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准备三个月充足吗?

够了。


上半年省考基本结束,失利考生和2022届应届毕业生可以开始准备国考了!

每年10月份将迎来一个大型招录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10月一般为国考公告发布期和报名期,11月底或12月初为笔试考察期,1月至2月为面试考察期。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都会吸引上百万考生关注并报考,但最终只有不到3%的考生能够通过考试。

作为招录人数最多的考试项目之一,国考笔试和面试考察难度要高于其他考试。考生要想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资格审查、体检等众多考察环节,除了需要充足的备考、掌握考察时间、审查要求,以及运气之外,还必须要注重岗位的选择!

2021国考共542个部门发布招录计划,共计13172个职位,招录25726人,比2020年国考招录人数多1598人。

税务、消防系统、海关、铁路公安、海事局、银保监会、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局、气象局、水利系统、外交部、审计署、民用航空系统、长江航运公安局、证监会等15大部门(系统)共招录2.4万人,占总招录人数的95%。税务系统招录人数最多,接近1.5万人,占总招录人数的58%。

2021国考报名人数超过157.6万人,平均岗位竞争比达到61:1,最高岗位竞争比超过4000:1。虽然国考报考人数较多,但弃考人数也不少。2021年国考笔试弃考人数超过50万人,最终参考人数为101.7万,岗位平均比例39:5:1,即每40个人有1人被录取。

在了解国考总体报考人数的时候,考生还需要关注一下各省市、招录部门的岗位竞争情况,合理选择岗位。

2021国考报名人气最高的职位——“国家税务总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三),有4444人通过审核,是唯一一个过审人数达到四千人以上的职位。

竞争对手最多、最难考的职位是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东莞调查队业务科室一级科员,竞争比高达3334:1,这一职位在去年国考报名十天中展现出了超级人气,报名人数日益攀升。2021国考报名中,共有2191个职位竞争比例超过100:1。

很多考生看到部分岗位竞争“火热”之后,会认为国考难度太大,降低报考欲望,或者马虎备考。其实大家不用被数据吓到,部分国考岗位竞争比较低,甚至被取消招录。

2021国考竞争比超过100:1的职位仅占总职位的16.6%,83%的职位竞争比低于100:1,73%的职位竞争比低于39:5:1的平均值。

国考报名人数虽多,但也不是全部岗位考试难度都大。同一个招录部门的相同岗位,因为地域不同,笔试进面分数线差距能达到30分以上。大家在考察岗位时,选岗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根据往年考情分析,国考报名人数较多的岗位有2种:

一是要求专科以上学历,岗位报考专业大类较多,无基层工作经验和政治面貌要求的“大众类”岗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人数较多;

二是没有学历要求、没有专业要求、没有工作经验要求的“三不限”岗位,绝大部分在职就业群体和应届生都能报考。例如2019国考“惠州市惠阳区气象局预报股业务管理科员”就属于“三不限”岗位。

此外,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和公考氛围浓厚的地区也容易出热门岗位,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陕西等地区。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的招录流程基本相同,考察时间也很稳定。国考公告发布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笔试时间与公告发布时间相差1个月左右。很多考生认为现在备考国考笔试太早了,应该等公告发布之后再备考。

实际上,完整的公务员笔试备考周期为4-6个月,不同考生的备考效率差距较大,等到公告发布之后再开始复习是来不及的。大家在精心备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习复习技巧,提高备考效率。


全职备考完全够了,在职备考够呛


建达教育回答:

公务员考试与你的平时积累、功底、运气(1%)、复习方法、考试能力等诸多因素有关。三个月复习,综合能力会提高,不小心也可能闯关成功。

学习视频课,当然也可以报班,一个月足以,多了学不进去了也,然后两个月做题,一个月的行测,半个月的申论,剩下的半个月做做套题,提升下速度。

行测:

常识,说实话,不要下大力气,这都是投入多产出少的,最后几天看看,或者学习无聊的时候当小说看下解解乏。

言语:这类我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也不是太看,毕竟中国人,就看语感。如果题主要学的话有一些秒杀办法。比如看见什么字什么词了怎么匹配。

判断推理:这个最有意思,因为你正常思路想,累不说还不见得对,这个要好好学一下,可以上网上找一些视频课(公考年年都一样,不一定非要最新的视频)学会了一看题出答案,爽的不要不要的。

