纳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有时是某些事想不开或者自己难以去解释,需要通过心理专家的理疗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调整心理,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很重要。

心理疾病严重需要去看心理方面的医生

当一个人心理有问题的时候,必须勇于去看心理方面的医生,如果你身边的人,如果有上面的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就要建议去看心理方面的医生,在西方国家看心理医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中国很大的事情,放平心态去更好的让自己心理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

和能量高(懂心理学方面的人士)的人去交流,说说心里话

能量高的人会给更多正向的引导,我在15年左右的时候,心理也有问题,经过心理方面的正向引导,让我走了出来,他给我的引导就是当你想不开的时候,去想一想,小时候快乐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因为他的能量高,他给我的引导也最好的,让我走出来。

关心关爱身边的朋友,让心理疾病的人得到关爱

正确看待心理疾病是一个人的包容心有多大很重要,做一个有心人,让我身边的人得到关心和关爱。


心理疾病有时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说抑郁症,现代社会患抑郁症的大都不是表明看起来很颓、很抑郁,相反,有些人在他人的印象里一直很阳光开朗。不管之前我有多明白生命很可贵这件事,一旦我患上抑郁症之后,事情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压力,心理疾病。我们要理智看待这件事,不能谈心理疾病色变,要以平等的平和的心理去对待去关怀心理疾病。


我的取向是心理动力学和认知行为疗法(CBT),我认为——

所有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都是非常努力的,但很可惜都是无效的努力,都是饮鸩止渴的努力,人从中获得的都是短期而非长期的好处。但是自己不知道这点。

因为所有心理疾病的症状,都是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应对焦虑的方式。

更进一步说就是——

心理病例现象都是无效的防御模式,及时防御策略成功地避开了剧烈的焦虑,它也会妨碍成长,使人生受到制约,进而令人感到不满、无法真正的幸福。

这里所说的心理疾病或症状,都是心理困扰,而不是因为生物化学因素造成的严重的精神疾病。

什么是「生物化学因素造成的严重的精神疾病」?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生物化学因素造成的严重精神疾病呢?比如——幻觉、精神分裂,这是典型的必须服药才能缓解的精神疾病和症状,也就是生物化学因素造成的——简单说,就是大脑的各种生物化学物质出了问题。还有,有些人是因为大脑受伤了,所以出现精神病症状。比如,前额叶受损的人,可能会变得极其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还有些人是因为脑膜炎等疾病,出现了精神病症状。我们这里说的心理疾病,并不包括这些。

为什么说「心理疾病」或「症状」是短期有效但长期无效的方式?

认知行为疗法的视角:

比如说,一个人非常害怕蛇(或者蜘蛛、蟑螂等)

害怕到看到蛇的照片,就会哭或者全身发抖。

害怕到听到「蛇」这个字,都会全身不舒服。

为什么人会害怕蛇呢?

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可能他被蛇吓到过,可能他有某些重要的情结和蛇有关。

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人会持续地怕蛇?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产生的原因」和「一件事情持续的原因」,可能不是同一个原因。

一个人之所以持续的怕蛇,简单说,是因为他没有给自己去锻炼「不怕蛇」的机会。

他的症状是「看见蛇就回避。回避任何跟蛇有关的事物。」

这个「回避」,短期来说对他是「有好处」。因为回避之后,短时间内他就不害怕了。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长期来说,却没有好处。因为,正是因为每次都回避,所以他就没有机会适应。

很多人的不良行为(不一定是心理疾病)也都是这个道路。

另一个例子:为什么人会拖延呢?

一个人觉得做作业或工作难受,于是他就拖着。短期来说,他暂时不会因为做作业或工作而难受了。

但是长期来说,却是不利于他的学习、工作效果的。他学习、工作效果不好,他就越不想做作业或工作,就导致更加的拖延。

什么是「防御模式」呢?

心理动力学的视角:

「防御」是精神分析的概念,也是心理动力学的概念。

防御,是无意识的。也是自动出现的。他不是人有意为之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不会承认自己在防御。

哪怕一个人知道自己会防御,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都知道。因为它自动得太快了。

简单粗浅说,防御就是人用来减少自己难受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本身却可能带来新的难受,不过比起原先的难受,它显得更能接受一些。

比如,「投射」。

投射的意思是:

一个人把自己有的想法、情绪、欲望,说成是别人有的想法、情绪、欲望,但是其实别人没有。很多时候,人自己不认为自己有那些想法、情绪、欲望;但是硬要说别人有。

投射,本来只是用于描述一个现象:自己否认自己有XX,硬要说别人有XX。

但是现在呢,一般是宽泛的使用投射这个词,简单说就是,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不管自己是否承认自己有)。

例子: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因为他心里自己瞧不起自己。一个自卑的人会非常的敏感,对别人的言行会做出过度的解读。哪怕被人没那个意思,他也会往那方面想。所以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里面有一个程度的区别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自卑,那他的投射程度就不是很高。如果一个人不承认自己自卑,经常说自己好,但是一直怀疑别人认为自己不好。那就是投射得很厉害了。

——如果一个人对别人想法和情绪的判断,老是出错,而且很单调。哪怕别人拿出证据了,他还很难相信别人。那这个投射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在这个自卑的例子里。一个人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他对别人就有怨恨和愤怒。他的注意力就在别人身上。这就转移了注意力,他就不太会注意自己的自卑。也就相对缓解了自卑的痛苦。

但是这是有害的。——很显然,这样的人,跟别人很难相处,也很难真的改变自己的缺点。

为什么说「努力」,但是「无效的努力」呢?

