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1等于2是绝对正确的吗?


主要得看情况。首先须确定1十1仅仅是数学情况下等于2。其次,如果不是同样后缀,如一只手加一只手套,那么这情况就不能说1十1等于2。再比如表,一个时针加一个分针,可能代表24小时中的任一时间。又如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女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他们可能会生下几个孩子,这也不是1十1等于2的情况。其它比如,1个上午加1个下午是1个白天,但也不是2个上午或两个下午!哇,发散你的思维,你会发现世界真奇妙!


由于我们所学的任何知识,都是隶属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所以,尽管各类知识都有纵向深度,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变得越来越深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越来越有效,但这些知识都是所处领域或所属学科在横向知识面很窄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和发展后得出的,比如对于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的,刚开始学习时比语文还简单的数学,直至现在的定义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这说明它只关注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大自然中一切物质运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并不关注自然界的其它方面,如: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即物理学的任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即化学的任务)……因此,站在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各个领域或学科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时,只能得出各种片面结果,只有把所有的片面结果加以整合后,才是该问题的真正答案。

然而,整个自然界纷繁复杂,尤其是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由于科技的进一步飞速发展,学科之间渗透程度加深,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使各门新兴交叉学科(如时间生物学、网络语言学等)和边缘学科(如知识工程、人工心理等)陆续诞生,单是从已新建立的这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时,就会得出较多的新结果,且哲学上已证实: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即世界在不停地变化和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和发展,所以,对于日益复杂的自然界,我们人类尚无法给出任一问题的所有答案,更谈不上整合出终极答案,只能给出各种片面的,在一定条件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因此,对于1+1,如果仅从数学的角度看,1+1=2(在二进制加法中,尽管1+1=10,但10也只表示2),其数学意义即为:在整个世界(指物质和精神世界)里,一个单位的事物与另一个单位的事物产生联系后的总单位数,这个总单位数就是被人为地定义为二,如一个人加一个人就是两个人,一个人加一只狗就是两个生物或动物,它反映了俩事物产生联系后的量变特征。当然,在数学里还有一个我们所熟悉的,非常有名的“1+1”,即哥德巴赫猜想里的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素数与一个奇素数之和,如6=3+3,可见,这里的“1+1”仅仅是一个简记符号。

然而,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俩事物产生联系后可能产生质变,如:1+1=1(如一滴水加一滴水,结合后只有一滴水),1+1≥3(如在一个小家庭里,一名男子在其老婆怀孕期间的家庭总人数),1+1<0(如夫妻双方各出资1万元做小本生意,不仅全亏了本,还倒欠别人的钱),1+1=王……

总之,上述关系式都成立,这说明单是数学上的种种结果,如果放到自然界整体上去看时,既片面,也可能出错。

(声明:文中内容系个人原创,可读性强,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品阅,不吝赐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①1+1=2从数学的角度上说,命题是绝对正确的。有许多发散思维者,总是持有不同的观点,这是不应该有的。例:只要化学愿意,1十1=3……这种思维,是强词夺理的,我们不提倡!

②1+1=2的命题,在数学上是有特指的。即: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拆为两个素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几百年来,人们为了证明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现在还没有得到证明。例100=11+89等等。

谢谢邀请。


我从1+1=2谈谈对基础教育的认识问题。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灌输性教育,从一年级开始,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都是老师教什么,学生记住什么,老师说1+1=2(当然没错),在孩子的脑子里这辈子刻死了,如果有孩子说1+1=3或其它,得到的肯定是一顿臭骂,没有让孩子解释等3的理由。这种教育方式养成了学生只能按照老师和书本上的学,禁锢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出好多高智商的低能儿,导致自主思维能力强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少。


原始地址:/shenghuo/3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