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没事情做就吃大拇指,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首先,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或者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分析孩子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有哪些,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第二,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吃手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第三,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最后,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慢慢来,不要太着急!


亏你还是孩子的妈妈呢,怎么能想出用鸡苦胆和膏药呢,孩子到口欲期的时候,你没有进行很好的过度,大了吃手也是很正常的,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在干预了,越不让他吃他越吃,可以在孩子吃手的时候分散他的注意力。我家孩子也是,两岁多的时候还吃呢,不但吃手,还吃袖头,被褥等等,过了这个时期就好了。


吃手几乎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很多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都是想去阻止宝宝:“不要吃手!”生怕宝宝养成爱吃手指的习惯。但是阻止宝宝吃手真的对吗?我们小时候谁没吃过手呢?下面我将来详细说说。

宝宝学会吃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宝宝从呱呱落地到3-4个月龄,体重增长至出生时的2倍,认知和行为发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只会盲目地挥舞小手,到能自行控制手的活动,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能准确地把手放进自己的嘴里吸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吃手指是宝宝为了满足生理性吸吮要求,常在饥饿时和睡前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安定自己。因此吃手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是婴儿期的合理需求,这种现象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家长要懂得区分哪种吃手有危害

尽管小婴儿吃手无害,但宝宝的小手东摸西动,粘了不少脏东西,一吃手,脏东西就入口了,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病菌入口容易引起胃肠炎、感染寄生虫等。因此,宝宝小手的卫生至关重要。

长期吮手指可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发育,致下颌前突、牙列不齐,妨碍咀嚼,对于6月以上宝宝尽量避免吃手。

有时宝宝因心理上得不到满足而精神紧张、恐惧焦急,未获父母充分的爱,又缺少玩具、画等视听觉刺激,孤独时也会吸吮手指自娱,渐成习惯,直至学龄前及学龄期尚不能戒除独自读书或玩耍时吮拇指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吮拇指癖或咬指甲癖,需要尽早制止。

分阶段应对宝宝吃手现象

一般来说,小宝宝在口欲期是需要被满足的,以免造成长大后的心理不平衡及缺乏安全感。因此6个月以下宝宝吃手无害,不需要刻意制止,只需要做到勤洗手,保持手清洁即可。

当6月以上宝宝频繁吃手时,需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可以多给宝宝玩具,让宝宝用手去拉、扯玩具,例如悬吊玩具、手摇铃等,不但能减少宝宝将手放在嘴里的动作,还可提升宝宝的手部能力。

还可以让宝宝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东西,比如看看花、树、车子,同时多说话,不仅促进宝宝呀呀学语,也能让宝宝多接受周围事物的刺激,增加其对其它事情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频率。

对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要多加爱护和关心,消除其抑郁孤独心理,当其吮拇指或咬指甲时应将其注意力分散到其它事物上,鼓励儿童建立改正坏习惯的信心,切勿打骂讽刺,使之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宜在手指上涂抹苦药等方法来终止。要循序渐渐,严防过激行为。

Hi,我是童姐。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在1岁之前吃手基本是正常的口欲探索,家长不用过度焦虑。但如果孩子在1岁以后继续吸吮手指或开始出现吸吮手指,则不再是满足吸吮的需求,而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了。此阶段的孩子在情感上比较脆弱,他害怕离开父母和身边熟悉的人,对亲人特别依恋,此时又有了自己初步独立的要求,所以常常会在疲劳、紧张、情绪低落、脱离最亲近的人时会出现吸吮手指,利用吸吮手指来使自己得到安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建议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另外,家长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善孩子吃手的行为,比如当孩子吃手或想要吃手的时候,家长可以找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或话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玩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把小手占用起来。

家长最好在白天的时候温和的提醒他,因为只有他自己愿意改掉或者小手被被动“占用”才有可能改掉。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室外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过程中,由于周围同龄人的示范压力,他会进步更快,最终改掉吸手指的习惯。但如果可以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强制他改掉,也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即使是看上去改不了这个习惯的孩子最终也都改掉了这个习惯。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号。


原始地址:/yule/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