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真实可信的历史文化书籍推荐?

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孙子兵法,道德经。


了解一个朝代最可信的东西,不是后人写的历史,因为那都掺杂后人的思想情感。并不是第1手的资料。个人感觉最好的东西是当时人的笔记。他们即使记录身边的事,有很多我们难以想到的细节,这个是后人写史所难以企及的。


1.《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2.《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3.《饥饿的盛世》张宏杰

4.《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张宏杰


三国志,后汉书,


《上下五千年》,《明史》,《唐史》,《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宋史》,《元史》等等都是历史真实记实。


诗经(尹吉甫采集,孔子编):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经典摘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经典摘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论语(孔子):中国儒家经典,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

经典摘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学(曾子):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经典古籍。

经典摘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国语(左丘明):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经典摘录:从善如登,从善如崩。

孟子(孟子):中国儒家经典,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

经典摘录: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楚辞(屈原):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经典摘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策(刘向):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经典摘录: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第一本: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通过14年撰写的纪传体小说,由于各种文物大多都从史记上查询,所以史记算是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书了。

第二本:《二十四史》顾名思义,就是二十四本史书,分别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这里我们要说三国志才是真实历史。《三国演义》其实大多都无从考证。

第三本,《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巨著,记录了春秋战国到宋朝的往事,宋神宗曾夸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由此看出,《资治通鉴》的可信度也是非常高的了。

以上是我觉得可信度比较高的书籍,大多是文言文,建议卖白话文翻译版。


哈喽,我是热爱历史的小柴,不敢说精通历史,但这些年也多多少少读了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现在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身边朋友们的推荐,给大家一个参考书单

1.古代经典

二十四史---官史,数量巨多,我曾经读了一小部分的史记、汉书、三国志、旧唐书、辽史、宋史及明史,史书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大家挑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资治通鉴---毛主席读了17遍,价值不用多说

2.白话历史的通俗类书籍

流血的仕途---从讲述李斯一生发迹的角度看秦朝

血腥的盛唐(又名:大唐兴亡三百年)---唐代三百年历史流水账,个人认为比《唐史并不如烟》更有可读性

明朝那些事儿---火爆一时,确实很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

五胡录(火焰塔)---主要讲述五胡十六国的兴衰,其中有些观点需要辩证的看

华丽血时代、刀锋上的文明等(赫连勃勃大王的系列作品)---读起来确实挺爽,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

黎东方讲史系列---历史普及读物,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3.通史类

国史大纲(钱穆)---钱穆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买的时候只有繁体竖排版,阅读起来很不习惯,到现在也没读完,不知道有没有简体字横排版

中国通史(吕思勉)---吕大师的佳作,文字精炼但缺少趣味性

中国通史(傅乐成)---朋友推荐的,据说有些观点比较新颖,适合入门

4.断代史

春秋史(童书业)---文字通俗又不乏深度

中国史纲(张荫麟)---作者学术功底不凡,是一部未完之作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陈寅恪的作品水平不用多说

南明史(顾诚)---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详细介绍了各个南明小朝廷从建立到覆亡的过程,对南明史感兴趣的话首推这一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研究东晋史的极佳著作,对门阀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剑桥中国史---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从西方的角度看待中国历史

5.其他政治、文化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读之启人深思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揭示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权力和官僚机制之间如何博弈

潜规则(吴思)---解密古代官场上的各种潜规则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由几件小案子入手来解析明朝基层官府的构成与运行规则

饥饿的盛世(张宏杰)---揭露乾隆盛世的虚假繁荣

乡土中国(费孝通)---通过比较全面的分析观察来显现乡土文化形态中的人伦与社会关系

袁氏当国(唐德刚)---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干货满满

中国的历史书籍浩如烟海,其中精品的数量也是多不胜数,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推荐的这些书肯定未必能入专业人士的法眼,但相信对于刚入门的小白们还会具有一些参考价值,希望大家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共同进步,有不当之处也请历史大神们不吝赐教。


