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哪些文化价值和艺术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为我国广大观众所欢迎,而且以独具特色的风采,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与赞赏。

审美价值

民间舞是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用来记录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不断积累,创造与发展期间也是比较成熟,完善的一门艺术种类。

民族民间舞的审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表现得不仅仅是表面上、视觉上美的冲击,还带有民族文化的历史内涵之美,以及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之美、民族之美。

民族民间舞是最直接能反应劳动人民生活的艺术途径之一,特别是少数民族,因为少数民族的文字并没有汉字这么发达,所以只能通过肢体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诉求,这其中包含的历史之美的价值,是远远大过舞蹈本身的。

社会价值

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传统舞蹈中的一大门类,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不同风格的舞蹈,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民间舞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价值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舞蹈工作者对中国各个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进行了广泛的普查与深入学习,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有了许多创造性地改变。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最直接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艺术途径之一,特别是少数民族。因为少数民族的文字并没有汉字这么发达,不同于汉族有许多诗歌词作,他们通过肢体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诉求的愿望更加强烈,这其中包含的历史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是远远大过舞蹈本身的。

艺术特征

舞蹈是一种很直观的艺术形象,它直接通过人的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中国民族民间舞也不例外。这一动态的艺术,以人体本身为媒介,表达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性格与理想。舞蹈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之气淳朴激越丰富深厚的,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及的。


从民族舞概念出发,对民族舞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民族舞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众性、传承性、娱乐性、即兴性等特点;民族舞的价值: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有利于人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交往、有利于调节人们的情绪、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各个民族都有着各具风格特色的民间舞蹈。中国民间舞蹈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总量之多属世界罕见,毫无疑问地位列世界前茅。民间舞蹈在中国舞蹈传承发展的内在张力和对当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而空前的。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认为:“民间舞蹈是一种群众自己的娱乐活动,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队伍广大的农民艺术。”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广泛的群众性,稳定性与变异性共同存在,自娱性与表演性相互交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漫漫五千年的创造与积淀造就了灿烂多姿的文化。而迥异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逐步形成了56个民族,并且各自具有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特人文状况与景观。其中,各民族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曼妙绮丽的舞蹈艺术便是最为瑰丽的奇葩之一。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中国疆土广袤,南北及东西跨度极大,因而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主要居住在广阔的中原地区,其他兄弟民族则主要分布于周边区域。我国多数地区为亚热带、温带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气候,所以大部分地区适于发展农业、畜牧业以及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基础,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民间舞蹈。

中国各族的民间舞蹈,一般来讲主要流传于本民族所居住的区域内,但也会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的相同,以及各民族在迁移中相互交流与融合而形成跨民族、跨地区的舞蹈形式。这种极具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每个民族又自成系统并不断交流与发展的现状,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布情况。

较之于汉族,其他兄弟民族的人口明显稀少,但居住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中南和东南等地区。生活在北方辽阔草原的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其舞蹈也以表现骑牧生活为主,舞姿刚韧、节奏热烈。南方农业区的壮、黎、哈尼等民族的民间舞蹈则多表现采茶、舂米等劳动生活,动作柔和、节奏轻缓。居住于祖国边疆的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既有中国特色,又因与外国相邻,不同民族的舞蹈相互影响,而有许多相同或近似之处。另外,在历史上地域较为特殊的地区,其民间舞蹈中的古文化遗存会更加丰富。如地处古丝绸之路的维吾尔等民族的民间舞蹈,善用头、腰部的技巧,流露出古西域乐舞遗风。

二、汉族民间舞蹈艺术特点

在56个民族中,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宽广辽阔的居住区域、大相径庭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地区风格各异之特色。北方盛行秧歌,却又有东北、陕北、河北、山东之分;而南方流行的“花灯”“采茶”“花鼓”却又是纷繁多样、神采各异。总体来讲,淮河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代表性民间舞蹈“花鼓灯”兼收并蓄、刚柔相济,具有男子矫健、女子俊俏之风格。此外,各地区广为流传的“龙舞”“鼓舞”“狮舞”等汉族民间舞蹈也是形态迥异,各具特色。