数量和资料:很多人头疼的一个事。不过硬着头皮也要做,大多数人不做的地方就是你反超的机会,而且很多题直接设X,或者秒杀法,特别分数百分数转化法都是不错的技巧。

申论

大作文以外的题,特别是国考,看题主问题时间也应该准备国考,就是原文中找。原文中没有的别加。

大作文,做好文章结构的处理。然后有时间看一下人民日报的评论部分。


感谢邀请福建华图回答问题:建议备考半年以上,像福建地区竞争尤为激烈,基本都是千人大岗,千人争夺一个岗位,你看看这个竞争程度,要是想上岸,备考一年都是必须的。三个月会很紧凑,不一定能报考你喜欢的岗位


这么说吧,单纯针对复习题目而言,三个月时间足够。

但是针对公务员考试所考察的能力来讲,其实是融入学习、生活的一个长期的积累。比如逻辑思维能力、言语理解能力,如果你在学生时代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可能这一块就会有一些优势;比如你这个人一直以来学习生活都比较果断利索,可能做题速度就会快一些,估算能力就会强一些。就是其实行测、申论的考察真的是为了以后公务员的工作所设置的题目、所考察的能立。


只能说刚刚够,不算充足。

100天备考计划,量化到每天的学习计划,可以参考一下。


我不主张那些战线拉太长的经验帖,相比于时间上的投入,我更在意效率和方法。

希望大家也可以像我一样,花最少的时间成功上岸。所以我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了下来,希望能帮助到考生们,首先抛出个结论,三个月时间不充足,但是选对了方法的话,是够用的,具体怎么学,可以看看我当时用的方法。

行测看这里:

基础:

我先是看了一遍模块宝典,大概看完之后对公考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但是我就只是大概的看了一遍书,大概用了10天吧就换成视频课了,因为书上理论知识太多了。视频看的朱公子上岸,和模块宝典一样都是分模块的,非常方便我们根据各个模块听课+练题。

刷题:

所有的题都是有技巧的,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要找到做题的技巧,这样你做题才是有效率的。

做题的时候可以跟着网课边学边做。网课老师会通过真题的讲解把题型中的技巧还有本题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标记出来❗技巧跟书上的一点都不一样,老师讲的更简单。这样能清楚的理解老师讲的技巧,理解之后做题很容易上手。

查漏补缺:

所有模块学完以后还不够,错题本现在就派上了用场,针对自己错的多的题型再去学习一遍,把不会的知识点一网打尽。

申论看这里:

申论的得分点:

立意、逻辑、结构、表达、文字立意是否深刻明确,结构是严谨,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流畅,引用名言名言,文字是否0K。

申论只要你写的答案基本都是提炼于、总结于材料,并且做到通顺流畅,分就不会太低。

申论也需要多练真题,

写完以后对照答案看自己哪里没有归纳总结好,哪里写的是多余的,哪些得分点没有写到,自然就能提高申论的水平了。

大作文的观点、主题、和主要论点也都来源与材料。但大多还是需要平时的积累。

努力复习吧,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您好,这要看个人学习效率和复习情况,一般情况下是够用的,如果能跟着课程有计划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谢谢


一、计划前的准备

首先,要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从事这个职业,以及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其次,正确认清自己。这个最简单的做法是做真题卷,模拟考试,然后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最后,估算一下自己有多少的复习时间,根据时间安排计划。

二、计划三部曲

第一,基础复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给自己打基础,因此,在复习时应以基础教材为主,对基础知识加以把握。不要急于做真题,而是着重夯实基础,学习目标是通过对教材的系统学习,全面、直观的了解公务员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分清常考点和难点,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技巧。

第二,模块精炼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每个模块结合真题,进行专项复习,特别是自己的薄弱项。考生在这阶段复习需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错题和不会的题记录下来,并不时翻阅。

第三,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真题进行训练,辅之以高质量的模拟题,从而查漏补缺,使行测、申论得到综合提升。

第四,冲刺阶段。这一阶段,考生主要是进行实战演练,让自己适应考试环境,锻炼自己的考试能力。最好每天上午9:00-11:00做一套行测题,下午2:00-4:30做一套申论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纠错,复习自己整理的错题笔记。

三、几个重要的注意点

第一,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实际来制定计划。

第二,每个阶段还要有每个阶段的小计划,最好具体到每天,并且要坚持。

第三,复习新知识,不忘旧知识。计划中要包含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第四,计划最好高一点,压力就是动力。

2020年国考快来了,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还没有开始准备的考生也不用担心,周密计划,严格执行,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三个月备战国考足矣!


