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经常低血糖,会有哪些危害?

血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血糖降到正常水平以下而引起的。轻度的低血糖是病人能够意识到低血糖的症状,并且能自行处理;重度低血糖,有意识的障碍,需要外界的干预和处理。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当低血糖发生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可造成血糖波动,从而加重病情。长期严重的低血糖反复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可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同时,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一般有三种情况会引发低血糖症,应该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注意。

1、反应性低血糖症。

多发生于早期糖尿病患者。吃甜食本来就会使体内血糖升高,如果人们空腹吃能够快速消化吸收的甜食,有时会使胰岛素过度释放导致血糖快速下降,甚至形成低血糖,从而迫使机体释放升糖类激素——如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等,以便使血糖恢复正常。对症状较轻者可服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以补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

2、禁食性低血糖症。

通常因禁食时间过长而发生;糖尿病患者则更容易发生。许多爱美的女士常因禁食减肥导致低血糖症。在极少数病例中,禁食性低血糖症还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胰岛素瘤或其他肿瘤。

3、药物导致的低血糖症。

由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所致。有些磺脲类药物具有很强的降血糖作用,患者有时仅服半片药也会导致低血糖。

为了有效科学的避免低血糖现象发生,希望大家可以从日常的饮食出发,一日三餐摄入健康营养的食物,可以避免高血糖的发生、也减少了低血糖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通过饮食搭配运动,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身体。添加流小健(微信)能够让你更好的管理血糖杜绝低血糖。


糖尿病低血压的有什么危害,相对于正常人血糖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持身体正常运转,糖尿病患者就是血糖过高,糖尿病患者要降低血糖,专家表示糖尿病血糖过低危害很大。

糖尿病血糖不可过低

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或胰岛素降糖期间通常会认为:“血糖越低越好!”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对正常人体而言,血糖需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过低的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血糖控制的理念是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轻血糖波动。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标中,对空腹血糖和非空腹血糖作了如下界定: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4.4—8.0毫摩尔/升为理想水平;二者分别大于7.0和10.0毫摩尔/升为控制较差。

由于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严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血糖监测和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一起列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要点。但临床中常会见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只检测空腹血糖,而忽视了对餐后血糖的关注。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甚至大于空腹血糖。因此,监测餐后血糖对预测及评价慢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低血糖危害大

此外,监测餐后血糖也是为了评价和改进现有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防止降糖药物剂量过大造成低血糖。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抵消之前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所有益处。

严重低血糖时,由于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作用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引起缺血性偏瘫,造成意识障碍并进而引起摔倒、外伤、骨折等严重损坏。


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比正常人严重,有时还会死亡。众所周知,血糖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体征的源泉。由于糖尿病人,长期处在高血糖身体理,容易给各个脏器官带来损害〈肾、心血管、脑〉等。又因糖尿病人受到降糖药物控制,一旦发生低血糖,情况比较迅速和严重,病人有可能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人感觉有乏力、头晕、心慌,流汗时,首先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随时检测血糖值,作进一步处理。


如果低血糖患者和身边的人缺乏知识,不懂应急处理方法,造成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生命的危险!糖尿病患者因药物过量或未准时进食饥饿引起低血糖,如感觉心慌,盗汗,手脚发抖无力,语言不清,休克等!实际很简单,身边人如发现该情况立即给予一两粒果糖含于舌下即可缓解


人们往往知道高血糖可以引起许多相关并发症,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可能更凶险。低血糖的危害程度取决于:

(1)低血糖的程度:血糖极低时,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导致脑组织坏死;

(2)低血糖发生的速度及持续时间:如长期慢性低血糖可损伤智力,短暂急性的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凉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以引起昏迷、危及生命;

(3)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发生低血糖时不同人的反应差别很大,有些人症状较轻,有些人可能会发生明显不适;

(4)年龄等其他因素: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当下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一直在不断的增加,据报道已经有约1亿的糖尿病患者,然而对于多数人来说只知道高血糖对身体是有害的,关注的也只是如何有效的降低血糖,甚至于认为血糖越低越好。殊不知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且可以反复发生,轻者也需只是身体上的一些不适,重者则可能危及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问题中所说的低血糖对于糖尿病人的危害可能更大。

