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幼儿观看儿童动画片?

什么是儿童动画片呢?就是说比较适合儿童观看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当然是可以看的。

但是为什么好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看动画片,这并不是说动画片是不能看的,主要还是儿童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他认为好看的他会一直看,不会自己感觉眼睛累了就不看了,所以这肯定是要家长配合,给孩子讲说看多长时间电视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直看下去!

所以我认为儿童看动画片是可以看的,把握好适当的时间就可以!


动画片也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让孩子适当的看一些动画片,会开拓他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面,毕竟孩子小的时候生活的范围比较窄,而动画片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他们所不曾接触过的世界。如果严格的限制孩子,不让他们看动画片,如果到了幼儿园,他和小朋友连聊天的话题都会少很多。

当然,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要给他做好选择,选择适合他这种年龄段的孩子看他们能够理解的内容,比如我的孙女在看动画片时我一般会陪着她看,也会知道动画片里的内容,这样我不会在孩子提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只会说“不知道”。

当然有时候孩子也会学动画片里的一些话,其实他不懂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掌握情况,给孩子讲清道理。比如有一次宝贝来到我这里忽然对我说了一句话,她说奶奶我嫌弃你,我楞了一下,但是我并没有马上问她谁教你这么说的,而是告诉她这句话不对,对谁也不能这样说,这是一句不礼貌的话,因为嫌弃是不喜欢的意思,你喜欢大家不喜欢你吗?我严肃的告诉孙女,对谁也不能说“嫌弃“这两个字。

过了两天我才问她听谁说的“我嫌弃你“,她说是熊二这样说的,我不由得笑了,我说熊二这样说不对,它不尊重朋友,小朋友一定不能跟它学。过了几天,我果然在某一集动画片里看到了这个情节,宝贝没有说谎。

其实动画片不止孩子可以看,成年人也可以看一些动画片,用此方法减轻自己的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态。工作时曾经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厂里加班,那时孩子也就八、九岁,工作时看到他和我的一位50多岁的同事聊得很开心,儿子称呼他爷爷,我仔细一听,原来他们在聊一部动画片《鼹鼠的故事》,这时我才知道,我的那位像我的长辈一样的同事看过那么多的动画片,这位同事是一位高级经济师,毕业于燕京大学。也可能因为看动画片的缘故吧,这位同事心态特别好,因为家族遗传他16岁就得了糖尿病,一起共事的那么多年他没有请过病假,只是即使出差的时候也特别注意饮食、营养,直到他今年春节后以90岁高龄去世,没有出现过任何糖尿病的并发症,和年轻人在一起,他总是那么乐观,那么幽默。

宝贝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居然跟着字幕开始了认字,开始了词汇量的积累。这真是看动画片的一份额外的收获。

简单的制止孩子看动画片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而想轻松的看孩子,让他看动画片则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不负责任的办法。儿子叮嘱我让宝贝在我这里时少看动画片时我就曾经对儿子说,想让孩子少看动画片,只有找到比动画片更能吸引她的东西,我就试着这样做了,而且比较成功,比如给她念童话书,让她玩儿她喜欢的拼插玩具等,让孩子动手动脑,安静的持久的做一些事情。

希望让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也变成大人能够去看一看的东西。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可能平时说话比较口语化,词汇量有限,心想,如果让孩子看动画片是不是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呢?

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美国,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一个台湾人,每周花一定时间去教10到12个月的宝宝中文,12次之后,他们会发现:这些宝宝对这些这个时间里面所涉及的中文词汇有了很好的反应。

同时,这些研究人员也让另外一些宝宝通过听录音去学中文。再让第三批的宝宝通过观看视频去学习中文,同样也是有12周这么长的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就发现:这些听录音、看录像的宝宝在学习中文的任务上,没有任何的进展,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这个实验说明,在宝宝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人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当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面对面的这种交流才是有效果的。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例如0到3岁的这个阶段,用看动画片这种方式来提升他的语言发展结果是微乎其微的,为什么呢?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而语言学习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实现。

对于比较大的孩子,比如说3岁以上的孩子,看动画片或者电视确实能够扩大他们的一些词汇量,但是看电视或者动画片是一种被动注意,是一种被动娱乐的方式:孩子在看电视时,他不用去调动自己的这种主动的注意。久而久之,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力,孩子在看电视的认知学习中会变得不再爱动脑筋,对电视的过度关注也会让他们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

