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修行?如何修自己?

管住嘴,是最高的修行


用戒定慧去贪嗔痴,得身口意三业清净为修行。

修心悟佛理佛法,达身空,心空,性空,法空得四果阿罗汉。什么事情能不能做到想的开,看的破,拿的起,放的下,才能得自在,得解脱。

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


修行即为修心,向上向善,积极阳光,!心善人善


修行在中国至少分三大类:道家、佛家、儒家!道家修欲望,佛家修情绪,儒家修习性;其实生活处处都是在修行,有的往痛苦修,有的人往幸福修,把自己修好就先认清自己,痛苦来源于什么?比喻欲望太多,就修道家。


从面相就可看出,慈眉善眼的,和蔼可亲的,这就是平时心地善良的。面目狰狞的,横眉怒目的,这就是平时满心仇恨,小事斤斤计较,好算计别人。这就是无意中的修行。那么如何才能修行好自己呢?平时说好话,做好事,想好事,一定要这样子。比如路边的一点纸片,拾起来放到垃圾桶,这就是好事,而且还积德,这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事。说好话,多赞美,鼓励不说负面的话。人啊,一定要明白,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金刚经有句名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明白这句话,可以更好的修行自己。


所谓“行”,就是指生命体从生到灭的动态过程,所谓“修”,就是指不断的调整,这是一个摆脱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做人状态的调整和改进,通俗的说就是力争去做一个全身心利益社会大众幸福快乐,文明进步的人。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努力向这个方向调整和改进,这就是修行。

其二,如何修自己呢?很简单:战胜私欲追求之心,之情,不做追求和满足个人私欲或伤害社会大众文明进步的事情,转而身心合一的投入到利益社会大众文明进步的事项当中,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修行: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更是身在俗世中的一门自然哲学思维方式,自己在对世间万物中探之的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的看法与常人的看法、和观点相违背的、一种思维形式、在谋一阶段又不被常人认可的思想观念,自身在狐独中和寂寞中过着很清透的生活、在自己不断的努力前行中探求知识中寻找的精随,有时还合被常人误认为精神状态不正常的人来对待,朋友家人难以理解的感觉、是在执着追求理想信念与信仰中、独立钻研学问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生活中、认识世间万物与星空月相伴左右,换来是真正的修行与修维,这种得来的知识不断被人们接受和运用,用古人留下的最简单修行方式:您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有收获。修行并非一句简单的话,望众多诸君都有此修行。


这两个问题很简单,也很难回答完全,我是修行人,但是我认为每个人理解的都不同,谈谈我的看法吧。

何为修行?这个问题很范范,因为修行的方向目的种类很多,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修行方式,比如佛家,道家,还有很多民间的修行法,如东北出马仙,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修行方式如通灵,蛊术,降头等等,这些总的可按修行目的的不同分。第一,为了获得某种超人能力或神通,帮助他人积累功德的,或者出于其他利己目的的,第二,希望修行有成,得道成仙成佛的。所以你修行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盲目的修。

明确了目的方向,才可以谈如何修自己的问题,如何修建议找明白的老师代,很多东西都是有密传的,当然也有简单的修法,比如修佛家的净土宗,皈依三宝守五戒十善,一心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净土即可。道家或者其他民间的修法没有师承不要想了,修的不好走火入魔的大有人在,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如何活好,活得有意义,您个人思考下。至于修自己嘛,您得思考2个问题,1.你是谁,2,你想成为谁。怎么达到就怎么修自己。,纯个人见解。


提升自己道德修养;提升自己身体素质;提升自己心灵境界!修行之路千千万!至于如何修行简直是废话,活着就是修行!努力就是修行!


我理解修行就是修心呀!去苦得乐!如何的把苦化为乐


人生就是一场无悔的修行路。一次次经历,一回回懂得。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过客。相逢是偶然,只是场路过。你路过我,我路过你,我们一起路过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短暂的历程中,有些人是注定无法强留的。有些情是谁都难以左右的。缘起了、缘灭了,路过了、又走了,看到了、不见了,想起了、忘记了。匆匆而来,急急远去,过客人生,从来如此。

一个人破肚而出,来到这世间转上一遭,无非就是到这花花世界来经历一番、见证一回、体验一次、修行一场。

在浩瀚无垠的岁月烟云中,生命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曾来过,看见过,经历过,然后一闪而过。

岁月不回头,时光不倒流。在人生这条路上,匆匆过客熙熙攘攘,路上行人来来往往。但无论走的是急还是缓,目标是朝向哪个方向,生命也终将会被掩埋在岁月的尘埃里,与泥土完全融合在一起。百年之后,又有谁会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个你,来过一回。

