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是孤独?

孤独的本质应该是对自我的一种探索。它是一种与自己自处,对话的状态吧!人生来孤独。


孤独的本质就是没有人与你有精神上的共鸣!内在丰富的人才会孤独,大多数人只是寂寞,没拿到孤独的资格。


孤独求败


“孤独”这个词是表达“独处”的凄凉。这是对“独处”的不理解导致的,也许是对情感依赖的渴望失败后的哀鸣……

以上的言论当然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发表的个人观点。可世界上又真的还别的什么人吗?在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眼里世界上其实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这不代表他否定其他人的存在,只是那些“其他人”并不能影响其独立存在的现实。仔细想想:自打呱呱坠地以来虽有扶持、虽有伤害、虽有依赖、虽有…到头来哪个不是“依旧孑然一身”,哪有例外。如此纷扰何不独处,游于意中,寄情天地……[吃瓜群众]

“不愿独处”除了纷扰你又能得到什么?人类历史上有哪一个光辉的思想不来自于“独处”?别说很多人,两个人连1+1等于几都能搞乱,当慎思之……

诸葛说“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宁静”怎么来?还不是“独处”。所以说“独处”中能生大智慧……

你愿不愿意终将独处。这是现实,看看周围,哪种关系能将人与人捆绑到永远?要么你自己学会独处,要么生活打碎你的妄想把你抛到独处的境地,那时候没学会独处的你只能哀怨的说“孤独”,何必呢!

独处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表现。最少代表了“独立思考”的可能、从周边关系中获益这种“投机妄想”的放弃。

独处不代表排斥与人接触,车水马龙的王府井你也可以“独处”,和一群人去歌厅狂歌你也可以独处。独处更多是一种“思想的独立”,我观察学会了独处的人反而与人交往变得更加“理智、智慧”让人如沐春风……

所以我说放弃对独处的偏见,抛弃“孤独”这个“哀怨”的词汇,拥抱“独处”才是人生的大事。当智慧之光常萦绕在你脑海之中时你才会了解“哪儿有什么孤独”……[吃瓜群众]


自我觉醒


人生的孤独,也是修心,寻找一方安宁。人退休了,感到一种孤独。如果你心中平静,平心看日出日落。你就会感到心态的平和,少了人世间的烦恼。你感到生活的安宁,少了工作中麻烦。孤独是一种享受。看你如何对待!


你能感觉到孤独就不孤独


是生灭相。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孤独的本质,愚以为是有我和无我,看世界而无视世界,是沉浸在内心而忽略掉了时空的变换;是心怀慈悲,而又心怀自我;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活如溪流,心空无物。


孤独,是在满足人的基本又要后产生的,如果温饱都保证不了,孤独无从谈起,吃饱了撑的,才有可能产生孤独,现在生活这么好,精神需求最重要,


能够敢于做到求败者,才或许配称得上称为孤独,否则极大多数都是属于自卑或无能甚至自命不凡又不付出之人……真正做到孤独者且成事的自古至今屈指可数……


孤独的本质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享受生命的过程才是孤独的真谛。

孤独有两种,积极地拥抱和难过的寂寞。小时候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不管是亲戚往来还是学校里的同学,总喜欢钻在人群中,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成长阅历,发现成年人的孤独只是一种常态,不开心的时候,觉得一个人很寂寞,悲伤颓废充满全身,再往后,发现渐渐喜欢上了孤独,带给我自由自在,感受到内心未曾有的平静。当然不管哪种孤独,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个体感知的存在罢了。

譬如下雨天一个人在海边,看着浑浊的海水还有茫茫的迷雾,然后就感到了孤独,可是天晴时候,望着海天一色的远方,风景如此优美,海鸥歌唱,又不觉得孤独了。看似孤独和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更多只是现实中对自己相对影响的存在。与其这样,不如好好享受孤独才对。

在享受孤独之前,要先认识自己,只有真诚和内心对话,才会发现孤独才是你真正的朋友。要有足够的信心过好这一生。个人爱好也是培养孤独的一种境界,找到兴趣点,你会发现虽然孤独但世界都是你的,不要无味地沉沦在过去,专注于现在就好。既然选择了孤独,就把寂寞排斥掉,我就是喜欢孤独,所以才不会感到寂寞。很多优秀的大佬在成名之前都是孤独的,与其说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孤独成就了他们。

我们不需要改变他人,也不需要改变世界,更不需要改变现实,喝杯酒,听听歌,随遇而安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精彩就好,孤独就是这样的。


千万不要随便说自己“孤独”二字,大多数配不上“孤独”,你只是寂寞和无聊而已,并非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心灵上的享受与惬意,是高处不胜寒,是曲高和寡,是巅峰无人理解,身边很难再有人追得上你,只有崇拜,连嫉妒与羡慕的距离都谈不上。

皇上是孤独的,伟人是孤独的,真正的哲学家是孤独的,高级科研者是孤独的,但他们却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被人理解,或是需要拉拢同伴来冲淡自己的孤独,他们不自觉地生在孤独中享受着不被平庸之士理解的这一切,他们的生活充实,情感丰富,精神境界极高,常常一个人独处着,思想却又遨游在九万里高空,不会被躯壳这副臭皮囊所禁锢了人生,真正的身未动,心已远的境界。

听过《小王子》的孤独吗?