如果你理解力和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不错的话,个人觉得三个月时间是够了的,没有问题。


所谓集中精力办大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备考时间拉长了,人就会疲倦懈怠。备考时间三个月是最合适的,国考一般在每年的11月,所以8月开始备考,节奏紧凑,完全来得及,祝君早日上岸。


第一个阶段,自我认知阶段,时长5天左右。

这一阶段旨在了解考试具体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比如考试的时长以及考试的具体内容,题目的特点,擅长行测还是申论等,好的开头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只有充分了解了基础信息,自身后面的复习才会更有方向性,具体的复习方式是:以模拟真实考场的状态做真题,尤其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关掉手机,涂答题卡,与真实考试越接近,越能透彻的了解自己。具体模拟的量,建议3套即可。做完三套题目后要做好分析,每个部分的正确率,以及自己有多少题目没有做完,什么题目正确率最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等,写成分析报告,为下一个阶段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个阶段,专项学习阶段,时长50天,也就是能力提升。

鉴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常规包括行测和申论两个方面,建议上午学习行测,下午学习申论。尤其注意行测复习可以分题型备考,大致分为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以及常识判断五个部分复习,关于言语理解的复习注意词汇量的积累以及语境思维的培养,误区是刷题,正确率忽上忽下,关于数量关系的复习注意掌握常考考点,尤其是技巧方面多积累,关于判断推理方面注意逻辑判断和图形推理的训练,尤其是逻辑判断中逻辑思维的养成,可以通过学习教材和相应课程的方式更快掌握。关于资料分析复习注意列式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尤其估算能力。关于常识判断复习注意生活的积累,量变产生质变,用有效的储备量确定正确选项。这一阶段的学习会让自身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但是会出现无法很好地运用知识的情况,或者是考试没有时间去做的情况,那么熟能生巧极为重要。


首先吧,无论是考试难度、福利待遇、发展晋升,国家公务员&;省(区)级公务员。

其次关于公务员备考:

有些人备考1个月,考上公务员了。

而有些人,准备了半年还是落榜了。

事在人为,自己的努力程度很重要。其次有效的备考会让你事半功倍。

ADC为什么需要辅助,因为前期很需要发育。

最后,明智选岗→高效备考→面试的等你。


这个怎么说呢,三个月有上岸的,这个说到底都是看自身的条件呢人是有天赋高低的,有的人每天复习1个小时的行测,可能效果很好。有的人可能每天复习5个小时的行测,还是什么都不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实力,确实有水平,当然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但是如果你确实是只笨鸟的话,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先飞。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与此同时,要相应的保证效率,要知道,投入了学习时间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相应的知识回报,要真正安下心来,一丝不苟,踏实认真的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实力。

也就是要具备公考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不要以为这是玩笑,对于基础不好的人来说,这些都很成问题。

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运算没问题,但是别说碰到复杂点的试题,就是给你两个5位数做乘法,你算错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你熟练吗,阶乘你能解吗?类似这种基础类的东西,对于上了四年大学的理工科学生,可能不是问题,但是换成文科生,可能就是大问题,函授生之类的更不用说,可能连阶乘什么的都没接触过。

如果判定自己基础不好,就一定要早准备,因为弥补基础不足的时间可能是非常的长的。对于基础阶段的检验,我认为只要能够达到辅导书里的例题你都能很容易的看懂(不一定要做出来),够难度的模拟题你虽然不一定能做出来,但是对着答案你能知道这题是怎么回事,你的基础就基本达标了。

基础准备好了后,接下来的强化阶段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这个要看天赋,当然也要看基础。每天强化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正常来说,在保证每天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十天半个月是可以的。这一阶段,行测方面保证够质量的模拟题目每套在规定时间内能达到75分左右就可以。申论方面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行测方面还是继续做题,做真题,找差距,通过做真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强化弥补。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真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最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再则现在很多人平时根本不写字,如果考前不适应一段时间的话,考试的时候手会很不爽,影响答题状态。有很多考生在申论考试之前从来没有动笔实际练习过,在考试时就会出现书写不顺畅,时间难把握,不适应紧张的考试节奏和大量快速书写的要求,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在这一阶段,认真投入,勤勤恳恳,半个月左右足矣。