所以,用看动画片这种方法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真的不可取。

01

对小一点的孩子,这些方法让他早开口多说话

多和孩子面对面交流

多和孩子面对面交流

孩子语言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觉体验,但仅仅听声音是不够的。孩子也需要有机会看到语言是如何从说话者口中发出来的。唇型伴随着相应的声音,为孩子学习语言提供重要线索。刚开始孩子会随机发出一些音,后来逐渐发现用不同的口型会发出不同音。爸爸妈妈应多和孩子面对面聊天,当孩子开始发声时,及时给予回应。例如当孩子偶尔发出Ba-bada-da等音时,爸爸妈妈可以把一些常见儿歌的歌词换成ba-ba,da-da,ma-ma,pa-pa等来哼唱和回应。孩子很喜欢和父母聊天,尽管他只能发出咿呀语,但大人和孩子互动、回应或模仿他的声音能给他很大的肯定,可以激发他练习发音。

乐于对孩子语进行解码

乐于对孩子语进行解码

在1岁半以前,孩子的语言是“单词句”——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因此1岁至1岁半被称为“单词句阶段”。单词句含义不够明确,语音也往往不够清晰,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由于单词句表意不够清楚,成人除了根据孩子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外,还必须根据说话的情境来推断其意义。对孩子的语言进行适当的解码,以完整的语句说出,并蹲下来让孩子看到说话的嘴形,是帮助这个时期孩子语言发展很重要的态度。

比如孩子说:“走。”其中有“妈妈,离开这里”、“妈妈回家”或“妈妈,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依情况而定。比如孩子说:“吃。”其实孩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这时妈妈可以回应:“妞妞要吃苹果。”如此以后,孩子就会很清楚地说:“妞妞要吃苹果。”

应对孩子语言能力不足时的坏脾气

应对孩子语言能力不足时的坏脾气

想比成年人,孩子掌握的词汇有限,很多时候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有时就只能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挫折。面对孩子的不安,爸爸妈妈一定要冷静,可以猜测他到底想要什么,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活动来满足他.在满足他时,爸爸妈妈可以帮着孩子表达,比如说“原来宝贝是要举高高啊”。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授孩子学会表达的过程。

02

对大一点的孩子,语言智能这样提升

请友善耐心地面对那个好奇小孩

请友善耐心地面对那个好奇小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天天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你,父母不要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简单回答或敷衍了事,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做一个倾听者、启发者。孩子开始提问,开始主动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讲述中了解到他在想什么,在关心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帮助。

细细呵护他表达的欲望

细细呵护他表达的欲望

爸爸妈妈要细心,并善于引导孩子对你讲心里话的欲望。孩子的情感都是直接而且外露的,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动作、身体的姿势、行为的变化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到其内心情绪的变化。如一向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此时爸爸妈妈不能急于哄孩子开心或不理不睬,而应该引导他将内心的情感倾诉出来。“为什么今天没有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孩子有什么话要对妈妈说吧?”“今天和小朋友玩得怎样?”都是很好打开孩子话匣子的好问题.

为了表达自己对孩子谈话内容的关注,可以经常在孩子说话时使用“噢”“是吗”“后来呢”等词语,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有时还进一步询问有关细节,这会让孩子觉得你确实是在关注他,这样,他才会更乐意地向你倾诉。

跟着孩子的视线走

跟着孩子的视线走

孩子的兴趣点极容易转移,因此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一定要跟着孩子的视线走。孩子看到哪儿,兴趣点就在哪儿。如果孩子在看小狗,那么父母就不要再跟孩子谈论小猫,如果孩子的视线离开了小狗看向小猫,那么父母就要及时转移话题,热情地和孩子谈谈小猫。

很多时候,孩子看似无所用心,对父母的交流可能根本没有回应,每当这时候,父母很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觉得与小孩子的交流几乎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于是很多父母就可能放弃。“算了,等孩子想与我交流了再跟他谈论这些吧。”实际上,即便孩子对父母没有任何回应,但周围的一切信息都在以我们毫不知情的方式进入孩子脑海。因此,很多父母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能惊喜地发现,孩子某一天突然产生了一个飞跃,很多没有认真教过他的东西,他居然“无师自通”了。其实这并非孩子无师自通,而是孩子常常可以一心多用:看似无所用心的孩子其实像海绵吸水一样默默地吸收着周围环境里的一切信息。因此,即便孩子对父母的讲话没有回应,作为父母依然不要气馁,而要坚持与孩子对话,以此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和孩子玩词语和句型游戏

和孩子玩词语和句型游戏

这种游戏很多,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当时的场景想出很多有趣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巩固孩子所学的词汇,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妈妈伸展着胳臂对孩子说:“我很大。”孩子则缩成一团说:“我很小。”妈妈蹲在地上说:“我变矮了。”孩子则踮着小脚丫说:“我长高了。”类似的游戏一定能充分调动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