这里先大致介绍一下低血糖症。临床上一般将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诊断为低血糖症,其主要有两方面的临床表现:一方面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与低血糖后反馈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提升血糖的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症状;另一方面为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主要因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因此一旦其降低之后,大脑的功能就首先受到影响,初期表现为精神不能集中,思维和言语迟钝,加重后可以出现头晕、嗜睡,再严重可以出现幻觉、躁动、行为异常,在加重可以出现昏迷,甚至影响人体延髓的生命中枢,最终导致死亡。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有一些特殊。前面提到临床上将血糖低于2.8mmol/L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上面提到的低血糖症状了,实际上血糖也并未达到这个标准,这主要是由于躯体已经适应相对高的血糖状态,如果突然降低也会导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造成低血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对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峰值延迟,因此一些患者在进餐后一段时间之后会有低血糖症状的发生,这种情况多较轻,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的量与次数来预防;其二,对于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饮食与胰岛素的配合是保障血糖稳定的关键,有些患者注射了胰岛素,但是饮食没有达到相应的量就可能出现低血糖,有时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甚至于危及生命,因此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身边一定要常备有方糖之类的东西,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予以应对。


糖尿病人一般都要使用药物降低血糖,主要不能把血糖的正常值控制得过低,患者不要以为指标越低越好,糖尿病人正常空腹血糖在7.以内就可以!如果保持这个指数,也许不会导致经常低血糖现象。如出现低血糖现象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很大的,很吓人!其实不然,但要知道给予点果糖吃很快就会恢复。


“三高”之一的高血糖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慢性病,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血糖水平高,特别是餐后高血糖。这种现象扰乱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长期高血糖会对多个重要脏器产生危害,包括心脏、大脑、血管、神经、肾脏、眼睛等,带来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糖尿病人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很多糖友只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是不是高了,生怕哪次吃多了血糖上去了,甚至过量服用降糖药,以致反复出现低血糖。殊不知,研究表明,反复低血糖的慢性应激会使机体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促使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进程加速。而且,频繁出现低血糖-高血糖的波动,会加速胰岛功能衰竭,使病情恶化,血糖更难控制。

糖尿病患者一天内的血糖浓度是呈锯齿形不断变化的,餐后血糖会快速升高,服用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之后,血糖逐渐下降,又容易发生低血糖。在饮食不注意、生活方式不健康、过量服用降糖药等情况下,血糖水平会发生大幅波动,而血糖不稳定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远远超过血糖绝对水平本身的作用。

因此,糖友们要采用科学方法控制血糖,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科学用药等手段,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尽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不宜过量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

卢士军营养学博士


人体自身产生的胰岛素有双方向调节功能。饮食运动控制、吃药或用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只是单向调低血糖功能,没有调高功能。故得糖尿病,必会有低血糖。时时带水果糖果巧克力即可。血糖高或低都很致残残死。


低血糖一般指血糖低于2.8mmol/L。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特别大,长时间低血糖会导致大脑永久性损害,尤其是老年人,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还要大。低血糖症的表现轻度的有出汗、颤抖、心悸、紧张、焦虑、饥饿、流涎、精神不集中,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走路不稳,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凉。再严重一些,则有幻觉、躁动易怒等精神症状,严重时,陷入昏迷,若低血糖持续得不到纠正,则不易逆转甚至死亡。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随身携糖果,对于注射胰岛素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半小时需及时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吃降糖药或打胰岛素,通过会认为,“血糖越低越好!”

看到血糖快速下降了,就感到欣喜。

事实上,这种想法非常错误,非常危险!

研究证实,反复低血糖的危害超过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血糖波动,忽高忽低!

近年,一些大型研究发现,有些病人严格控制血糖反而使死亡率增加。

血糖如降得太低形成低血糖,对大脑造成损害。

研究者利用美国老年医疗保险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老人的低血糖住院率近年超过了高血糖的住院率。

从2007年起低血糖住院率稍降低,但高龄者仍维持较高。

12年中因低血糖住院者超过高血糖组40%,而低血糖者近年一年内死亡率达近20%。

有数据显示约25%糖尿病人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严重低血糖事件,由此导致的死亡率在10%左右。

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会摄入过量降糖药,饭又忘吃或是吃少了,到达急诊时血糖只有2.0mM,这时候内科大夫最常用的处理手段是为患者注射葡萄糖。

但注射后虽然半小时患者的行动就能自如,但神经功能却高度紊乱,谁也不认识了,最甚者还想杀人。

其实,低血糖发作后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已经造成了,所以才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

