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呢?

我的原生家庭比较温馨吧,爸爸木讷老实,妈妈勇敢泼辣,所以,从小我和弟弟就生活在女强男弱的家庭。但是虽然他们性格差别很大,但是他们相亲相爱,很少吵架,爸爸做着小生意,妈妈帮着忙,也顺带把我和弟弟抚养长大。唯一不和谐的是我妈和我奶奶的问题,我家有个二叔,就是我爸爸的弟弟,我爷爷死的早,四个孩子分别10岁,7岁,4岁,1岁,靠我奶奶一个人养大四个孩子,他们日子非常艰难,所以为了弥补从小失去父爱的二叔(1岁),在他们经济条件好了之后,我奶奶就有点偏心二叔了。为了这事,我妈没少跟奶奶怄气。但是奶奶还是很喜欢我们孙辈儿的,至少好吃的,好玩的都没少过。所以大人的世界我不懂啊,也不想去懂,大家都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子就不让我上学,也没有把好吃的藏起来,就好了啊。唯一对我有影响的是我出生于家里两兄弟的家庭,我有点恐惧这种两个兄弟之间的你来我往,我在择偶的时候,是刻意避免的,我是不可能嫁给家里两个儿子的家庭的,我处理不来这种复杂的关系。所以,我老公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可能这就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吧。


我的家庭很普通,家境可以说比较贫寒。家里兄弟姐妹三人。从小可以说一家人都吃了很多的苦。虽然清贫但家庭非常和谐。虽然父母的学问都不高,但他们总是用最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会了我们很多的人生道理。

我们兄妹从小其实是吃了很多苦的。最困难的时候有时候真的吃不饱饭。父亲从结婚的时候就背负了几千元的债(那会儿是八几年吧,万元户就很有钱了)开始了他独自打拼的日子。后来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又摔断了腿,休息了将近三年。一家五口人吃喝拉撒你可以想象的到有多困难。之后我们家开始饲养奶牛,生活总算是有了好转。我的父亲又在四十五岁的时候得了脑梗。那个时候我在上大学,弟弟念高中,妹妹念初中。好在后来恢复不错,虽不能进行强力的体力劳动,但总算是还可以简单点干活。弟弟高中念完后回家开始养牛。帮父母分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和压力。那一年他才19岁。我和妹妹得意继续完成我们的学业。

在我结婚后的第二年,我的父亲又因为心梗住院,最后做了支架手术。好在这个时候我们都已成年。我和弟弟已经结婚,妹妹也开始步入社会,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从我父亲得病那年算起,已经过去了十一年的时间。如今我在省会城市工作并且买了房子,结婚生子。弟弟也已经有了两个姑娘。妹妹马上也要结婚了。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觉得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里,那都是我们命运的一部分。你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家里的每一个人。珍惜跟家人的缘分。不论我们的家庭有多么的无力,但请不要抱怨,它对我们个人来说,有功无过。不要觉得父母没能给我们想要的,就去责怪父母。

我家父母关系一直很好,兄妹之间关系也非常融洽。即使现在我们都已人近中年,有了各自的家,但是那种感情还在。家和万事兴,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家和一定可以万事兴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亲相爱的家庭,无论贫穷或者富有,其实就是一个幸福的家。


我家,我一直认为我爸娶我妈就是为了传宗接代。我奶奶在村里很厉害,而且,这么多年也没听说我爸有什么青梅竹马。我妈妈,家里最小的,听她说,几岁的时候就想把她送给我一个姑姥姥抚养。后来当然是没成。我姨我舅舅把她保护的太好了,不应该说是什么都没管。我妈大学毕业就当了老师,生了我,根本没有混过社会。而且,她还以为她是成功的。她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的想法。我爸,一直是一个不喜欢担责任的人。我对他评价就一句话,要办事,肯定第一个冲上去;要出事,肯定第一个撇清关系。有时候看不清到底是没心眼还是一肚子算计。我小时候,有点小聪明,我妈就非让我跳班,结果,毁了我一辈子。我妈从小对所有职业都看不起。从小就这么教育我。我在学校四年没有一个朋友。


幸福和谐


我爸妈都是最普通的中国传统父母,勤劳,朴实,用辛勤的双手养育我们姐妹四个,我生活在豫南的一个乡村,我爸妈1976年结婚,可1975年的一场水库溃坝把我们村子淹没,之后就是重建家园,白天爸爸要去挣公分,晚上做砖坯见土房子,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前进,用双手养育大我们四姐妹,后来在我高一时母亲生病,然后我就高考之后就没再上大学,在我工作之后还没来及孝敬妈妈她就离我而去了,母亲一辈子太辛苦了,没有过过好日子,我愧对母亲,这个是我内心一直过不去的坎。


父母很少吵架,小时候爸爸长年在外,现在发现他两沟通也少,我们家不是那种其乐融融的家庭,家里人相处方式有点奇怪,各玩各的,都比较冷。我先生家就完全不一样,家庭氛围很好,家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家人到哪都在一起,所以我受他的感染比较大。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如果能够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环境,如果不能选择,那只能互相退一步,毕竟一个人活着,不应该只为了自己,否则太自私了


爸妈普通的农村人,为了儿女贡献了一辈子,供我读书到快三十岁,为弟弟买房倾尽所有,现在六十多岁了,依然在忙碌着,时时处处为儿女们着想,不想给孩子增加一分复旦!