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些有症状的,或者心理疾病的人,都会很努力的要想要改变自己的状态。

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比较常见的一种「无效的努力」就是——过度指责自己。

比如有个人,他从小都被老师家长责骂。

然后长大后,他责骂自己。认为这样可以逼自己在做事情。

但其实,这是无效的。

一个人越是努力的逼迫自己做事情,他就越是不自然,越是紧张。

这反而导致效率低下。

然后效率低下导致了自信心低下。

导致自责。

自责导致压力增加,更加紧张。

而且自责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客观上造成时间的白费。

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通常过度自责的人,会有大量的想法。他不停地想。

也就是俗称的:想太多。

但是想的,其实都没用。

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努力想改变自己,想进步。

但是他努力的方式,错了。

更可怕的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人,都不知道这种方法是无效的,是错误的。

所以他就停不下来。


一个人是否健康,是要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衡量。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呢?感冒发烧打喷嚏,稀松平常,大家都见怪不怪,多喝水吃点药过几天就好了,当然啦也有一两个月不能痊愈的。可是如果有人得了心理疾病,诸如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等等等,可能会遭到周围的人刻意躲避并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一来,此人不仅要遭受来自心理病症的种种折磨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不理解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甚至是伤害。所以我们包括患者自己都应该了解心理疾病,正确看待并对待它。

首先,心理疾病不同于精神疾病。简单来说,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发病时会表现出明显异于常人的行为举止;而心理疾病可能会伴随终生,可能会逐渐好转也可能会迅速加重,也许在一天中都会有轻重的表现,没有明显的发病界限。

其次,心理疾病像感冒发烧一样,在一定诱因下,可能会找上我们每一个人。患有某种或多种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是一位同学们眼里阳光乐观的校足球队队长,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热心助人的学生会干部,也可能是一位身后有着百万员工的企业负责人……我们可能认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一定是经历过巨大挫折打击的人,我们不理解为什么那些阳光乐观如此顺风顺水的优秀之人也同样饱受着心理疾病的折磨。

再次,心理疾病不易被人察觉,包括患者本人。面对不同的事情,人们会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不同情绪表现,但随着事情的变化,如“消消气”“压压惊”,我们的情绪会趋于平复。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比如遇事易激惹容易生气,思虑过度寝食不安,焦躁难耐心悸气短,入睡困难易被噩梦惊醒,在公众场合感到无所适从,大脑空白感知不到情绪变化……我们常常以为是没休息好精神压力大导致的情绪变化,直到它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才会引起注意,我们去看医生,但往往是哪儿难受看哪儿,而非挂号神经科,拍片化验,心脏没事儿哈你没问题哈早睡早起多运动哈诸如此类,于是我们回来经历新一轮的煎熬。

最后,分享几点建议。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朋友,不要存在抵触和自我厌恶心理,不要试图掩饰,因为所有的过激行为可能掩饰成功但却造成新的麻烦和不好的影响。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点优势,静下心来,理顺自己,可以写笔记的哦,看自己究竟存在哪些表现和心理负担以及困扰。如果有信得过的朋友或者家人,可以询问他们的意见,具体到某些事某些场合中变现有什么不妥,他们或许会说你没必要那么紧张,你说话速度太快了,或者说你不该发火的,你误会了对方。待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可以通过咨询神经科大夫、咨询心理医生以及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定期反馈并及时调整。我们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在对抗心理疾病的战役中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对于没有心理疾病困扰的朋友,要积极乐观的生活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并且对待他人尤其是有心理疾病的人,要一些包容和理解,尽管有时候对他们的做法实在不能接受,那么不指责不背后议论便是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了。

欣锐

——大话精神,一个专注精神心理疾病的公众号


心理疾病是怎么一回事儿?

文/小编倔奇

小编倔奇说过,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两类不同的疾病。在笔者看来,疾病可以分为三大类: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生理疾病比如感冒、发烧、头痛、鼻炎、肺炎、哮喘,心理疾病比如洁癖、恋物癖,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心理疾病,顾名思义,心理方面的疾病,必然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有关。俗话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其实正是讨论人的心理活动。我们不会读心术,不可能知道别人的心理活动是什么,当然也有心理学方面的高手,透过一个人的神态、表情、举止等蛛丝马迹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大致的心里动态。

虽然说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是三类疾病,但三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心理疾病的发生,有生理基础;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生理、心理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是多种多样、瞬息万变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同样丰富多彩,有光明有阴暗,有花红柳绿有面目狰狞,有晴和日丽有狂风暴雨……

可以说,生理疾病是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问题,生理疾病也是种类繁多、非常复杂的一类疾病。对于一些轻症,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对于一些重症、疑难杂症,就需要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了。生理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转化成精神疾病。

因此,人们应该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必要时应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


心理疾病是自己想不开,看不开,放不下。心理长期有压力,精神受了刺激,心态不好,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要想得开,看得开,放得下。要忘记烦恼,忧愁,悲观等等负面情绪,心态好,心情好,要每天保持开心,愉快的生活,这样不会得心理疾病。


原始地址:/shenghuo/2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