汉族在中国人口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汉文化源远流长,四千多年前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先祖,而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汉民族在传衍与发展中,由于迁移等原因而遍布全国各地,从而使其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即便是相同的种类,也会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不同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总体来讲,南方多以缤纷多姿、质朴秀丽见长;北方则以形式多样、浑厚粗犷著称。同是秩歌,东北的、陕北的、河北的与山东的却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而广为流传的“龙舞”和“狮舞”,也是千差万别、风格各异。同为“手不离扇帕”的“花灯”,湖南的优美轻盈,四川的活泼明快,贵州的热烈明朗,湖南的朴素粗犷……尽管各地民风、民俗大相径庭,但亘古不变的却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和热闹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汉族舞蹈是汉族农耕生活的反映,其舞蹈内容、形式等都与农耕生活紧密相连,春节意味着春天到来,春耕直接影响秋收。因此,即使千百年来朝代更迭,也无法改变人们在长达十天半月乃至整个农历正月的時间里开展析神求丰年的歌舞娱乐活动。

传统民间舞蹈作为文化遗产,由于收集、整理、作为资料保存的需要,民间艺人原封不动的表演,当然无可指责。但其中许多毕竟与现代美感相差太远。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舞蹈,带着封建社会等旧时代母体的深刻印记,在现在许多人的眼中,它都具有文化遗产的价值,但缺乏时代风貌是不足为怪的。如果我们不立足于“创”,节目纵然有些特色,除了感官上会有一时的刺激,舞蹈的触角却无法触及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激发人们当代情感的火花。当然,前提是需要认真、热忱地向民间学习。在对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方面,新中国的舞蹈前辈做出了可贵的榜样和出色的贡献。


中国民族舞蹈最具巅峰的就是杨丽萍表演艺术家,风格独特。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教学资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目前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只有对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使民族民间舞蹈得到有效利用。文章从文化认识与认同、对学生的情感陶冶、体质锻炼、人格培养等方面论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成的,并在广大人群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区别于其他舞蹈形式的明显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目前人们已尝试将民族民间舞蹈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但只有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才能为此类尝试提供引导。

一、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

人类学家指出:“一切艺术的发端归功于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而非仅仅艺术家本身。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力在于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敏感性和在于用令人满意的美学手段进行反映的能力。”[1]因此,艺术的创造并不是某些艺术家个人的成就,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一切艺术都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艺术的根。舞蹈,作为特殊的人体文化艺术,其对情感的表达、动作的模拟,是易于被人们理解的。但一些特殊体态、社会思维、民族意识等标志则不易被本民族或本地区以外的人们所理解。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根本的文化特征。民间舞蹈的韵律、韵味、节奏、动作、技巧、姿态,以及衔接规律、方法有机的结合是研究这一民族文化的形象资料。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不同的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流传、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产生了不同风格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2]

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人文性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艺技,而是这个地区文化的积淀和人们想象力、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了不同时代的文明,集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们的智慧,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它可以通过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民族民间舞蹈也是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民族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课程的准入进入学生的素养体验和培育,可以增进一代新人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舞的一个种类,民族民间舞蹈起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劳动生产中,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也是群众喜庆、欢乐的娱乐形式。

由于各民族地域、厉史文化、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的迵异,由此产生的各民族民间舞蹈也就不同,因此各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它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可分为藏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等多种形式,尤以以上四大民族舞蹈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如大家喜闻乐见的藏族舞,因为人们生活在高原上,气候寒冷,大都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穿着宽大的藏袍,而体态都是前倾含胸的,所以就形成了藏族舞蹈中身体前倾、胸含而背不驼、肩松而不溜的舞蹈体态,舞步踏实,手如垂柳的造型等诸多舞蹈元素也是与这个民族的生活、劳动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想要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征,必须就先要去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劳动习惯、民俗风情等,然后才能真正地了解其舞蹈的产生和文化价值,由此形成的舞蹈所具有的艺术特征,这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淸楚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分类很广例如我们所知道的藏族舞蹈,傣族舞蹈,蒙族舞蹈,以及我们汉族的南灯北歌,不同的民间舞有不同的文化价值,但是所有的民间舞都是每一代舞蹈家智慧的结晶,其中也不缺乏一些原生态的舞蹈,这些舞蹈的作用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每个民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都有着不同的很大的文化价值。

对于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征就比较广范了,例如傣族舞蹈多以不同的手掌型以及三道弯的舞姿造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服装也是小摆裙,脚下舞蹈的步伐比较小更多的舞蹈动作是在模仿孔雀。其次还有藏族舞蹈的艺术特征颤膝为主的舞蹈动作居多,步伐重心都在脚下,身体有一种压迫感,因为藏族在古代是一个被压迫的民族所以舞蹈的动作也经常会有种负重感。最后还有我们汉族的南灯北歌的艺术特征,南灯指南方的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等,北歌指北方的东北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鼓子秧歌等等。北方的民族舞多以扇子啊还有鼓为道具进行舞蹈。

所以民族民间舞蹈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每个民族也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


原始地址:/chaoliu/2775.html