很多患者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发生低血糖时症状不明显,而且一些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低血糖时,由于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作用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或缺血性偏瘫。

血糖控制的目标一定要因人而异,对高龄且有心血管病者,不能一味降糖,要考虑全身情况,要选用发生低血糖可能性低的药物,要勤测血糖,及早发现早期低血糖。

外出时做好防范措施,如随身携带病情卡及糖果、点心等,以备不时之需。

回答来自号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低血糖”的体验,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进食,一般不会遗留任何躯体或智能方面残疾。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就不一样了,可能会造成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增加死亡风险,且相对于高血糖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和凶险的,常常以分钟或小时来计算。有专家认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给糖尿病患者身体带来的危害,会抵消一辈子控制高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可见低血糖的危害远远大于高血糖。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比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低血糖更加值得糖尿病患者重视。为此,小编总结了一些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识别低血糖

正常人的血糖通过肝脏、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维持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不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其低限一般不应低于3.3毫摩尔/升,当血糖值低于2.8毫摩尔/升,就会出现低血糖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值低于3.9毫摩尔/升就是低血糖。低血糖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等,如果血糖更低,或者持续低血糖的时间更长,患者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障碍,如找不到地方、认不得人,甚至胡言乱语,喜怒无常、暴力倾向等,再严重者就会发生昏睡、抽搐,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另外,久病体弱、反应迟钝、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植物神经病变者,常常达到低血糖的生化标准,但却没有任何察觉的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而不引起患者的警觉。且往往无症状低血糖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诱发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在睡眠中更因没有察觉而昏迷不醒,所以长病程的患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并发症者,应该自备一台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

二、预防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生低血糖主要没有掌握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这三条原则,如进食量不够,该进食的时候没有进食,该加餐的时候没有加餐,或者药物使用不合理,或者运动量增加时没有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或者饮酒过度等等,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自备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另外,有些药物效力强劲,如优降糖或含有优降糖的消渴丸等,降糖作用都比较强,从降糖角度来说这是它们的长处,但滥用这些药物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具体方法如下:

1、自备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尤其是应用长效或中效胰岛素、口服长效降糖药的患者更应该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情况,并且最好记录一下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具体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食量、食物种类、运动时间、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这样可以寻找自己血糖变化规律,做到有备无患。

2、饮食、运动、用药要规律:糖尿病治疗讲究饮食、运动、用药的规律和相互配合,要定时定量,不能随意。另外,糖尿病患者最好要按时进食,如不能最好吃一些随身携带的速食品或其他能获得能量的食品,如饼干。

3、识别低血糖症状:如前文。另外,低血糖常常发生于降糖药物作用的高峰、活动后、餐前、睡前和夜间,应该留心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可在这些关键点检测血糖,必要时需适当加餐并减少活动量。

4、做好准备: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就算我们做好了一切,低血糖也可能会发生,所以平时糖尿病患者最好随身携带两样东西,以利于低血糖的救治:一样是速食品或糖果和水;另一种是病人卡,卡上说明本人是糖尿病患者,并注明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联系人电话、平时使用的药物和就诊的医院、病历号等,并在卡片上可作以下说明:“我是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我行为怪异或者神志不清,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请尽快将我衣袋中的糖果放在我的口中,并按卡上所述的地址和电话与联系人联系,同时尽量送我到医院进行急救或者打120,谢谢。”

三、低血糖如何急救

低血糖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可能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导致病情波动,所以得了低血糖,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具体如下:

1、对于发生一般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测一下血糖,若是低血糖,就应该迅速进食任何能使患者迅速脱离低血糖症状的食品,如饼干、糖果、面包、馒头、蜂蜜、糖水、含糖饮料,甚至是白糖等。若是还是未能缓解可再次食用,如果仍不能缓解,则需要立即就医。值得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终生都需要控制饮食,唯独发生低血糖时不用控制,不要因害怕进食糖果影响血糖,使血糖升高。另外,如果因条件所限不能测血糖,只要出现低血糖症状都要先按低血糖处理。

2、对于已经发生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这个时候不要试图进食任何东西,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当然如果是有经验的人,也可以在患者舌下放一小勺白糖,或一块方糖,但必须严密监护,谨防误吸。