一个人,生前就算拥有的再多,死后也带不走分厘。生命中所有的爱恨情仇与恩怨得失,都将会灰飞烟灭变为虚无。人生就是一场过眼的云烟,即是过客,何必执着?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你我皆为普通过客。人生就是一场无悔的修行,一次次经历,一回回懂得。


修行应该具足两层含义:1,修正自己的言行,使言行尽可能接近最高道德标准。2;修练佛家或道家功夫(佛道气功,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遵守佛家戒律或道家戒律。

如何修行?最好是归依佛门或道门,究竟选择哪一门,全靠机缘而定。


平平淡淡就是与世无争,遇见坏的事情,用平等心去面对。做啥事情,放下身心做事,放下自我做人,这就是平平淡淡。别放不下架子,放不下就不平等。


“修行”一说,最早出自《庄子》内篇的《大宗师》,隋唐时期的道士成玄英将其注解为“修己德行”,但这个解释太简单了,比如“修”具体指什么?“德行”具体又是什么?都有点语焉不详,让人无处下手,我们借助一下佛家的经典,简单来展开一下。

“修”指的是禅定

佛家的《阿毗达磨俱舍论》中说:“熏修于心,令成功德,无过于定,故独名修。”《阿毗达磨具舍论》是佛家非常重要的法相经典,相当于佛家理论的结构大纲及术语汇编,在佛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民国时期的唯识大师欧阳竞无先生曾有“七年俱舍,三年唯识”之说,唯识是释迦牟尼晚年开讲的佛法,概念非常繁琐,一般的佛学爱好者根本学不来,欧阳竞无就建议这些学人,要先用七年的时间学习《俱舍论》,然后再学唯识,三年就可以有所成就,由此可见这本经典的重要性。

为什么只有禅定才称得上是“修”呢?因为在禅定的状态下,我们的内心是极其专一的,整个精神高度集中,在这种状态下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改造,就象是在高温下锻钢一样,效果最为明显,所以说“熏修于心,令成功德,无过于定。”锻造钢铁,没有比高温环境更理想的状态,而锻造内心,也没有比禅定更理想的状态,所以禅定“独名修”,只有它才称得上是“修”。

我们修行,就相当于是对自我生命的锻造和提纯,这当然需要一种氛围,所以先将这种氛围酝酿出来,是修行的第一步,否则一切免谈。

“行”指的是三种业

在佛家来讲,“行”就是造业,包括三类,即意业、语业和身业,我们通常讲的身三语四意三,指的就是这个“行”,即身业三类,语业四类,意业三类,总共十类,符合佛家戒律的,称为十善业,与戒律相违的,则称为十恶业,各有各的果报。

关于“业”,因为是导致各种果报最亲近的因,所以佛家经典里讲了很多,我们在此仅简单的作下介绍,佛家总的用“业道”二字来概括,“业”和“道”不是一个概念,“业”用比喻来说,就象是一个人,而“道”呢,则是指这个人做事情所用的工具或途径。

比如意业中的“贪欲”、“嗔恚”和“邪见”,根据《俱舍论》中所说,它们三个只是“思心所”(五遍行之一)发挥作用的通道,“思心所”经由“贪欲”发作,表现出来的就是贪婪,等等,所以这三个只被称为业之“道”,而不是真正的“业”,真正的“业”是那个“思心所”。

细说起来的确很复杂,但谈到“修行”的“行”,这些东西又确实绕不开,我们利用禅定来修的内容,离不开十业,而十业的关键又在意业,而意业的核心,正是这个“思心所”。

在唯识里面,这个“思”又被细分为四类,依次为审虑思、决定思、动身思和发语思,简单可概括为三类,即审虑思、决定思和动发思,修行的焦点,就在这些个“思”上,明白了这个,我们等于是把“修行”的概念比较严谨的搞清楚了。

总结

总之,修行修的是心,通俗一点讲,是梳理我们内心指挥我们说话做事的指令,而且是从源头上改变内心的本能,保证从内心发出的每一个指令都能与天地造化,与自然法则相契合,还不带有任何的勉强,一切都是自然的,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被称为修行。


修:就是修理,整治,修整,修正等意思。

行:指行为。

修行就是修正你的行为。修正你的所作所

为。

修行也要有次第,如何修自己,首先你要

看破放下,放下所有的贪瞋痴。去无明黑

暗,使六根无染。广利众生。

修行就是一个去累劫无明痴暗,去无数劫

来的见惑思惑想惑等等尘垢的过程,一个

脱离诸多烦恼的过程。


原始地址:/shijie/1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