感谢问主的邀请。

我若回答你这个问题,可能出乎你和大家的期望。

因为我说的这本历史文化书籍,大家都听说过,可能很了解,可能只听听,也可能一知半解

我推荐的这本书,对于它是不是历史书籍,大家大多可能持怀疑的态度。‘

有怀疑,有疑问是正确的思想,没怀疑,没疑问说明大家还不明就里。

这就是世界流行的《圣经》,別人是怎么看这本书,我不得其解,但我却把它看成历史经典书,是我认识这本书的最真实心得。

大家都知道《圣经》是世界基督教的教材。据说它的出版是世界上最大的书籍,从出版以来,是所有书籍所不能翻越的山。

《圣经》分《新约》和《旧约》。

《旧约》从人类始祖亚当说起直到罗马帝国的诞生。

《新约》说的是公元后的耶稣诞生说起…

我说《圣经》是历史文化书籍,因为它就是上古以色列的历史。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历史,但我们上古的记载却少的可怜。

而以色列犹太民族,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民族,就因为他们有上古最详细的历史记叙。

这在巜圣经》中都被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了,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那个远古社会,人们无法了解的人土风情,经济交往,战争灾难,生活习惯等等我们后人不为人知的东西。

《圣经》上更有那些我们百看不厌的爱情故事,侠义英雄,将相王侯们的奋斗历程,平民百姓的不屈不饶的苦难经历……

我不知他人是怎么看《圣经》的,但我读一遍又遍就是当作历史来看的,你说,我向大家推荐《圣经》是本历史文化经典书籍,对吗?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作为最原始可信度最高的书记式史学记录也让后人最直接的接触历史。从最早的竹简到后来的纸质。无不在诉说着唐宋元明清甚至于更早的夏商周所发生的事情。史记作为中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历十余年而完成。

到朱棣时期的永乐大典,但永乐大典现在已经残缺不全。散落在八个国家和地区。

最近的一次大的系统为清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在乾隆的支持下耗时十三年编成全书分四部经史子集,所以叫四库全书。此书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图书。

如果喜欢历史可以先读这三部书让自己先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由于有太多名人批注的历史文学,很多都带有个人色彩的。所以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历史。可以借鉴但不能作为真实的历史来解读。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建议去看看竹书纪年和居延汉简


顾诚:南明史、明末农民起义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钱穆: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士大夫政治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

唐长孺:魏晋南北史论丛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论述稿

初步研究中国历史最好不要看成片的史料,例如书记之类的,不要一口读很多,你记不住,而且这样会很快失去对历史的兴趣

在有良好的中国历史架构之前,最好不要阅读西方的中国历史丛书,例如剑桥哈佛中国史。西方的中国史书可以给你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但是有些地方会理解偏颇,毕竟中国史是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你要去了解最好先捡片段式渐进式并伴随大学教授书籍引导学习,不要图一口吃成个胖子。


通史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柏杨先生历时十年写成。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文翻译过来。历朝历代的官职、地名都有严谨考证,年代、皇帝姓名都有注解,战争、疆域态势是手绘的示意地图,并随文附有柏杨自己的评论。翻译力求在真实准确反映《资治通鉴》原文原意,非常适合当代读者阅读。

专题通史——中国历代战争史

《中国历代战争史》成书背景有点意思,当年蒋介石兵败退守台湾后,痛定思痛,决心反思战争,总结历代战争得失利弊。于是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书中采用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以及多部可信古籍的素材,对各朝代历史背景,战前态势,战后影响都有深刻分析评估,每册并配有专门的地图册,一手读史,一手持册,是最好的学习模式。适合喜欢读严谨历史的历史、政治、军事爱好者。

外国著作类——《剑桥中国史》

《剑桥中国史》(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由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简体中文11卷。

特点是,各卷由西方知名中国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主编,卷内各章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反映了世界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这套书沿袭了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所有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东西,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开阔我们的视野。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流传着很多记录历史的书籍。古代的有《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春秋》,《通鉴纪事本末》,《史记》,《汉书》。近代的有《晚清民国史》,《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晚清七十年》,《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等等等等。主要是想看那年代。