分享一个我家宝宝识字的经历了,宝宝今年3岁了,开始让他识字,认字。之前都是从淘宝购买一些带图的卡片和书本让他认识,不过效果不明显,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损坏,而且宝宝什么都想往嘴里塞,有些比较小的拼图什么的,就怕宝宝吃了。

然后我下载了好多软件让宝宝学习,一开始是不错,但是呢用到后面都要收费,价格还不便宜,顿时有种坑爹的感觉。

后来发现了一款APP【猫小帅识字】,真心推荐大家使用,里面有很多的冒险故事,我家宝宝特别喜欢听,平常特别好动的他,一看这个就安静的听故事。各种游戏关卡让宝宝重复学习汉字内容,加深记忆,让我这个陪宝宝玩的麻麻都觉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简单,宝宝自己都能独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这款软件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

而且我们家乡口音特别重,就怕宝宝跟着学以后改不了,要是上学了带有这种浓厚的口音,肯定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宝宝现在特别爱学习,每天下班都缠着我给跟他互动,陪他一起玩里面的游戏,不仅学的快,还让我这做麻麻的人也轻松了很多。


关于看动画问题,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意见。

观点一:支持看动画

1、好的动画,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2、语言学习。很多时候,你会听到孩子嘴巴里蹦出一些新词,不要诧异,孩子通过大量的观看,进行语言学习。

3、童年情结。说起童年,我想到的是守在电视看柯南、数码宝贝等动画,如果小时候缺失动画,会是一种遗憾。

观点二:不支持看动画

1、会上瘾

2、影响视力

3、这些时间不如去做点别的事情

你是哪一种?其实我觉得凡事只要有个度就好,在看动画里,找个平衡的点,不反对也不放纵孩子

我有三点建议:

①给孩子筛选好动画

②建立规则,告诉孩子今天看动画的集数

③看完动画之后,和孩子一起交流动画,扮演动画里的角色。


朋友您好,我是学幼儿教育专业的,我认为呢适当地给孩子看动画片是合理的有意义的。

现在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看动画片是幼儿学习的方式之一,动画片大多适合一定年龄的孩子。我认为最好是给孩子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源,比如音乐、儿歌、故事、美文诵读、国语的或者英语的动画片、纪录片或者英语中英双字幕的都可以。让孩子看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资源会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好的资源才能培养好孩子,但是也要规定时间,不能看太久,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谢谢。


作为一个宝妈,我个人认为在孩子看动画片这个问题上是不能一刀切的。在现在网络视频发达的年代,孩子不可能不接触这些东西,给孩子适当的看动画片也不会有太大危害。但是要给孩子立规矩,告诉她可以看几集就必须停止,并告诉她为什么不能看太长时间。现在的动画片一般一集都很短,比如你可以规定一天看一集或者最多看两集,但不能长时间看。

问题来了,怎么样让孩子可以看完规定的时间不看呢?那我家孩子来说,一般情况下,在看之前我就告诉她,你只可以看两集哟。她为了看电视一定会同意。然后我发现看完要关的时候她总是闹,不让关,还想再看。但是如果看到第二集一半时我告诉她,这集看完就不看了啊,她有了心里准备,在第二集看完时,她就会主动说:“妈妈,看完了,不看了。”后来这招屡试不爽,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自动不看,一定要给她就有心里准备时间,不可以强行关闭。

再说说看电视有没有点好处,我个人认为是有的。小猪佩奇里看牙医的部分,被我成功用来安慰看牙医的杉,我说:“佩琪和乔治看牙都很棒,很勇敢是不是。”然后孩子也要勇敢,很配合看牙。还有一次我给她讲环游世界的绘本,她指着金字塔说:“妈妈,金字塔。”我很惊讶,问她:“你怎么知道是金字塔,从哪学的?”孩子说:“电视。”其实,看电视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很多知识呢。所以看不看电视,宝爸宝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自行衡量一下。


看动画片可以,但不建议2.5以下的宝贝观看,这个年龄段他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完善,为什么孩子看动画片无节制,因为他的规则意识太弱。

对于看动画片这件事情来说,是很多家长被困扰的问题,而且意见不同。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通过看动画片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会跳舞会唱歌,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伴随的是对动画片越来越依赖,而不愿意看书。看动画片会影响宝贝的大脑发育,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看动画片根本不用思索,只需要盯着就行,所有孩子看动画片时都特别的专注,这个时候爷爷奶奶们就会说,看看多认真啊。真的认真吗?答案是否!

选择用其他活动代替动画片:

选择不同种类的带有趣味性书籍供孩子阅读;

多带孩子出去玩“见见世面”,增长知识;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及性格特点的玩具。

3岁以上的宝贝可在规定时间内观看动画片,过多的限制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让孩子看他也会偷着看,不如设定规则,同意他看。


原始地址:/wangluo/2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