小王子在他的微小星球上特别喜欢看日落,他只需要把椅子移动几步,就从中午搬进了黄昏,可以随时坐下来欣赏日落的美景。

小王子说:“有一天,我看了44次日落。你知道吗?人难过的时候,就会很喜欢看日落。”

那一天,看了44次日落的小王子,很难过吗?或许是吧,他在看日落时想了些什么?小王子是孤独的,但内心却是丰富的。

记得看柴静采访过周星驰的一段视频,当柴静问周星驰,为什么要在后面的作品中抄袭自己“一万年”的那段话?不等周星驰回答,柴静又立马说:是不是就想在某一个时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之前采访时,周星驰已经表达过自己很多事都还没有去做,时间便已匆匆过去,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一定会想到什么便去做,不要等一千年、一万年。

当柴静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周星驰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柴静:“你也有这种感觉啊?”然而柴静点头说,对。周星驰当时就感觉到似乎遇上了知音,遇到了一个懂他的人,他回答了柴静一句“谢谢”。谢谢柴静懂他。

不得不说,周星驰是演艺界的天才,他创造的“无厘头”搞笑方式,开启了香港电影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然而,天才的内心往往是孤独的,因为很难被旁人理解,他的想法、做法、在旁人看来似乎都不可理喻,有人责备,有人离开,站在高处的周星驰,只能感觉到萧萧急风吼中的孤独。

哲学家叔本华写过《论孤独》,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与孤独为伍,因为这个世界只允许我们在孤独与卑劣之间进行选择,因为一百个愚蠢的人聚在一起,也产生不了一个聪明人。

哲学家周国平,将孤独、无聊、寂寞进行了定义的区分,他说:孤独是一颗深刻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

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自己。

孤独的境界是高尚的,是旁人已经不配在你身边懂你的高度了,是你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思维,这种不被普通人理解的孤独,唯有与同样高度的知音才能懂,曲高和寡,有多难遇啊!

可很多人总是说自己是孤独的,你不过是寂寞与无聊罢了,当外界有欢喜与吸引的时候,你会放弃这种你以为的“孤独”加入到人群当中去,你不是享受型的,你只是害怕别人把你暂时遗忘而已。

真正的孤独,少有人能独享这种清欢,耐得住寂寞,又能将自己独处的生活安排得充实有趣,精神上丰富多彩,在别人的眼里,你或许看上去形单影只,甚觉可怜,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有多享受这种境界,你有多“富裕”,哪怕一日粗茶淡饭,生活简单,但你也自得其乐,从未感觉到自己被“排挤与边缘”的悲哀。

豆豆小说里的三个人物,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便是典型的三个孤独至高境界的高人,屋子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生活简单到屋里只有书和笔记,几乎不与外人接触,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弋,但他们思想的深度,却难有人企及。

所以,真正耐得住寂寞,享得了孤独的人,绝非庸人,也不是常人可能理解到的境界。

孤独,是一座高山,是广寒宫,是巅峰之境,是少有人能达到的“窄门”之境。


我还有我自己


自己来,自己去就是孤独!


真正的孤独不是寄情山水独钓寒江,不是伤春悲秋,而是喧嚣下的淡漠……


孤独就是孤独,一如繁华就是繁华。


孤独我是这样理解的:

孤独就是自由,我行我素,随性而活,不受外人外物外事所扰,是一种纯粹的境界,在外人看来就是个怪人,理解不了。

孤独的人喜欢独来独往,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外面的世界再繁华热闹,别人的生活再幸福快乐,跟自己无关,不在意,听听看看一笑了之,片言碎语不留心。

跟别人在一起,也能活成独处的样子,该做的事做完,做完就走人,不跟身边的人有过多的接触和沟通,没欲望,对他们的群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想参与,觉得很烦,毫无意义,毫无交流的念想,他们的三观跟自己相悖,理解不了自己,达不到共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孤独是因为身边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人啊!虽然有朋友相伴,相伴左右,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却总觉心里空落落,填不满,仍然感觉孤独。知音难觅啊,莫如独自小酌,对月畅谈,无拘无束,豪迈自然。

该自己做的事做好,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逃避,其他的就由自己掌握了。

就喜欢清静无为,活得真实不做作。

不必要的社交就不去了,不喜欢看一群人戴着一副副虚伪的面具表演,多累啊,看着也累。

朋友圈几乎空了,不主动关注别人,屏蔽周围熟悉的人,偶尔发一发,记录一下感悟和心情,都是给自己看的。

一个人看看书,钻研钻研学问,对这枯燥的书页也能读出大千世界,能找到心灵的宁静。

写写字,一笔一画都是人生,无所谓有没有欣赏,就是写给自己的。

总之有自己的小爱好,沉浸其中,领悟颇多,对尘世之事,已看得淡然,有一套跳脱尘世的理解,所以活得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欲望极小。

孤独的本质就是真我啊!


百度百科对“孤独”的解释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

这样说来,孤独没有明确标准。因为孤独不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状态,只是一个人心灵上对自己状态的定义。

很多人觉得孤独是没有朋友

实际上有的时候即便是高朋满座,筹光交错,但是内心依旧孤独。可见,孤独的确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

孤独源于自我的意识,我们与外部世界划分了界限。

孤独是灵魂的觉醒,当我们不用被迫与他人对话,才有时间与自己对话。

那么古人怎么看待“孤独”这个状态呢?

庄子这样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人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情,而独来独往不为外物所牵制,自由自在与内在的自我相处的人是极其少见的,所以这样的人极其珍贵。

哲学家梁漱溟说:“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层关系,1:自己与世界的关系: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三层关系里最后的阶段就是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如何看待独来独往,只有真正参透这一点,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一个真正能够自由出入世俗与自我的精神世界的人。

以我最喜欢的庄子的一句话来做结尾吧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有趣的知识。


孤独的本质是不被别人理解,成为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异人,没有人与之同行,与之交流,疏而远之,一般人享受不了孤独。但享受孤独的人,自身并不觉得不快乐,甚至沉浸在这片孤独之中。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人。


原始地址:/wangluo/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