总之,在准备时间上,基础阶段的准备时间应该是差异最大的,如果你基础够好,你甚至可以跨过这一阶段,用1个月的时间全力冲刺,结果也会不错。但是如果你基础不好,那你就一定要用足够的时间把自己的基础夯实,为考前1个月冲刺做好准备。


这个还是因人而异吧,看你个人的学习情况,每年的考试大军中都有很多备战很多年的学员,如果可以还是要尽早备考哦,预祝考试顺利!有问题可以继续向中公教育咨询哦!


因人而异。

以我个人经验来看,用三个月时间来准备公务员考试是足够的了,当初我也就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来看视频、刷题,最后也进面了,不过面试被逆袭……

推荐你最开始就直接看视频课,不用去看材料什么的,刷过一遍视频之后你就对各种题型都有了了解,之后你再开始刷真题或者某个机构出的5000题就好了。

备考过程中别想太多,专心学习,加油!


因人而异,还要看年龄和记忆力。


三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但是每天要学习的时间要保证,再一个就是方法得当。最好按照前辈的成功上岸的方法去认真执行。学习这件事很枯燥无味。是需要坚持的,一般人是没有这个耐性的,这也就是很多人为什么考不了公务员,而且公务员的竞争也非常大,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三个月时间还是可以的,如何复习的有效果,这边给您一些建议

一、刷什么题?

1.历年国考试题。选取国考2014年至2019年副省、市地每年两套题,共计12套试题。选取2014年以后的试题,可以紧跟国考命题趋势,让广大考生直观感受命题人的命题趋势和命题难度。

2.各题型训练题。选取配套教材的训练题,按照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申发论述五大题型划分。选取各个题型的训练题,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各个题型的命制特点,掌握作答方法。

二、如何刷题?

1.用一周的时间做2018年、2019年的国考副省、市地4套试题,感受考试难度、命题特点、与省考的区别。

2.详细学习理论知识后,做配套教材的训练题。按照题型进行刷题,选取简单题目、常规题目。

3.在做完教材上的基础训练题后,做历年试题。继续按照题型进行刷题,将历年试题按照题型区分好,根据年份由远及近的先做某个题型的国考试题,再做教材上的复杂题目和创新题目。

三、如何复盘?

很多考生刷题仅仅注重做题的数量,而忽视了核对答案。其实,准确的核对1道题的答案胜过无效率的刷100道题。

我们在做完一道题目之后,要学会“对答案”。当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时,要回忆自己当时如何写出来这个答案的情境,记住这个做题的感觉。当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致时,要详细分析这个答案的来源,在遗漏处做好标注。如果自己做题时没有想到,那么请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词汇,作为自己的积累。做完一类题型时,在笔记本上写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算是“对好答案,做好复盘”。

申论复习方法

一、热点知识“广撒网”

申论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时事热点的了解能力,考察的是对国家政策的认知能力,所以在备考初期,就要开始学着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话题,尤其是十九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涉及的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所选取的申论热点是有历史延续性的、消极性的,而且是具备实效性的,即是近一年或者近半年所涉及的热点话题,与之相关性较大的有民生、生态、文化等话题,众考生在了解的时候可多从这些方面涉猎。

二、专业知识提前了解

申论考试是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综合的是各方面知识的涉猎,需要的是杂家;专业的是一些题目具体的答案书写。在公务员日常行政工作中会涉及15种法定公文和不定项的事务性公文,而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可能出现,且以事务性公文为主。所以,就需要我们提前去了解这些公文的种类以及每类的格式及内容重点。

三、阅读方法提前训练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科目,从题量上看并不多,只有5道题目。但是,涉及的材料却是七八千字,所以申论考试从本质上来说考察的是信息提取能力,即从七八千字的材料中快速、精准提取信息的能力。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非常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即快速锁定答案的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字、词、句、段落、篇章等阅读,关键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以及要学会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原始地址:/remen/3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