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公务员队伍,可以改为必须从基层招考开始吗?

应该从基层做起,硕士学位以下


感谢您的邀请,广东华图为您解答~

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中,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招考特点就有:

坚持基层导向,招考政策和录用计划向基层一线倾斜

中央机关和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重点选拔经过基层历练的优秀人才,优化公务员队伍来源、经历结构。

注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77.3%的录用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有27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以及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对一些艰苦边远地区职位,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并在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时进一步予以政策倾斜。

通过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但是如果所有的公务员都按照同一个流程模式,理想很好,但不现实

针对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必须要有专业训练并且快速得到人员的团队,可能就很难从基层工作做起然后遴选上去。

针对不同考生,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学习备考,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和材力。到不同类型的岗位有既定的认识和了解,就可以做到专项专学和专用。

因此,大趋势是向基层导向,招考政策和录用计划会向基层一线倾斜。但是出于岗位的不同,还有学生的针对性培育学习等等,还是不会所有的岗位都从基层开始招考的。

以上就是广东华图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继续关注我可以了解更多考公考编咨询哦~


各有各的好处


必须这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堵死卖官买的漏洞,才有可能选出优秀人才。才能真正激发干部的主动性!


谢谢邀请!这个想法想得很好,但是没有意义,因为不可能这样改革。即使这样改革,也是没法操作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现行的制度是一级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逢进必考,一些偏远的乡镇,都不太愿意去。有些乡镇要求新录用的公务员必须工作满5年才能调走。这些都是为了留住公务员在乡镇工作时间长些。如果所有的公务员都从乡镇招考,满两年就走。那乡镇干部就像走马观花一样,乡镇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那就让招考的干部在乡镇多干几年,不要满两年就走行不行呢?如果按你的改革方案就不行。假如在乡镇,在县级市级省级都干满两年就走,国家级单位也要等10年才能有人进入。那国家级单位就没有一个年轻一点的人了。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有延长,国家级单位可能只有一些临近退休的人在工作,这不是笑话了吗?

所以这样的改革是行不通的,需要去想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乡镇干部的困局。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帮助。也希望能关注我@职抒胸意,谢谢!


我认为:

1.所有招考都不应设年龄限制,真的人才跟年龄无关(当然,得成年),如果设35岁以下这个年龄条件,姜子牙也只能钓一辈子鱼了!由于年龄的限制,机关有能力的、年龄大点的、想做一翻事业的人因为看不到前进与提拨的希望,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积累的才华,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动力,混天过日的多了,导致懒政的出现,于人于国都不利。(只是,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懒政)

2.不要以文凭高为选人标准,不能以文凭高就能直接进高一级国家机关。现实中,在机关中高文凭,低能力的太多了,这类人经常搞些不接地气的荒唐政策出来!高文凭也得从基层干起走,充分了解基层,你真有能力,上升的通道很通畅,肯定会一步一步上去。

3.应废除从大学中直接进入公务员的“选调生”制度,这个弊端太多,显失公平(选调生真优秀的话,也不怕参加公务员公开招考),不少选调生缺少基层工作经验、高分低能、脱离工作实际的太多了。


这个设想好,难以实现。


想法很好!点赞!

基本思路是可以认可的,而且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在遴选制度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但任何问题都有相对性,比如一名博士学成后年纪较大,其专业性也需要相应的岗位持续培养,如果从基层做起,可能会耽误一些时间的。

但我完全同意作者想法,逐级遴选公务员绝对是正确的!


可以,具体参考法官法、检察官法。

基层工作是社会经验或者前知识的必须的过程。


这个可以有,公务员必须从基层干起,这样既有了基层工作经验,也理顺了公务员晋级渠道。


原始地址:/yule/3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