3、在低血糖治疗恢复后最好在观察一段时间,同时寻找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总之,低血糖的危害远大于高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一种急性的并发症,值得警惕,发生低血糖要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p757~761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低血糖的危害

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

低血糖反应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脑功能障碍。

反复发生低血糖会使病情变得难以控制。因为低血糖时,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增加,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造成血糖波动。

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有时更甚于高血糖。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发生低血糖时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且老年人多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低血糖而又没及时发现,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低血糖通常的表现

意识改变;行为异常;头晕和震颤;癫痫发作;突发的偏瘫。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痴呆进程。

低血糖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1、少吃多餐。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一天大约吃六到八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2、应加以限制的食物要严格控制。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也要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豆类及马铃薯一周可以吃两次。

3、增加高纤维饮食。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纤维本身也可延缓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时,先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

关于低血糖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无力等。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

误区二:所有低血糖皆与糖尿病有关。虽然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并不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如胰岛B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低血糖。

微信公众号:syt399(一个只懂得养生的公众号)


我患糖尿三十多年了。经历过无数次低血糖。深知低血糖的危害,会使人致残致死。所以,每次外出,习惯性背个包,包内有水果、糖果、巧克力和茶水。以防不测。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难以避免,其危害大、并发症严重,应尽可能减少发生次数

200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低血糖工作组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重新规定,血糖≤3.9mmol/L时应立即对症处理,此时机体的进一步损伤可能已发生,与传统低血糖的概念:血糖≤2.8mmol/L,相距甚远

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将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严重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发生在夜间则更危险,无感知、未及时抢救造成严重脑损伤,极易导致死亡。反复低血糖-高血糖恶性循环可加速胰岛衰竭,促使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进程加速,反复发生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即便是轻微的低血糖对老年患者也可引发摔伤以致骨折等,造成患者心理恐惧和家庭经济负担。此外低血糖还可降低患者对血糖控制达标的积极性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相互抵消,可能会造成血糖控制良好的假象。动态血糖监测图谱发现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增加,多发生在夜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高,故应选择餐时血糖调节剂;需要胰岛素治疗时应选择短效、超短效或长效胰岛素,从小剂量开始,强调个体化治疗。选用有相对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研究显示,血糖控制越严格,低血糖发生率越高,力争HbAlc达标,更要减轻血糖波动,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适当放宽老年人血糖控制的标准,以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HbAlc不超过正常上限l%为宜。糖尿病病史长,已患心血管疾病(CVD)或处于CVD极高危,我们推荐HbAlc≤7.5%,因此类患者发生或再次发生CVD风险明显增加,低血糖风险较高。对于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HbAlc<6.5%,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lc目标值(<7%)以防止低血糖发生。孕期血糖控制,妊前糖尿病或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在不发生低血糖前提下,理想目标值HbAlc<6%


低血糖什么症状?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糖友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而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

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低血糖的急救

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

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提醒事项

①勤测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变化。

②一定要在你的工作单位、学校有了解你病情的朋友,并且给他们你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外出一定携带急救卡。

③方案的变更,剂量的调整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作为支撑的,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即便你是多年患病的老病人,也希望你能在医生指导帮助下进行,切莫将生命做实验。

④不能因为怕偶尔的血糖高而过多追求血糖低,因为这样很容易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危险之中。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要高于正常人,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就可以判断为低血糖。

一、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时,患者可能会有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等种种不适。这些都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异常引起的表现。但是,在低血糖的初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类似症状的,尤其是老年人,对低血糖的反应更为迟钝,等到他们感觉不舒服时往往已经发生了严重低血糖。此外,如果血糖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发生低血糖时也不易被察觉,而长期的低血糖也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发生严重低血糖时,会引起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严重时甚至可以引发昏迷。进展到此,由于意识的改变,患者无法自己应对低血糖。一旦陷入昏迷的窘境,若不采取适当的处理,会引起脑损伤,最终甚至引起死亡。

二、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

1、老年人群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饮食不规律;

2、合并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肝肾胃肠脑垂体疾病)或长期重病卧床、难以自主进食的患者;

3、1型糖尿病人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增加运动量,食欲减少而胰岛素剂量没有相应调整时;

4、接受降糖药剂量及种类过多,尤其是使用胰岛素、胰岛素促分泌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5、糖尿病患者饮食过少、运动量过大、空腹酗酒和空腹检查时;

6、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忘记进食的糖尿病患者;

