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有人说“爱哭的孩子有糖吃”,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其实不一定在职场,各个方面都是这样。

所谓的糖就是一个公司的资源。

首先,一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

a.资金。每年公司都要做预算,预算是有限的,你要做A项目,就要争取资金支持,否则别人占用了,你就没机会了。

b.人力资源。研发人员、生产人员等等都是有限的,能争取资源才能存活。

其次,争取各种人员的支持,也是项目能够存活的必要条件,领导的支持,让项目开始启动,下属的支持让项目成功。

之前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应该也知道,哪怕父母的爱也是有限的,会撒娇的孩子得到的爱更多。


“爱哭”的孩子的确是“有糖吃”,但是却大都是“毒奶糖”!例如你是刚毕业的学子到一家公司去上班,刚开始给你吃“杂糖”,就是让你做很多跟你工作内容无关的事,并美其名曰为你好;然后给你吃“背锅糖”,有事你扛,有福它享,说这是团结;最后等你实在受不了了,给你吃“辞退糖”,说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更精准的来说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仅仅是爱哭是不行的,一定要是会哭,而不是爱哭。在职场中,哭是一种手段,从心理学角度,会也是一种述情能力。通过哭这一行为,去表达自我的某种诉求或博取同情。若能妥善运用,自然糖就来了。


不光在职场,即便是在家庭,还是其他有群体的地方,都会有这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很好理解,虽然人在成熟之后变得逐渐理智,但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任何人在做决策的时候,都会在理智与情感之中做出筛选。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讲到一点,人们在决策时,往往会受感情支配。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求助时,被求助人的情感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求助者能否求助成功。

在任何单位和组织结构中,会哭的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他人的同情,同情是人的底层心理之一,一旦同情心产生,就会对他人降低标准,进而选择妥协。

无论是在电视剧情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某位女性员工因为工作挫折向领导哭诉,往往领导就会服软并且还给糖吃。

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场景中,往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获得这种结果。

但是任何同情都是有底线的,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里面首先要会哭,你要哭在别人的感情点上,别人才会给你糖吃。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见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人,通过哭泣的形式,想得到他心中的那个利益点,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总之,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而且是相当普遍的,但是一定要记住,哭诉的数量一定要控制,否则哭的多了,就会引起人的反感,进而导致更多的负面评价。


感谢邀请。

好像确实如此。大家想象一下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要是碰见半百大妈大爷,爱撒泼打滚的,可能让得就多,赶紧送走得了。要是碰上年轻没经验的,不仅不便宜,可能称上还做点手脚。

大家都不爱麻烦,欺软怕硬,这是人性。

职场上也是如此。会干的不如会说的。

一家之言,大家看个乐呵吧。


原始地址:/wenda/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