和睦和谐有事情大家商量,包括新进来的成员儿媳妇总之是一个和爱和谐的大家庭。


我的原生家庭是我永生难忘的记忆,奶奶是个单亲家庭,一生抚养七个儿女,到我父亲这辈,母亲有是单亲家庭的主妇,姐弟三人,母亲没改嫁,我才七岁,两弟弟都很小,,赚点鸡,鸭钱,让我们上学,同时还有,叔姑帮助,让我们各自有家。不幸母亲就没享福,因突然离走,母亲真成动。


每人都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家庭亦是如此。何必把别人的方式强加进自己的生活?过好自己的生活让别人也羡慕你吧!


我的原生家庭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祖父母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们很善良勤劳,一生虽没有很大的作为,但是他们养育了我!

我不嫌弃她们是农民,不嫌弃她们没有文化,那是一个时代,我要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她们的养育之恩,让她们没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不再为无钱看病发愁,不再被人瞧不起!

不担要传承她们的优秀品质,还要提高发展自己,给自己孩子一个美好的末来!


原生态家庭就是,普通平凡,男耕女织,子孝孙贤,磕磕跘跘,唠唠叨叨,却很温暖的样子。(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邀请,我的原生态家庭是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那个时候可以享受每个月多半斤油和几斤细粮的待遇。母亲是会计。记忆中父亲的字龙飞凤舞,母亲的字清秀工整。但父母都忙。父亲经常出门。儿时我是在自己的外婆家长大的,上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

父亲的家庭出身不好,所以父亲的一生就是努力工作,多干事,少说话,他的业务能力很强。在家也一样,只要父亲回家了,那就是一顿忙活,从里到外,一刻也不闲着。同事的眼中的好人,那个时候单位分我家一个大点的房子,父亲的同事家因为有老人,不方便,问父亲可不可以换一下,父亲二话没说就换了一套小房子,因为我们家也三个孩子,母亲为这事,埋怨了许多次。父亲对母亲也一直很宠溺,家务事也基本上不用母亲干,母亲穿的也漂亮,人也很美。

但父亲对我们的教育那是刻骨铭心的,老人家说过一句话,小的时候,他负重照顾和养活我们长大,但当我们长大以后,一定要依靠自己,父母是不可以依靠一辈子的。要有自己生存的本事。所以要好好读书。后来在那个年代,读书无用的时候,我就开始读书了。再后来,我们家的几个孩子都自己考上了学校,靠自己吃饭了。没让父母操心。

原生态家庭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父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这一生都受益匪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爸爸很爱妈妈,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我的家庭算不上富裕也不算贫穷,爸爸一直都是在外工作只有周末才回家,妈妈在家做点小生意,我们一家五口在古老的房子里生活的很开心


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的至亲,我得兄弟姐妹,我最熟悉的故乡,不管以后在何方,那里都是我的根,我的源头,我最爱的地方,也是我的避风港。


原生家庭这个话题,今年讨论的比较多。任何人的原生家庭都不是很完美无瑕。我的原生家庭充满了没有原因的争吵和纠结不清。一个人一辈子的奠基就在原生家庭。我感觉父母亲的原生家庭充满了不快乐,他们把这种因素继续传到了下一代、我正在积极的去改变目前状态,现在正在逐渐改正和进步,虽然无法完全改变,但是哥哥方面正在如期进行。


只能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等到你坐到了父母的位置就明白了当初父母们是如何付出的了。


感谢邀请: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朴素而幸福的农民家庭。


什么叫原生家庭?

我理解父母都是亲生的家庭。不是离异的组成家庭,孩子叫继父继母。也不是送人收养的,被拐卖的孩子,叫养父母。也有的男女双方不负责任,未婚先育,男方无踪影,孩子有妈“没爹。

我的父母是原装的夫妻“,我的亲生父母。我上边有大我8岁的哥哥,他生在兵荒马乱,灾害不断的山东老家,我生在日冠占领时期的鹤岗,大妹妹生在解放战争年代的莲江口,另两位妹妹生在新中国初期的万庆村,当时处在饥寒交迫或衣食困难时期,但我的爹娘宁肯自已少吃一口,少穿一件,让我们吃饱饭,穿暖衣,尽心尽力把我们兄妹5人拉扯大,供我们上学,直到分别参加工作,结婚生儿育女。

我的爹娘没有文化,不会讲大道理,他们用自已普通劳动人民的本份,勤劳,节俭,诚实,友善,传承好的家风给我们。

我的父母先后在44年前,20年前离开了我们,我们怀念父母的恩德。我们兄妹5人,以亲情为重,念一奶同胞情,仍同父母在一样,情同手足,常来常往。我也知道有的儿女以父母处事不公为由,或计较一点小事,与父母,兄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形同陌生人。甚至见面就打架生天,把对方当仇人。这真是悲哀。

我的一子二女结婚后,包括孙女,外孙女对我们俩都很敬重。儿女之间互相关照,儿媳与我们两个女儿,姑爷之间,也是正常往来。

我老伴对儿女乃至孙女,外孙女还象儿女小时候一样对待,说话温柔和蔼,关心体贴他们,他们也愿和老伴说话聊天。儿媳有啥事,也愿问老伴。

我和儿女们说话的时候不多,有事在微信上提醒,有关家庭幸福,健康,孝道的鸡汤文章,转给他们阅读,至于他们愿不愿看,愿不愿听,是他们的事了。

人的性格不同,素质不一样,处事风格也不会一致。建议题主多看父母的长处,多和父母沟通交流,逐渐就会改变看法,喜欢自己亲生父母了。做为父母也要考虑怎样不被儿女嫌弃,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使家庭关系融洽。


原始地址:/yule/3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