古代史记书看得很伤脑,一般看不懂,即使是译本里面的意思也不太容易搞懂。

读一下蒋廷黻著作的《中国近代史》吧(不是做广告哦)。读完本书后能刷新不少对清朝的误解。我认识最深的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方面并不是一直被压着挨打的,中间有很多战争没有让洋鬼子占到便宜。而一些我们认识中的旧官僚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能力和执政水平也是令人动容的。虽然当时中国是很贫穷落后,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司马迁《史记》、《中国简史》、《春秋》,许倬云《万古江河》、《国史讲话:春秋》、《人类简史》,还有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都值得认真读读。


历史文化书籍浩如烟海,大体可分为文史哲三类,但民国前可没这么分,从“真实可信”的需要来看,侧重历史类书籍是不会错的。

历史演进本身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能传承到今天的古籍,其价值、真实可信度都已得到了无数次考验。既然是推荐,那么我就着重谈四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真实可信”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事实上对任何书籍来说,“真实可信”也都只是相对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是“前四史”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以年为纲,整理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史料,一个资深班子耗时十余年,是很“真实可信”的。但正如这部书的名字,它是有取舍、有价值取向的,我个人认为在史料的深度、广度上是不及“前四史”的。

而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史记》《汉书》评价最高。相较于《汉书》,《史记》首创纪传体;而且司马迁太史令之家,既有条件掌握国家府藏文档,又以著史洗刷个人耻辱且不图稿费,自然是首选。即使有讹误,只因史料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但《史记》的精华在汉史和传记上。至于五帝与夏商周,经历秦火文献匮乏,不可尽信,必参《世本》、古本《竹书纪年》、《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乃至出土甲骨、金文甚至汉简牍。个人体会,在三代上,司马迁多从今文尚书,有所缺失;在春秋记事上,不如《左传》准确;在战国取材上偏重《战国策》,如长沙马土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就颠覆了《史记》最为精彩的《苏秦传》《张仪传》。《睡虎地秦墓竹简》证实《史记•六国年表》有很多错误。湖北草场湖竹简文字考古成果公布后,又会有颠覆性的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只是研究先秦史的纲要。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无限接近历史真实,这不是几本书能搞定的,探索只会永远持续下去,直到人类终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人建议打牢经学基础,这样利刀剖竹,所有古籍真实可信与否,都可结合考古资料作出自行判断

这是说《十三经注疏》和清人注疏了。中国历史文化自六艺始,孔子编订的诗书礼易春秋,可谓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基。汉郑玄、何休、赵歧,晋杜预、范宁、郭璞,魏何晏、唐玄宗等作注,唐孔颖达等作疏。

《尔雅》要辅以《说文解字》《方言》《释名》《经典释义》《玉篇》《广雅》《广韵》《集韵》等,此为训沽学,实则阅读一切古籍的基础。《诗经》《尚书》《论语》《孟子》《春秋三传》《三礼》《周易》《孝经》就不用说了,或本即史,或本典章职官制度,或名物礼仪,十三经不通,读古籍就是找罪受。

为什么要强调清人注疏呢?清代考据学兴起,尤其乾嘉学派,代表了中国古代经学的最高成就。以《史记》《汉书》为纲,《十三经注疏》、清人注疏为目,一切古籍就是轻车熟路了。

“真实可信”关键取决读者是否具有哲人思维,所以得精通诸子百家,并能熟炼运用西学哲学思维、历史事实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诸子百家可谓其精华,本身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哲学意义。处于中华复兴的伟大时代,以中国语言诠释世界历史和现实,是中国人文社科学者的历史使命。光有中国心远远不够,还得通晓世界话语,这就需要对西方代表性的哲学、历史流派作深入的比较研究。

这与题主所问已不太相关,故不再列书单,况且全是英法德文字,有碍大众阅读。

版本很重要,弄个白话版、缺年表序跋名家注解的,只能当小说看

欢迎关注@嘉会天下,共同探讨历史真相!


原始地址:/yule/3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