7、同时服用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磺胺类抗生素等导致低血糖药物的患者;

8、没有规律接受血糖自我监测习惯的糖尿病患者;

三、预防和治疗低血糖的发生

1、首先要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做好糖尿病患者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能有效识别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简单的处理原则,了解自身服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正确的服用方法,与自己的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是减少和预防低血糖的首要途径;

2、饮食注意事项: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3、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接受胰岛素/胰岛素促分泌剂治疗时、合并其他疾病、近期血糖波动大、饮食运动环境变化等情况下更要密切监测血糖。

4、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必须要在饮食和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结合血糖来调节剂量,不可盲目增加药物及胰岛素剂量;

5、一旦发生低血糖,轻者一般自行口服葡萄糖水或食物即可缓解。严重低血糖丧失神志的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立即接受静脉葡萄糖注射治疗,应立即急诊入院处理不可延误。

6、糖尿病患者平时在自己的公文包里放上一本糖尿病手册,注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万一患者不幸在路上发生低血糖昏迷,周围人地生疏,救护车赶到时可以根据患者资料,在第一时间推断病因,为及时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以下:

1,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3,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

4,会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5,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容易引起精神失常、痴呆等。

低血糖的注意事项有以下:

1,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一天大约吃六到八餐。

2,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糖份较多的食物。

3,低血糖的人要注意平时的休息与锻炼。

4,平时注意调节自己的作息规律,按时睡觉,不要敖夜,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低血糖症容易引起意识障碍,并且与糖尿病症密切相关。下面通过长沙李先生的案例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0月30日,长沙54岁的李向(化名)像往常一样开车上班,其朋友张先生坐上了他的顺风车。

行驶途中,张先生发现交往多年、一向谦逊有礼的李先生突然变得对自己恶言相向,语无伦次,表情奇怪。

张先生有些紧张,多次劝李先生停车,均被拒绝。

终于,行车四十分钟后,在一个车辆较少的相对安全地段,张先生强行让李先生停了车,并通知同事一起将其送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经快速的诊断与处理后,李先生终于慢慢清醒了。医生询问当时的情况,李先生告诉医生,他对驾车从新开铺行驶到暮云附近的这段经过完全没有印象。

(网络图,仅供参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李先生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前自测的血糖为3.6mmol/L,注射了餐前胰岛素,进食完一小块蛋糕后便开车上班了,等送到急诊时为其测的血糖值仅1.86mmol/L,医生考虑系低血糖症引起的意识障碍。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李湘主任(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解释,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正常人为血糖值低于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血糖低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饥饿、心慌、出汗、颤抖、乏力、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步态不稳,可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神志不清,如果低血糖持续得不到纠正,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网络图,仅供参考)

低血糖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表现,如果能查血糖,血糖值一定是低于3.9mmol/L的。也可能有低血糖的症状,但如果检测血糖,数值又没有那么低,那就表示此时血糖下降的速度过快。

无论哪种情况,血糖浓度下降,第一反应是想吃东西,这时如果吃一些含糖的东西,不舒服的症状就消失了。我们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低血糖三联征,即第一有症状,第二有数值,第三进糖类食物可以缓解。

(网络图,仅供参考)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是血糖高,是不是应该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呢?

李湘主任指出,事实上低血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饥饿、乏力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是低血糖的警示信号,它可以提醒患者及时自救或就医。

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因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而不发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仅表现脑功能障碍。

(李湘教授为患者诊断病情)

李先生就属于这种情况,此种状况下开车,可能导致危险驾驶的发生。国外曾有调查显示,近1/3的交通事故发生在糖尿病司机身上。

李湘主任提醒,糖友开车前最好能测一下血糖,低于5.5mmol/L时不建议开车。

其次,在车上可以备一些糖果,一旦出现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需立即将车停靠在安全地带,马上进食,等症状明显改善时方可继续驾驶,或寻求帮助。再次,长途驾驶时每隔2小时得休息一段时间。最后还应避免在降糖药物发挥作用的高峰驾驶,以保证安全。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李湘主任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低血糖反应必须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危害性远远超过高血糖的原因是持续的低血糖可导致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可逆损伤,造成脑功能障碍外,还可危机生命;继发于低血糖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的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糖尿病的难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如其他年龄患者敏感,易发生不自觉低血糖现象,而且一但发生,一时难以纠正。


原始地址:/remen/1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